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七)

所以在馬超那兒,他也確實,能不多說,就儘量不去多說什麼,這個肯定是,一直都是,多少年了。因爲他也確定不了,自己說了之後,最後到底什麼樣兒的結果。如果說是好的話,那麼什麼都好了,是啊;可真要是不好了,那麼就真是個問題,也沒錯。是,所以確定不了的東西,馬超儘量都是不怎麼碰。雖然這個不是絕對的,不過基本上都是那樣兒,所以他……

不說其實覺得挺好,馬超如此認爲。因此,別說馬岱今日表現可以,哪怕其人就算是沒發揮好,他也不會多說什麼,就是這樣兒。當然了,如果說馬超覺得非常有必要說幾句,那麼這個也是必須的。至於說後果,他只能說,自己儘量是讓這些都安靜,平安點兒,沒什麼事

兒最好。就是,自己說幾句容易,但是能讓對方就沒什麼意見,不多想,這個其實不容易,那是。但不管怎麼樣兒,在馬超看來,一切還都是能整好的,機率大。不過還是那話,他肯定確定不了,所以能不多說,自己還是不多說爲好,那肯定是啊,就是如此,這個事兒……

馬超自然就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了,正常。表揚的話,他那是從來都不吝嗇,不過批評的話,是儘量能不說就不說了,沒錯。畢竟很可能說出現沒什麼好處,不好地方更多的情況,那麼這個他是一點兒不想。好的誰都希望,那麼自然,不好的就別有了,是吧。所以說馬超這邊兒也沒什麼太大區別,都正常。如果說自己手下人都讓自己省心的話,那麼基本上也就沒這

事兒了,確實。不讓自己省心,還讓自己操心的話,那麼就是如此。不過總體來說,他們更多還是讓自己省心的,就自己兒子,小時候的話,自己管得比較嚴厲,這個操心不少,但是如今的話,自己管得少了,他也是能讓自己省心不少,確實。要不自己可能還不會帶他出

來。這既然是帶他來了,那麼必然就是讓他增長點兒見識,增加點兒經驗,這個以後都是必須的。馬超不敢肯定把大位交給自己兒子的時候,天下就太平了。真說起來,天下真就能太平嗎?他是不相信的,那麼馬煥也是要自己帶兵去征戰,這個是必須的,所以這個時候好

好鍛鍊一下有好處。那是,要不然的話,馬超未必就真帶着自己兒子來,確實,這個還是有好處的,好處多啊大啊,那沒錯。如果說沒什麼好處的話,哪怕沒那麼多,他也不一定非要帶着馬煥來。以前帶着他周遊己方地盤兒,走了那麼多重要的郡縣,關鍵是見了重要郡的太守,還有各州的州牧,這個就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說裡面的人都見過馬煥,但是有的人每

年還能見到一次,但是有的人幾年都見不到一回,所以馬超也知道,自己大位早晚要交到自己兒子手裡,那麼他要是都沒見過手下那些重要的人物幾次,那確實不是什麼好事兒,真的。所以該見的人,那是必須要見的,主要是自己兒子,自己這兒倒是沒什麼。馬超畢竟是

涼州軍之主,都當了三十年主公了,確實是積威日久,這個絕對不會因爲手下人見過他面兒少,就有其他心思的,那真是沒有。可馬煥不同,他纔多大?關鍵是如今涼州軍還沒傳到他手裡呢,這個就有很大的不同。馬超在涼州軍中都多少年了,確實不是馬煥能比的,真是。如果說自己兒子什麼時候有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別說是所有,哪怕就一半多,馬超覺得自己

也是能很放心了,真的。馬超是涼州軍領袖不假,但是其人威望也是帶兵征戰,還有賞賜士卒等等,用這些堆積起來的,那沒錯。不是說就靠着他個人勇武什麼的,畢竟其人是當主公做老大的,很少有那樣兒的主公,不是沒有,相比之下少了。反正馬超肯定不是,士卒是知道自己主公那武藝都可以,還帶過人馬攻城,但是那一共才幾次?這個並不能成爲真正讓

馬超得軍心的,畢竟次數還是少。其實如果說他真要是想以這個武藝來勇冠三軍,那麼每次不說都一定和將領單挑,可也得經常那麼做,那樣兒才行。其他的,就得說馬超是靠自己幾十年來對士卒的恩威並施,才換來了如今這樣兒,那是。畢竟他可絕對是賞罰分明,而且

涼州軍士卒的待遇,那是超過了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都知道。而且死後還有福利,如此涼州軍還能沒有戰力嗎?確實,該有的都有的,他們實力沒北方異族強,可在士卒戰力這上,他們不比北方異族弱多少,那是。在馬超眼裡,自己這麼多年所作所爲,自然是有用了,那

