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三)

“寧爲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話雖然馬超不想用到自己身上,但是他卻也承認,那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吧。可以說是經歷了亂世,才能更加知道和平的可貴,那沒錯。而那話也很有道理,說你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但是生活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這個都沒錯。不和平的地方好幾個呢,你問問當地有多少人願意生活在那樣兒的地方?可以說那麼亂的地

方,前一秒你可能還有說有笑,但是下一秒,那可能就掛了,真的。那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兒,反而很有可能、甚至說就那樣兒了。畢竟有戰事的地方,並非就什麼人都能躲開好吧。那參戰的,肯定有傷亡,那還少不了。其他的呢,就普通老百姓,有人真就躲不開,真是。

所以說問問他們,和平是什麼?真心不用多說了,你問他們願意和平比?這個真是,經歷了戰亂,可絕對是知道和平的可貴啊,一點兒沒錯。可以說有了和平,至少生命就算是有保障了,沒錯。而一直都處在戰亂之中,話說能有什麼保障?確實,那不是沒有,但是不要多

想是吧。就得是和平啊,那絕對是可貴的,一點兒不錯。尤其是經歷了亂世的人,那更有體會啊,確實。可以說他們絕對更有發言權,這個沒有對比的話,可能確實,有人不會感觸太深,都正常。哪怕說有對比,其實一樣兒有人的感觸不會深,就得說是經歷過了,那才能說感觸深了,沒錯。不經歷那些的和經歷過的,分明就是兩種情況,那是一點兒沒錯,所以

這個也確實……經歷過了亂世,和沒經歷的,和平對他們來說,其實是兩種感觸,大致那樣兒。說都一樣兒,那可能嗎?顯然不可能,終究有區別的,那是。如果說沒區別,確實是好了,那是。可顯然,終究不同。如果說相同的,那是別的,可不是這個啊。所以說就是如

此情況,沒經歷過的和經歷過的,終究是不同,那沒錯。可以說更有感觸的,那還是後者。前者的話,不是說就一定沒有,只是相比之下,那還得說是後者,肯定更有感觸了,沒錯。畢竟人家可是經歷過的,那可不同了,是啊。如果說都一樣兒的話,確實也就不對了,是啊。

不一樣兒,那肯定不同。兩種情況了,經歷了感觸深,但是顯然,這個還是別經歷好啊,那是。真就沒錯,有幾個人想着亂世好的?就算是有,真心沒幾個,這個就是現實,是吧。就說馬超、曹操還有孫策他們,三分天下的三路諸侯,可以說沒有一個想着亂世好的,沒錯。都想着亂世不好啊,和平年代比這強多了,那是。可惜啊,確實都想己方能一統天下,可是

馬超、曹操、孫策,他們卻都知道,這個能一統天下的,那還是涼州軍,而不會是兗州軍、江東軍,只要對付了北方異族、徹底解決了解決好他們的問題,那可以說就夠了,是啊。因此,這個事兒就是如此,在曹操和孫策那兒、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那兒,確實都沒什麼信心,

不假。實在也是這個實力在那兒擺着呢,確實差距不小,他們和涼州軍的,那是。所以說解決了北方異族的問題,對方一統天下,那就只是時間問題,曹操都那麼認爲、更別說是孫策了,沒錯。確實不能說他們對己方沒信心,可還是那話那樣兒,試問他們的信心都從什麼地方來?這個太重要了,也真沒什麼地方,那就沒辦法了。不像人家涼州軍啊,有實力啊,

那是。這個還是那話那樣兒,說是根本了,也可以那麼講,確實。那麼基本的,不錯。涼州軍絕對可以稱得上說是有實力,當然了,這個是和兗州軍還有江東軍比較的,那是。是在大漢這地方,他們有實力的。如果說和北方異族比,那就不好使了,超過了大漢的地盤兒。可以說涼州軍不如他們,差距大啊,那是。因此,這個對象很重要,和兗州軍、江東軍一比,

顯然那就是涼州軍有實力了,那沒錯。他們一咬牙滅了兩軍,那都不是不可能。不過之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不是一統天下,而是被北方異族說乘,他們大舉南下,大漢這邊兒的勢力,那是再也擋不住北方異族了。沒辦法,少了兗州軍這麼個主力,並且涼州軍早已傷筋動

骨,沒什麼實力了,這個可真是……那影響大了,是啊。而且沒什麼好處,可不就是。因此,馬超不會帶着己方那樣兒,那腦袋被驢踢了?被門擠了?估計真那樣兒吧,所以……沒有那樣兒,那當然是好,哪怕說其人是怎麼都想早滅了兗州軍、江東軍,那是一點兒不假。

可確實,沒那麼簡單、容易啊。想和做,有關係不假,可不代表說怎麼想就肯定怎麼做了,那可不是。並且也絕對不是說有那個想法,就一定會做,那更不是了,沒錯。所以說這個也確實,想其實歸想,很多時候想法都有,那正常。可之後就會做嗎?自然不是,有時候想了,反而不會去做了,那一樣兒正常啊。畢竟有的東西,其實還是屬於不能去做的,那都沒

