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九)

這個可以說就是實力的因素了,可以說是和實力有着直接的關係的,那沒錯。江東軍他們就因爲沒實力,所以不像兗州軍那樣兒,曹操能挾持朝廷,讓皇帝承認自己的王位。更不是馬超涼州軍那樣兒,有着足夠的實力,可以說稱王這事兒,你承認不承認,人家實力最強,這個你不承認有用嗎?所以說江東軍和他們都不同,因此,除了說在江東之外,其他的地方,

在這個王位上,和兗州軍比和涼州軍比,其實是差了那麼點兒,誰讓他們最沒實力最弱溝你實力夠強,一統天下稱帝了都沒事兒,不承認好使嗎?所以這個確實,實力不夠,那可真就不行……歸根結底,這個事兒還是在實力上了,沒錯。因爲人家涼州軍和兗州軍都有實力,

所以怎麼說,最後這個都是被認可的。而就只有江東軍,他們沒什麼實力,所以就只在江東這邊兒被認可,而拿到整個大漢來說,確實他們這個認可程度比不上涼州軍和兗州軍啊,那是。說起來也是很多老百姓都知道,馬超是涼王、曹操是魏王、孫策是……對不起,很多

人哪怕聽過孫策,可還真不知道他是什麼王啊,不知道,不清楚。但是多少人都知道曹操是魏王,而馬超是涼王,至於說孫策那個吳王,確實,知名度還差點兒,這個也正常,那是。至少沒知道馬超涼王和知道曹操魏王來得更多,知道那兩個的,未必就知道孫策是吳王。當然了,基本上都知道,那確實沒錯。可多少都不知道,可知道馬超知道曹操,而不知道孫策,

那沒錯。所以說在這個方面,那可沒錯,如今就是這麼個形勢,那可一點兒沒錯,如此。所以說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都很清楚,那就是實力啊,這個決定了太多,那是。如果說己方有實力的話,可不是現在這樣兒了,就是。可以說就因爲己方沒什麼實力,這個是三方中最弱

的那個,所以說如今勢力都如此了,就只剩下了一個揚州,六個郡,交州是徹底沒了。當然,孫策和江東軍他們對交州沒那麼多的想法,真不錯。畢竟那地方,可以說除了南海之外。其他地方,他們確實覺得就算是沒有,其實也對己方產生不了太多的不好,當然了,那四個

郡還是在己方手裡來得更好,肯定是啊。不過顯然,這個肯定是,江東軍有他們自己想法,但是交州那地方,他們真心是不怎麼看重了,沒錯。可以說看重的話,那確實也不是現在這樣兒了,真的。孫策自己不去就算了,更是沒派任何人去交州。至於說援軍的話,這個不是必須的?從孫策那兒來說,自己不派援軍的話,就別說是交州本地的那些太守和守將了,就

在揚州建業這些個,他們都會有意見的,沒錯。而他們所想,那正是自己拿自己部曲去交州當援軍,結果也就是那樣兒,所以說他們沒意見啊。事實證明了,可不就如此,那沒錯。可以說江東軍他們就那麼想的,孫策也都那麼做了,那是。既然自己主公做到如此了,他們

還有什麼說的?不滿的都沒有,那麼自然就沒更多話說了,沒錯。畢竟真算起來,這個損失最多的,肯定是自己主公啊,而不是他們,那可是。儘管真說起來,他們也算是損失了,這個不錯。但是誰都不能和孫策比,畢竟其人才是江東之主,是江東軍主公,當主公做老大的啊,那沒錯。所以說誰有他損失多呢?都沒有,孫策損失最多,可他卻沒多說什麼,這個

其實也夠看了,還要如何?可不是,至少在孫策那兒來說,自己雖說是當主公做老大的不假,可自己也確實,那是做了自己能做的了,盡力了,可不是。而手下那些,他們自然也是看得出來,自己主公盡力了,那沒錯。所以所一直都是這麼個情況,在孫策看來,自己也是盡力了,那麼手下自然不會多說什麼,那是。可以說手下真有意見的話,肯定是要說出來啊,

那都沒錯,而不是現在這樣兒,自己還不知道他們了?如今交州都算是徹底沒了,這個己方就只剩下一個揚州了。對孫策,也是對江東軍所有人來說,其實一個交州丟了,更多還是沒什麼太大的可惜。哪怕就是多少年都在交州那七個郡的太守,拋開李異和譚雄,他們倆真

是,說他們無時無刻都想着回建業,其實也都沒錯。就只有凌操、宋謙、呂岱、全琮和謝旌,他們五個是真心在交州的。不過說起來,五人也不是說根本都在那兒,那確實不是。最多隻是他們在那兒當太守,而從他們當了太守後,很多方面就轉移到那兒了。可交州並非是