沒錯。畢竟己方都什麼情況,他太清楚了,那待遇什麼的,確實都不是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能比的,差着呢。當然了,雖說如此,可己方實力卻還是不如北方異族,這個戰力是差距,可人馬數量上是差了……馬超所知道的,就北方異族的騎兵數量,是己方的多少倍,那可真是,所以說如此實力,他也有怕的地方,那很正常。馬超的話,從來也沒說就真是天不怕地

不怕的,那不是。是,其人對天地還是很敬畏的,至於說鬼神之類的,馬超也不敢說就沒有,本來穿越的事兒就解釋不了,所以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但是不管怎麼說,在他看來,這個己方和北方異族,早晚是要大戰的,那是根本就避免不了的,確實。不過最後的結果,那

誰知道了,反正自己當然希望己方贏,至少佔便宜也好,總比輸了強,那是。但北方異族那樣兒的實力,這個給自己的壓力太大。是,給己方壓力也是不小,那幾乎都一樣兒。對自己這個當主公做老大的都那樣兒,那麼對己方將士,也包括謀士,對他們還能沒什麼壓力了?

所以說其實都正常,至少馬超知道很清楚,那是。因此,這北方異族不來,那其實是比什麼都好了,就現在這樣兒。來了的話,再說來了的應對之策,那沒錯。是啊,這個馬超有點兒怕不假,可還是那話,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那是不錯。如果說他們不來,那最好,可只要來了,那麼己方也不是吃素的,確實。你看對兗州軍對江東軍,對漢人的話,馬

超確實,他還有那麼點兒心軟,但是對待異族,尤其是北方異族,他可沒一點兒心軟,就怕自己心不狠啊,那是。不狠心的話,你對付不了北方異族。是啊,對方比你還狠,那麼你能做的,就得比對方還要狠才行,要不然的話,就落到下風去了。當然了,馬超認爲這個狠,

是對對方的狠,是對異族的狠,而不是說對自己人。曹操也是夠狠,但是他那都對自己人了,所以說馬超看不上。還得說是對異族,那樣兒才行。曹操其人是有污點了,自己還好。至於說下令屠殺異族的事兒,馬超覺得那都不是大事兒。你看在這個時代,那確實是有人對他口誅筆伐,可一千八百多年之後,他覺得大多數人絕對會理解自己的,而不是如今這樣兒。

時代不同了,人們思想也在改變,想法變了。確實,就像一千八百多年之後,馬超所知道的,華夏都是有了二孩政策,而以前還計劃生育,那麼政策在變,與時俱進啊,如今人口增加了,別讓老齡化那麼嚴重,就是發展,真的。馬超別的不知道,可他卻知道,你一個地方,本地的人口要少的話,那麼也不好發展。不要看國外,那國外情況和華夏一樣兒嗎?所以說

人多了,馬超反正認爲更多的都是好處。就說這個時代,哪怕就是曹操和孫策,他們也沒嫌過己方人多,還覺得少呢,尤其是孫策,是覺得己方地盤兒不大,人口更少,怎麼也得掠奪點兒人口來。確實,你沒人還發展什麼啊?尤其這個時代很多人口還直接間接被世家大族

還有豪強地主他們所控制着,這個可真是沒什麼好處,對三路諸侯來說。但是他們爲了和諧安定,能不妥協?不可能不妥協啊,不過就是和世家大族看誰讓利更多,你佔好處多還是我佔的多,那樣兒。一直都是如何,他們在爭奪利益啊,不就是那樣兒。所以說天下不光說

是三路諸侯在那兒呢,他們和世家大族也是爭,沒區別。不過就是諸侯之間相爭,那是你死我活,必須要滅了一方,要不你死,要不我亡。但是和世家大族卻不是那樣兒,因爲絕大多數的世家大族都知道什麼叫明哲保身,知道你諸侯實力再強,不過給你利益多點兒罷了,但是你想一點兒不依靠世家大族,那不可能。就算你有本事把世家大族全都滅了,那麼可能

多年後又出來新的世家大族了,都沒準,所以說到底該怎麼做,諸侯很清楚。滅滅不了他們,那麼就只能合作,只有合作,這個是雙方都需要的,那是。而今趕上這麼一個亂世,可以說世家大族已經是削弱很多了,那沒錯。但是即便如此,人家依舊是有實力,那也是不假。

所以說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也都知道,動不了人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那麼就只能說妥協了,合作了,各取所需了。說好聽叫互相幫助,而不好聽的就是相互利用,就是啊。根本上來說,其實是那樣兒,不過他們嘴上不會那麼做,可心裡都是那麼想的,那是一點兒沒

