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四)

對孫策和江東軍他們來說,交州不能水戰,最後丟了就丟了,但是揚州不行,涼州軍只要來,那麼就必須和己方水戰,必須的,沒說的。這就是江東軍一直以來的想法,那是,用己方之長,對敵軍之短啊,沒錯。不用己方長處,那可能嗎?孫策和江東軍,他們絕對是要用到水軍的,一點兒不錯。他們也知道,哪怕用了水軍,最後涼州軍一樣兒是能滅了己方,這

個也是。不過只要有機會,那麼就只是那麼一點兒點兒,江東軍他們都不會放棄,孫策第一個就不會,那是。就說想改變曹操和兗州軍的看法態度上,他們就是如此,從來都沒放棄過,而在水軍對付涼州軍這上,他們也都是沒動搖過。他們也是想了,就算是己方水軍能勝

了,最後可能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還是要讓涼州軍把己方滅了。畢竟己方水軍強是強了,也肯定是超過了江東軍,但是他們也絕對不會是主力就對了,那不是啊。涼州軍會帶水軍過來,但是顯然步卒更多,己方能對付得了他們的水軍,卻沒辦法對付他們的步卒啊,那

是。這個就是了,到時候人家水軍再弱,可要人馬多,己方一樣兒是不行,然後他們的步卒一上……這江東軍他們也覺得要頂不住了,正常。畢竟水軍可以,但是步卒的話,他們確實是不好使了,這個也是。如果說涼州軍沒有步卒的話,孫策和江東軍他們會覺得好了,可那顯然沒什麼可能。人家不光說是要帶着步卒而且步卒還是主力,就是如此,步卒必然啊。

主力怎麼說都不是水軍,除非是在長江決戰,不過馬超也不可能帶着涼州軍在那兒決戰啊,那不會。也許他會進兵長江,突破封鎖什麼的,但是要說真在長江決戰,馬超覺得還是算了。他可不是曹操,歷史上曹操是沒辦法了,他必須要赤壁之戰,在長江那兒。可馬超不用,至

少連南海那時候都得是涼州軍的地盤兒了,哪怕涼州軍依舊要和江東軍水戰,可卻不是決戰。所以真要說起來,歷史上的話,曹操/他們可能沒有太多選擇,江東軍加上劉備要和他們水戰決戰,他們就來個赤壁之戰。可馬超的話,他也許是避不開水戰,可卻不用水戰決

戰了。那是,如果說歷史上的曹軍,他們是沒什麼選擇的話,可到時候的馬超和涼州軍,他們會有選擇。就是,歷史上的曹軍是曹軍,而這個時候的馬超涼州軍,和歷史的曹軍可大不同啊,那是。而馬超更不是曹操,孫策也一樣兒不是孫權,劉大耳朵是早被滅了,沒他什麼事兒。不過他們一方就算是現在還存在,可能真要是到了馬超滅江東軍的時候,也估計是

沒他們什麼事兒。當然了,除非說劉備爲了江東軍,他能和涼州軍死磕,那樣兒的話……不過一想也不太可能啊,他們被滅的時候,曹操和孫策他們也都沒那樣兒,要是假設劉備一方還在的話,孫策江東軍被滅,他們一樣兒不會多管。也許最開始的時候,還能意思一下,

可之後呢,基本上就不用多想了。畢竟己方的利益,那纔是第一位的,別人如何,那終究不是己方啊。最開始要保住江東軍,因爲那符合他們的利益,好處多。可要實在是保不住了,那麼自然就得放棄了,正常。之前曹操不就那麼做的嗎,而孫策也是跟着他了,就算是換成劉備沒被滅,他也會那麼做了,真是沒什麼。就馬超的話,他就不會那樣兒嗎?一樣兒會的,

就是。所以說對他們那幾個當主公做老大的來說,真就是那樣兒,不可爲的時候,那就不會做了。劉備和馬超、曹操還有孫策他們是一樣兒的,那是。都是當主公做老大的,總是那句話,常說的,就是他們有相似的地方,那不錯。沒有一模一樣,可確實有相同的,那也是。畢竟可都是當主公做老大的人啊,要說他們幾個幾方的話,實力確實有所差距,那是不錯,

但是就在這個當主公做老大的方面,那更多的,其實都差不了太多,那是。和實力的差距,那根本就比不了啊,就是。實力的話,最大差距都很大,不說是天壤之別吧,可也差不多了。但是在當主公做老大這方面,他們每一個經驗都相當豐富,那是。因此,這個的差距其實不

大,因爲和實力什麼的,沒絕對的關係。就劉備那樣兒,可說起來其人這個經驗什麼的,就當主公做老大的經驗,那可沒說比馬超少,甚至有地方還超過其人呢,那是。不過馬超在這個上面,他也是不服劉備的,那是沒錯。對方有超過自己的地方,可自己一樣兒有比他強

