第四九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五)

可以說那三點不變,這個兩軍之間的關係也不會變了,是啊。第一涼州軍不存在,那哪怕就是北方異族大舉南下,他們也不敢說就能滅了對方,沒錯。第二涼州軍實力最強,反正在大漢這兒,他們就是最強的,兗州軍和江東軍,那是比不上比不了了。也就是第三點,涼州軍早晚是必去滅江東軍,而最後兗州軍和他們的聯盟也會因爲那個而破裂,是啊。所以說這

個其實也是。第一、第二點基本上是發生不了了,只有第三點,那是一定的,所以這個……兗州軍和江東軍的聯盟破裂,那只是時間問題。不過也確實沒錯,就是隻要馬超不帶着涼州軍大軍去滅江東軍,那麼這個他們的聯盟就破裂不了,是啊。這個涼州軍沒有大動作,兗州

和江東軍他們就一直是盟友,哪怕裂痕再大,可確實,這個卻是能維持啊,那都不錯。畢竟涼州軍只要存在一日、是天下(大漢)最強、而且一直沒去滅江東軍,這個兗州軍與江東軍的聯盟,那就是必須的,確實,一點兒沒錯。所以說這個馬超知道、曹操還有孫策,他們

也都清楚。至於說涼州軍、兗州軍也包括江東軍衆人,那都明白。那是,一直都不錯。從曹操那兒來講,其實多少也是想和江東軍結盟,一直那樣兒、聯盟別破裂最好,是。從孫策和江東軍那兒,在他們那兒來看,更是如此了,想着別和兗州軍的聯盟破裂,哪怕就是己方多拿出些好處、利益,那也認了。確實,這個說起來,他們覺得更多的,還是己方需要人家

兗州軍的幫襯,那一點兒都沒錯。哪怕一樣兒,這個兗州軍,在曹操那兒一直都做利大於弊的事兒啊,不假。和江東軍的聯合、聯盟,對他對兗州軍,那就是好處大、利益多,妥妥的利大於弊。所以說曹操還能怎麼去做?確實,這個和對方聯合、聯盟變成了弊大於利,那

也真就變了,是啊。那樣兒的話,就孫策還有江東軍,他們想要維持聯盟,那都沒什麼可能,不破裂的話,確實不可能啊。所以說這個確實也是,根據實際情況,最後都如何,曹操實在太清楚了,沒錯。一直都做到利大於弊的事兒,在這樣兒的事兒上,那更是向來都如此

了。可不是嗎,他可不會選擇對己方弊大於利的,那不會是曹操主動去做的,不是。因此,只要聯合、聯盟,對自己對己方利大於弊,那麼就得是義無反顧去做了,一點兒不假。沒理由不那麼做啊,是。所以在他那兒來說、在兗州軍那兒來講,可不就是那樣兒,不錯。所以說這個也是,看具體利弊關係,一直都那樣兒啊。因此,就那麼三大條件,涼州軍存在、一

直都是大漢最強、不去滅江東軍,如此就那麼一直下去,兗州軍與江東軍他們的聯盟就不會破裂。除非說馬超帶着涼州軍大軍去滅江東軍,曹操最後看到了滅江東軍對他對兗州軍利大於弊,那樣兒的話,聯盟確實不破裂也得破裂了……必然啊,畢竟曹操和孫策,他們想法

都不一樣兒,那是。對前者來說,聯盟也是沒有什麼不能放棄的,不錯。只要說利大於弊,那麼破裂了對自己對己方有好處,自然也是那麼做了,沒錯。而對孫策和江東軍,對他們來說,那真是不想和兗州軍的聯盟破裂,那是。可以說孫策和江東軍,他們是一點兒都不想那樣兒,確實不想。所以這個也看得出來,曹操和兗州軍那邊兒,其實態度更多是無所謂了,

但是顯然,在孫策還有江東軍他們那兒,那不一樣兒。就是,畢竟兗州軍的實力在那兒擺着呢,這個是根本,他們可比江東軍強啊,沒錯。而這個就直接導致了,是孫策還有江東軍,他們和曹操兗州軍聯合、聯盟,更多是要靠着對方,那不假,一點兒沒錯。是江東軍更多要兗州軍幫襯點兒他們,而不是反過來,那不是。因此,別看在曹操那兒來說,確實這個和孫

策江東軍的結盟,那往好聽了說是相互幫助、幫襯,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以那麼講,是啊。可不好聽說,其實實際上,那就是相互利用,一點兒都沒錯。兩軍是聯合、聯盟了不假,是盟友。但是這個所謂的盟友,那是有着先提條件的,一點兒不錯。而本質上,他們彼此是敵

對,這個也都一點兒沒錯,是啊。所以說在曹操那兒來講,其實也就是因爲和江東軍結盟有好處、利益,利大於弊,因此他是沒有什麼不去做的。那麼只要是出來相反的結果了,其人絕對也會馬上就就說讓兩軍兩方的聯盟破裂,一點兒都沒錯。反正怎麼對自己對己方有好

