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〇)

畢竟現在和古代,那真是不同了。古人傳承很多東西,別說就只傳給自己家人,基本上還來個傳子不傳女,結果有的就那麼斷了傳承。沒有繼承的,不給女兒、女的,這個就斷了。可現代的話,別說是傳給女兒,就外人,都可以繼承自己的衣鉢。當然了,古代也是,或者說更甚那樣兒,師父師父嘛,那確實是有道理的。不過說實話,古代有些東西,哪怕你拜師

父也未必就真能學到,對方未必就真能傳給外人,但是現代的話,基本上都沒太大問題。所以古代有那樣兒的問題,古人傳給自己兒子,必須的,結果沒兒子,只有女兒,或者兒子怎麼都不學,結果有的東西,那就斷了傳承。可放到現代,那基本上是沒那樣兒的事兒。雖

說重男輕女的還是有一堆,那是不假,可同樣是有能看開的,沒錯。如果說自己女兒,非常願意學習,那麼當父母的,肯定也很願意把那些東西傳給自己女兒,讓她傳承下去,很很長。可那事兒放到古代,別說就肯定沒有,沒那麼絕對,但是必須承認,一共能有幾個人那

樣兒?是啊,這個就是現實、事實。雖說這個時代,就現代,一樣兒很多人那都認爲生男孩和女孩,那還是不一樣兒的,重男輕女的也有的是。可必須承認,這個時代和古代來說,那可比古代強太多了,沒錯。古時候的話,女子就算是再有地位,也不能說太好。也就唐朝的時候吧,那還算是可以。畢竟都出來女皇了,那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基本上也是後無來者

了,是啊。歷史上女皇其實不止一個,但是說實話,就只有武則天是歷史承認的,那沒錯。其他的,對不起,都是不承認的,沒錯。所以說那肯定是前無古人啊,沒錯。歷史上就那麼一個女皇帝,而且估計也是後無來者了,是啊,所以這個……那時候,女子在古代來說,算

是地位比較高了。可以說這個應該感謝大唐,畢竟還有哪個朝代,女的能當皇帝的?最多像呂雉、慈禧那樣兒的,敢稱帝的,就武則天一個。而後者稱帝的時候,也都老太太了,沒錯。但是必須承認,武則天在古代來說,也是帝王中非常長壽的一個,那可一點兒沒錯啊。

所以說這個也是,事實啊,沒錯。不過也就是那時候,也包括唐朝,女子算是地位還能高點兒,等到了宋朝,尤其是出來什麼理學之後,女子就真是沒什麼地位了,到之後明、清更完,這個就不用多說了。歷史都什麼樣兒,確實不用多說,大家多少都知道些,那是。不用多說,理學那些東西,反正更多的,個人沒覺得有什麼太多好的。不過這個也不多說了,還

是有支持的,那不假。不過卻也不用爭辯這個,沒大用,那是。反正在當時,那影響是很大,不過也就是那樣兒吧。但是那個時代、那樣兒情況,是吧。如今呢?宋朝是什麼社會?這個瞭解的可都知道,因爲趙匡胤自己是用兵權,最後奪權來的政權,所以說他對武將,那

可以說是特別在意,不敢說讓他們掌權,畢竟自己整個黃袍加身,手底下武將也來一個,那就麻煩了。要說趙匡胤這個人還可以,至少對開國功臣,那都不錯。還來個杯酒釋兵權,對文官文人,也都不錯。但是對武將,限制太多,要是沒有那些,也許宋朝不至於那樣兒,是吧。畢竟都知道,大宋可以說人馬是絕對有的,錢糧也有,可惜就沒幾個將領。結果剛出

頭兒的將領,沒太久就被咔嚓了。是,宋朝沒咔嚓過士大夫,這個趙匡胤有祖訓,但是武將那被皇帝咔嚓多少?所以這個就別多說了,文人在宋朝,那絕對是幸福的,可以這麼講。但是武將,那就是不幸的。是啊,可以這麼說,那沒錯。文官和武將,那在宋朝,確實是不同啊、大不同。不過一想也正常,就趙匡胤從自己這兒想了那麼多,他要是不限制武將,那

都不太可能。但是說實話,估計其人也沒想到,在他之後,準確說他之後、再加上趙光義之後,是一代不如一代,最後讓異族給打成那樣兒?可以說趙光義、趙匡胤,那絕對是一個比一個厲害,至少他們皇帝的時候,可沒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兒,讓異族欺負成那樣兒,那

不光是丟人的事兒啊,都亡國了……是吧,大宋啊,算是一手好牌,最後都打個稀爛,真的。明朝可以說是被滿清滅的,可他們比宋朝強,這個是,也是事實,沒錯。可以說兩宋啊,要不說弱宋弱宋,確實有道理,那沒錯。弱成那樣兒了,可以說真是夠弱的可,那可真心不

