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六)

反正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確實,是沒大信心了,真的。畢竟這個實力上的差距啊,總不能忽視,反而還得多想點兒,沒錯。不過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想什麼被滅的事兒,那不可能,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都不會。如今還想着的是增加己方實力,這個說起來纔是想着最多的東西。他們都想着能一直增加己方實力,不管是任何辦法,那都得用,沒錯。當然了,如果說能和

兗州軍還有涼州軍,與他們實力差距縮小很多,這個就是江東軍他們樂於看到的,一點兒沒錯,那是。不過顯然,這個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都是覺得很難,並非是做不到,可那幾率就和沒有一樣兒,沒錯。因此,他們也是沒寄託在這上多少希望,就一直想着徵兵,增加己方

的實力,那可沒錯。對他們來講,這個其實很重要,甚至說就是第一要務,那沒錯,所以……可以說如今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的重心,那其實都在這上了,可不就是。如果說在他們看來,還能有不被涼州軍滅的希望,那麼還是己方在實力上面的增加,哪怕和涼州軍確實,那有差

距不假。可那有是不錯,但是希望一樣兒有啊,哪怕就是渺茫,那沒錯。可對孫策還有江東軍他們來講,確實也從未放棄過,沒錯。當然了,雖說是那樣兒不假,但是壓力什麼的,他們可也從來都沒少過,甚至其實比起之前來講,反而還增加了,那是。不過怎麼說呢,總體來講,孫策對己方對江東軍,那是滿意的,畢竟他知道己方這個組合的形勢,和涼州軍和

兗州軍都不一樣兒,這個是從自己父親那兒就開始了,而自己是蕭規曹隨,在這上和自己父親也沒大區別。而對此,孫策是沒有一點兒怨言,哪怕這個己方是最弱的那個不假,可己方卻依舊是三分了天下。他覺得哪怕自己父親在世的話,其實也最多做到自己如今這樣兒,

甚至很大可能是不如自己,真的。別的不說,就說自己手下人才,那卻絕對不是自己父親能比的。他那時候才幾個人?就程普、黃蓋、韓當、祖茂還有朱治那麼五個人而已,而且還缺少謀士。程普和朱治兩人是有點兒頭腦不假,但是和頂級謀士終究還比不了,那是,所以

這個確實,自己這兒有優勢啊。不過自己父親發展個幾十年,那麼人才也是夠了,那沒錯。但是到底能不能超過自己呢,不一定啊。就說張遼吧,自己父親還在,估計自己也不能讓其人投靠己方,畢竟這個他投靠己方是和呂布有關,而呂布是自己殺父仇人,如果自己父親還活着的話,自然是沒這事兒了。所以說這個也是,孫策覺得在人才方面,自己父親在的話,

也是未必能超過自己,那是。當然了,最後自己父親武藝突破了,他在這個上面,是能超過自己的,沒錯。不過這個卻起不到更大作用,畢竟你當主公做老大的,尤其是實力越來越強,以前吧還能差點兒,不過之後手下絕對不會再讓你衝鋒陷陣什麼的了,那是,所以這……

至於說帶兵攻城什麼的,那就更別說了,真就沒什麼可能了,確實。就孫策都不行,手下不讓,更別說是孫堅了,沒錯。如今來講,馬超和曹操,在這上面也都一樣兒,手下是絕對不會讓他們衝鋒陷陣,帶兵攻城什麼的,那不開玩笑嗎?馬超以前是那麼做過,不過那還算是剛開始天下大亂,曹操以前也是帶兵衝鋒陷陣和敵軍武將對過,不過如今確實沒有了,那

沒錯。這畢竟那時候是那時候,現在是現在,那時候和現在能比嗎?這個變化太多太大了,一點兒沒錯。反正那時候馬超都能去單挑,還不止一次,但是現在呢?別說是單挑了,就有武將靠近馬超,基本都不太可能,那是。所以說這個也都沒錯,如今都什麼樣兒,那怎麼都不是那時候能比的啊,沒錯。可以說那話挺對,還是“此一時,彼一時”,那可真是,一點

兒沒錯啊。以前馬超是能那麼做,孫策也可以,但是現在呢,真就一點兒都沒有了,真的。這個在馬超和孫策他們看來,真心不是什麼好事兒,畢竟兩人還想着能和武將單挑,那多好,真是。但是在他們手下人看來,卻都是好事兒,那也沒錯。畢竟他們手下人看,這個自己主

公終於是不處在危險之中了,那可不就是挺好。但是顯然,這個自己主公卻還是不能完全理解,畢竟在他(們)想法中,卻還是想着和武將單挑呢,可那不能做了。其實並非就是馬超和孫策他們不能理解,可實在也是,他們覺得很難說在戰場上讓他們受傷,打不過不會跑

