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三章 李儒趁夜訪孫堅

此時太尉黃琬說道:“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爲瓦礫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聽到他所說的話後,董卓的黨羽馬上就蹦出來一個,隨即便反駁他道:“長安乃高祖初始定都之處,爲大漢之西都也!怎麼在太尉眼中居然是如此荒地,不宜爲都,那麼難道太尉之意莫不是高祖定都在荒地不對否?”

黃琬聞言是這個氣啊,自己根本就沒那個意思,“你,你這是強詞奪理!衆位當知琬並非此意!”

劉協在龍椅上一聽,他就是直皺眉,心說如今這事兒都扯到高祖身上去了?而且還說得是沒完沒了的啊。爭論了這麼久,但到了此時也還沒個定論。

尚書周毖出言道:“此時關中殘破零落,而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但安之至難,還望丞相監察!”

董卓此時卻大聲地說道:“如今東都雒陽,二百餘年,氣數已衰。衆位豈不聞童謠傳唱,‘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而這正是東都衰而西都興之預兆啊,所以今當遷都長安,以利社稷,莫非衆位要阻天下社稷否?”

這個童謠就是李肅的搞得鬼了,因爲之前他編出來這個後,心說如此還不夠啊,所以從董卓那兒離開了之後,他就馬上派人去安排此事。結果不出兩日。童謠基本上在雒陽的各個角落都傳遍了,而此時朝堂上的文武大臣當然也知道這個。

衆人一聽,馬上就閉嘴不敢言語了,是啊,誰敢再多說啊。如今董卓這個大帽子直接是扣了下來。阻天下社稷?誰當得起這個,更重要的是,人人都算是看出來了,誰要再阻礙遷都之事,估計後果那真是不堪設想。董卓明着說是阻天下社稷,實則就是在說,誰敢違逆我的意思!

在董卓說完後,此時的朝堂上是鴉雀無聲。而距離王允最近的楊彪則看了看他,心說你怎麼也不說幾句,咱們可都說過了,就是沒大用。而楊彪其實他是在最開始的時候說了幾句,不過他是老奸巨猾,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其實就算是個中立的吧。

而王允呢。其實比他還猾頭,心說。這事兒自己可不參與,董仲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對付得了的人,所以還得慢慢來啊。如今自己說什麼其實都沒用,那還說它做什麼啊,都是徒勞。

劉協發現下面好像終於是爭論完了,或者應該說是已經沒人再敢說什麼了,而此時的董卓向他開口了。

“陛下,不知陛下以爲遷都之事如何?”

劉協一聽心說,你的黨羽那麼多人。反對你的都沒用,讓朕來說,朕是同意如何,不同意是又能如何?

“這,朕以爲可以,此事就依丞相所言!”

劉協也不敢說不同意,反正都沒用。要是說真話的話,最後還得把自己的處境整得更不好。

董卓一聽,心下還算是滿意,心說這個傀儡的小皇帝還算是挺聽話。哼!聽話的人活得長久,要是不聽話嘛,呵呵!

“陛下聖明,那就還請陛下即刻下詔吧!”

劉協雖然不滿董卓,但他卻也不敢表現出來什麼。心說這哪是請朕來下詔啊,董賊你這分明就是在逼迫朕下詔啊。

沒辦法,劉協最後當然是得妥協了,當着朝堂文武的面兒擬了詔,同意了遷都之事。董卓看着滿朝文武,他心中這個得意勁兒就甭提了。心說,以前你們中的大多數人不都看不起,看不上我隴西董仲穎嗎,結果今日如何了?哈哈哈哈!

所謂是“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啊,“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今日我董仲穎可算是把你們都給踩在腳下了!哈哈哈!我說往東,小皇帝他就不敢往西;我讓他坐下,他就不敢站起來,哈哈哈,人生在世,大丈夫當如此也!

我董仲穎說遷都,結果如何,這時候你們滿朝的文武還不是連個屁都不敢放了,哼!

對董卓不滿的人當然有,不過這時候卻都沒動靜了。是啊,董卓殺得人還少嗎,能活着,誰沒事兒想找死啊。之前提議遷都之時,還有人敢跳出來持反對意見,但是這時候皇帝連詔書都下了,誰也就再也不多說了。其實就算皇帝沒下詔書,此時他們也都不敢吱聲了,生怕讓董卓給惦記上。有幾個這時候還後悔了,暗罵自己當時不該衝動。

可惜他們卻不知道,其實如今後悔也已經晚了,因爲他們已經被董卓給列入了必殺的名單之中。對董卓來說,朝堂上就有自己一個聲音就可以了,其他反對的聲音,自然要讓自己給解決掉,異己必須排除。因爲這些都是在自己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所以自己對他們當然不會心慈手軟的。自己如今殺了多少人自己也不知道了,反正幾乎是每日都要殺幾個才行。

