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三)

那麼做了,結果是滅了江東軍,但是最後基本就要得不償失。不光說是有兗州軍在一旁虎視眈眈,更重要的是有北方異族。馬超涼州軍自認爲能擋住曹操兗州軍,可不認爲在實力大損的情況下還能擋住北方異族。是啊,最大敵人,那不是兗州軍,而就只是北方異族,那都不錯。不光是馬超和涼州軍,就算是曹操還有孫策,他們也都知道,己方不是馬超涼州軍的

大敵,北方異族是。別說北方異族對付涼州軍了,就算是對上自己三方的聯合,北方異族都不是什麼劣勢。就實力上來說,就是那樣兒。不過他們卻也都知道,對北方異族最該頭疼的是涼州軍,誰讓他們北方的州就兩個,兗州軍才一個而已,所以說確實,這個一對比就出

來了。江東軍更沒事兒了,他們都沒地盤兒挨着北方異族,說句不好聽的,哪怕北方異族都大舉南下了,那麼都有高個兒的在前面頂着,有馬超涼州軍和曹操兗州軍在前面呢,他們雙方自然都比江東軍強,自然就是高個兒了,所以這個還真是。可顯然,真要是到了那個時

候,孫策也覺得不會說獨善其身,這個一點兒沒錯。可能在有些方面上,孫策依舊是有自己缺點,那都正常。可關乎大義的事兒,孫策絕對是不馬虎,那沒錯。而對付北方異族,只要他們大舉南下了,要滅漢人,那麼孫策肯定出手,這個不用多說。要是隻對付涼州軍的話,他確實不會動,反而覺得對己方還有利了,那是。所以說還得看具體情況如何,大多數的話,

孫策都不會動,很正常。他也知道,曹操和兗州軍也都那樣兒,那沒錯。其實確實也是,就算是涼州軍,馬超也沒指望太多,那確實是。對其人來說,只要不是北方異族大舉進攻,那麼己方還是能擋住的。而對方大舉進攻了,那再說指望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也確實都會

來,那是。所以說大多時候,馬超沒那麼多想法,有己方就夠了。他不敢說能勝能贏能佔便宜,可要說只要對方不是大舉進攻,那麼己方擋住他們,馬超覺得還是沒問題的。但是被北方異族到底是搶走多少,那不一定,多了少了的,確實是都有可能,那沒錯,所以說……

是啊,畢竟能擋住他們的進攻,對馬超對涼州軍來說,其實就已經不容易了。你得承認,你涼州軍實力是超過兗州軍和江東軍,那都沒錯。可人家北方異族,一樣兒是超過了你們,你們三方聯合,實力都沒人家強。這個就是問題了,實力至上,沒實力,真就別多說了,就是。不過北方異族一直都沒動,這個對馬超對涼州軍來說,其實是最好,畢竟他們更多還得

去對付兗州軍和江東軍,“攘外必先安內”,這話馬超覺得還是有道理的,關鍵是這個不安好內部的話,他還是不那麼放心。不是不放心曹操和孫策他們會對己方如何,主要是之後,己方實力大損的話,那麼他們兩方就不會客氣了,就得過來進攻己方,那樣兒對己方是一點

兒好處都沒有。對馬超和涼州軍來說,他們最不想看到己方和北方異族戰過後,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過來再和己方戰,這個對己方一點兒好處都沒有,所以說北方異族是不來最好,這個肯定是。那麼以後再說以後呢,哪怕等己方一統了天下後呢,再說其他的好了。至於說現在的話,確實是不怎麼樣兒,因爲你也確定不了北方異族到底什麼時候來,不來不可能,

不過時間早晚罷了,這個馬超和涼州軍他們都知道,而曹操和孫策他們也知道啊。不過他們卻也不會說和北方異族聯合了,別說是北方異族,就是異族,他們都不會聯合。怎麼說呢,以前是以前,那時候諸侯混戰,都爲了爭奪那點兒地盤那點兒利益,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那麼自己都那麼做,其實是情有可原。但是如今的話,都已經比那時候強那麼多了,天下就

只剩下了三路諸侯,這時候再和異族合作,那就不應該,不管是曹操還是孫策,他們都不會,馬超更不用說了。所以說這個可以說是“此一時,彼一時”,那時候無奈那麼做了,但是現在有其他的選擇,自然不可能說就在一棵樹上吊死,那不是。而且曹操和孫策都知道,

現在你覺得和異族合作好像挺好,可實際上呢,給對方好處不?然後把你這事兒都得寫進史書裡,這讓後人看了怎麼評價?曹操和孫策他們可以說都是屬於眼光比較長遠的,至少覺得現在你那麼做,基本上沒誰說什麼,但是後世子孫,後輩不會給你太好的評價,這個他們