嗎,有那麼多將領和士卒呢,哪怕之後是士氣大跌,可這也沒辦法,所以說他們覺得可以那麼做啊。畢竟對他們來說,更多還不怕這個,可不和武將單挑,也確實是手癢了,沒錯。你看曹操就沒這樣兒的想法,以爲其人那兒可以說他不是一個純粹的武將,是個頂級謀士。但馬超和孫策卻是純粹的武將,馬超和孫策都可以說是大將,而前者是有着一流上等武藝的

大將,後者是有着一流下等武藝的大將,就是如此。曹操的話,其人武藝二流,稱不上是大將,可卻是頂級謀士,那沒錯。所以說這個確實也是,他可沒馬超還有孫策他們那樣兒的想法,應該說曹操就算是年輕的時候,他基本上也很少說去和別人單挑。這個他不是沒和武

將單挑過,不過那只有一次吧,他還記不太清楚了,沒辦法,年紀大了,關鍵是這個事兒的年頭兒真是久遠啊,三十多年了,那可真是不假。他要沒記錯的話,就和別人單挑過一次,還是最開始自己帶兵去剿滅山賊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自己,那絕對是意氣風發,一點兒沒錯,

想着當大漢的徵西將軍……這個事兒他還記得很清楚,不過但是到底和誰單挑,曹操確實是記不太清了,反正是當初山賊的一個頭目,最後自然是自己贏了,梟首了其人,多少回合就不住了,應該沒到三十回合。這個就是曹操所想他當初單挑的事兒,確實是記不住了,而之後自己確實也沒有過了,這自己帶兵衝鋒陷陣有,可和人單挑,是再也沒有了,也正常。

畢竟對曹操來說,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就一個二流武藝的水平,說起來別說去對付一流武將了,就是對付二流武將裡武藝比自己高的,自己都不好使呢,所以這個……曹操是真不想單挑,因爲自己沒那麼高超的武藝。要說馬超和孫策他們是比較熱衷單挑,更多的是他們

武藝不錯,都是一流了,如果說曹操也是一流武藝,哪怕他依舊是不想怎麼和人單挑,可卻也不能說平生就只有那麼一回,那絕對不是。要知道曹操哪怕是不和人單挑,其人也是依舊拿着自己手中長槊征戰沙場多少年,那帶着兵衝鋒陷陣不計其數,那就是曹操。其人不是個純粹的武將不假,可卻依舊是有二流武藝,絕對是馬背上能征戰的一個,不是手無縛雞之

力的,那不是。而且曹操在歷史上,其人被曹丕給的諡號可是魏武帝,要說沒點兒武藝的話,也不好當這個魏武帝,真的。當然了,叫武不是說你武藝高,可你要沒點兒武藝,那確實稱不上什麼武帝,這個真是。因此,這也看得出來,曹操不怎麼想單挑,他也不愛單挑,那都沒錯,可其人終究是有點兒武藝,二流的武藝,還算是可以。劉備倒是比他高,而其人

來說,是真不怎麼喜歡單挑。當然了,他二流武藝,能比曹操高,但是和同樣兒二流武藝的那些武將比,他肯定不行。比如說樂進,其人肯定那武藝比劉備高啊,這個肯定是。所以說這個其實不用多說,劉備哪怕也是沒放棄過自己武藝,但是他終究是不能和樂進那樣兒的

比,而要再和馬岱那樣兒的二流巔峰的武將比,他就更不行了,沒錯。所以說也確實是,這個這麼個情況,曹操單挑就是那樣兒,以前基本都沒有,如今更別說了,這個也是。再說了,就其人那個武藝,還那麼個年紀,別讓他對付一流武將了,哪怕就是二流武將,和他武

藝差不多的,他都要不好使,真的。不過那樣兒的事兒確實,基本上永遠不會發生,曹操怎麼不會再和人單挑,一點兒都不可能。所以說這個也是,想擒住其人的話,就得說滅兗州軍的時候,要不然的話,哪怕是兗州軍大敗,全軍覆沒,也基本上沒什麼機會了。至於說演義裡華容道什麼的,那都不用說了,虛構的,曹操還不至於那樣兒,孔明也還沒那麼神啊。

是,赤壁之戰曹軍敗了,而且還是大敗,一點兒都沒錯,可敗了歸敗了,他們最多就損失了一半多點兒的人馬,那沒錯。曹操至少還帶着近十萬人回去了北方,這個你得承認。曹操依舊是實力最強的諸侯,那是。別看赤壁之戰是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那都不假,但是北

方卻依舊是實力最強的那個,孫劉還得聯盟一起對付,並且還沒滅他們,最後倒是被曹魏乙方給滅了,那都沒錯。別看那都已經是過去了幾十年,那都不假,但是這個實力的積累,你沒實力的話,怎麼積累出來更強更大的實力呢,就是。所以說北方依舊是最強這個沒改變,

那麼之後天下大勢就很難改變。三國是持續了算是百年,可最後還是三分歸晉了,這個就是最後的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是,三國時代很好說明了合久必分,而之後的西晉也是說明了分久必合。當然真說起來,其實也沒分了太久,可對老百姓來說,哪怕就是再短其實也很長啊,那是。畢竟老百姓一點兒都不喜亂世,誰不想着能在天平盛世呢,那