處、有利益,那就怎麼來了。所以這個也是,一直都那樣兒,兩軍結盟對曹操對兗州軍來說,確實並非就一定要有不可,沒有了也不是不行。不過那樣兒的話,一開始己方不損失好處、利益,那都不可能。那確實不是曹操想要的,一點兒不假。但是事情真到了那個時候,就需要捨棄江東軍了,他當然會義無反顧那麼去做,沒錯。那麼做了,才能說是最後利大於

弊啊,不錯。所以對其人來講,就是那樣兒。倒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確實不同,這個和曹操還有兗州軍,和他們比,那差別大了去了,是啊。畢竟後者,對他們來講,這個不和曹操兗州軍結盟,最後結果就是被滅。當然了,就是結盟了,其實也改變不了這個結果,那是。

所以說有些東西,那就是那樣兒,不會變了,沒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肯定是不想、也不想和兗州軍聯盟破裂,是啊。但是他們更加知道、更清楚,這個如今兩方的裂痕,那是越來越大,這個也沒辦法,總不可能讓孫策那麼一個當主公做老大的去跪舔兗州軍啊,那一點

兒都不可能,確實也不要多想了,不錯。最多其人也就放低點兒姿態,那都多說了,是啊。再低的,確實都沒有了。好歹孫策也是一方的老大級別的人物,真說起來,其實是和曹操一個級別的,沒錯。畢竟後者是魏王,那不假,是朝廷承認的,兗州軍也有那個實力,最後就算是天下也都承認了。可孫策一樣兒是吳王,哪怕他那個吳王,是自己自封的,不是朝廷認

可的,江東軍還沒那個實力讓全天下都認可……但是至少在這個名兒上,其人可不差曹操和兗州軍了,是啊。至少在揚州那地方,百姓可都承認孫策,那就是吳王,沒說的。所以說對他對江東軍,還算是夠了,暫時。畢竟他們的勢力,到了現在就只剩下一個揚州了,實在

也是夠可憐,沒錯。至少讓馬超讓曹操/他們看,兩人可都是那樣兒想法,不錯。天下,大漢十三個州,江東軍如今就只佔據了揚州,實力最弱,兩軍滅了他們,那真心不是太過困難的事兒,真的。可馬超也好、是曹操也罷,他們也都有說佩服孫策和江東軍的地方,那真不假、一點兒沒錯。別管之前,就算是加上以前的交州,江東軍可也依舊是天下三路諸侯裡

最弱的那個,真是沒錯。而馬超還有曹操,他們佩服對方就在這上,他們是三路諸侯中最弱的不假,可卻用着揚州、哪怕就再加上一個交州,卻是能和馬超涼州軍、曹操兗州軍,和他們三分天下了,這個也真是……對方實力再弱,卻比馬超和曹操以外的其他諸侯都強,那是。並且實力也都超過了那些世家大族、豪強地主還有富商巨賈,那是。確實,可以說沒有

超過那些勢力的實力,這個肯定也不夠了,沒錯。江東軍也早就被滅了,如今三分天下的是其他的諸侯……並非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兒、反而是很有可能、甚至說就那樣兒了,不錯。還能三分天下的,確實依舊是那話那樣兒,江東軍實力不如馬超涼州軍也不如曹操兗州軍,

那一點兒都不假。可他們比涼州軍還有兗州軍之外的其他諸侯(勢力)那都強,一點兒沒錯。所以說三分天下的是他們,而不是其他的諸侯(勢力)。而江東那邊兒,就是揚州,那經過了孫堅和孫策,經過了他們父子倆三十多年的經營,說那地方和鐵桶似的,其實也沒錯,

確實。馬超實在是因爲己方要對付北方異族,不讓他們大舉南下,能阻截對方、贏了他們、打退逼退北方異族,所以說必去滅江東軍。對付他們更是一統天下少不了的腳步啊,那是。而且江東軍最弱、比兗州軍弱,這個怎麼都是先滅對方,沒錯。如果說不是因爲這些因素,馬超的話,多少不願意那麼早去對付江東軍,是啊。他不懼不怕什麼,可必須要說,這個就

因爲那麼多因素合在一起,所以說其人可一直都想着早點兒滅了江東軍早好,那是。可以說早滅了對方,這個對自己對己方,那真就是好處大、利益多,怎麼都是利大於弊,沒錯。那樣兒的話,馬超自然是怎麼都滿意,確實。但是己方這個水軍沒訓練好,在沒有好機會的

情況下,自己確實還不會帶着大軍去滅江東軍。哪怕其人想法中,是真心想早點兒滅了對方、那是早好。至少那樣兒的話,己方最後就只剩下兩大問題了,雖說也是最難解決的兩個問題,可兩大問題總比三大問題好啊,那沒錯。所以說能解決一個,他是怎麼都覺得很好、