都知道。是啊,爲了後世名聲,兩人也都不會那麼做了,正常。尤其是曹操,其人還是很看重以後的名聲的,那是。孫策的話,他和曹操也差不多少,在這個方面,那沒錯。馬超的話,其實也沒大區別,這個肯定是。不過他自認爲自己做得好像還都不錯,不像曹操那樣兒,有污點啊,沒辦法。洗不淨,孫策還好點兒,至少不是曹操那樣兒有污點了,所以說這個……

就是,馬超和孫策,他們和曹操確實都不一樣兒,那是。而曹操也知道,自己沒辦法啊,還是那話,自己但是就得那麼做,那麼下令,自己是從來沒後悔過,哪怕他其實也知道,自己下令讓士卒做得不好,可自己沒辦法。爲了己方好處,爲了最後能保住己方士卒軍心,就

得那樣兒,正常。曹操不那麼下令,那就不是奸雄的其人了,就是。所以說那麼下令了,確實都是正常。換成是馬超和孫策,他們是不會那麼做。是啊,這個還是那話,人家奸雄啊,就那麼做了,馬超孫策他們都不是,所以自然也不會那麼做了,這個肯定沒錯,所以說這……

涼州軍第一次試探進攻桂林,對此,孫韶雖說不是特別期待,可他也確實,早就準備好了,那是。要說他一點兒不怕,哪怕己方在城內就那五千人馬,什麼都代表不了。面對着己方實十幾倍的涼州軍士卒,他是一點兒不懼,大不了就是全軍覆沒,那其實也沒什麼。更何況自己要是早帶兵撤退了的話,那確實也是不至於說就讓自己部曲都全軍覆沒了,那還不一定啊。

所以說孫韶不怕什麼,無非就是之後自己撤退費勁了,要經過的都是涼州軍地盤兒,自己倒是沒事兒,但是己方士卒,剩下人多的話,目標肯定大,所以說必然是人少了好,那是。對孫韶來說,自己帶不走太多人馬,最多能有幾十人,也就那樣兒了。所以真說那其實也和

全軍覆沒沒太大區別啊。是啊,對孫韶來說,五千人馬就剩下幾十個,那麼確實,這個其實就是全軍覆沒了。但是他並非就在意這個,主要還是說能安全退走,這個比什麼都好。當然是自己安危最重要了,那肯定是啊。對其人來說,早點兒回到揚州,那其實就最好了。當然這其中是沒那麼容易,可自己小心謹慎點兒,那麼一切就都沒什麼問題了,那是,所以……

馬岱第一次帶兵攻桂林,他是沒上去,城頭兒防守還可以,不如宋謙,可確實比那些三流的都強很多,那是。不過第二次的話,是讓馬岱上去了,沒辦法,這桂林這兒的江東軍人馬不多,而且孫韶確實,他也不如馬岱啊,那沒錯。對其人來說,他這又不如馬岱,江東軍更不如涼州軍,那麼這個肯定是要上去,就是。不過好在雖說馬岱這個第二次是上去了,但是

他也很快就被城頭兒的孫韶加上江東軍士卒給圍攻了,他被逼撤退,這個沒辦法。他倒是想什麼都好,可顯然,真就沒那麼簡單,不是那麼容易,確實。別看孫韶是沒守住,讓他上來了,但是也很快就逼退了他,這個也不得不說,其人的反應,那確實還是很快的,沒錯。

對馬岱來說,自己能上去,其實就好,至少這才無非是自己第一次帶兵進攻,是試探的進攻而已,明日才正式。那麼今日就能看出來不少,這個己方破了桂林,無非是多少時日,晚了不會,自己自然是覺得早,那沒問題。現在來看,確實是那樣兒,就今日這麼一日的試探,

也是能看出來不少東西。是啊,畢竟馬岱那經驗有多豐富,孫韶是不能比了,真是。他不過就只能算是初出茅廬,其人和涼州軍戰,那都是第一次帶兵和他們拼。所以說他本事是有,但是經驗不行,和淩統其實也差不多。不過後者本事可比他大,經驗也能說稍微比他多點兒,那是。孫韶不如淩統,可他也不服對方,這個也正常。其實仔細一想,確實。畢竟也算是同

齡人了,都還年輕,那麼你比我強,確實是我不服多了,那沒錯。孫韶不認爲自己就比淩統差很多。而現實也是,讓確實不比對方差很多,可不如就是不如,這個一點兒沒錯。他在有地方不如淩統,這個是事實。而人們更多都看強的那個了,弱者的話,他們最多也就只是

個同情,就那樣兒了。所以說孫韶能讓人記住的,可不是他那本事,而是他是孫策族人,還是孫策給其人加進族譜裡的,這個就厲害了。當然比起本事什麼的,他還不如淩統,後者是比他強啊,那都沒錯。不過其人也是二流武將了,那是。但是對馬岱來說,輕鬆對付,畢