沒錯。可在分裂的情況下,有幾路諸侯在的時候,就沒有太平盛世,只能說一時沒戰事太平點兒而已。老百姓也不傻,知道這些,那都沒錯。可能就像涼州了、益州了,這樣兒的地方,他們知道還能太平點兒,那沒說的。不過涼州邊郡不太平,有羌人的威脅在,那都沒錯。

益州在孟獲進攻的時候,也不太平,但是那也不過只是南部的事兒,北部還是比較太平的,沒錯。就說成/都那都多少年沒有戰事了,太久了,太太平了,可不是。那地方的百姓,可都知道如今還天下大亂呢,要不然的話,都以爲現在是太平盛世,可見成/都發展什麼樣兒,

不用再多說,太好了。可不就是,成/都那地方的百姓,應該說是涼州軍所有地盤兒里民忠最高的,那沒錯。雖說長安是涼州軍大本營,是馬超如今家,可說起來那地方不如成/都,個別地方就是不如,別說老百姓這個上面,所以也不用說太多,真的。但是馬超也只能是把大本營放到長安,而不是成/都,更不會是其他地方,那是。除非說長安丟了,但是這事兒

他覺得沒什麼可能,己方要被滅了?要不然的話,真會那樣兒?所以說那樣兒的事兒,馬超覺得不太可能,那怕北方異族大舉南下,就算是到了長安,他們也拿不下來,所以……長安這對方,他確實是不會動了,哪怕以後一統了天下,可長安卻依舊會是國都,那沒錯。他

不會把國都安在其他地方,至少雒陽就不合適,哪怕這麼多年發展,卻也依舊比不上長安,這個已經趕不上了,沒辦法。

第五八八章 不速客夜入南陽第三二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三)第五一四章 楊奉差人請白波第八六一章 張既點將詢閻圃第二十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完)·第五三三章 深夜軍營人才來(完)第九〇九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續)第四章 聯軍進攻雲杜城(續)第一八八章 四人行回到隴西第二六〇章 書信調令至長安第一四六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四)第九六二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續)第三七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一)第三二八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完)第九五七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第八五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第十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九)第三七五章 涼州軍火燒藤甲第十三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二)第三二〇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第四五五章 離長安兵發荊州第四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六)第四一三章 馬孟起帶兵回返(完)第一五六章 遭火攻孟獲奔逃第四十七章 北上路聯軍夜戰第七七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七)第四七二章 攻城戰周裴無奈第八七三章 泉陵城武將來投第一三九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五)第三二一章 蠻王孟獲忙逃亡第五一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三)第二二〇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三)第八七五章 劉巴文丑入郴縣第二七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九)第三九〇 褒中城糜芳叫陣第二四九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完)第三九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第四三六章 閱兵畢離開南鄭(續)第六四〇章 兗州江東至臨湘第一三二章 換主將董卓出發第九三九章 聯軍兵至襄陽城第七三六章 涼州鳴金霍峻傷第一六〇章 董卓再請馬孟起第五五一章 徐公明大戰第一六五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四)第三一一章 祝融夫人見馬超第八三八章 玄德兵進零陵郡(續)第五一四章 涼州計文聘入彀第九五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九)第一三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七)第一四七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三三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三)第九九〇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五)第三七八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完)第二十四章 漢中江夏皆行動第六八一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續)第九七四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續)第五三七 王邑求請司馬懿第四二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三)第一〇九章 謝伯言饋贈書卷第九七三章 霍峻半途遇聯軍第三八九章 張益德返還涼州第九九六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一)第九六六章 韓義公擒拿陳生第三九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第三四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五)第六三六章 戰官渡兩軍交鋒第三六六章 回隴西兄弟談心(續)第九八〇章 滿寵許褚見孫劉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第四八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五)第十八章 千人出征夜襲小谷第五十章 審俘虜惡有惡報第九〇九章 曹孟德帳中議事第三二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三)第二九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一)第六十九章 崔福達城下罵陣第七十三章 涼州江東到遼東第五二四章 曹操帶兵迎劉協第八九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六)第五六八章 遇災害衆人撤兵第五八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一)第四二三章 涼州軍攻破閬中第九二六章 涼州軍攻城受挫第三十五章 涼州軍夜襲聯軍第五九九章 劉備兵敗奔青州第七三六章 涼州鳴金霍峻傷第四四八章 雒縣城下未動兵第三一三章 帶來無奈掐戰馬第二五九章 行軍途中偶遇第五四四章 殺入城池將對將(續)第三九八章 趙子龍生擒雷銅第四五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五)第一三一章 進讒言劉宏換帥第五八四章 馬超長安見張任第一八七章 襄平城中賺石全(完)第八二〇章 孫伯符欲攻臨湘第五七四章 兗州軍信使入城第四三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二)第九五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