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六)

雙方各取所需,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所以那麼做了,好處多利大於弊啊。對兩軍來說,那都是如此,好處多啊,利大於弊,所以說他們都是維持着雙方的聯盟,哪怕是有了裂痕啊,不過顯然,都想着保持,那就夠了。只有說真正到了裂痕裂開了,彌補不了的時候,要不就是曹操帶着兗州軍去滅江東軍了,那樣兒就徹底,兩軍的聯盟結束了,沒錯。從孫策和江東

軍他們那兒來說,是不會主動放棄這個聯盟的,那是。只有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會那麼做啊。畢竟他們都去做那利大於弊的事兒,肯定沒錯啊。所以說只要是去滅江東軍對曹操對兗州軍利大於弊,這個事兒就那麼做了,沒錯。所以說這個事兒也是,看最後利弊都如何,曹

操和兗州軍都怎麼做啊。現在的話,自然是和江東軍一直聯盟利大於弊,所以說他和兗州軍可都維持着這個聯盟呢,那是。如果說變成弊大於利了,那麼自然而然,曹操和兗州軍他們就再也不會說維持聯盟了,沒用啊,可不。因此,這個怎麼看都是利弊關係如何,那肯定

是。其實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也是看利弊關係,可就因爲一直都是,他們和兗州軍結盟,作爲盟友的關係,他們纔是利大於弊。而且這個可以說基本上一直都那樣兒了,沒錯。只要保持瞭如此關係,那麼對孫策對江東軍來講,就是利大於弊的,所以說這個……也就是對曹操對兗州軍,對他們確實是不同,那沒錯。因爲這個是會發生改變的,而這個改變就是馬超和

涼州軍沒錯。可以說對孫策對江東軍,對他們是沒什麼改變,可對曹操對兗州軍,那就是會有不同的,是。所以說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會有所改變,只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不會變了。而馬超肯定是,他必然是要帶着涼州軍去滅江東軍,那一點兒沒錯,那必須的,沒錯啊。

而他一開始去滅江東軍的時候,保證曹操必然帶着兗州軍和他們死磕,是啊。可之後呢,馬超要帶着涼州軍一直滅江東軍,曹操和兗州軍都看到抵擋不住、改變不了、最後滅江東軍利大於弊了,那麼其人自然就是帶着兗州軍一樣兒去滅江東軍,沒錯。就得是那樣兒,肯定

是啊。這個就是對曹操對兗州軍利弊決定的,而對孫策對江東軍來講,利大於弊的就是他們一直和兗州軍聯盟,最後甚至讓曹操帶着兗州軍一直爲了保住他們和涼州軍死磕。但是還是那話,這個就不要多想了,哪怕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一直都是那麼做的,沒有放棄過一點兒啊,那沒錯。哪怕也不是不知道,其實改變不了最後的結果,但是他們一直可都那麼做了,

那也是啊。所以說還是那話那樣兒,對於孫策和江東軍的態度,哪怕就是馬超,他也一樣兒是認可的,那是。可以說最後自己帶兵滅了江東軍,也肯定是厚葬孫策。基本上馬超是想到了,江東軍最後兵敗,孫策其人是怎麼都不會苟活,而不用自己如何,他自己就肯定是自

裁了,自己咔嚓了自己,而最後馬超還能做的,不過就是厚葬孫策。但是對於他的直系親屬,基本上還得說是斬草除根,沒錯。他自認爲自己比曹操可強不少,如果說換成他曹孟德的話,估計最後肯定要趕盡殺絕,和孫策有關係的,哪怕就是孫家的遠親,他也不會放過了。可顯然,到了馬超那兒,遠親什麼的,自然也就放過了,沒錯。他是沒覺得算是什麼事兒,

那是,所以……孫策最後的選擇,和劉大耳朵也不會有什麼太多不同。當然了,其人和劉備,終究還是有想法不一樣兒的,那沒錯。如果說劉大耳朵更多是對馬超的怨恨,那麼孫伯符其人,反而對馬超對涼州軍,對他們倒是沒有多少的怨恨,沒錯。畢竟很多人是不知道,可孫策本人沒有什麼不清楚的,自己己方能有如今這個地步,走到了現在,三分了天下,那

可以說是和馬超有着直接的關係,是靠着其人的幫襯,那沒錯。孫策很清楚,當初馬超是如何幫助自己幫助己方的,那是。說在其人心裡,那怎麼都是有感謝馬超的意思在裡的,沒錯。不過說實話,兩軍怎麼都是敵對,所以說他也沒報答過馬超還有涼州軍什麼。不過孫

策也知道,馬超既然當初選擇那麼做了,那就絕對沒想着自己去報答他報答涼州軍什麼的。可以說他要是想要那些的話,就別幫自己別幫己方的了,那是。可既然其人那麼做了,那顯然,其人對自己的報答,那其實是無所求的。如果是的話,那肯定就不是那樣兒了,可不是。