錯,不過就只是想一下,那確實也是沒什麼。如果說想都不能想了,那可真是,確實……這個就是如此,哪怕說是馬超,也那樣兒啊,是。那麼其人都那樣兒了、他都如此,就更別說是曹操還有孫策了,那他們也沒大區別,在這樣兒的事兒上。想和做,終究是兩樣兒,那

是。如果說想什麼都去做了,其實天下就更不會太平了,真的。絕對更要出事兒,一點兒沒錯。像如今這樣兒,那是想都別想。根本就不是現在這樣兒了好吧,那事兒更多、問題更是不會少,沒錯。所以說想法可以有,那多了去了,不是說他們三路諸侯,而是……但是要

說到做什麼,那也確實,不要多想啊。想了和去做,終究不是因果關係,那不是。所想可能真就很多,那正常。但是去做的,還有多少?這個肯定少啊,那都沒錯。多了就不對了,那是。不過顯然他們也都知道,可能想法少點兒,那倒是好事兒,真的。不過做要是也少,這個其實就不好了,真是。因此,他們很清楚,其實想法少而做很多,這個倒是好事兒,那

都不錯。但是顯然,這個也是沒那樣兒是吧。三方是都想做很多、想法很少,那樣兒的話,確實就是好處更大、利益更多。但是也確實,沒那麼順利。也許有時候想法是少了,這個也正常。畢竟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會有那麼多想法,這個畢竟也都清楚,最後結果,那會打擊

你,是啊。但是他們一樣兒,做出來的,其實也沒多少。這個所說自然那是做出來有用的,那都不錯,是。因此,也沒那麼多,顯然是三路諸侯不那麼滿意的,不錯。如果說做出來的也不少,那麼顯然,他們就會滿意了,那是。可不是那麼個情況,這個就是不滿意的,沒錯。如果說想滿意,那就得說是他們做更多了,這個是。可如今沒做那麼多,那這事兒其實不是

那麼太好……當然了,總體來說,三路諸侯都是對己方滿意的,那不錯。可要說到了個別的地方,這個就有不滿意了,也正常,是啊。如果說什麼什麼都滿意,那也不對,顯然還是不可能。至少馬超、曹操還有孫策,他們可都不是那麼看的。可以說他們更多是滿意,那不假。可卻不代表說三人就沒有說不滿意的,一樣兒有,只是少而已。並且相比之下,怎麼都

是滿意更多,那都沒錯。而不滿的話,確實怎麼都是少了,那都沒錯,所以說這個也是……都正常,那肯定是啊。滿意更多,所以說他們都是那樣兒,確實。如果說要是不滿意的多,那就變了,肯定不是如此,會是相反的情況了,沒錯。可沒那樣兒啊,就還是說他們更多的

那都是滿意,那是。在馬超、曹操還有孫策他們看來,己方能有如今這樣兒,那真心就已經是不錯了,是啊。而自己更是涼王、魏王、吳王。可以那麼說,在臣子的道路上,自己三人,那可都是已經到頭兒了,沒錯。在臣子上面,就沒有能超過封王的了,再往上,那就是

稱帝,三人可都不會那麼做。最可能那麼做的是馬超,或者說其人最後肯定就那麼做了,是啊。不過顯然,這個有一個大前提條件,那就是他帶着涼州軍,最後一統天下。如果說做不到那個,那基本上就沒什麼可能了。除非說曹操和孫策,他們稱帝,那樣兒馬超纔會也稱帝。可前者就不要想了、而後者就自己,可也不會那麼做啊,那是。那麼就只有說曹操的兒

子,他倒是會稱帝,但是什麼時候,不一定。甚至說還沒等他那樣兒,兗州軍就已經被滅了,也並非不可能的事兒。就如今來看,好像很有可能、甚至就是了。而只要曹昂稱帝了,那麼馬超必然會跟上,沒說的。而這個就和孫策還有江東軍,那真是沒什麼大關係了,是啊。

不過對後者來講,那確實是有很大的關係。至少如果說那時候孫策和江東軍還都在的話,那麼至少曹昂、馬超稱帝,他也想,那肯定沒錯。可惜啊,這個真是想歸想了,卻做不到,沒錯。孫策江東那邊兒,是不會有幾方勢力就真支持他們的。確實不是說沒有,可有幾方?

