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五)

如果說兗州軍真就沒什麼勢力了,沒多大的地盤兒了,那確實,馬超可能帶着涼州軍比較快滅了他們。不過那樣兒的話,如果北方異族等到那時候,他們就會很快大舉南下,沒錯。還是那話,他們是沒有頂級謀士,可卻不傻是吧。自然是知道什麼時候對己方來說是最大的機會,那是。涼州軍去滅江東軍的時候,那絕對不是他們的大機會。可他們去滅江東軍了,

那這個就是己方的機會,大機會,沒錯。可以說要把握不住,那肯定就不對了,等都等了是吧。只要他們一直等,那麼就絕對到時候能把握住,這個馬超是相信的,沒錯。如果說他們等不到,那就是覺得什麼時候可以了,什麼時候也就大舉南下了,是啊。但是那樣兒的情

況,說起來馬超還是覺得前者的機率大,也就是北方異族其實不着急,他們還是覺得大漢是他們的囊中之物,就只是說時間早晚的問題,那就能佔據大漢地盤兒了確實。在他們眼裡,大漢就是富庶的代名詞,劫掠那地方,是足夠自己族人多少年的花銷了,沒錯,所以說……

所以說北方異族反而是沒什麼大壓力,不像馬超,那壓力大了去了,哪怕就是曹操,他也有,不過少罷了,那是。但是一比北方異族,確實他們也是有,可卻沒多少啊,那是。不像馬超那麼大那多,也不如曹操多了。所以說這麼一看,顯然壓力都在馬超和涼州軍那兒,說起來這個更多不是好事兒,沒錯。不過比起以前來說,馬超的壓力還小了點兒,那是。反正

以前可比這個多多了,那是。所以說別看現在其實也不少,但是真心說,沒以前那麼多那麼大了,就是。因爲以前的馬超,想法不少,可沒想着統一戰線,就己方和兗州軍,他是沒看到什麼大的希望啊。但是等北方異族大舉南下的時候,大漢這邊兒統一戰線,他確實是想

到了更多,能看到希望啊,那是。不求就一定勝了對方,可哪怕就是慘勝呢,他覺得也是好的,並非就接受不來。甚至說兩軍打個平手,只要對方撤退,那麼一切都好。哪怕己方傷筋動骨,馬超也不是說自己就接受不了,己方就接受不了,都行都能,那是。己方都那樣兒

了,顯然兗州軍更不會好啊,沒錯。馬超從來不覺得己方要對付北方異族損失多了,兗州軍他們損失會少?雖說可能沒己方多,但是從比例來說,他們是絕對不會說比己方少多少的,那是。這個不是他有信心什麼的,實在這個是事實好吧。己方說起來確實是對付北方異族的第一主力,可兗州軍他們呢,那就是第二主力,一點兒沒錯。說白了,己方是這部戲的主角,

第一主演,那麼兗州軍他們,自然就是第二主演,那沒錯。所以說最後的損失,己方要比他們多,這個都正常,可是兗州軍卻不會說比己方少多少,那是,從比例上來看,就那樣兒了。所以說在這個上面,馬超不擔心什麼,甚至之前都想過了,己方就算是不能一統天下,

自己都認了。在自己這一代不能一統,自己都認。自己這代不行,可自己兒子那一代可以啊,所以是吧,這個肯定也是,馬超不懼什麼。而且還是那話,己方損失了,兗州軍一樣兒損失不少,那麼己方爲何就不能一統天下了?除非說己方損失太大,實力上面已經是不足以一統天下了,那沒辦法。那樣兒的話,確實就得是自己兒子那代了,而不是說自己如何如何。

畢竟馬超覺得自己如何,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看彼此的實力,那對。是己方和兗州軍實力都如何,那沒錯。如果說己方傷筋動骨了,但是兗州軍沒有,那麼曹操/他在一日,自己都不太可能說一下就滅了兗州軍,真的。可曹操一旦說不在了,他病逝了,那麼曹昂不管說是對自己還是對自己兒子,他其實都不是對手。並且馬超就小看小覷其人,是在是曹昂

確實,你說其人這個人品是可以,還是非常孝順的一個,那沒錯。可爭天下肯定不是靠着這個,所以說馬超也知道,沒大用啊。反而說曹操那樣兒的奸雄人物,是亂世中比較吃香的了,那是。所以說有曹操在,己方實力沒超過對方太多,馬超不敢說就能滅了兗州軍。可換

成是曹昂,他卻覺得可以了,比對付曹操的話,那容易多了,一統天下的機率也大了,沒錯。別說是自己了,就自己兒子,他也比曹昂強,那是。馬煥是不如曹操和孫策,這個是事實,可他比曹昂強,也比孫策的兒子強,一點兒沒錯。所以說馬超是有信心啊,那可確實是。