孫策自認爲自己還是很清楚的,那都沒錯。而事實也確實,和他所想沒大區別。可以說馬超確實,他就從來沒有指望過孫策報答他,那不開玩笑嗎,真心沒有啊。可以說其人當初那麼做了,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反正那麼做了,最後對他對涼州軍來說,那就是利大於弊,這個其實就足夠了,那沒錯。別看做了後,對孫策對江東軍來講,好像更是利大於弊,好處

更多,那是。但確實,馬超一點兒都不後悔,無悔啊,那是。畢竟其人有他自己想法,那肯定沒錯。如果說對他對涼州軍都沒什麼好處,不是利大於弊了,那麼顯然,馬超也不會那麼做了,是。那樣兒的話,哪怕最後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依舊能三分了天下,可確實沒現在這

樣兒,比如今要困難多了,是。因此,如今的江東軍能這樣兒,孫策都當了吳王,可以說和當初的馬超,那是有很大的關係啊。這個孫策自然是最清楚了,馬超也是一樣兒,那沒錯。但是其人當初那麼做了,確實是沒指望太多,只要當時利大於弊,其實就夠了,那是。所以

這個當初對他來講,還不算什麼。但是對孫策,那意義就不同了,也是。畢竟其人作爲得到了更大好處更多利益者,那確實,和那時候的馬超不同。可以說孫策和江東軍,纔是得到了更大的好處,更多的利益,沒錯。馬超和涼州軍,他們一樣兒得到了好處和利益,但是相比之下,顯然還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得到更大、更多,那是。不過馬超是不會計較這個,

如果說他計較那些的話,那都不用去那麼做了是吧,所以……既然馬超都那麼選擇了,也確實,絕對對此就是無怨無悔,那是。做了不後悔,後悔的不做,不就是如此。對其人來講,真就是那樣兒啊。不過對孫策,那自然就是另一種了。所以如果拋開兩軍實際的關係來說,

就憑當年的事兒,他還是想報答馬超的,畢竟這個屬於是欠人情,還是欠大發人情了,可不是?因此,這個也不是孫策想要的,哪怕如今涼州軍早晚都要過來滅己方,這個雙方如此關係。但是明知道好像是報答不了,但是他卻依舊是記着這個事兒,那都沒錯。對孫策來說,那可一直都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兒啊,那是。所以說就是這麼個情況,在馬超那兒,孫策那

兒,是不同。畢竟顯然對後者好處更多,那沒錯,這個是。如果說對前者好處更大、利益更多,那確實也不一樣兒了,是。但是不管怎麼說,馬超都是做了讓自己讓己方利大於弊的事兒,不過比起孫策來,顯然當初的作爲,那是對其人對江東軍的好處更大、利益更多啊,那是。總體來看,也不是說就是他不想看到的,哪怕做法實際對對方的好處更多。可必須

承認,對自己對己方,那是一樣兒有好處、利益,不過是沒有說對對方那麼多罷了。但是馬超從來就沒認爲那是什麼事兒啊,一直都沒那麼認爲過。在他看來,自己不過就只是做了一件不大的小事兒,真的。可影響對孫策對江東軍,那確實就不能說小了,也沒錯,那確實。

不用爭論這個,那就是事實啊。對自己對己方,真心是沒什麼,但是對孫策對江東軍,那就有什麼了,不錯。己方如何,他們又如何?那確實怎麼都不同,沒錯。就說有本質的區別,那麼說也並非就沒道理是吧,肯定是,在馬超那兒是那樣兒,孫策那邊兒呢,那就是那樣兒。

有相同的地方,那是,因爲對他們都有好處,這個就是相同之處之一。但是更多的,那肯定是不同了,不一樣兒啊,也沒錯,所以……比較這個的話,那怎麼都是不同的地方更多啊,那不錯。一樣兒的地方少,而不一樣兒的地方多。對馬超對涼州軍他們來講,自然也是利大於弊,但是對孫策對江東軍他們,也是利大於弊,但是好處更大、利益更多,那可一點兒沒

錯。關鍵是這個事兒馬超做得還算是比較隱蔽。可以說除了有限的幾個人知道外,其他真心就沒別人知道了,是。就說曹操其人就不清楚,他不知道這個,因爲兗州軍的細作當時沒探聽出來,之後孫策也沒說過這個,所以說曹操哪知道?兗州軍上下都不知道,可不是。就

算是江東軍,也不是誰都知道,知道的有限幾個人而已,那是。也是孫策說的,沒錯。如果說當主公做老大的不說的話,就他們可以說是很難知道什麼啊。因此,這個就得是孫策親自和他們說一下才行。而周瑜和魯肅都知道,是孫策親口告訴他們的。對兩人,他可以說除

