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二)

第一。是,他帶水軍的話肯定不如周瑜,那沒錯,可水軍就那麼兩三個州能用到,還不是說每一次的戰事都要,所以這個……主流怎麼都是帶着步卒,而不是水軍啊。主力要是水軍的話,說起來江東軍肯定早都天下第一了,可他們依舊是實力最弱的那個,勢力最小的那個,

確實足以說明問題,真的。所以說那水軍怎麼都不會是主流,哪怕說到了揚州本地,是必須有水戰不假,可攻城來說,更多卻還得靠陸上的步卒,那可一點兒沒錯。這個用水軍攻城,不是不行,可他們得先變成步卒再說其他的吧,那是。所以說這個確實,那需要步卒啊,不

是水軍,可不就是。因此,還得看步卒如何,江東軍就是實力弱,那也沒辦法。水軍第一,但是終究沒大用。這個對他們防禦是有用,但是進攻的話,還是沒大用啊,可不就是。所以說還得看步卒,那可是不假,江東軍步卒弱,他們就最弱了,可不就是,實力和勢力都不行。是啊,這個誰讓他們步卒不行,這個是根本。涼州軍那步卒實力最強,所以他們也是大漢三

路諸侯的第一。這個兗州軍都比不上,更別說是江東軍了,那是。所以這個確實,那……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確實,想己方步卒的戰力強啊,可那也不過就只是最好的想法而已。超過是超過不了兗州軍了,更別說人家涼州軍。因此,他們就只是想着己方實力增加,然後是盡

量和兗州軍和涼州軍他們實力上的差距縮小,縮小越多越好,肯定是。現在他們就是如此想法,或者說他們其實一直都是這麼個想法,那沒錯。畢竟他們儘量是不多想,可想想問題,也是有的,想着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如今這樣兒,想着增加己方實力,想着曹操和兗州軍他

們是改變最後的想法,那是。所以說一直以來,這兩個都是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的想法,重中之重啊,而不是交州什麼的。那地方是必丟了,涼州軍佔五個郡。好在己方把最後的兩個郡給了兗州軍,終於是脫手了,確實挺好,沒錯。對他們來說,可不就是那樣兒,給了兗州軍,他們也是放心多了。說起來以前己方佔據交州的時候,那兩郡雖說己方也不想要,那不

假,可卻絕對說對己方還不是那麼不好,不是那麼多弊大於利。可交州五個郡都不在己方手裡了,那麼對己方來說,那兩郡就絕對是弊大於利了,而且不好的地方真心是太多。這個不是他們想要的,對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來說,寧可把那兩郡給兗州軍也比砸到自己手裡好,

那是。所以說他們都那麼做了,兗州軍也都接收了,兩軍算是各取所需,那都沒錯。就只有涼州軍,馬超那邊兒是不利了,他怎麼都想那兩郡一直在江東軍那兒,那是對己方最好,可顯然,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也不傻,而且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明顯是想插到交州一腳,那一點兒沒錯。他們是沒什麼機會進攻,可白得兩個郡,關鍵還是他們從未染指的交州,這個怎

麼說對他們都是利大於弊啊。是,他們和涼州軍和江東軍可都不一樣兒,那沒錯。對兗州軍來說,佔據九真和日南,怎麼都是利大於弊的事兒,只是在於他們怎麼能讓利益更多,甚至做到利益最大化。可對涼州軍和江東軍來講,佔了九真和日南,卻是弊大於利,這個他們是不會那麼做,所以就給兗州軍了,那都正常。說起來也是兩軍都不要了的地方,給了兗州

軍,那都沒錯。可對曹操對兗州軍來說,他們不在乎這個,那都不重要,真是。重要的是他們能從江東軍甚至涼州軍那兒得到好處,這個就足夠了,那沒錯。而這絕對不是什麼一定能發生的,只存在於很小的機率裡,那是。所以說曹操和兗州軍都覺得這個才更重要,沒錯。

其實一想也是,對他們來說,肯定就是利大於弊啊,可不就是,那樣兒的事兒,他們一定會做,而弊大於利,他們不會做了。佔據兩郡就是利大於弊,曹操和兗州軍他們真心是沒理由放棄啊,哪怕孫策都不讓他們走揚州的海路,曹操也得派兵從徐州海路去九真和日南,這

個肯定是。所以說這個其實沒有太大問題,還是那話,曹操那麼做,特意寫信給孫策,無非就是想快點兒而已,那沒別的想法。畢竟他也清楚,這個事兒怎麼都是趁早更好,早了就比晚了強,那都沒錯。所以說肯定都是趕早不趕晚,那是。如果說要是可以耽誤的話,他就未必直接就讓信使帶着自己親筆書信馬上回揚州建業了。對其人來說,留下信使,讓其人吃