非常好了,是啊。滅了江東軍之後,己方就該一直致力於這麼去解決北方異族的問題。確實,不要想滅了對方。雖說那是最好的結果,但卻也是最不可能的結果。哪怕一樣兒有那個機率是不假,可那個機率應該說是最小的了吧。至少在最小几率事件裡面絕對前三了,沒錯。所以說還能指望太多?真心是不能了,好吧。只有說在北方異族大舉南下的時候,真心說是

能阻截對方、贏了他們、打退逼退北方異族,那就比什麼都好,真是。說那可能就是最好的結果了,是那個時候比較現實的,或者說就是事實,其實挺好,沒錯。再多了,那其實是奢求,比如說去滅了對方什麼的。就真讓對方傷筋動骨,其實就足夠了,那是。至少馬超還

有曹操,其實他們就是如此想法。讓北方異族最後傷筋動骨,未必就是己方大漢這邊兒做不到的。可以說也許能做到,不過確實是沒那麼簡單、容易,不錯。可哪怕那樣兒不假,卻不可能說讓馬超還有曹操/他們放棄什麼,那真是一點兒沒有、半點兒都沒有啊,可不是嗎。

還是,看看如今的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吧,那都沒放棄過一點兒、半點兒,試問就馬超還有曹操,他們會放棄什麼?真心也都不會,確實。對他們來講,這個滅了北方異族,那可真是,不要多想了,不現實。做夢可能都夢不到啊,是。但是讓他們傷筋動骨,這個卻可以有,沒錯。也許真那樣兒了,這個己方也會傷筋動骨,那倒是正常。不過哪怕那樣兒,就馬超還有

曹操/他們來說,那卻都是值得的,是啊。真那麼做了,其實都還好,確實。不怕己方傷筋動骨,可就怕北方異族成功大舉南下了,真的。那樣兒的話,馬超和曹操,他們第一個就得覺得自己是歷史的罪人,尤其前者還知道更多的歷史,所以說能讓那些重演嗎?自然是不

會。他覺得自己就算是再怎麼拼,也絕不能說讓北方異族好過,那真是,一點兒都別有啊。而曹操不如馬超知道那麼多,但是想法不差。

第六六八章 請援軍馬漢出手第七九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一)第八三三章 霍仲邈身死江陵(續)第三六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九)第八三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九)第八三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第六四八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一)第一〇二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三)第九〇〇章 劉備帳中話攻城第七〇九章 郭淮慕名投曹營(續)第三九一章 馬超商討出行事第一三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八)第八七四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三)第一七三章 入宮中劉宏做決斷第八七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一)第二二〇章 韓文約收攏三方第四一九章 馬超帶兵回成都(續)第九二三章 兗州軍再攻臨沅(續)第六九一章 黃漢升城頭問詢第四八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〇)第二五六章 馬孟起再說賈詡第三六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九)第四八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六)第九五三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續)第四四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七)第九三三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第六九二章 孫伯符帳中設宴第二二二章 問詢張讓勸說劉宏第一二二章 董荼那出使敵營第二〇七章 守美陽等待戰機第四六四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續)第五七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六)第六七六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九)第六一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五)第七九七章 馬孟起聚衆決議(續)第三四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六)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再戰聯軍第四四五章 郭嘉出計破綿竹(續)第三三一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八)第八五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八)第七六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五)第八四〇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七)第五六八章 再攻城依舊不力第一九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四)第七三四章 涼州軍繼續血戰(續)第九五五章 守江夏兵進長沙第二二二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九)第九七二章 賞罰分明戰事了第三〇二章 三江城又見孟優第九九七章 曹孟德帶兵北上第三八二章 得勝凱旋迴長安(續)第五十五章 涼州動馬超搬兵第一五〇 廣宗城疑似熟人來第九三三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第五一九章 帶範強欲見主公第四五〇章 大戰雒縣傷亡重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二)第九二八章 徐晃率兵闖包圍第十三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五)第二一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一)第四二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三)第一二四章 馬孟起奉旨馳援第六〇三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第二一八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五)第三二〇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第二一〇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下)第五八五章 孟起遣人說張繡第四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三)第七十二章 兗州軍兵進遼東第七一八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第一四四章 陸伯言入涼州軍(續)第一一四章 蠻軍退陸遜提醒第二八四章 馬超帳中說木馬(續)第一四五章 崔福達戟挑敵探第六八四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七)第八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六)第四一三章 劉季玉派兵遣將第四〇二章 張公祺獻城投降第一六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六)第一一四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完)第五一四章 涼州計文聘入彀第四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四)第四五一章 趙雲領兵赴郪縣第二三二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一)第三四〇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七)第四三六章 崔福達力斬敵將第二二七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第九〇二章 受阻房陵鏖戰忙第三十四章 兩局勝崔馬用武第六二二章 玄德江陵勸劉表第八二六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三)第七六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四)第四十一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第一二一章 南蠻軍衆人商討第一六六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五)第四二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八)第七四七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續)第二七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五)第一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四)第四二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