他們的根本,他們根本還是揚州,那是一點兒沒錯。所以說哪怕他們的部曲都全軍覆沒了,哪怕他們基本上是再也當不上太守了。他們損失了不假,可根本其實沒損失太多啊,那沒錯。只是在交州的一切,那確實,都沒了。可哪怕就是交州那五個郡的太守,他們也不心疼自己在交州的那些,真是。說起來他們心疼下自己的部曲,畢竟基本上就是全軍覆沒了,除了李

異和譚雄的之外,其他五人的部曲,那可不就全軍覆沒了,確實沒錯。而孫策作爲當主公做老大的一個,他自然是要管五人一點兒。可顯然,你讓其人把這個徵兵需要的所有錢糧都給你,孫策拿不出來。而且他就算是能拿出來,也不可能都給你啊,那是。但是確實,這個

沒有全部,可有一點兒,那是。所以這個怎麼都是聊勝於無,那一點兒沒錯。怎麼都是有比沒有好啊,那確實。因此,就是自己主公給了點兒錢糧物資,讓他們繼續徵兵,這個怎麼都是好了。誰說這個和他們損失的還是沒法比,可有自己主公給的,那怎麼都比沒有強啊,

沒錯。可以說他們的積累,那麼徵兵,補充他們的損失,其實也只是時間問題。而有了孫策給他們的幫襯,可以說補充部曲,這個肯定是更快了,那沒錯。所以對他們來說,這個何樂而不爲,那肯定是樂意的,確實。而對孫策來說,自己不過是拿出了有限的錢糧物資,卻是能換來五個將領更忠誠自己、己方,這個其實足夠了,那是。畢竟對他來說,錢糧物資什

麼的不是不重要,但是相比之下,到底什麼更重要,那都不用多說了是吧,所以這個……他是寧可拿出更多的錢糧物資,只要能換來幾人的忠誠,那都是值得的。不過讓他們死忠這個就不要多想了,但確實,收買人心這個效果,那更是達到了。那麼這個結果,自然是讓孫

策滿意的,沒錯。對他來說,到底什麼最重要,那肯定不是錢糧物資啊,就是這個和忠誠相比,顯然後者更重要了,那是。用前者能換來後者的話,孫策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理由不去做。只是這個也是有限的,可以說你就算是給了他們再多的錢糧物資,可沒法讓幾個一下就變成死忠了,那真不會。這個能更加深他們的忠誠,孫策是相信的,也確實是那樣兒,沒錯。

可要說讓他們一下死忠,這個確實,還是不要多想了。孫策也沒想那麼多,如今就可以了,那是。多了都是奢求,他還能不知道?確實,孫策還算是比較清楚的,對這個。可以說如今來看,己方在交州損失了二十萬還得往上的人馬,自己是知道的。只有九真和日南,那兩個郡是一個士卒都沒損失,其實就算是挺好。畢竟對孫策來說,其實自己去了十萬人馬的部曲,

確實就沒指望他們回來。可如今來看,還回來一萬人呢,就是九真還有日南的,那兩郡的援軍……確實,這個不屬於是李異還有譚雄他們的部曲,是自己主公的,所以說那些人自然回到了揚州丹陽建業,就回到孫策麾下了,那是,而不是在李異還有譚雄他們那兒混啊,不

是。所以在孫策看來,其實還有點兒好處吧。至少自己沒覺得那些人馬還能回來,可自己部曲回來了萬人,怎麼看都是好事兒,那真是。誰不知道,如今己方最缺少的,那就是人,是人馬,是各個將領的部曲啊,是謀士的部曲,可不是。因爲一個交州,己方就損失掉了二

十萬還多的人馬……己方其實損失大了去了,這個孫策清楚。但基本都是交州那些將領損失的,揚州這邊兒確實沒什麼損失,除了自己,是損失了九萬人馬,那都沒錯。可以說這麼多年來,己方最大的一次損失吧,就是這次,那沒錯。孫策不想,可結果都已經造成。比起己方來,涼州軍損失雖說不能到二十萬,可也絕對不會少,不過他們得到了交州的五個郡,

可以說就等於是佔據了整個交州。關鍵是南海跑到涼州軍的手裡了,這個己方是沒辦法和涼州軍水戰決戰了。除了這方面,其他的,就只是己方地盤兒丟了,這個肯定都是不好,沒什麼好的。可交州那地方,確實說除了一個南海,江東軍對其他地方都沒那麼看重。哪怕就

是南海,其實那地方也是,他們並非就看重,和揚州六個郡都比不了,那是。雖說他們也是,比交州其他的郡,他們自然是更看重南海了,那都沒錯,但是……所以不用說太多,這個情況。知道己方也守不住,那丟了也沒辦法啊,確實。知道保不住那地方啊,這不丟了嘛。

所以一切還都是在他們所料之中,那都不假。還是那話,之前也說過了,絕對是守不住都在他們所料之中。在孫策和江東軍衆人看來,南海那地方,不過就是看凌操父子倆能守禦多久而已,早晚都是要被涼州軍攻破的,沒錯。而事實可不就是那樣兒,他們覺得都是如此啊,沒錯。所以說那地方被破了,都是所料之中,如果說那地方守住了,他們纔會覺得有大蹊蹺,