這個確實,是問題啊。畢竟對江東那邊兒的勢力來說,真要是孫策稱帝了,對他們來講可不是妥妥的利大於弊,這個分不太清楚啊。甚至說不好的地方,其實還有不少呢,那是。因此,孫策和江東軍,他們要不先拿出更大的好處、更多的利益出來,那麼那些勢力,可真就沒有幾方會支持,這個太正常了。畢竟他們和涼州軍、兗州軍,那都不一樣兒,大不同啊,

是。兗州軍,他們那是掌控着朝廷,大漢對他們來講,那可真就是說滅就滅,沒錯。並且真就比孫策江東軍實力強、強多了。並且也確實,給了己方地盤兒那些勢力好處,他們就不會說不支持兗州軍的。可以說曹昂都那麼做了,那麼最後稱帝也就只是劉協幾句話的事兒了,

他得禪讓個三次,最後一次答應下來就好,是啊。要是曹昂想稱帝,就得那麼做,確實。並且其人稱帝了,馬超肯定隨後就得跟上,那沒說的,必須那樣兒啊。並且涼州軍實力在那兒擺着呢,在這點上,那可比兗州軍有優勢多了。不過曹昂要想稱帝,那是要劉協禪讓,這

個是必須的。可馬超要稱帝,卻是沒有這個了。也不可能有啊,那是人家兗州軍獨一份,沒錯。但是涼州軍有那麼強的實力,可以說真都不需要太多,一點兒沒錯。對他們來講,只要說最後在曹昂稱帝之後,馬上別耽誤太久稱帝,那就好。而以己方的實力來說,那可真是,天下沒有什麼不承認的,是啊。就只是江東軍那邊兒,孫策想稱帝,但是他卻不能、也不會。

實在是那個時候他要是強行去稱帝了,可以說對江東軍來講,就絕對是弊大於利了,真是沒什麼好處,那絕對是不好的更多,沒錯。因此,孫策倒是很想,卻不能那麼做,那都沒辦法了。不過顯然,更大的可能,曹昂和馬超,他們稱帝的時候,江東軍早就被滅了,這個才

是說最可能的,沒錯。或者說其實就那樣兒了,是啊。他們頂不住涼州軍和兗州軍的進攻,是要滅了己方的,這個如何擋住?

第四五八章 借道郪縣奔成都第四四六章 夜襲堅城一戰破第七〇三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第四三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二)第六七八章 劉子揚井陘說馬第九七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五)第一六一章 馬超再欲入敵城第五七五章 涼州軍回到原地第四二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六)第八五九章 涼州軍伏兵燒糧第八八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三)第三八一章 再遣將駐守三江(續)第三一一章 祝融夫人見馬超第七三三章 涼州軍繼續血戰第一章 曹孫劉兵進江夏第一百零五章 馬孟起臨危受命第五九一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八)第二一六章 再遭擒蠻軍再敗第五七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第七二三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完)第二一三章 馬孟起求人尋人第三五三章 欲懲呂主從生隙第八二〇章 孫伯符欲攻臨湘第二〇六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第八七一章 北上江夏再進攻第四六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第二三九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五)第六三九章 裡應外合破堅城第八七八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完)第一二三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二)第五〇〇章 漢軍援軍到零陽(續)第三一三章 帶來無奈掐戰馬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一四〇章 辭別離伯符東歸第六九二章 瞞謀士矇混過關第四九一章 回辰陽得見主公第三九三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續)第九六〇章 孫劉商議進兵事(續)第四〇八章 銀坑洞馬孟談判第二六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第六九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二)第六十四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九)第七六三章 涼州軍攻城受阻第五十五章 涼州動馬超搬兵第九四二章 孫劉聯軍攻堅城(續)第二六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十)第二四四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二十三章 馬孟起決意興兵第四二四章 涼州軍破葭萌關第六七三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六)第四七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三)第六六二章 許攸諫言袁本初(續)第九八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七)第五九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四)第四六七章 來者原是故人後第三三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九)第六四四章 奪城門雒陽城破第五六九章 江東軍撤出西陵(一)第四六七章 來者原是故人後第八六四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續一)第六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一)第四五一章 趙雲領兵赴郪縣第一五二章 孟起入營遭攔阻第五七二章 曹操帶兵進徐州第一九一章 南蠻軍進攻敵營第六一五章 兗州軍攻破湘南第七八三章 曹仁郭淮回大營第一七一章 大帳中再會蠻王第四三二章 去校場孟起閱兵第九四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二)第一四五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三)第四一八章 葭萌關故人投奔(續)第四六〇章 雲杜城見郭奉孝第六十七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續)第二九一章 涼州軍入三江城第六二四章 涼州軍一攻江陵第二一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六)第五三二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第六十二章 孫伯符戰崔福達(續)第二三二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一)第八九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第八十六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九)第六五〇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完)第七七六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第一〇五章 馬超試探陸伯言第六二四章 涼州軍一攻江陵第八〇五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七)第六二〇章 沮授見主步後塵第八一四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九)第八一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三)第八三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二)第三二四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上)第四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六)第一九三章 孟起攜美赴徐州第二七〇章 謀士計破燒當(三)第一五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一)第六九二章 瞞謀士矇混過關第六四〇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續)第三五六章 伯言謀孟達帶兵第六四八章 涼州軍受阻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