等退朝之後,還有兩個人剛趕過來諫言的,他們也不知道皇帝的詔書都下了,結果卻悲劇了,最後讓董卓直接就拖走咔嚓了。而劉協的詔書已下,然後董卓還有他的屬下就開始着手於遷都的事宜,當然這事兒確實是非常之不容易,所以還得一步一步地慢慢來。

就在董卓他正在雒陽忙着遷都事宜之時,李儒則趁夜偷偷地來到了孫堅長沙兵的駐地。

李儒他確實厲害,他從雒陽出來後,是偷偷地來到了此處。而畢竟如今正在打仗,所以他確實是繞了很遠的路纔到了這兒。而李儒就是他自己一個人來的,也不得不說其人有膽識。

士卒來報:“主公。營外有自稱主公故友之人求見?”

孫堅一聽,此時都已經是這麼晚了,自己的故友求見自己?自己故友可基本上都在這兒呢,要不就是在汜水關那邊兒,難道說是從吳郡來的?這可能嗎?不過他又一想。反正別管是誰了,既然這麼晚能來見自己,應該是有事兒吧,所以自己也不能說不見對方一面啊。

“好,請他入帳!”

“諾!”

不一會兒李儒就進了大帳,孫堅這麼一看,他把眼一瞪。心說這還真算是自己的“故友”了,可是這個“故友”卻不是自己想見的一個故友啊。

“文優先生請坐!”

“儒謝過孫將軍!”

孫堅心說。你李儒來我這兒是絕對沒有好事兒啊,可你怎麼就來我這裡了呢?

可是儘管如此想法,他卻還是什麼都不能說,只能對李儒說道:“不知先生今夜來此,有何貴幹?”

李儒是什麼人,他孫堅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人家既然說是自己故友來求見自己了,自己總不能把人家給趕走吧。再說孫堅確實有點兒好奇,想看看李儒他到底找自己做什麼。他可不認爲是董卓讓李儒來遊說自己的。那絕對不可能。那麼不是如此,更不可能是什麼求親了。上一次李肅被自己趕走了,之後就不可能再有這樣兒的事兒了,那麼李儒他來此是爲了?

李儒聞言則是淡淡一笑,隨即說道:“儒今與將軍也是許久未見,甚是想念!所以這不今夜儒有閒暇,是特意過來看看將軍的!之前也與守衛說過了,儒這是以故友的身份來訪啊!”

孫堅一聽,心說這都什麼時候了。你李儒李文優還有心和自己說這個?與其說這些沒有什麼用的,還不如說點兒有用的來得更好!

“先生有話還請言明,先生要非說是堅之‘故友’,堅對此倒是也不否認。只是先生來此見堅,總不是單單就只爲了來看看堅這個‘故友’的吧?”

不過自己口中的此“故友”可並非是彼故友啊,孫堅心中想到。

“是啊,將軍既然也承認儒爲將軍之‘故友’。所以儒確實是特意來看將軍的。當然了,同樣也是有件事要告知將軍!”

顯然,李儒是明白了孫堅的意思,知道了“故友”的特殊含義,所以他也是如此一說。

“卻不知先生要來告知堅什麼?”

“將軍請看此物!”

說着,李儒就從懷中掏出了那個唯一的證據,左手書寫的密信來。

然後把它遞給了孫堅,孫堅接過後,展開這麼一看,要不是李儒在此的話,他一下就可能爆發了。只見他用手一怕桌案,雙目圓睜,看向了李儒,說道:“先生,這是?”

李儒一笑,“想必將軍也已經想到了,不錯,此物便是當時華雄將軍得到的密信!”

孫堅心說,自己可算是找到了證據,真憑實據啊。雖然看着這密信應該是左手寫出來的,但是這個卻沒什麼關係,只要有這個物證在,自己就能把那個敗類給抓出來,然後到時……

想到了此處,孫堅擡頭怒視李儒,“先生好算計,真是好算計啊!哈哈哈!”孫堅冷笑道。

李儒則也是笑着對他點了點頭,“承蒙將軍誇獎,不過儒卻以爲這並不算什麼!將軍說儒是好算計,但是儒卻以爲,將軍並不會被儒算計到,不是嗎?儒早已說過,今夜不過就是來拜訪’‘故友’的。而儒作爲將軍之‘故友’,卻實不忍將軍一直被宵小算計,但卻不知是何小人所爲啊!”

