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三)

這個就看得出來,曹操到底是個什麼人,而馬超孫策,他們是什麼樣兒的。曹操之狠,至少對普通老百姓都是。可馬超孫策他們,確實比其人來說,這個狠還對不了老百姓。所以說這個也看得出來,那不一樣兒的地方,可不就是。其實對曹操來說,還是那話,如果說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他當年肯定不會那麼做。其人雖說是狠心不假,可卻也知道,民心還是很重

要的,失了一個州的民心容易,可再也收買的話,確實就不容易了。不過老百姓是牆頭草,給了他們足夠的利益,這個民心就收買到了。而曹操是那麼想的也是那麼做的,可結果和他所想,依舊是有出入。這個就不得不說,裡面也有馬超的一點兒因素在裡。其人是派出了細

作在徐州,有意無意就說當年曹操下令屠戮百姓的事兒。你說這事兒雖說不經常被人給提起,但是依舊是有傳言,那還能好嗎?而等曹操的人過來後,涼州軍細作早就跑沒了,這個他們也沒有辦法。如果說曹操都沒讓兗州軍做過那些,那麼所謂是“身正不怕影子斜”,那

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可事實是那樣兒嗎?顯然不是,曹操本來就是身不正,那就沒辦法了。徐州百姓,年輕人,是沒什麼印象,甚至都沒經歷過,那都正常。可年紀大點兒的,話說是沒多少就真沒經歷過的。他們肯定都沒忘了,不過這麼多年來,曹操和兗州軍對徐州百姓的收買,那也確實夠意思。不過有馬超涼州軍細作在一邊兒搗亂,確實是讓他們這個收買

的效果不明顯。有效果是肯定有,可卻還沒達到曹操想要的,那是一點兒沒錯。其實他也知道,這裡面有馬超涼州軍細作搗亂的原因,可這個細作,你能抓住一個兩個,再多了,那可真就抓不住了,沒辦法。歸根結底的原因,其實曹操也知道,不在於敵軍的細作,而就只

是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爲,那沒辦法。還是那話,自己不後悔,再來一次的話,依舊是那麼做了。畢竟那時候眼前的問題,還是必須要解決的,之後再說其他的。曹操也都知道,當年的事兒要處理不好,那麼自己別說是能佔據徐州了,就如今三分天下也許都沒自己什麼事兒,

真的,並非不可能,反而還很有可能,甚至就是。其實馬超也是那麼看的,如果說你曹操真就沒什麼事兒的話,那麼己方的細作再怎麼宣傳,其實都沒用。那個也只不過就是謠言罷了,確實。可己方細作所說,徐州當初的事兒,那卻不是謠言,是事實啊。是,己方細作並非就沒有說謠言在裡,可大多數,還都是真的,謠言不過只是一少部分而已。可馬超卻知道,

人也許是能分辨出謠言,這個可以,很多人都行。但是如果真來個九真一假的話,這個很少有人能分辨出來了,真的。至少馬超覺得自己都不一定行,那麼更別說是其他人了。馬超不敢說自己就一定比那麼多人都強,可確實,那是事實,自己是超過了N多人,一點沒錯。

所以這個也確實是,自己都很難分辨出來的,你讓老百姓去分辨?真心就沒幾個知道哪句話一定是真的,而哪句話就一定是假的。多少人都把假話當成了真話,當然也有人覺得真話可能是假話,這個都不一定,可絕對是有,那沒錯。不過這個不重要,重要的話,馬超讓細作傳播的,基本上大多數人都信了,徐州百姓相信了,這個就足夠了,那沒錯。所以說曹操

是恨馬超,恨涼州軍那些細作,可他卻也做不了什麼。畢竟這個事兒已經是改變不了了,那可沒錯。所以曹操也只能說是繼續收買徐州的百姓,卻做不了什麼。因爲他太清楚了,自己要去解釋,說都是細作去傳言什麼的,那樣兒的話,只能是讓老百姓更看不起,那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對己方真心沒什麼好處,絕對弊大於利。所以說他都不會那麼做,那真是完

了,要那麼做的話。對曹操來說,他不會那麼做,怎麼都不會。可以說哪怕都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他都不會那麼做。而且在其人的想法中,那麼說的話,那麼去解釋,絕對就是向涼州軍服軟了,可曹操那個性格,他會服軟嗎?顯然不會,哪怕說涼州軍的人刀架在他的

脖子上,曹操都不會說出來什麼軟話,真話。馬超是他敵人,當年的話,也算是忘年交,那可沒錯。但是最後他哪怕是敗亡了,基本上也不會說求馬超什麼。因爲那不是曹操的性格,其人絕對不會那麼做那麼說就是了。在他那兒來說,自己可以敗亡,但是要讓自己服輸什麼