孫策年富力強,比自己都年輕,所以馬超很清楚,在不出什麼大意外的情況,其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把大業交出去的。並且他兒子,確實不如孫權,那是。如果說真就和歷史一樣兒的話,其人未必不會把大位交給孫權。孫策這個人,和曹操馬超還不同,並且江東軍組成形勢也決定了其人沒那麼多想法。他更多所想的是保住江東的基業,那麼顯然孫權比自己兒子更

合適當這個主公做這個老大。而且還得說,自己手下那些個,他們爲了江東軍爲了自己,如果說孫策認爲自己不在了,那麼顯然,他們也會更傾向於孫權,自己弟弟,而不是自己兒子,那沒錯。並且孫策特別清楚,如果說自己大位給了孫權,那麼絕對是能保住自己一家,

那是。可大位給了自己兒子,那麼最後什麼情況,確實就不知道了,真就不一定了。自己手下那些人,更多的肯定是支持孫權的,而不是支持自己兒子,這個太重要了。江東軍的組成形勢,決定了他們在孫策不在了之後,第一想法更多不是找他兒子繼位,而是找一個能帶

領他們江東軍扛住涼州軍進攻的人。顯然,孫策兒子不行,他至少不如孫權,在這個上面。可以說孫仲謀其人,比歷史上還強。這個強說是在守成上面,那比歷史還厲害。說起來歷史上,孫策自然是早看出來了,讓孫權指揮作戰,那還差自己不少。所以說你讓他開疆拓土,那還是比較不容易的,難啊。但是在用人的方面,自己怎麼也不如他,而在守成方面,自己

就更不如自己的二弟了,沒錯。所以連曹操都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這話怎麼都有他認可孫權的地方在裡。而且也必須承認,曹操是覺得自己兒子有不如孫權的地方,那沒錯。孫權在守成方面,那可比自己兒子強太多,真的,這個他知道也瞭解。說起來曹操沒了之後,

天下三路諸侯,顯然可能劉備,從各方面來講,他這個人總體來說,本事是超過曹丕和孫權的。但是說起來,在守成上面,那肯定還得說是孫權,不是他劉備,更不是曹丕。劉備是有本事,那不假,畢竟其人是能和曹操爭鋒的一個,曹操對上其人,戰事也不過是互有勝負,曹軍勝的能多些,那確實。可哪怕曹操最後病逝,他也沒滅了劉備,這個就不得不說,劉大

耳朵,那是不一般。而且其人會把握形勢,知道江東那邊兒的情況,只要是能拉上孫權,他就肯定要拉上江東。關鍵是其人那麼做了,孫權那邊兒爲了己方利益,他是不得不跟着劉備,基本上每次都少不了聯合,這個也是。所以說孫權江東那邊兒的壓力,其實還是很大的,沒錯。因此,他一直都想着從劉備那兒奪荊州,如此的話,他是怎麼都覺得好。可惜想法是

挺好,最後也成功了。但是最後的結果,確實是完。夷陵之戰,孫權一方是勝了不假,但實際上來說,就是個慘勝而已,那沒錯。如果說他們有絕對的優勢,有大優勢的話,陸遜早就兵發白帝城了,哪怕有劉備親自在那兒駐守,可說實話,江東有絕對的優勢,還有陸遜帶

兵,就算還會是拿不下白帝城,可絕對會讓蜀軍損失更多,那沒錯。但是陸遜沒那麼做,是在是江東這邊兒也是慘勝,當務之急不是追擊劉備如何如何,而是趕緊返回去防範北方,防着曹丕,這纔是重中之重啊,那是。劉備和曹丕比,顯然那時候前者已經不是大患了,後

者纔是,沒錯。其實憑陸遜其人的性格來說,除非說他有絕對的把握,幾日內就能拿下白帝城,要不然的話,確實就不會多做什麼了。不過那時候其人也算是初出茅廬,劉備蜀軍確實不瞭解其人,他更是在白帝城不敢動,怕江東人馬過來進攻。可那時候的形勢,劉備早已對江東沒有了威脅,有威脅還很大的,那是曹丕,所以陸遜怎麼做,這個其實瞭解他的,那

都是不難想到了。可惜那個時候,天下卻也沒幾個瞭解其人的,那是。就江東軍都沒幾個是吧,所以……陸遜不繼續進攻,劉備和蜀軍,那應該說是一下減少了不少的壓力。可顯然,劉大耳朵一直都不放心,還在白帝城那兒待到他病逝,這個也看得出來,劉大耳朵確實,一

直都防着江東,其實也不是說特別有必要,是吧。當然,咱們這屬於事後諸葛亮,從後面一系列的的事兒去看,上帝視角啊。噹噹時那個情況,你就不能說劉備做的不對,反而他做的其實是正確的,那是。有他在,哪怕江東就算是真來進攻,也是能擋住,基本上沒問題。

可他不在白帝城,那麼江東軍來了,可能那地方就真丟了,沒錯。所以說劉備那麼做,你能說他不對嗎?一樣兒小心謹慎,別說他們本來就不瞭解陸遜的性格作風,哪怕就算是瞭解,估計劉備八成也得那樣兒。這個也不得不說,其人是小心謹慎了。可惜啊,如果說在夷陵之戰那時候,他就小心謹慎的話,也不至於說讓陸遜有機可乘。陸遜這個人有一點,確實天下

