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六)

孫策更多是看曹操,看兗州軍都如何,他們都如何做,基本上他也那樣兒。更何況連馬超和涼州軍都那樣兒,那麼他自然知道,自己和己方如何做了。不說比他們兩方更好吧,可至少也不能差啊,這個肯定是。要不然的話,在這個事兒上,那就要差他們兩方了,就是。孫策肯定是不想那樣兒,所以說自己該如何做,讓己方如何,他心裡早就有數,知道該如何做。

那肯定是,可以說孫策知道己方實力不如涼州軍和兗州軍了,但是在其他方面,可別比他們差更多,那一點兒都不好。可不就是,他不怕追着對方的腳步,就只是不想差距越來越大,這個肯定是,孫策和江東軍衆人都是那樣兒想法。你讓他們江東軍一直都是最弱的那個,他

和江東軍衆人都認了,但是你要說孫策做不出來和馬超還有曹操一樣兒的事兒,只要是對江東軍有好處的,他還能做到的,那就一定會做,這個不用懷疑,孫策就是那樣兒。確實啊,他一直以來,都是那樣兒,爲了自己爲了己方,也確實是拼了。至於說世人都如何看如何說,

那他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是啊,畢竟這個要己方更多好處的那個,那就沒錯。怎麼都是選擇利大於弊的,一點兒不假,怎麼做好處更多,孫策自然都那麼做了,就是。所以說在這個上面,他和馬超還有曹操,都沒大區別。畢竟都是爲了自己爲了己方利益,那可一點兒沒錯。不管說是馬超還是曹操,他們那樣兒不都是爲了自己和己方嘛,孫策他自然也不例外了。

從根本上來說,他是不想和馬超還有曹操一樣兒,這個肯定是。但必須承認,不管說是馬超還是曹操,他們對孫策來說,絕對算得上是標杆了,這個肯定是。要兩人沒有這個標誌性的作用,孫策未必就會學他們。畢竟從根本來說,他是不想那樣兒的,而還那麼做了,自然

更多都是無奈啊,確實。學他們是無奈,有選擇的話,不那麼做還有對己方有大好處,那麼孫策自然都不會那麼做,還得按照自己所想那麼做。可實際來說,孫策更多還是要和馬超還有曹操/他們都一樣兒,爲了自己爲了己方,那沒辦法,就得那樣兒啊,除非說這個是……

畢竟對己方有利的,有好處的,孫策肯定要那麼做,哪怕是被人說模仿什麼的,那真不是事兒了。這個主要還是己方的利益,而不是其他的。己方的利益,那纔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其他的。對孫策來說,只要己方能得到好處,那麼自己哪怕就算是丟點兒人,其實也認了,真的。當然了,那個前提就是己方能得到大好處,那就可以,確實,這個不錯。孫策好歹其

人也是當主公做老大的一個,所以說他不可能不在乎在意自己的面子,關鍵是他那面子更是和江東軍的面兒掛鉤的,所以說孫策也不得不小心謹慎。應該說自己丟臉無所謂,但是自己丟臉就是己方丟人,那不是小事兒,也不是什麼好事兒。當然了,不管是自己還是說己方,

丟人沒事兒,只要能得到大好處,那麼再丟人的事兒,自己也做了,丟人也認了,那沒什麼大不了,真的。當然了,如果說能不丟人,那還是別丟人。並且這個丟人什麼的和己方得到好處利益,其實不衝突。不是說己方丟人了就一定能得到什麼好處,也不是說想要得到好處,自己和己方就一定要丟人,真心都沒有那樣兒的說法,那不是絕對的,也不是有很大關

系。是啊,畢竟孫策是能分得清楚,到底什麼纔是最重要的。如果說和己方獲得大利益比起來,那麼面子什麼的事兒,真心就不重要了,是啊。他還是能分得清的,那是。好歹孫策也是當主公做老大的人了,那沒錯。還有多少是他不知道不了解的呢,至少這個讓己方得到好處,能得大利益,孫策就那麼做了,不錯。丟人什麼的,倒是變成小事兒了,真沒什麼大

不了。是啊,所以就是那樣兒,對孫策來說,模仿無所謂,只要是能給己方帶來好處就行。而且這個其實也沒那麼丟人,是,這個是。對他來說,模仿什麼的,真心是不丟人。真說起來,那丟人的事兒多了,可絕對不是這個什麼模仿了。當然,你要是連模仿都模仿不好,那

麼可就真是有那麼點兒丟臉了。不過孫策和江東軍他們都不是那樣兒,不是。畢竟這個其人不是什麼廢物飯桶,反而還可以說是個明主,那真是。江東軍實力是不如涼州軍也不如兗州軍,但是孫策卻和馬超曹操/他們一樣兒,都是當主公做老大的人,那可一點兒都沒錯啊。

