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一)

江東軍就是有超過涼州軍和兗州軍的地方,當然了,他們也是,有不差他們的地方,那是。就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的話,也沒幾個頂級謀士,可江東軍也有三個,真心不少了,就是。畢竟謀士的話,尤其是頂級謀士,哪方都少,那確實不錯。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也沒說比江東軍多太多,就那麼一個差不多了。就是,頂級謀士的話,可是比一流的大將都少,在哪

個軍中都是如此,沒什麼不一樣兒的。不過還是,江東軍的話,他們頂級謀士是沒涼州軍和兗州軍多,少一個。不過那也確實,影響不大,真的。畢竟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情況都和江東軍不同,至少後者,不管說是周瑜,還是魯肅和龐統,他們可都在建業,孫策一找他

們,三人是馬上就能出現在吳王府,這個確實。但是涼州軍那兒是不行,在長安的就只有郭嘉和陸遜他們兩人,別人沒在那兒。而兗州軍的話,比涼州軍能強,畢竟不管說是年紀都過了七十的程昱,還是荀攸,包括沮授,他們三個都在鄴城呢。不過說起來後一個,確實也

不怎麼給曹操出主意,當然曹操也不是特別重用其人,那也是。所以說涼州軍還有兗州軍,他們和江東軍都不一樣兒,那是。江東軍三大謀士可都在建業,孫策是沒讓他們去其他地方,就在建業做事兒。而馬超和曹操,他們卻不一樣兒,還有外派的,關鍵是還有不怎麼出力的,就兗州軍的沮授。因此,看曹操都不帶着他出徵,就說明問題了,真的。所以說這個也是,

涼州軍與兗州軍,江東軍和他們可不一樣兒,別看三個謀士比他們少了,但是卻都在建業這兒,這其實要比他們那兒稍微強了點兒,畢竟有什麼事兒要找他們,直接就讓人通知下去,那就足夠了,確實。他們都在建業,是怎麼都能見着,和馬超還有曹操,和他們確實不同。

是不一樣兒,所以說在謀士這兒方面,江東軍的話,其實並不比涼州軍和兗州軍差多少。但是在一流大將上面,他們確實就不行了。加一起才只有兩個,張遼和周泰,這他們確實是不能和涼州軍還有兗州軍比的,人家比江東軍可多不少個呢。確實得這麼說,還是那話,都

是江東軍弱,那沒辦法。確實,這個算是相輔相成,還是那話,你實力強的,一流大將一般都不會少,是沒絕對的,可基本上就是不會少就對了。那麼你實力弱,相比之下,就是少。多的話,實力真會弱?雖說不是那麼絕對,可基本上就那樣兒了。那麼涼州軍和兗州軍那兒,人家大將好幾個,到了江東軍那兒,就剩下兩個了,然後還有一個不那麼服孫策,這個也是

問題。至少涼州軍那兒比孫策江東軍強多了,張任是不如張遼,所以他也不是一流的大將,不過二流,但是本事是可以,就是不能和一流大將比。而兗州軍那邊兒,曹操手下,二爺的問題其實更嚴重,而且其人可比張遼厲害,所以說曹操真心是沒什麼脾氣了,也沒辦法啊,

就是。他就是把自己想法都想了很清楚,那都沒錯。他自認爲自己對得起關羽,那麼其人要真狠心離開,也真是不能怪自己了,確實。他不指望太多,哪怕就維持現在這樣兒,曹操都覺得不錯,可他確實還會想,真就出來壞的結果,那真完了。就是,但好在現在沒那樣兒,那確實也是。所以說如今其實就好,可要不好就完了,曹操不想那樣兒,哪怕說維持現在這

個樣兒就好啊,可不就是,現在一想還算好了,畢竟他肯定不希望更不好。那必然是,一點兒都沒問題,曹操就是那麼個想法。畢竟現在怎麼都不是最不好的結果,因爲關羽還在己方啊,就是。對他來說,這個就足夠了,哪怕其人不拜自己爲主,不拿自己當主公,可那卻不是最重要的。因爲在曹操想來,最重要的,那自然是關羽不投靠別人,就只在己方呆了,

那是最好。因此,現在那就是好,他覺得沒錯。總是比其人投靠別人了強,哪怕那個機率其實不是很大,可自己能不防着嗎?而且到時候,關羽就算是不投靠別人,可他要離開己方了,那麼也不要怪自己心狠手黑了,這個就是曹操的想法,確實是對得起他那個奸雄的稱呼

啊。如果說換成是馬超或者孫策的話,他們八成是做不出來的。畢竟自己手下,只要不投靠別的諸侯,那麼其他的,都無所謂了。而放對方一條生路,其實也沒什麼了,只要他不去其他諸侯那兒,那就夠了。不殺其人,就算看在其人那麼多年操勞的份兒上,就算了。可曹

