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〇)

這麼說吧,人家當初並非就沒其他的選擇。至少孫策是很清楚的,龐統不管說是加入到兗州軍、還是涼州軍,那都是可以,兩軍都非常歡迎。並且以曹操那性格,當天就得說是宴請衆人,好好慶祝下,那是。可以說其人會絕對非常重視龐統,那一點兒沒錯。而馬超呢,雖說不至於怎麼大張旗鼓設宴,可他絕對高興、而且重視其人,那是。因此,龐統不管是加入

到兗州軍那兒、還是涼州軍那兒,都會受到重視、重用,這個肯定是。不過卻沒有自己的部曲,和己方這兒大不同。所以說爲何最後龐統還是選擇了己方,他自然是看得出來,己方最後會如何。說那都是註定的,其實也沒錯。但是其人卻義無反顧選擇了己方,那還不就只

是因爲己方將領、謀士有自己的部曲,哪怕就是三流的將領也都有,不過就是少而已。可涼州軍與兗州軍,他們將領和謀士,真心是一個部曲都沒有。兵權都得說是戰事的時候有,將領和謀士有。其他的,那就只有說各地的太守、州牧,還有一些官員,他們纔有兵權,可

那不是部曲啊,這個差別可大了去了。確實,一點兒不錯,所以還得說是己方,這個算是一個優勢,至少在兵權上面。畢竟沒有部曲,那就算是帶再多的人馬,卻也只是暫時的兵權而已。可你有部曲,哪怕就幾百人,可那卻實打實是你自己的,沒錯。這個就是你自己的兵權啊,是。這個看你自己的選擇,要說一下有幾十萬部曲,那不現實。孫策都沒說那麼多,

因此,其實有個幾萬,那已經不少了,沒錯。再多的話,其實就江東軍衆人,還都沒奢求太多。這個肯定是,那確實,是啊。連自己主公都沒個幾十萬人馬,如今就十幾萬人馬了。實在之前一下他就在交州損失了九萬部曲。其他的江東軍將領、謀士,沒一個說有九萬人馬

部曲的,那真沒有。就孫策有,所以這個也是,當主公做老大的,那實力不得比其他的將領、謀士強?這個肯定是啊,那都沒錯。之前是損失了不假,可江東軍衆人卻都知道,只要自己主公捨得錢糧,再徵兵個九萬人,那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不過就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沒

錯。這些實力,江東軍還是有的,是啊。孫策的話,也知道徵兵不過就只是時間問題,錢糧物資拿出去了,那是沒什麼問題。所以就對這個,他還是不擔心什麼的。只是己方損失了人馬,這個哪怕涼州軍也損失了不假,可卻終究是沒己方那麼多,是啊。這個一點兒沒錯,而且交州跑到涼州軍手裡去了,這個對己方來說,真沒什麼好處,都是弊大於利,那是。所

以這個之前自己也是那樣兒,明知道守不住了,自己不用帶大軍去了,派了十萬部曲,至少是一個給所有人看的樣子,那沒錯。而效果,那還是不錯的,確實。至少孫策的目的達到了,那就夠了。而交州是無論如何都守不住,哪怕就是自己去了,也不過就只是說讓己方損

失少那麼點兒,讓對方損失多點兒,那樣兒。可改變不了了最後的結果,還是依舊會那樣兒,己方沒人家損失少、最後依舊是己方損失多、而人家損失少啊,沒錯。因此,在孫策看來,這個又不是己方要被滅了,哪怕就是說讓涼州軍損失多點兒,其實都不值得說讓自己去交州。實在是就算自己去了,也改變不了太多,就那麼一點兒點兒,真是不值得說自己過去。

事實證明了,自己所想其實沒錯,那是。對他來說,就那麼兩個選擇,去或者不去。去的話,就真只是讓己方損失稍微少那麼點兒、而讓對方損失多那麼點兒,如此。可那確實,不值得說自己過去一趟啊。不能說孫策懶了,實在是去交州還不如坐鎮揚州,他還得說是處理九真和日南兩郡交接的事兒,這個沒錯。畢竟兗州軍是要從揚州走海路去那兒,這個很重要,

沒錯。對此,兗州軍是真沒什麼經驗,這個自己一清二楚,可他們卻依舊是義無反顧去了。畢竟那是上級,準確來說,是自己主公的命令。別說是讓他們走海路,哪怕就是送死,當然了,不少人是不太會去,可很多人還是會去,那沒錯。而走海路卻不是送死,哪怕這輩子他

們也不想再來一次了,那一點兒沒錯。畢竟兗州軍士卒可不是江東軍的人馬,後者哪怕就不是水軍的,可在船上也比較習慣,不會有什麼太大反應。可兗州軍士卒不行,可以說雖說沒人掛了,但是不少人都病了,這個一點兒沒錯。還好用這個時代的話來說,那隻不過是小