點兒東西,休息好了再走,也算是客氣了一下,別讓孫策和江東軍他們覺得自己和己方小氣。但是顯然,曹操沒考慮那麼多,覺得信使還是早點兒離開早好。而顯然對方也不想就在常山真定那麼久,趕緊是拿着曹操的親筆書信回去了,這個也是。對其人來說,多呆也沒什

麼,不過就是好吃好喝,然後休息一下而已,那也沒什麼。可以說信使還是很清楚的,自己只要把曹操的親筆書信趕緊送到自己主公手裡,那麼必然,自己主公會賞賜自己。哪怕當時沒有,可之後必然那樣兒。而他所想不錯,孫策可不就是之後好好賞賜了其人一番,這個

可絕對不是在真定能比的,就算是曹操兗州軍好好招待他一番,可卻也沒什麼賞賜,那還得是孫策給。是啊,曹操還是不會賞賜江東軍來的信使的,如果說是他兗州軍的人,那他自然就賞賜下去了,那沒錯。可江東軍的人,確實這個賞賜也輪不到他。不是說不行,可說實話,兩軍是聯盟了不假,是盟友不錯,可卻絕對是沒親近到那個程度,曹操更不用顯示自己,

非得那麼做,真心不用去裝×,確實,真心不用了,實力就在那兒擺着呢。三分天下,兗州軍那可是僅次於涼州軍,比江東軍可強太多。這個裝×與否,實力都在那兒擺着呢,曹操那麼大年紀了,他可真心是不會去裝了,那沒錯。對其人來說,是利益,這個才重要,而不

是說面子什麼的。只要有足夠的好處利益,那麼哪怕說就讓他丟點兒面子,曹操也認,真的。所以對他來說在,那裝×什麼的早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好處,是利益,己方到底怎麼得到更多的好處,更多的利益,那纔是最重要的,可不是裝×啊。所以說賞賜什麼的,和他也沒關係,只有和孫策有關係,那沒錯。誰讓信使是他們江東軍的人呢,可不是兗州軍的啊。

因此,這個最後的賞賜,那隻能是孫策給了,和曹操沒什麼關係。不過顯然孫策也不是吝嗇的人,他也是知道信使可是費了大勁纔到的冀州,最後到常山真定見着的曹操,那可真心不容易啊,說一路上跋山涉水,那都一點兒不假。好在經過的州郡除了己方地盤兒就只是他們兗州軍的地盤兒,和涼州軍不挨着,要不然的話,只要走涼州軍地盤兒,那麼危險程度就

絕對不會低就是了。而信使走了最近的路,是從揚州到豫州,再從豫州進到兗州,最後從兗州去了冀州,就是這條最近的路,也算是好走的路。都走官道,穿越郡縣有兗州軍他們一路開綠燈,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一點兒事兒都沒有,挺好。可這其中要是有涼州軍的地盤

兒,哪怕就有他們一個郡,這個都變了,絕對是危險,更危險,那是。不過好在是沒有經過涼州軍的地盤兒,這個比什麼都好,沒錯。孫策並非就認爲己方通過不了涼州軍地盤兒,實在是能通過的不是信使,細作的話,那是沒問題。而信使的話,就不可能大搖大擺走官道

了,只能說是更隱蔽那麼走,那是。只有說那樣兒,信使才能穿過涼州軍的地盤兒而不被發現,並且跟着保護的士卒肯定也多不了,超過不了十個就是了,沒錯。孫策雖說是沒親自做過那樣兒的事兒,可他還是懂得不少的,至少如何能更好瞞天過海,並且他手下有三大頂級謀士,隨便拿出來一個,出點兒主意,那也是過去了,真的。說起來過涼州軍地盤兒危險

不假,可不代表他們就一定能碰到,那是。所以說這個也沒錯,有危險沒錯,那肯定不會說沒有,但是你能遇到也是有機率遇不到的。孫策自然是想和己方遇不到,而最好的就是之前那樣兒,己方不用過涼州軍的地盤兒,就只走己方和兗州軍地方,那卻足夠了,真的。說

起來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並非就沒有想法,在他們看來,如果說走涼州軍地盤兒一旦是要多的話,他們是寧可繞遠,也得都走兗州軍地方,那是。甚至他們都想好了其他的路,就只是要耽誤時日,那沒辦法,是最後的辦法了,就是走海路,這個可以到兗州軍的徐州、青州,

甚至是幽州都可以。所以說兗州軍其他州郡,江東軍只要走海路,那麼其他州郡大可去得,都不用經過涼州軍地盤兒啊,那是。可那樣兒也絕對是慢了,沒錯,對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來說,絕對是最後的辦法,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那是。畢竟這個可以說是最耽擱時日的,一旦是用了,那就不知道要多久,並且還有風險,那可不假,所以說他們怎麼都是,能不用