錯。可以說元朝蒙古很強,那時候絕對強,那不假。但是拋開他們,之前西夏、遼、金,都比不上元啊,可大宋依舊是整不過那幾個,沒錯吧。所以說個弱宋,其實一點兒沒錯。滿清肯定是不如元朝,這個戰力來說,但是必須得說,宋朝也不如明朝,這個說的是最後。哪怕一樣兒是被異族滅了不假,但是看看明朝的皇帝都什麼樣兒的,再看看宋朝的皇帝。真心

還得說是前者,那比後者強,這個是事實吧。就說崇禎,其實他還算是個不錯的皇帝,可大明到他手裡,那基本上就是沒救了,所以說你還能指望多少?是,如果說崇禎在一個太平的年代,他未必就當不了一個不錯的皇帝,不說是什麼有道明君,可肯定不是亡國的皇帝啊,

這個肯定不會是了,好歹太平年代。可惜啊,他趕上個明朝末年,不是說小看他,估計朱元璋、朱棣那樣兒的在,也許才能說力挽狂瀾,也不一定,確實。所以說就他那麼樣兒的,真心不好使,沒錯。但是張獻忠、李自成、滿清,可以說一個比一個有實力,明朝不好使啊。

可不就是,都想着滅了明朝,可以說那只是三方代表勢力,很有實力的而已,那還有其他的呢,不用多說了是吧。因此,明朝最後也頂不住,其實也正常,是啊。崇禎不好使,明朝的人馬,那更不行。將領什麼的,那倒是有,可惜沒有人馬啊,戰力不行,和人家農民起義軍比不行、和滿洲八旗比,更不行了,是啊。如果說宋朝和大明,兩個朝代綜合一下,那麼

估計最後比漢、唐都能強,是。可惜啊,假設就不要多假設了,更是沒什麼大用,沒錯。要假設都能成真,那倒是都好了,只是可惜啊……沒什麼假設的,歷史就是歷史,那是改變不了的了,不錯。只能說寫個小說,YY一下,那是。其他的,也沒辦法,做夢吧,也許是

能夢到不少,也許。不過不管怎麼說,宋朝是弱宋了,明朝的話,雖說不是那麼強,但是很多都比宋朝強吧,這個也是事實。最後也實在是沒辦法了,到了崇禎那兒,那是千瘡百孔啊,一點兒不錯。他可沒什麼本事說力挽狂瀾,哪有那麼大本事?末代皇帝都沒那本事,確實。要真有那能耐,可以說就不是末代皇帝了,沒錯。是啊,有那本事,還真就能力挽狂瀾

啊,沒錯。那樣兒就不會是末代皇帝,可末年皇帝,沒一個那樣兒的。當然不是說他們都是昏君,那可不是。很多人甚至比之前的皇帝強,可惜啊,生不逢時,這個就沒辦法了,是吧。可以說沒活在好的時候,就趕上朝代那樣兒了,你有什麼辦法?像如今的劉協,可以說他絕對比他父親強,比劉宏厲害。要說劉宏這個皇帝,你要讓他當個商人,他絕對是個合格

的大商人,那絕對能做到。可當皇帝,那對不起,其人就是個昏君,沒錯。而劉協,真比他父親強啊,他也比他那兄長強,可不是嗎。你看馬超看不上劉協歸看不上,這個原因好幾個,不用一一說。但是他卻也承認,劉協要在大漢太平年代,至少是個比較合格的皇帝,那

沒錯。就帝王心術這一點,有不少帝王,那真就不如他,是啊。所以說劉協這個人,雖然馬超更多是看不上,可卻必須承認其人的本事。要不他能當皇帝,這個雖說原因有好幾個,可必須承認,他是適合當皇帝的,哪怕就只是個末代皇帝,那都沒辦法了,不能力挽狂瀾啊。

那就沒辦法了,劉協是有點兒本事,那不假,可和他同一個時代的,那都是什麼人?別的不說,就說他肯定不如馬超、曹操,就比孫策,劉協都不行,所以……他那皇帝,反正忠心大漢的人,那肯定都認。其他的,在他手下做事兒,也只是因爲好處、利益罷了,那沒錯。所以說劉協手底下,是有忠心大漢的,可還有幾個?確實沒幾個,那可一點兒沒錯,所以……

和涼州軍、兗州軍,也包括江東軍,和他們真就沒法比啊,那是。要是能比較的話,確實就好了,沒錯。可顯然,這個和前者三方,終究是比不了比不上啊,沒錯。要說劉協的話,畢竟是皇帝,所以說多少都有點兒勢力,那不假。可他就幾百人馬,說實話,沒什麼用啊。

你說你劉協在許都有幾百人馬,而人家兗州軍呢?就現在的話,曹操在許都就有五萬人馬,在那兒守着。所以說這個如何比較,根本就比不了是吧。而且那五萬人馬可是兗州軍的正規軍,不是劉協幾百人能比的。同樣兒兗州軍也拉出來幾百人的話,那戰力可比他們強多了,