竟他可比對方強,而且馬岱見過多少比孫韶還強的,那真是,有不少了。他對上孫韶,不是對方比他強,而是自己比對方強了,對付得了他,那沒錯。對孫韶來說,馬岱和涼州軍都給了他不小壓力,沒辦法,自己不如馬岱,己方士卒更是不如涼州軍的人馬,那麼己方還有什麼優勢了?也就是守城,那樣兒了。這個己方要是再不守城,那麼基本就徹底是沒什麼優

勢了,真的。不過雖說如此,他也知道,那自己還得說是盡力,其他的,不是自己能決定得了的,那不錯。至少現在來說,可不就是那樣兒。己方還有五千人馬守城呢,這有五千人起碼是比很多縣就只有三千甚至說更少那不好很多,真的。孫韶的話,其人也是知道安慰自

己,那是。畢竟都已經這個時候了,尤其是他這感到了無比大的壓力,當然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可對他這麼個沒什麼經驗的將領來說,哪怕是那些壓力,確實也是不小,對他來說,也是個問題,不大不小的問題吧。雖說如今的孫韶確實還沒想自己該如何撤退,可他確

實,是覺得自己可守住不了多少時日,那沒辦法。如果說對手不是涼州軍,是兗州軍;而他們的主將也不是馬岱,而是其他人,一個不如馬岱的,那麼自己也就沒這麼大的壓力了,確實。就現在來說,遇到了馬岱帶着的涼州軍,確實是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不過也確實,就是這個時候,這一次的戰事,自己有了如此經驗,對他們也都熟悉了,那麼下一次的話,

是絕對不會這樣兒的,這個孫韶還是很相信的。首先他不是什麼傻子,其次的話,經驗這個東西,你經歷多了,其實自然也就有了,多少都能增加啊,就是。現在的情況,就是孫韶本事可以,哪怕依舊不如馬岱。不過經驗的話,真是少得可憐啊,那沒辦法。如果說他又是

有本事又有經驗的話,這個好像也是不太像其人這個年紀應該有的,本事可以,但是經驗這東西,和年紀還是有不關係的。

第二二三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第五六二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第六七六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九)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一四五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三)第四四六章 見先生馬煥拜師(續)第九二一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續一)第二十章 丁原勢迫呂奉先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一六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一)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二)第一二八章 賄左豐爲主鋪路第九九〇章 聯軍到達西陵城第八二五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二)第四七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九)第二九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五)第五〇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六)第四一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八)第四七六章 趙雲張飛入成都第九二四章 房陵城依舊對峙第四〇三章 南鄭亂楊張用兵第八九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七)第四七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三)第五九四章 夜戰洮陽戰事起第九九二章 聯軍初戰西陵城(續)第一九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二)第三七七章 長安城司徒身殞第六六五章 曹操聚衆議烏巢第四二七章 到漢中進入南鄭(續)第二九九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三)第三四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二)第四三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四)第八一八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第七十三章 潁川陽翟別郭嘉第一百零三章 黃巾亂京師震動第四九〇章 零陽城求見守將第五六四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第五一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一)第九〇五章 蘄春城兩軍激戰第七〇三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第八四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三)第六〇四章 涼州軍夜襲泉陵第一百零九章 崔安城下罵陣第七二〇章 涼州軍大營問詢(續)第四三二章 去校場孟起閱兵第七六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二)第五十章 馬孟起問計郭嘉(續)第二九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五)第一七九章 涼州亂北宮反叛第三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一)第六一〇章 曹仁魯肅談判定第七十一章 家中對飲郭馬大醉第八〇八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第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五)第一二一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完)第一八二章 太守陳懿問計韓約第七五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五)第三三七章 孫文臺帶兵回返第一二六章 馬孟起整軍募兵第七〇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二)第八三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第六四一章 曹孟德問詢三人第六〇六章 顏良罵陣鬥徐晃第四五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第五六六章 陳珪下邳教呂布第一二二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一)第五四八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三)第四四一章 雷銅單騎劫敵營第二二三章 張伯慎聚衆商議第七四七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續)第二四六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二)第四〇七章 聽諫言孟獲布兵第八三五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二)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九)第二十五章 聚山上喝酒談心第四一四章 銀坑洞孟獲等候第一七七章 南蠻再戰禺同山第一四五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三)第六八七章 三將再戰函谷關第九二〇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續)第五九八章 曹孟德再攻下邳第六九一章 黃漢升城頭問詢第八〇八章 中軍帳內謀敵城第八〇二章 黃忠帶兵返江夏(續)第八二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四)第六九八章 地道成孟起用兵第二六九章 謀士計破燒當(二)第二十六章 涼州敗張飛撤退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二)第五一四章 涼州計文聘入彀第五三〇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二)第七十八章 曹孟德引薦馬超第四一六章 武安國登關激戰第七六九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第六八七章 三將再戰函谷關第五九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三)第八五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第二六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第七九八章 涼州軍偶遇殘兵第五九六章 殺車胄玄德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