錯。確實,畢竟有些事兒肯定是大家都心照不宣了,就像曹操兗州軍和孫策江東軍聯盟,總的來說,都一樣兒,還不都是爲了己方的利益好處,那沒錯。如果說沒什麼好處的話,兩軍也不會那樣兒,實際上就是相互利用,大家都是各取所需,都認爲是拿到了好處。當然了,付出是肯定,至於說多少,他們暫時還沒計較那麼多,至少都是在他們所能承受範圍內,付

出了是不假,可他們得到更多,那是。兩人雙方可都知道,沒有說你只得到而不付出的,至少在曹操和孫策他們兩人那兒,那肯定不好使。那麼總體來說,己方是付出了不假,可得到的好處利益也不好,往好聽了說,他們不知道那話,可那意思都懂,雙贏策略嗎,這個是。

當然實際上他們覺得是相互利用,利用對方,不過誰嘴上都不會那麼說就是了。明明心裡那麼想的,可卻就是不說,這個也是。畢竟有想法那是一定有想法,至於說最後如何,那還得看對己方的好處利益,就像到時候涼州軍要滅江東軍的時候,曹操帶着兗州軍到底怎麼選

擇!是,目前的情況來說,馬超還是很相信曹操最後那也和己方一樣兒,去滅江東軍,這個機率很大,或者說就是了。當然,其人也可能說是帶着兗州軍死保江東軍也是說不定。就兩種情況唄,確實沒別的了。而此時的中軍大帳中,他是打發走了衆人,讓他們幾個回去休息,明日戰事再接再厲,也沒其他要說的了。馬超是承認,心裡認可,孫韶本事可以,但是

桂林這兒實在也是沒多少人馬,這個他的部曲少啊,限制住他了。如果說要城內直接有個一萬人,那麼也不是現在這樣兒,還讓馬岱上去兩次呢。真要是人多的話,能讓他上去一次,那都挺多了。不過馬超肯定也是,都希望己方早點兒拿下城池,那是必然。早一日拿下桂林,

己方就早點兒去進攻布山,那地方人馬多,可見呂岱等着己方過去了。江東軍也就是戰力不行,要不然己方損失就大了。

第二五八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三)第九二〇章 兗州軍強攻臨沅(續)第二二九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二)第一四三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九)第二二六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三)第一八五章 襄平城中賺石全(二)第二八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八)第二三六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中)第二〇一章 剿叛賊劉宏再派兵第六一六章 兗州軍攻破湘南(續)第二九九章 回隴縣安排劉辯第五三一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三)第四六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三)第四二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八)第七十七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完)第二十五章 聯軍衆兵發西陵(續)第五一八章 魏文長被逼襲營第一六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第八六〇章 二將再攻蘄春城第二九二章 五人大戰呂奉先第三八二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十九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完)第七一二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四)第七十三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四)第八九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八)第六十三章 夜襲聯軍涼州勝第五三四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續)第二十一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第六三八章 長子來人見子龍第七九二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第一一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五)第九十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六)第三一八章 馬孟起再見帶來第二〇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四)第三七〇章 南蠻王今夜出兵第四六二章 雲杜城有人來投第三〇二章 赴青州收編人馬(中)第六四五章 晉陽城進攻遭阻第一五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五)第五五九章 涼州軍進攻辰陽第四八二章 曹孟德派兵荊州第九十七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第四五四章 李恢趙雲說賭約第七七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一)第二十七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一)第七十四章 汝南平輿試兄弟第三七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九)第二六五章 漢軍大戰羌兵(下)第五二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三)第八四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七)第五十六章 四人投奔兗州軍第九十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四)第七九五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七)第二九二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七)第七六七章 曹操聚衆說前事第二六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十)第三四八章 阿會喃求見族老(續)第四一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二)第一一八章 孟獲領兵夜襲營第七〇八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完)第二七一章 涼州軍攻破新城(一)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七)第四八七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第三八九章 馬孟起聚衆再議(續)第七六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六)第五八六章 張任趙雲赴南陽第二二五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上)第四五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二)第六十九章 公孫度遼東稱王第一五七章 武安國奉命到前線第六九九章 入地道涼州中伏第三一五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第九五九章 孫劉商議進兵事第六三一章 胡車兒戰韓莒子第一七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一)第六二三章 聯軍勝攻破益陽第九三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九)第二十七章 涼州軍阻截聯軍第九一六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續)第六〇六章 江陵城處罰大將第四十四章 山寨中馬超收管亥第七五九章 孫策周瑜到羅縣第六〇八章 劉玄德點撥劉琦第六六〇章 臨湘城曹仁議戰第十九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完)第一六四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三)第六六六章 樂進帶兵上函谷第一七八章 福達生擒楊鋒子第九三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九)第二八九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三)第二三二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五)第九二二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完)第一二五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四)第七五二章 劉備軍夜戰襄陽第四七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第九一四章 孫劉帳中議兵事第四三二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續)第八五〇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六)第八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一)第三四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