了不能說的秘密之外,其他都沒有什麼隱瞞的。畢竟兩人可是孫策心腹中的心腹,這個不用多說了。因此,他們能知道的,那絕對是比江東軍的其他人多啊,沒錯。關鍵孫策也是,有的事兒不會告訴別人,那不假,但是他卻會對周瑜和魯肅說一下,是。這個也看得出來,其人對兩人如何信心了,不錯。要是不那樣兒的話,就真不是那麼個情況了,是啊,所以……

這個也是看得出來,周瑜和魯肅在江東軍的地位了,他們在孫策那兒的地位。可以說在他那兒來說,和將領都沒什麼說的,甚至和家裡人,孫策都沒那麼多話。但是對周公瑾和魯子敬,他確實大多都沒有隱瞞,沒有什麼說不了的。因此,這個事兒知道的人,那是少不了周

瑜和魯肅兩人的。不過他們顯然,和孫策想法也不同,不過卻也沒多說。兩人所說就一個內容,就是馬超當初既然是那麼做了,就顯然對他和涼州軍來講,那就是最好的,好處大利益多,絕對的利大於弊,就夠了,真的。他們確實沒說馬超涼州軍那邊兒得到多大的好處,

多多的利益,但是也不能說很少是吧。畢竟馬超那個人,他們自認爲還算是瞭解,太少的好處、太小的利益,其人還真未必就看得上啊,那是。因此,周瑜和魯肅的話,他們也是沒覺得非要報答對方什麼的,感覺不用。但是兩人顯然,也是沒去勸說自己主公什麼。因爲周瑜和魯肅也清楚,在這樣兒的事兒來說,自己主公既然和自己兩人講,那不是說要聽自己兩

人什麼態度什麼建議,就只是說一下,讓自己兩人知道,那沒錯。因此,周瑜和魯肅的話,他們也一點兒都去勸說孫策什麼不用報答之類的。反而說了,這個記住,那其實是對的,沒錯,然後別的就沒多說了,是。孫策的話,確實也沒更多想法,周瑜魯肅沒勸說自己什麼,

顯然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想法,那肯定是啊。但是也不會說在這個事兒上面和自己說多少,他們都覺得不會有大用,那是,所以……

第四十一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五)第九九七章 曹孟德帶兵北上第四七七章 事敗露吳懿出招第九八七章 攻棘陽初戰不利第二九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一)第四七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三)第七九七章 馬孟起聚衆決議(續)第二二九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六)第三九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第五十二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第二五三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續)第五五二章 桂陽郴縣三人會第三十三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七)第七五八章 江東軍進攻蘄春(續)第五八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二)第四五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九)第三六〇 李肅遊說呂奉先(完)第九八六章 臨湘棘陽戰事起第一三三章 趙弘軍精銳攻城第八四五章 江東軍進攻郴縣第二七八章 馬超帶兵屠羌第七四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第六〇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四)第五八〇章 孫策周瑜赴丹徒第七五二章 魯肅帳中訪周瑜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九)第七三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三)第八八六章 馬超聚衆議敵軍第四五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四)第三六九章 涼州軍投石問路第六十五章 典韋約定今後事第八八一章 諸葛亮勸說劉備第三七一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七)第三三八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完)第九九八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三)第二四八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續)第三六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一)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無奈退兵第五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三)第九五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一)第八七一章 北上江夏再進攻第二五七章 涼州二將追帶來第八八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九)第五〇五章 涼州軍四戰零陽(續)第九〇七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續)第四五七章 神來一箭勝負定第六九九章 入地道涼州中伏第四七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六)第七四二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完)第七五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八)第六二七章 兗州江東再進兵第八十九章 功成身退離西陵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五八一章 辰陽城玄德議事第一〇六章 馬超試探陸伯言(續)第四五一章 馬煥拜師陸伯言第一一四章 馬孟起安排黃巾第三四二章 別三老三人回返(續)第六九五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完)第十二章 九原谷張楊交底第九十三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五)第六六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一)第三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七)第一一一章 涼州軍再戰蠻軍第三七七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三)第八十七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第四八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七)第七九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一)第四九五章 孟起奉孝言戰事第六四七章 張繡桂陽做太守第七八六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八)第一五五章 陳到帶人赴青州第七〇五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完)第六七八章 劉子揚井陘說馬第二〇六章 祝融夫人說利害第一九六章 中軍帳再會楊鋒第五〇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六)第六三六章 撤換二將再進兵第九一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五)第二一〇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下)第七八七章 黃忠闖營臨城下第九八七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二)第三八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九)第二四七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九)第八二八章 擂鼓聚將欲進攻第四七五章 江陵城二將對話第四五七章 得情報李通猜測第六十六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續)第八二二章 江東軍進攻臨湘(續)第六二一章 勸說曹仁終成功第一七四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一)第三九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第四八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三)第二四四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六)第三九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第五一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二)第八八六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完)第六二五章 涼州江東戰羅縣(二)第五一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七)第九六二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