真的。那絕對就不正常了,不像現在啊,一切都正常,那是,一點兒沒錯啊,可不是。所以說一個郡丟了,江東軍他們那邊兒倒是沒太多想法,還想着一切正常,這可真是……反正他們確實是不想己方的郡縣丟,可南海那根本就守不住,也沒辦法是吧。還是那話,要是能

守住的話,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也就不惜一切代價去守南海了,可顯然,就是守不住。那麼就是那樣兒了,既然都守不住,就這樣兒吧。看凌操父子倆的,他們能守什麼樣兒,就守住什麼樣兒,可不是。不過孫策也好,是江東軍他們也罷,其實都沒對凌操父子倆有什麼奢求,

那沒有。畢竟大前提可都知道了,他們根本就守不住南海,那麼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還能想太多?顯然,就在南海這兒,那確實沒有了。然後南海都丟了,交州的其他地方,他們確實也沒什麼想法啊,那是。雖說他們也都覺得,那肯定是守住了城池,就比什麼都好,但是顯然,己方守不住。最後九真和日南兩郡,白給涼州軍,他們都不要。就得給兗州軍了,那確

實也沒辦法啊,是。涼州軍不要,己方還不能一直佔據,那就得給兗州軍了,沒說的。而對涼州軍來說,他們不想要的地方,是兗州軍巴不得想要的,那沒錯。涼州軍佔據了兩郡,最後就是對他們弊大於利了,這個馬超他們確實不會說主動去做。但是對兗州軍來講,佔據

了兩郡,最後總體就是利大於弊,所以對曹操來講,他確實,還有什麼理由不拿下?這個也是,所以說就如今這樣兒了。

第五九九章 三方聯合再欲戰第六二六章 涼州江東戰羅縣(三)第三一八章 馬孟起再見帶來第三一一章 祝融夫人見馬超第九六四章 張任離開西陵城第一六六章 南蠻王遣人搬兵第八十一章 涼州軍強攻西陵第二三〇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三)第一二七章 爲大計李儒入京第九十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二)第四十五章 曹孟德約見孫劉第五五三章 馬孟起戰關雲長(續)第一六六章 南蠻王遣人搬兵第九〇六章 蘄春城兩軍激戰(續)第五七三章 馬孟起原路回返第二二二章 各地報傳來南蠻第三四一章 別三老三人回返第五八七章 兩師弟遊說師兄第九十六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九)第七四六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續)第一六〇章 董卓再請馬孟起第六一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一)第九七九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三)第七五一章 聯軍夜戰臨湘城(完)第四三八章 說嚴顏三人歸降第二七〇章 謀士計破燒當(三)第六六七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完)第一四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八)第五九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六)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七)第五六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二)第三九八章 孟達勸說兩洞主(續)第八十六章 陸伯言助陣安陸第六四九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第二〇五章 孟獲帳中訓孟優第四十七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第四〇〇章 兩洞主值守三江(續)第六二三章 進雁門初戰樓煩第三五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九)第四六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三)第七一〇章 諫言主公議分兵第六六八章 文丑異心奔西南第一六四章 中軍帳內作解釋第三十五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九)第八八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五)第三五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第一八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四)第二五八章 馬超兵進西羌第三七二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一)第五五〇章 南郡襄陽援軍至第五三〇章 劉協聚衆議遷都第九五四章 夏侯深夜訪漢將第六一六章 豫州遭遇攔路虎第三七七章 長安城司徒身殞第四十二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續)第一百零二章 不速客夜入馬府第一九三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六)第一二五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四)第二六〇章 書信調令至長安第一五八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一)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再到襄平第五〇八章 決定遷都回雒陽第一六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六)第十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六)第四八五章 馬超親赴壽春城第九一九章 兗州軍強攻臨沅第九九八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續二)第六六六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六)第四七五章 江陵城二將對話第七十章 郭奉孝帳中教人第六七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五)第二十九章 兗州軍夜襲西陵第六六三章 激戰臨湘上城頭第九〇三章 聯軍夜戰蘄春城(完)第四六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九)第六四九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第八四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七)第一二五章 滅孫夏解宛城危第八六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五)第三七四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完)第四八三章 糜家舉族遷涼州第一六四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七)第三七〇章 商定欲圍長安城第九五三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續)第八二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三)第五五六章 曹操遣人令退兵第八五四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二)第五六四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完)第五六二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第三八九章 張益德返還涼州第二二六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中)第三八六章 逼迫楊任詐沔陽(續)第八九五章 孫劉聯軍至蘄春(續)第三九一章 糜子方力斬敵將第二三四章 馬超上書漢靈帝第五六八章 再攻城依舊不力第一三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四)第二六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第九二六章 涼州軍攻城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