可不是嗎,同樣兒的人馬數量,兗州軍都不用太久,就能滅了劉協手下的人馬。這個也看得出來他們的戰力對比啊,後者的人馬戰力,可真是讓人驚喜啊,也沒辦法。兗州軍是什麼情況?是,他們戰力還不能和涼州軍比,那都沒錯。但是好歹能和對方爭鋒的,關鍵是和涼州軍,那是戰了多少年?那經驗戰力,確實不是劉協手下人馬能比的,一點兒都不錯,是啊。

這個就怕對比,那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話太有道理了,是啊。兗州軍不如涼州軍,可劉協手下的人馬,那戰力更不如兗州軍,沒錯。可以說他們都不如江東軍的士卒、就更別說是兗州軍了,沒錯。充其量,也就是能比郡國兵稍微強那麼一點兒而已,沒錯。所以

說比不上江東軍、更不如兗州軍,那都正常。所以說就那點兒人馬,那樣兒的戰力,確實劉協早就不指望什麼了。當然了,他也知道,如果說自己很有勢力的話,曹操第一個就不能同意,沒錯。之後就是兗州軍衆人,他們一樣兒不會同意,那是。所以說那樣兒的事兒,和

自己好像也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可以說如今自己就只是想着曹操能長壽點兒,那樣兒還得說別被涼州軍滅。只要能達到如此兩個條件,那麼大漢的國祚就能很多年,至少不會被滅,沒錯。可是曹操一旦病逝、兗州軍一旦被滅,前者的話,大漢被滅,那就只是時間問題了。而後者的話,基本上是沒多久,一個月?甚至不到一個月,大漢就得跟着被滅,那是一點沒

錯,所以說劉協是半點兒都不想,是啊。對他來說,如今自己還能做的,那真心是沒有什麼了,就只是讓大漢更晚被滅,沒錯。可以說曹操都稱王了,這個自己所謂的皇帝,對他對兗州軍,能給他們的好處、利益,基本上也沒有了。只有那麼點兒而已,曹操不滅大漢,更

多是爲了他自己的名聲,主要是史書上的名聲,他對後人看法,那是相當看重,一點兒都沒錯,所以說他在一日,大漢就不會被滅,不在就完了。

第四二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三)第九八八章 攻臨湘戰事緊張第八八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四)第七八七章 黃忠闖營臨城下第七五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一)第五五四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五)第二十二章 問郭嘉馬超調兵第一一一章 涼州軍再戰蠻軍第五四一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六)第一一九章 襲敵營孟獲遭擒第八十四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七)第九六〇章 蘄春城聯軍終破(完)第五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三)第四十五章 管亥相商除五害第二五九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完)第一二〇章 皇甫嵩火燒黃巾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四四九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續)第一六九章 馬孟起率衆夜戰第八三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二)第五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八)第四二二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續)第四四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第四四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三)第七四六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第五七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第四八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九)第五五七章 懷縣城外敵軍退第四四一章 歸故里見崔先生第七六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八)第六〇四章 聯合馬超伐袁紹第八一二章 謀取臨沅賺蔡霍第九一八章 武安帶兵撤西陵第七二八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續)第九五七章 得情報孫曹反應第二九四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八)第三十八章 聯軍動樊城求援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七)第五五五章 魯肅張遼離郴縣第三〇四章 福達戰孟帶祝融第七五四章 伯符公瑾離臨湘第三三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六)第五〇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九)第二一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三)第一一七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完)第八一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二)第一二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一)第七九七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九)第一三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三)第十一章 雲中城馬超入伍第七五五章 江陵城文聘歸來第五八八章 不速客夜入南陽第七八三章 曹仁郭淮回大營第四九五章 回隴縣欲見兄弟第一一九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第八十八章 大軍剿滅三兄弟第四三五章 涪縣城請君入甕第三十五章 無終城馬超得劍第十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九)第八八二章 諸葛亮勸說劉備(續)第七四五章 聞噩耗樂成退兵第四八八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續)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二)第六三三章 攻羅縣曹真加入第七六〇章 江東軍攻取蘄春第九二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第四四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一)第九章 欲遊學故人來投第六六一章 聯軍鏖戰臨湘城第五章 拜師偶遇文士第八七〇章 城池破王平逃遁第四四三章 見兒女發生誤會第七五一章 有乾坤魏延得信第四七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七)第四〇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二)第九二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三)第三四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四)第四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七)第二〇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七)第一五二章 樸克大帳見石全第八一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四)第三六〇章 忙休整南蠻休戰第十四章 聯軍抵達安陸城第二十六章 聯軍衆兵發西陵(完)第一三二章 禺同山兩軍對決第四九八章 樊稠中計死長安第二三六章 蠻王決定贖孟優第九一三章 兗州信使到許都第六十章 涼州軍決戰聯軍(續)第一六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一)第八九二章 王子均領兵攻城第六七六章 孟起城下說敵將第二五七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二)第四九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四)第一四三章 陸伯言入涼州軍第九六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五)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七)第八七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七)第八一二章 謀取臨沅賺蔡霍第九八〇章 滿寵許褚見孫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