恙而已……可他們實在不能和江東軍比,這個真心不習慣啊,那是。兗州軍有那樣兒的問題,但是人家李異和譚雄帶回去的幾萬江東軍士卒,卻沒那樣兒的事兒。別看他們確實,也不是水軍,可真不是兗州軍士卒能比的,沒錯。因此,人家就沒有這樣兒那樣兒的問題,一路上順順利利返回了揚州,速度甚至比兗州軍他們還快了點兒,這個也難怪,確實很正常啊。

也就是江東軍士卒,就換成是涼州軍的人馬,除非說是水軍,要不然的話,就普通的步卒和騎兵,那也絕對不比兗州軍士卒強多少,那是。可專業的水軍,那就不同了,至少比江東軍普通士卒強,在水上。可以說他們肯定不如江東軍水軍,可在水上、海上,那卻絕對超過

了江東軍除了水軍之外的士卒,沒錯。可一旦說和人家水軍比,那戰力就不行了。所以說哪怕就是訓練好了,也一樣兒比不上比不了人家戰力。更何況還有經驗什麼的,那更比不上比不了人家了,是啊。不過這事兒,在馬超那兒來說,確實一直都是慢慢來,那就好,是啊。

現在是現在,肯定是不行,差距還不小,那是。可以後是以後,哪怕是超過不了,這個其實也正常,沒錯。但是他卻知道,卻是能和對方,這個己方水軍和他們,那戰力上差距縮小,沒錯。而那個時候,己方水軍真正說訓練好了,也是己方去滅江東軍的時候,沒錯。而最後,曹操兗州軍,他們也會加入進來,沒錯。所以說江東軍還有什麼說不被滅的呢?至少馬超還

真是看不出來,那是。至少在這上,他可看不到說對方有什麼不被滅的,是啊。所以說這個肯定也是,江東軍到時候,就得被己方滅了,那是。這個一想也都正常,當然更準確來說,最後不光就只有己方,還有兗州軍他們呢?這個己方是主角的話,那麼他們就是配角,一點

兒不錯,那是。因此,這個自然,馬超心裡有數,那沒錯。同樣兒,就曹操也知道、更清楚,是啊。到時候可不就得那麼做了,沒其他的選擇。保不住江東軍、而滅他們纔對自己對己方利大於弊,這個試問曹操還能如何去做?是啊,那麼他除了說帶着大軍和馬超涼州軍一樣兒去滅江東軍之外,就真是沒有其他的辦法了,是啊。除非其人是連剩下的好處、利益都

不要了,選擇袖手旁觀,不過那可能嗎?對曹操來說,之前那樣兒,那不還是爲了自己和己方得到好處、利益。那麼最後滅了江東軍才能是利大於弊,這個他絕對是義無反顧了,說太多次了,肯定那樣兒,沒錯。那纔是曹操曹孟德,當世之奸雄,沒錯。別說這個時代,就前面、後面,在奸雄這個上面,還有人能比?不是高看其人、也不是貶低看不起看不上別人,

實在是就這麼一個奸雄來說,別人就算是能稱得上一聲奸雄,可能和曹操比?所以說在這上,說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麼說的話,至少前半句,那沒錯。後半句的話,一千八百多年是沒有了,以後的話,那估計也沒有。但這個不是絕對的,你覺得沒有,沒準到

時候就出來一個,也不是說就沒有可能,是啊。機率總是有的,不過大小罷了。機率小而已,卻不代表就沒可能發生,那是。所以這個就是如此情況,在奸雄這個方面,那曹操絕對是能說一句,“不是我看不起在座的各位,就比這個,在座的都是弟弟……”,確實可以如此

講了。反正馬超和孫策,他們肯定是不好使了。也確實還是那話那樣兒,他們是一點兒都不想有那個,沒錯。可以說那樣兒在曹操那兒、在兗州軍那兒,他(們)覺得還好,這個也正常。對他(們)來說,確實是利大於弊,沒錯。可到了馬超和涼州軍那兒、孫策還有江東軍那兒,那麼肯定就變了。至少對他們絕對是不好、不好的多啊、絕對弊大於利,那沒錯。

所以說馬超和孫策、涼州軍與江東軍,他們能要這個?真就是奸雄什麼的,和自己越遠越好,沒錯。一點兒都別有,那就是好啊,真的。有了,就是問題,不是什麼好事兒。他們不是曹操、而己方更不是兗州軍。可以說這個區別,那還是很大的,說是大了去了,其實也可

以那麼說啊,是。當然了,馬超還有孫策、涼州軍與江東軍,他們肯定更不會說比這個,什麼奸雄。不說那就是曹操自己一個人的專利,他們哪有?就說那個對其人和兗州軍有好處、利大於弊,可對自己對己方,那就真不是了,這個太重要了,沒錯。因此,這個也沒什麼比