所以說他們身份那其實都一樣兒,三軍是有實力差別,可他們身份沒區別,都是當主公做老大的,還都是稱王了。別管是朝廷認可的還是不承認的,三人可都是王,這個纔是最重要的。都已經如此實力了,那麼朝廷承認與否,真心不重要了,那是。曹操那個魏王是朝廷承認的,天子詔書都發下了,但是他那魏王和馬超的凉王還有孫策的吳王,和那兩個朝廷不認

可的,其實也沒大區別,真的。是,就說三軍的實力不同,可這個稱王,其實也沒太大區別。哪怕曹操那個是合法的,而馬超還有孫策他們是非法的,可那不重要,真心是影響不了什麼,那是。曹操是沒辦法了,他必須那麼去做,掌控了朝廷,怎麼都得讓皇帝給自己一個

王,朝廷承認的。但是馬超孫策他們就不行,至少朝廷肯定不承認。但是這事兒沒錯,不是說你稱王稱帝了就一定有什麼大用,還得說你是真有實力。有實力的話,還是那話,別說是稱王了,就是稱帝,也沒人會去多說什麼,就是。沒實力的話別說是稱王了,估計早就讓

人給滅了,真的。劉備不就是,他實力有,但是一比較的話,還是不如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因此,是讓人給滅了,那都正常。他們是都不想,可卻絕對是改變不了什麼,那是。要不他們怎麼也得爭取不被涼州軍滅,可顯然,那就不可能了。所以說還得是有實力,至少江東軍就比他們有實力,所以說劉備一方讓涼州軍滅了,可江東軍他們現在卻依舊存在着,

馬超帶着涼州軍攻略交州,可還沒打算去揚州呢,哪怕那個其實是早晚的事兒。孫策也覺得己方最後是要步劉備軍的後塵,但是己方卻一點兒都不能放棄。那時候馬超帶着涼州軍滅劉備軍的時候,最後兗州軍和己方都不幫他們,反而還是從中得到好處,那就和馬超涼州軍

一樣兒。而事實也證明了,曹操和自己的想法,那其實都沒錯。劉備軍是真擋不住涼州軍的激烈進攻,當然了,就江陵那地方,霍峻是表現最好,那可是。但是遺憾的是,其人最後還是讓馬超派出去刺客給刺殺了,這個也沒辦法,絕對是劉備軍的一大損失。而馬超和涼州軍呢,可以說這一步棋走得那是相當對了,而且也精彩,可以是直接就讓劉備軍滅亡的腳步

快了。那是,這個就是實力對比,涼州軍是說死就要滅劉備軍了,是怎麼都改變不了。如果說己方和兗州軍都死戰力保劉備一方的話,也許他們還有那麼一線生機,可曹操最後放棄了,沒那麼做,自己更不會那麼做,所以劉備的敗亡,都是在預料之中的,那是。這事兒從大局上,從三方聯合去對抗馬超涼州軍這個方面,孫策是不願意看到劉備軍滅亡的,他知道

就算是曹操,他其實也一樣兒。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天下少了一路諸侯,這個總體上對馬超,對曹操和對自己,那都是好事兒,確實。畢竟天下原來是四路諸侯,可以說是四分天下,那麼從四路變成了三路,這個肉還是那麼多,但是狼變少了,確實是好事兒,孫策和曹操都

知道。而且也不得不說,孫策還好點兒,畢竟他們江東軍和劉備還有他們一方沒太大過節,這個是。當然也是沒什麼接觸,關係肯定不會怎麼好。但是曹操兗州軍卻不同了,他們的過節太大,而且彼此在心裡,其實都巴不得對方被滅,那真是不錯,所以說這個結果是曹操更

願意看到的。而孫策跟着曹操走,基本上對方怎麼做了,他就如何,所以說算是以其人馬首是瞻,所以劉備軍被滅,除了馬超涼州軍是主要原因外,就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多少都算是幫兇,不過是小幫兇罷了,這個不錯。不過也是,應該說從一開始的時候,劉備就已經想到了,他看得出來,根本就指望不上兗州軍和江東軍什麼,尤其是前者,曹操和兗州軍將

領,他們和自己和己方的過節太多,都巴不得己方被滅呢。然後江東軍呢,他們看曹操和兗州軍眼色行事,所以說都如何做,劉備太清楚了。靠他們的話,己方滅亡更快,怎麼都得靠着自己,那不錯。要說劉備這人當世之梟雄,確實是能看出來不少。這事兒有人能看出來,

可也有一樣兒看不出來的,那沒辦法。劉備其人你看他沒什麼謀略,至少不能和曹操比,可比孫策強多了,而其人是有點兒頭腦。關鍵是在政治上面,那可是高手,看得清楚,不錯。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的想法,其人可都算知道,不說百分百,可百分之八十,那是沒錯。