的,那一點兒都沒有。這個就好比海明威在《老人與海》裡所寫那話一樣兒,“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其實對於曹操就是那樣兒,馬超能滅了其人,可終究不會讓曹操服,這個肯定是。他永遠都不會在嘴上說自己敗了,不會真服馬超服涼州軍,這個肯定是。所以說能滅他,可這個還是打不敗他,事實上的打敗,

可打敗不了其人不服輸的精神,這個馬超還是很清楚的。你能敗了一個人,可敗不了他的精神,只要其人別滅時候都不服輸,那麼你是實際滅了其人,可打敗不了他那精神,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馬超也確實,他覺得這個精神很重要。如果說你連人和精神都被打敗了,那

麼也真是,無可救藥了,確實。不過自己兩個對手,曹操和孫策,馬超所瞭解的,還真都是那樣兒。你能滅了他們,可就是打不敗他們的謹慎,這個馬超知道,也是事實啊。自己不也是那樣兒嗎,一想也正常。畢竟都是當主公做老大的,那麼相似的地方,其實還都不少,

那沒錯。樂進已經上去兩次,他覺得自己這做得還是可以的,不過馬上就被打退,然後兗州軍鳴金收兵。不過對他來說,今日比昨日強,比第一日更強多了,那是不錯,所以其實足夠了。當然了,樂進的話,他肯定是希望自己表現更好,而不是說現在這樣兒。不過沒有更好,就如今的話,其實也可以了,那是。看自己所面對的對手,不光是四萬涼州軍守城,更

有趙雲和典韋,這個也真是,不容易。己方對上四萬的涼州軍,那還是沒問題的。可自己確實,不是趙雲和典韋的對手,他們倆隨便一個,那都超過了自己,可不就是。所以說這個更多的,其實也是考驗自己,那沒錯。自己表現好了,反正是不怕對方什麼,無非就都是不

如他們罷了。而自己差在這個武藝上面,那沒辦法。所以說樂進的意思,以後隨着己方士卒上到城頭兒的越來越多,那麼自己就得說讓己方士卒一起對付趙雲或者典韋了。首先他們兩人不可能一起對付自己,要自己是呂布的話,那還差不多,可就自己的話,那是不用多說了。而趙雲和典韋,他們中隨便一個對上自己,自己武藝都不行,那麼就得是靠着和己方士

卒一起對他們倆中的一個了,那沒辦法。因爲樂進太清楚了,就自己一個的話,不管對誰,那麼都像這今日和昨日那樣兒,馬上就讓人給打退。自己能和他們戰兩個回合,也就那樣兒了。主要是自己還沒穩定下來,剛上去,人家兵器就到了,試問這個自己對上那樣兒的一個一流武將,對上那樣兒的大將,自己還能支持幾個回合?樂進覺得自己還能比劃兩下,真就

已經是不錯了。要是換成一個三流武將的話,如果說其人也上去了的話,那麼沒準一下就讓人給咔嚓了,那都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兒,反而還很有可能,甚至就真是那樣兒了。真就不是什麼發生不了的,這個樂進還是很清楚的,那沒錯。好歹自己一個二流上等的武將,可

卻還只是能在他們手裡支持兩個回合,當然這個也是自己沒站穩的原因,是有,那不假。可就算是自己穩定了下來,樂進知道,自己也不可能支持太久。十個回合?二十個回合?也就那樣兒了,再多的話,估計是沒有了。三十個回合,樂進覺得不太可能,除非自己超常發

揮了,那沒準。而且趙雲步下武藝自己能和其人周旋下,可典韋那水平,兩個自己都支持不了太久啊。可不是嗎,如果說就只是趙雲在城頭兒,樂進覺得兩個自己的話,確實是能和其人周旋不少回合,但是換成典韋……可以說趙雲擅長馬上戰,步下的話,不太習慣。而且其人只是拿着環首刀而已,不像歷史上,其人還有個青釭劍,那可是神兵,不是一般般的武

藝能比的。可典韋不一樣兒,其人本來就是步下的大將,而且兵器雙鐵戟,那絕對是步下的強兵器,一點兒沒錯。就樂進靠近不了,對方兵器過來,他都不敢碰,知道那東西勢大力沉,自己的環首刀要過去,絕對要完,所以典韋一下就能逼退樂進,這個沒辦法。典韋雙鐵

戟實在是給他太大的壓力了。你看趙雲不過用環首刀,但是其人根本就不是用刀的,其人是馬上用槍的,用劍也行,可用刀,真就不擅長。但是典韋卻不同,其人揮着雙鐵戟,都沒有兗州軍士卒敢靠近,真近了點兒的,都讓其人給咔嚓了。扎、砍,還有劈,只要是挨着邊

兒的,確實都是非死即傷,那真沒辦法。在步下來說,典韋就是殺神,其人比不崔安差,甚至有地方比其人還強。你看趙雲在演義裡,長阪坡能七進七出,那是他騎馬,馬上武藝也高。可說實話,你就讓他在步下,來個七進七出。那真是太難爲他了,估計一次都不好使,真的。那馬上是馬上,而步下是步下,這個怎麼都是不一樣兒的。同樣兒看典韋在步下是殺