孫堅心說,你李儒要是有那麼好心的話就好了,自己要是能相信你就怪了。這就是你李儒李文優之謀,而且還是個陽謀,是赤/裸/裸的陽謀啊!你們手中拿着此物,但那確實只不過就是個死物而已,什麼用都沒有。而且對你們來說,密信在你們的手中,你們確實也查不出個什麼來,但是在自己的手中就不一樣兒了,絕對不一樣。

你認爲只要把此物交給自己,自己就一定會想辦法查出來到底是何人所爲,然後就會去找此人報仇。沒錯,就是如此,自己必須調查,不查出來是不可能。但是一定會此時就去找對方嗎,那卻不一定,不一定啊。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晚一些又能如何,自己是不會讓你們得逞的。

想到此處,孫堅對李儒是哈哈大笑,而李儒同樣也是對孫堅大笑,不過兩人都在想什麼卻是沒人能知道了。

“先生不愧爲堅之‘故友’,此時還知道想着堅,對於此事,堅是拜謝了!”

不管李儒到底是什麼陰謀陽謀,至少這個證據此時已經到了自己的手中,這個確實事實,是一點兒都沒錯。而這個證據,也是能夠讓自己在諸侯聯軍中找到真兇的,所以也可以說算是李儒幫了自己一把吧。所以孫堅的感謝倒是更多是真心的,沒有李儒這個證據,自己就沒辦法確定背後下手,出賣自己的那個人啊。

李儒連忙擺手,“將軍客氣了,客氣了,身爲將軍‘故友’,這點兒小事卻是儒應該做的,應該做的啊!”

孫堅心中卻說,你李文優能不算計我就不錯了,還應該做的。不過確實也對,你算計我確實也是應該的,畢竟雙方爲敵對,不算計敵人可能嗎。

“是啊,多虧了先生,要不堅卻還不知到底是何人算計堅,不過有了此物,那麼想來就好辦多了!”

李儒又和孫堅聊了幾句後,就起身告辭了,孫堅把李儒送出了大帳,“先生,堅就不遠送了!”

“將軍留步吧!”

其實孫堅能做到這個程度確實已經是很不錯了,而李儒當然也不可能讓他如何如何,李儒就這樣又悄悄地離開了大營。

第九五一章 樊城夜戰兗州敗第九十二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四)第三三五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完)第六十九章 成績出一詩驚四座第九二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第七〇八章 郭淮慕名投曹營第一四一章 曹操帶兵離江夏第一三〇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九)第一〇八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四)第五〇七章 論書信奉孝解疑第九三四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續)第二八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第一二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四)第三一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五)第三三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第一一五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第六四三章 兗州軍進攻雒陽第四六七章 宴席畢費禕請求第九一六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續)第七二二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四)第九七六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第八〇九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四)第六七九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二)第六三五章 聯軍受阻羅縣城第四二三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完)第九四六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一)第四七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三)第六九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二)第二九〇章 呂布逞威雒陽城第七七〇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續)第九五六章 守江夏兵進長沙(續)第二八三章 劉宏崩何進被殺第四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五)第六三九章 裡應外合破堅城第一八一章 深夜出營見馬超第二九三章 崔福達又戰孟優(續)第七七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九)第四五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六)第十三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二)第六五四章 郭嘉出言勸敵將第七十二章 激怒關羽出西陵(續)第六九九章 殺雞儆猴迫世家第二六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第八三一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八)第八六八章 疲兵計配合實施第三六一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八)第三〇三章 三江城馬木對話第五一七章 馬超圍攻弘農城第九二一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續一)第三三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四)第九六三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完)第二七五章 滿伯寧迴歸許都第九一七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完)第一五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七)第八九三章 劉備宴請夏侯淵第三四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五)第七〇〇章 失敗後馬超反思第五三八章 曹操得見徐公明第一七五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二)第六二九章 兗州江東攻羅縣(續)第八六二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第九一八章 涼州退劉備表贊第五四一章 司馬懿遊說曹操第五五〇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一)第六八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三)第八九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第四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二)第六二一章 勸說曹仁終成功第四〇四章 南鄭亂楊張用兵(續)第五九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二)第六二四章 涼州軍一攻江陵第四〇一章 淹南鄭逼降張魯第八一三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八)第二四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二)第二〇八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完)第九三六章 涼州軍信使來到(續)第三八六章 賈詡張鬆到長安第五七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第六五〇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完)第四三五章 閱兵畢離開南鄭第六〇四章 涼州軍夜襲泉陵第五十八章 樊城破梟雄末路(完)第一四九章 戰祝融孟達失利第四五七章 得情報李通猜測第二七八章 銀坑洞再見木鹿(完)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佔領零陵第三十一章 聯軍營孫劉夜話第一四七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五)第四八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三)第九九五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第四三五章 涪縣城請君入甕第九〇八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第四七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一)第二二二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五)第九〇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第三一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第二〇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五)第八五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一)第五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