較的,是啊。因此,奸雄這個事兒,一直都如此,在曹操那兒、在兗州軍那兒,好歹說是有利大於弊,所以說他們自然也不會說太多不好的想法,那都沒有。都知道自己主公那樣兒,可第一他不會改變什麼的;第二,他那樣兒其實可以;第三就是已經沒有人,至少兗州軍裡是沒人說就敢真惹到曹操了,那是。所以說這個事兒,在他們那兒,沒有更多想法,反正多

了是好處、利益,那其實就夠了。可在馬超和孫策他們那兒、在涼州軍與江東軍他們那兒,那確實就不同了,是啊。畢竟不光兩個當主公做老大的知道、就是手下人也清楚、甚至說很士卒,其實也並非就一點兒不瞭解。那奸雄什麼的,是他曹操、曹孟德,而不是自己主公。

可以說自己主公要那樣兒了,那可真是,不是什麼好事兒,沒錯。在曹操那兒,其人是個奸雄,那都不錯。所以他以前可以下令,讓己方士卒去屠戮徐州百姓,這個還有多少人就真是一點兒不知道的?絕對有,那確實不錯。但是說實話,很少了,那也都是。所以說這個事

兒……反正曹操從來都是不後悔,是一點兒都沒有,無怨無悔。而兗州軍更是,那真沒一點兒後悔什麼的,反而覺得當初自己主公,那也算是背上了罵名,然後還下令讓士卒那麼做。可以說也就是兗州軍的將領、謀士,他們是一清二楚,自己主公那麼做,說白了,就是爲了他自己,一點兒沒錯、一點兒不假。不過他們確實,真心不會多說,這個也都沒錯。畢竟當

年的事兒,他們大多數也是同意的,那是。或多或少,那都是支持的。哪怕有的,那確實是沒直接說贊成,可也沒明着說反對,那就算是默認了,一點兒沒錯。所以說這個事兒,是曹操的主要責任,那一點兒不假。可要說和當初征戰徐州的那些將領、謀士,一點兒關係都

沒有,那是假話。可他們就和自己主公基本一樣兒,也沒什麼後悔的,畢竟沒誰是良善之輩,慈不掌兵啊,那可確實都沒錯。

第二二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一)第九五九章 蘄春城聯軍終破(續)第五六〇章 涼州軍再攻辰陽第七〇四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六)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二十五章 聯軍衆兵發西陵(續)第八六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八)第四二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五)第七八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第七三八章 新野城公子求計(續)第二八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一)第三七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七)第六十三章 夜襲聯軍涼州勝第一六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第六三四章 攻羅縣曹真加入(續)第六二〇章 沮授見主步後塵第七七五章 劉備軍夜襲敵營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六十五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第七五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三)第九六七章 聯軍進攻邾縣城第三五〇章 藤甲兵襲涼州軍(續)第二五一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中)第三八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三)第一七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第四六八章 談拒敵玄德求援第五一四章 楊奉差人請白波第二一〇章 曹操進宮見天子第二六七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二)第三三八章 呂奉先途中設伏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九)第六四〇章 兗州江東至臨湘第三八四章 長安馬超擺家宴第一九八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四)第九十七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第三六七章 祝融夫人忙問詢第六一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四)第一六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第八一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五)第五四二章 一百精銳搶城門(續)第八一六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續)第四七二章 攻城戰周裴無奈第一九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四)第三二六章 蠻王孟獲遇殘兵第二四八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續)第五十六章 涼州軍四戰聯軍第一九七章 馬超楊鋒促合作第二一四章 爲兵器求見鄭渾第二四六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二)第一四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八)第六一九章 戰官渡兩軍對決第三九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七)第四〇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六)第七一一章 兵臨無極獻城忙第三五〇章 藤甲兵襲涼州軍(續)第四六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八)第九三七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第二八六章 時機至董卓入京第七二七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第四六九章 過兩郡抵達武陵第三十四章 兩局勝崔馬用武第五八〇章 涼州軍苦戰辰陽第七三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第七一五章 馬超甄府見甄宓第二四四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二〇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第二三三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下)第一一六章 找尋戰機欲出兵第九二七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第一百零七章 漢營驚現刺客第二八七章 木鹿大王在行動第五四八章 敗將退走回辰陽(續)第一六七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六)第六八三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六)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五一四章 楊奉差人請白波第二七二章 涼州軍攻破新城(續)第八四一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八)第四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一)第五〇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〇)第一五九章 崔鴻追憶當年事第七二三章 涼州軍血戰江陵(完)第四四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八)第十一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第七一〇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二)第三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六)第九七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一)第一六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七)第九十八章 禺同山奇襲取勝第一二二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一)第四八六章 涼州軍夜襲縣城(續)第四七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二)第一五七章 南蠻軍深夜暫退第六〇五章 涼州軍佔領泉陵第五三三章 詔書傳長安建業第二三一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四)第九十三章 二將快馬達成都第一六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七)第四八五章 馬超親赴壽春城第三四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