操卻不同,換成他,那麼他九成九會那麼做,至於說成與不成,那確實是誰都不知道了,那是。曹操自己的話,他是希望成,但是就算不成,也是沒辦法,這個更多還得看天意了,就是。所謂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操沒聽過這話,可那意思,他還是都明白的,自然是懂了。所以說更多是看天意,人只有說出主意想辦法,去執行去做,而最後如何,那卻

還得看天意了,他懂。可不就是,畢竟人力終究有限,看天意如何了,最後結果……你運氣要是好的話,那麼自然都沒問題,可如果說運氣都不好的話,那麼其實可以說都是問題了,那是。對曹操來說,其實就這樣兒。他雖說不覺得自己和兗州軍運氣如何不好,但是也確實,

沒說有多好的運氣,所以這個也是,自己能謀劃很多,但最後到底說成與不成,卻還得看天意,而不在於自己。但是從他心裡,從他本意來說,只要關羽不離開己方,曹操知道自己就絕對不會說去要對付他。可他只要堅定想離開了,那麼自己就會那麼做,義無反顧去做,

這個正常。他也知道,把自己換成是馬超、孫策他們,他們卻不會那麼做,可他們是他們,而自己是自己。對他來說,自己怎麼和馬超孫策一樣兒呢?是,有相似的地方不假,可確實,更多還是不同,不一樣兒啊。所以說他們要是自己,對待關羽就是另一樣兒,而自己的話,不是那樣兒。他們不會下狠心下狠手,可自己卻會。不能說馬超和孫策他們就不狠,只是在

這樣兒的事兒上,和自己一比,當然是自己比他們更是心狠手黑啊,曹操都知道。因此,關羽要是在涼州軍或者江東軍的話,那麼肯定也不是現在這樣兒。可他在兗州軍,就是如此,沒辦法。誰讓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呢,如果說是對一個對大漢沒什麼感情感覺的人,

那麼曹操那麼做了,他都不會覺得有什麼,甚至還覺得自己主公就該那麼做,那是。可換成是二爺,對大漢有感情,那麼這個就真是不一樣兒了。連荀彧都病逝了,也真是沒辦法,更別說是二爺了,也是無奈啊。他不覺得曹操做得有什麼對的,當然了,就算是馬超還有孫策,在他眼裡也依舊是亂臣賊子,這個肯定是。而曹操更是權臣了,這個都不用多說了,那

是。要說一開始的時候,關羽還有點兒光復大漢的想法,但是久而久之,他就真心沒那個想法了。其人也知道,自己做不到做不出來,沒那本事。話說天下三路諸侯,就沒一方是心繫漢室的,所以說大漢基本上也就走到頭兒了。關羽政治水平是不高,可他卻不傻,還是能看出來不少的。而且也知道,如今馬超、曹操和孫策都稱王了,那麼距離大漢被滅,也不過

就是多少時日的問題,他都清楚,確實知道。所以說關羽也是早都不想什麼爲了大漢,又這又那的,至少他離開了兗州軍的話,其人的打算是歸隱,而不會投靠其他諸侯,更不會投靠劉協,這個如今是真一點兒都沒有了。是啊,要說以前二爺還有那麼點兒想法的話,對漢

室還有點兒幻想的話,如今可以說就真沒有了,那是。當然並非就是他對劉協看不起看不上了,實在是大漢沒救了,這個二爺太清楚了。畢竟關羽看到的聽到的,就沒有對大漢有多少好處的,更多的其實都是不好。如今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更是稱王了,這個確實是個很

嚴重的事兒。所以說關羽看得出來,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都稱王了,那麼大漢朝廷對他們三路諸侯來說,基本上也帶給不了他們多少好處了,甚至有地方還不好。那麼大漢被滅,也確實就只是多少時日之後,那誰也不知道。憑自己對曹操的瞭解來說,他確實不會那麼做。可其人不會,卻不代表他兒子不會啊。如果說曹操身體都很好,那麼他兒子也沒多大關係,

和兒子也沒那麼多事兒,這個是。但是要曹操有朝一日一下就不在了,那麼大位傳到他兒子手裡,大漢就不一定什麼樣兒了。他還能不清楚,關羽太知道了,如果說曹操活着一日,他都不會去滅了大漢,但是到他兒子手裡了,如果說曹丕繼承他的大位,那麼大漢必滅。而

曹昂的話,不一定,大漢還可能被滅,但是到底說什麼時候,那確實就不一定了,這個也是。而曹丕的話,二爺覺得自己這麼多年對其人的瞭解來說,他只要一繼承曹操的大位,那麼隨後就會很快滅了大漢,因爲他想稱帝,想當皇帝。而曹昂的話,至少他是沒那麼大的野