也沒幾個人能比得上,也就是司馬懿,他們兩個能比較一下。就是知道隱忍,可以說爲了找機會,陸遜都忍成什麼樣兒了。就爲了等最好的機會,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真讓他成功了。可以說能做到那種程度的,天下除了司馬懿之外,好像也沒誰了。所以說陸遜

能小看小覷了其人嗎?司馬懿什麼水平?在有的地方上來說,陸遜甚至要超過其人的。不過司馬懿畢竟是有着很長遠的眼光,這個你得承認。沒有他給司馬家族打下的基礎,那麼司馬家族未必是最後的勝者。畢竟天下從來都不缺少世家大族,也不缺少有實力的世家大族,

可顯然,經過了司馬懿打下的基礎,那時候的司馬家族,就是天下最有實力的世家大族,沒錯。確實,這個得承認,如果說沒有司馬懿之前打下來的基礎,就憑司馬昭那些人。是,他們也許還能篡權,可說實話,有那麼容易嗎?至少比有司馬懿打下基礎來說,比這個要困難了,就是。畢竟還是那話,天下世家大族多了去了,有實力的也不是沒有。只是那時候最

有實力的是你司馬家族罷了。而因爲什麼最有實力,還不就因爲司馬懿。可以說沒有其人的時候,司馬家族實力怎麼都到不了天下最強。可就因爲有了司馬懿打下的基礎,司馬家族就變成是天下第一了,那沒錯。沒有司馬懿的話,確實就沒有那麼強的司馬家族。是,沒有

其人,那一樣兒有司馬家族,但是卻沒有這麼強了,那是。所以說司馬仲達的重要性,從後人來看,那是不言而喻的,確實是足夠。

第八十一章 告辭離去回隴西第九一三章 兗州信使到許都第一二〇章 皇甫嵩火燒黃巾第五四八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三)第一七一章 擬聖旨召人回京第八三五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二)第二一五章 打兵器鄭渾應馬超第七〇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二)第五五二章 馬孟起戰關雲長第六〇三章 滿寵長安見馬超第五〇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一)第一章 曹孫劉兵進江夏第三五五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二)第二〇九章 禁孟優兄長用心(續)第六六〇章 臨湘城曹仁議戰第四三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三)第一五三章 三方逼問刺客第六十一章 孫伯符戰崔福達第一七五章 習武藝孟起教皇子第六二三章 聯軍勝攻破益陽第一六四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七)第四二六章 江州城縣丞搬兵第二十九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三)第四二五章 宴會畢封賞衆人第二三九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五)第八八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四)第六二四章 再進兵欲取長城第一一九章 江東虎闖營歸城第二二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一)第二十一章 張飛帶兵退西陽第二五三章 涼州軍大營誓師第四一五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第四六九章 過兩郡抵達武陵第六一七章 周倉欲投劉玄德第六四四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四)第四十六章 馬超聚衆設計謀第五四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二)第四八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六)第二六四章 馬孟起帳中見俘(完)第二〇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六)第八七八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完)第四九三章 魏延帶兵奔零陽第九四五章 兗州軍繼戰臨沅第一八七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續)第四九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六)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一八一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八)第七五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五)第四五三章 張飛臧霸除伏兵第九四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三)第二四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二八一章 入雒陽探聽情報第六六三章 謀士夜入敵軍營第一九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二)第一三四章 禺同山兩軍對決(完)第七六四章 劉備軍受阻江陵第一六六章 南蠻王遣人搬兵第三九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九)第七九九章 馬孟起帳中思索第三五〇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續)第四三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九)第三四五章 追董卓馬超援手第九六六章 西陵黃忠教張飛(續)第六三四章 軍陣前兩人對話第四八九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完)第九四四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第四六八章 趙雲定計擒張任第一四〇章 辭別離伯符東歸第七二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第八九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第五〇〇章 郭汜深夜訪楊定第四五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一)第九九七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續一)第五九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六)第五〇二章 涼州軍三攻零陽第七七九章 文仲業夜闖城門第一九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三)第二八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七)第六四〇章 殺眭元進人離去第三八一章 再遣將駐守三江(續)第二九二章 崔福達又戰孟優第九九二章 孱陵城三雄會面第一三五章 涼州軍快馬傳報第一六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六)第二一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一)第六十五章 典韋約定今後事第八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一)第七四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三)第三四七章 馬孟起再臨敦煌第六五二章 曹孟德兵臨雄關第九二三章 兗州軍再攻臨沅(續)第二七六章 張繡帶兵到雒陽第九八六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一)第五七〇章 江東軍撤出西陵(二)第二四二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四)第八六七章 兗州軍大營開工第四八〇章 魏文長到達辰陽第九〇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第三二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二)第一百零七章 漢營驚現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