神,可到了馬上,其人就不好使了,那很正常。所以這都是,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是這個道理。趙雲是馬上強,步下弱;而典韋正好就相反了,是步下強,而馬上弱,這個是沒錯。因此,樂進碰到了兩人,要就只有趙雲的話,其實還好,可加上個典韋,他真是,

絕對不行啊。說起來樂進是不怕什麼,可典韋拿着那雙鐵戟,他遠看都頭皮發麻,所以說連他這麼個主將都如此,就更別說是兗州軍士卒了。他們更知道,那個拿着雙鐵戟的,不好惹,太厲害,沒有士卒能在他手底下還好好的。所以說兗州軍士卒更怕典韋,哪怕他們知道

趙雲一樣兒是一流武將,是大將,可還不那麼怕他,但是對典韋,他們是真心怕,一點兒沒錯。其實一想也正常,連樂進都不懼趙雲,可他遠看典韋的兵器他都頭皮發麻,雖說不是怕,可他不得不說,那雙鐵戟絕對是太瘮人了。那東西雖說是不到百斤,可七八十斤總能有了吧,那東西太沉了。可不是,自己手裡的環首刀,那纔多少斤?所以說是真不能和對方比

就是了。他很清楚,自己環首刀要碰到對方的雙鐵戟上,最好的結果,那都是自己兵器飛了。而自己對上趙雲的話,好歹並且飛不了啊。可不就是,樂進很清楚,那在步下,趙雲和典韋,他們的武藝終究還是不同,哪怕都是一流武將,是大將不假。可這個在步下,武藝還

是不同的。一流武將,大將是說他們有着一流的武藝,可這個一流武藝卻不管說是馬上的還是步下的,只要有一點是,那麼就是,一點沒錯。

第四十九章 馬孟起問計郭嘉第八四九章 小卒縱火燒重地(續)第七四八章 許都城劉協欲動第三〇八章 孫文臺首戰失利第一七一章 擬聖旨召人回京第二三九章 孟獲祝融說孟優第八八八章 涼州軍進攻樊城第十六章 欲出征決意用兵第五十二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第一九八章 登城頭三人蔘戰第五八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四)第五七九章 再敗退各方反應第五一四章 楊奉差人請白波第七五〇章 聯軍夜戰臨湘城(續)第一一一章 涼州軍再戰蠻軍第八〇一章 黃忠帶兵返江夏第五七一章 涼州軍戰江東軍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十)第四八五章 馬超親赴壽春城第三四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第四五一章 馬煥拜師陸伯言第九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一)第七八六章 臨湘城有做內應第一二一章 南蠻軍衆人商討第三十一章 長安動木馬出擊第五五一章 兩方援軍到荊州第一五四章 廣宗城內有故第九一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四)第一六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六)第三八九章 張益德返還涼州第九八七章 攻棘陽初戰不利第一一五章 曹操兵進長社第一二三章 黃巾軍再戰宛城第七十九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第七七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七)第一八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八)第六一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三)第四〇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第五〇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四)第一二六章 馬孟起整軍募兵第二十七章 涼州軍阻截聯軍第七五六章 曹子孝問魯子敬第八八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九)第一二三章 黃巾軍再戰宛城第九四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八)第一四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一)第八十一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五)第四〇〇章 兩洞主值守三江(續)第八五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九)第四三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三)第八三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六)第一五七章 南蠻軍深夜暫退第七四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九)第四一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五)第五八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六)第二十八章 途經路上人被救第五三九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四)第四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一)第九八四章 黃忠帶兵返西陵第七四〇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續)第一六三章 裡應外合涼州勝第八三一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八)第一百零八章 馬超夜襲敵營第六七九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二)第六九四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六)第四七四章 孟起問詢郭奉孝第二二六章 涼州再戰三江城第二二六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三)第三一四章 崔安岔路追帶來第九八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四)第三九七章 謀士計趙雲出兵第四四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七)第六二二章 玄德江陵勸劉表第八二七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四)第七六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九)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五〇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〇)第二五三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五)第九八三章 周徐伯寧帳中談第三三五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完)第七四三章 劉備江陵依劉表第九〇六章 得知情報議下步第四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八)第八〇一章 涼州軍兵臨安陸第二〇三章 馬孟起回到雒陽第三八八章 張飛一家至長安第二六六章 說木鹿幫兵破敵(續)第二一七章 再遭擒蠻軍再敗(續)第四二三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完)第九六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六)第九六一章 徐晃滿寵到臨沅第一二六章 馬孟起深夜聚衆第九四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五)第八七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二)第一四二章 遇埋伏漢軍初敗第四〇四章 兩洞主打開寨門(續)第五四八章 兗州軍兵臨城下第六〇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五)第四二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五)第五三八章 入得酉陽見文魏(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