所以說他確實,想得很清楚,己方擋不住馬超涼州軍的進攻。憑其人這麼多年對馬超對涼州軍的認知來說,只要是他們想做的事兒,基本上就沒有不成的,確實。別說是滅自己這麼久一路沒大實力的諸侯了,就算是滅兗州軍,涼州軍他們用己方的傷筋動骨,其實也是能換來的,不過真那樣兒的話,能得到大好處的肯定不是他們涼州軍,而就是己方和江東軍啊,

那是。因此,劉備更知道,馬超不會那麼做。他能滅己方,可什麼時候去滅江東軍,那都不知道了。至少你水軍不行的話,何談去滅江東軍?他太知道了,反正涼州軍是有水軍不假,可確實和江東軍的差距太大,說是天壤之別,其實也並不爲過。那時候就那樣兒的情況,劉

備多少也是個當主公做老大的,所以說該知道了解的,那確實都知道了解了。可惜最後己方不能力挽狂瀾,在涼州軍激烈的進攻之下,還是被他們滅了。而最後劉備也是兵敗自刎,他知道,自己落到馬超落到涼州軍手裡,確實是沒好。至少馬超也許不會殺曹操、孫策,可

卻絕對不會放過自己,這個他太清楚了,畢竟認識其人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劉備確實是知道很多。他知道,曹操要落到馬超手裡,就算是馬超不殺他,可其人也得和自己這樣兒,那沒說的。而孫策呢,基本上也是沒大區別。爲什麼,這個就不是馬超殺他們不殺他們的問題了,而是他們就算是苟活,還不如死了呢,真的。並且馬超能放過他們,

但是涼州軍那些將領和謀士呢?不說所有人,可絕對是有人不會放過他們,就想讓他們死,這個肯定是。因此,劉備自刎的時候,他都已經想好了曹操和孫策他們的下場,不會比自己好多少,甚至就和自己一樣兒,那是,不過就是早晚的事兒罷了。己方是被涼州軍早滅了,

那麼之後就是江東軍,孫策這樣兒,然後就是兗州軍,曹操也得步後塵,至於到底什麼時候,那確實都不一定了,是啊。

第一九五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一)第七四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四)第八〇一章 黃忠帶兵返江夏第六〇八章 劉玄德點撥劉琦第七三二章 霍仲邈再問徐庶(續)第三四三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第三一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五)第三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第二十六章 聯軍衆兵發西陵(完)第五三四章 召範強說破城計第二六四章 馬孟起帳中見俘(完)第八五〇章 佔據郴縣追韓嵩第八十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續)第四三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二)第二六七章 漢軍大戰羌兵(完)第六三七章 趙雲初戰長子城第七七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完)第二四七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九)第十一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續)第四四八章 雒縣城下未動兵第一二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二)第五一三章 涼州軍五攻零陽第四十七章 北上路聯軍夜戰第一〇四章 涼州小勝南蠻軍第四一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二)第五六五章 夜襲敵營兗州退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七二七章 臨湘城戰事繼續第七六四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完)第七六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四)第一五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七)第六十八章 曹操書信至江東第四三二章 涪縣郭嘉說高沛(續)第九七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二)第一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一)第六二三章 涼州軍出兵長沙第八七三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二)第一〇七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八)第九六三章 涼州軍兵進長沙第八〇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三)第六六四章 謀士夜入敵軍營(續)第五六六章 陳珪下邳教呂布第九二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第四六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二)第一百零四章 南陽郡宛城失守第六二〇章 虎豹騎先登交鋒第三五四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一)第八〇七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二)第一八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七)第九一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四)第三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四)第五六二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七)第一二四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三)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二)第二〇〇章 戰涼州漢軍再敗第一八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三)第四〇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五)第九三七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第七九〇章 劉玄德帶兵南下第九五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九)第二六八章 謀士計破燒當(一)第二七四章 涼州軍兵臨雒陽(續)第四九〇章 零陽城求見守將第三四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二)第五六六章 陳珪下邳教呂布第二四九章 斬仇人父仇終報第一五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五)第六十一章 爲情而動與美有約第七八八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第八四四章 兗州軍兵進弘農(續)第二六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十)第九十五章 劉宏安排馬孟起第五〇二章 涼州軍三攻零陽第二七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二)第三二一章 蠻王孟獲忙逃亡第六二〇章 沮授見主步後塵第十一章 雲中城馬超入伍第一六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六)第一六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第七一一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三)第九五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二)第八五一章 江東援軍至蘄春第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五)第四三九章 馬孟起欲戰綿竹第四五〇章 大戰雒縣傷亡重第六一三章 子義出箭驚雲長第四一〇章 狄道城外兄弟別第八五七章 曹操帶兵進漢中第七七二章 伯寧被留新野城第三〇九章 馬孟起拜訪公孫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九〇四章 蘄春城聯軍停戰第三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六)第六四六章 涼州軍兵合一處第五〇七章 張濟兵臨長安城第二九九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第三七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二)第一八九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二)第九四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四)第三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