就不會去用啊,沒錯。你看兗州軍走海路去九真和日南,他們是真沒有辦法了,就只有那麼行軍才能到那兩郡,其他的路線都不好使,沒錯。連南海都讓涼州軍給佔去了,就已經是斷了他們從揚州陸地上過去的路,那沒錯。所以說他們不走海路,那確實是沒有其他地方了。

而那邊兒海路也不全都屬於江東軍的,那不假,但是更不屬於涼州軍的,基本上更多的屬於沒人管的地方。風險肯定有,但是所謂“富貴險中求”啊,這個你想要好處要利益,要一點兒風險都沒有的話,估計那好處利益也不會太大,真的。大多這個還是成正比的,可不是。

說起來兗州軍一下就來了六萬人馬去九真和日南,可以說在路途中的海盜,那是一點兒都不敢動手,沒錯。哪怕他們知道,兗州軍在海路上其實絕對不會有太大的戰力,可說實話,兗州軍他們得罪不起,並且兗州軍能走揚州的海路,顯然是和江東軍通氣的,如果說他們敢劫兗州軍,那麼可以說一下就把曹操和孫策都給得罪了,得罪了兗州軍和江東軍,天下兩大

諸侯都給得罪了,這個距離他們被滅也不會太遠,真的。天底下就那麼三路諸侯,然後一下就得罪倆,這個可真不是什麼好事兒,海盜也不傻,知道什麼事兒能做,而什麼事兒根本就不能做啊,那是。因此,在海盜這個上面,兗州軍是不會有什麼危險,但是就算是江東軍

他們所擔心也不是海盜,是天氣,這個可就無奈了,他們也不知道海上天氣如何,好的話,那倒是好,可要不好的話,那就要完了。

第八六三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續)第三二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二)第七八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五)第五六四章 袁術稱帝九江郡第一一四章 馬孟起安排黃巾第七八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第一八〇章 尋謀士賊首相詢第六八六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九)第一二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二)第六九〇章 兗州軍進駐黎陽第九二二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完)第四〇五章 馬超帶兵奔銀坑第八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二)第一四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四)第三四〇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續)第三十九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三)第六三二章 曹真押糧到羅縣(續)第九六五章 馬黃張算計羅縣第八〇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五)第二〇七章 守美陽等待戰機第二五五章 親事畢賓客離去第六十一章 兗州軍樊城撤兵第二〇五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完)第七四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七)第五九七章 涼州軍兵至泉陵第五三九章 酉陽城留下範強第七三八章 涼州營伯瞻致謝第一四一章 爲立功董卓中計第六八八章 袁本初遣將帶兵第六八六章 戰江陵寄望地道第七〇二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四)第六〇〇章 袁紹聚衆謀大計第七三〇章 臨湘城江東鳴金第七四一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再續)第九七〇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續)第五七一章 老師書房說弟子第三八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八)第三七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七)第七八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第一三九章 山越起孫策動身第三五三章 涼州軍司隸徵兵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九)第六三七章 趙雲初戰長子城第三六一章 除董卓四人密議第八十七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第六六四章 謀士夜入敵軍營(續)第八七五章 劉巴文丑入郴縣第一三二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十一)第二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二)第四四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第二〇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六)第九七六章 龐德夜見李德昂第二二八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五)第一八七章 馬孟起奔赴涼州第五〇九章 脅信使去賺文聘第一九九章 三日後叛賊退兵第二八三章 馬超帳中說木馬第四六三章 奔成都有人獻城第四四六章 見先生馬煥拜師(續)第七九五章 龐亮馬朝訪龐統第一三七章 費公舉趁夜撤兵第九九二章 聯軍初戰西陵城(續)第二四〇章 漢軍大破叛賊(中)第四六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一)第七七〇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續)第六七八章 劉子揚井陘說馬第五八五章 孟起遣人說張繡第九四〇章 聯軍兵至襄陽城(續)第九三七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第一二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一)第八四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九)第七九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六)第四四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九)第三六八章 糜貞馬超說劉氏第三一五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第八五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一)第二十八章 涼州軍阻截聯軍(續)第四〇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九)第六一九章 曹子孝遊說魯肅第七九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四)第九十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三)第九三一章 荀公達出使樊城(續)第四九五章 回隴縣欲見兄弟第九一一章 兗州軍騎兵突圍第六六五章 鏖戰江陵函谷關第一五七章 武安國奉命到前線第二九一章 雒陽城外初交鋒第一二八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七)第四四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三)第七四七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完)第五六二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七)第九〇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六)第一五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九)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九)第二九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九)第九〇六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第六〇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二)第八七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五)第八三五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二)第二六八章 南蠻軍使者到來(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