心,這個也是。不能說其人就沒野心,那肯定不是,他一樣兒是有,可比起曹丕來,其人想着就是繼承曹操大位,然後稱帝,可曹昂卻不是那個想法。他是想繼承自己父親的大位,可更多的,還是不想曹操死。然後自己要最後繼承了,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說稱帝什麼的。對曹昂來說,不是他不想,而是覺得那事兒必須要自己有足夠的實力才行,現在肯定不行。但

是曹丕卻和他的想法不同,因爲其人是覺得兗州軍已經很有實力了,哪怕不如涼州軍不假,可卻沒差很大啊。要說曹丕也是,他不是那麼瞭解,只知道表面兒的東西。不過也是,曹操是不可能什麼事兒都對曹丕去說,反而是曹昂,基本上曹操知道的,他也知道,因爲是其父

告訴他的。因此,曹昂很清楚,己方和涼州軍實際的差距,不想曹丕他那樣兒,確實是不知道太多,還以爲己方沒差涼州軍多少呢?真那樣兒的話就好了,可現實顯然不是啊,那沒辦法。曹操和曹昂,他們是都想,想和涼州軍不差多少,可顯然是沒什麼可能了,就是。所

以說其人和曹丕,那是有很大的不同啊,就是。而曹操的話,他也是更喜歡曹昂,可不光說其是他長子什麼的,也是有他覺得曹昂雖說有野心不假,可卻是知道自己和己方實力,野心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那是。而自己二兒子曹丕,那野心比自己都大,還沒那麼多的自知之明。可以說兗州軍要傳到他手裡了,基本上也擋不住涼州軍太久,就得讓人家給滅了。

但是到了曹昂手裡,那就不同了,至少他能守住很久,至於說最後結果到底如何,那麼自己也不知道。曹丕的野心大,甚至那都比自己大了。而曹昂呢,他並非沒有野心,可卻知道在沒實力的時候多多隱藏,那確實是比什麼都好。曹操覺得,這個就得那麼做,只有說那樣

兒的話,纔對得起你自己的野心。要說自己也不是沒野心,但是如今到了現在的話,就算是到頭兒了,確實,那不錯。

第三七九章 張魯求援劉君郎第一七二章 張遼帶兵到襄平第六五三章 兗州軍攻函谷關第一七九章 阿會喃出使敵營第八五二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八)第一五〇 廣宗城疑似熟人來第一三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八)第七九七章 馬孟起聚衆決議(續)第二四三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九)第九五二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第一一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三)第一〇二章 崔安取勝孟優退第三十四章 木馬帶兵到前線(續)第十八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四)第二一九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六)第九五三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續)第六〇三章 滿寵長安見馬超第三十二章 長安動木馬出擊(續)第六十二章 孫伯符戰崔福達(續)第五六七章 袁公路出兵下邳第八〇〇章 臨湘消息至長安第二八五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九)第七七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二)第七一一章 戰臨湘聯軍再攻第二四七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第二七四章 銀坑洞孟獲設宴(再續)第七五七章 曹子孝問魯子敬(續)第八十二章 單人匹馬入敦煌第四五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六)第六四七章 張繡桂陽做太守第四五九章 奔江夏過路襄陽第三六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二)第五四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二)第十一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二)第五十八章 三月初六比試開始第二三二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五)第八八一章 諸葛亮勸說劉備第七三八章 涼州營伯瞻致謝第二〇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一)第八三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一)第四三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第七一六章 親筆信送出搬兵(續)第八三一章 馬岱城頭戰黃蓋第八八〇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九)第七五二章 劉備軍夜戰襄陽第四九四章 幷州高都遇人才第一九三章 孟起攜美赴徐州第二十一章 聯軍再戰安陸城第二二〇章 韓文約收攏三方第九九九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四)第一九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四)第八六六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完)第六二〇章 沮授見主步後塵第六二五章 益陽城有人來投第一二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六)第七九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二)第三二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第七一八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第七七一章 滿寵入城會諸葛第二七四章 銀坑洞孟獲設宴(再續)第五十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九)第七十八章 曹操處罰董元代第一一九章 江東虎闖營歸城第三〇五章 汜水關諸侯會盟(上)第二四五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中)第九二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四)第八三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第八三四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一)第三二一章 蠻王孟獲忙逃亡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佔領零陵第一三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第二十七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一)第一六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第九四四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第三六二章 馬孟起見糜子方第二九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二)第四〇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八)第三六六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二)第二九四章 戰宿敵孟優不敵第五一七章 得零陽孟起入城第八〇五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第六十章 曹仁帶兵到樊城第五六八章 遇災害衆人撤兵第九八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完)第三〇〇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續)第一四二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完)第四四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六)第五七〇章 趙雲郭嘉赴隴西第五八九章 說張繡劉曄無奈第一四一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七)第八三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六)第五二六章 文仲業逃到酉陽第八六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三)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四五六章 鬥將勝最後一局第九三一章 荀公達出使樊城(續)第七七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完)第二四一章 漢軍大破叛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