的地方啊,那是。如果說就光比這個的話,馬超是覺得自己其實總體來說,那還是要比劉大耳朵強點兒的,確實。畢竟自己手下那麼多,就衝這麼一點,也不是他劉備能比的。是,就馬超也承認,劉備在當主公做老大這個方面,其人是有自己的一套,可自己也不差什麼啊,那可沒錯。必須得說,他劉大耳朵當主公做老大的時候,自己也是了,那可沒錯,馬超清楚。

也就是曹操,其人這個當大漢官員的時候,能早點兒,而自己是晚點兒,真算起來,自己比劉備早,而最晚的自然就是孫策了,畢竟之前可都是他父親孫堅當主公做老大來着。等他父親沒了,纔到他,也是沒辦法了,嫡長子繼承啊,就是。再說孫堅那幾個兒子的話,年紀

也確實還小,只有孫策年紀挺大了,那確實。而且也真是,孫策其人,那絕對是比孫權更適合繼承孫堅的大位,至少江東都是人家打下來的,孫堅就給他留個爛攤子,就那樣兒,其他也真就沒什麼了。有幾個將領,這個是有不假,但是卻沒什麼太大作用。歷史上孫堅是留

下個傳國玉璽,可說實話,那個更沒什麼用,演義裡說是孫策從袁術那兒拿玉璽借兵什麼的,不過那只是虛構的而已。真是情況是,孫堅得到傳國玉璽之後,交給他夫人吳氏了,讓她藏起來,結果等孫堅掛了之後,袁術是給吳氏囚禁起來,把玉璽給找到了,這個是歷史。所以說真是,傳國玉璽那種東西,要在真正的皇帝手裡,確實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可要是在

不是皇帝的手裡,說實話,那就是禍患,真的。至少馬超就一直都那麼認爲,所以說有那東西,也趕緊給整走了,不是什麼好玩意啊。現在傳國玉璽在劉協那兒,不管說是馬超、曹操還是孫策,他們可都覺得挺好,真的。要不然的話,不在皇帝手裡的話,在他們任何一路

諸侯那兒,那麼其實都是個事兒,真的。那不是什麼好事兒,至少馬超是那麼認爲的,曹操也是那麼覺得的,就是孫策,他都是那樣想法。而在劉協那兒,他是沒什麼可想的,畢竟連他那皇帝都傀儡一個,至於說玉璽什麼的,他上哪兒去多想啊,真的。對劉協來講,他其實寧可是拿不到什麼傳國玉璽,可自己這個皇帝不是個傀儡皇帝,那就行了,其他的,都沒

這個重要啊,那是。確實,在都已經是傀儡的時候,沒誰還想着玉璽什麼的,那絕對不是最重要的,就是。至少劉協這個時候,他就沒想過,就只是想着自己要不是個傀儡,那就好了。而玉璽不在他手裡那時候,他都沒怎麼去想玉璽。畢竟對於他這麼個傀儡來說,玉璽真就是沒什麼用啊,整個傀儡是名義大義都有了,什麼都不缺,就只是傀儡而已,哪怕就是傳

國玉璽,最後確實也改變不了什麼。他寧可是沒有玉璽,只要不當這個傀儡皇帝就行。所以說這個也是,一個傀儡皇帝,不想着玉璽什麼的,自己連皇帝都不自主,還能想玉璽什麼啊,關鍵是沒大用。可要是一個一統的皇帝,獨立自主的,那麼他沒玉璽,就肯定要想傳國

玉璽,這個肯定是。就隨便說一個,李世民,李二當皇帝的時候,沒有傳國玉璽,那東西讓蕭皇后給帶北方突厥去了。等之後終於李二是讓李靖他們把玉璽給整回來了,這可給他高興壞了。是啊,對於基本上都不缺什麼的皇帝來說,其實就少了這麼一個傳國玉璽,那是。

所以這個肯定是要看具體情況,那是一點兒不假。要說你缺少什麼,那就需要什麼,最缺少的,基本上就是最需要的,真的。比如說劉協,他最缺少的,就是獨立自主,不做這個傀儡皇帝,別說現在是有玉璽在手裡,就算是之前沒有的時候,他都想的是怎麼讓自己不當這個傀儡了,而不是說傳國玉璽什麼的。前者纔是他最缺的最需要的,而不是後者。一個傳國

玉璽,那確實是改變不了什麼。沒有,他是傀儡皇帝,聽曹操的,朝廷讓他和兗州軍把持着,而有玉璽,他依舊是個傀儡,根本就對他沒什麼大用啊。但是和其人一比,李二卻不同,大不同,那太不一樣兒了。劉協是個傀儡不假,但是李二可不是,人家是獨立自主的一代帝

王,可以說除了一個正名之外,其他的都有了,畢竟他那皇位,是在“玄武門兵變”之後纔到手的,殺兄弟軟禁他父親,最後才得來的,因此,傳國玉璽是他缺少的,更是需要的。得到了傳國玉璽,可以說自己是名正言順,給老百姓看,那確實是很重要。而事實就那樣兒,

他得到了傳國玉璽,這個對其人皇位確實是有穩固的作用,那沒錯。對劉協沒什麼用的玉璽,可以說對李二那真是有挺大作用,那是。兩人情況可不一樣兒啊,就是如此。劉協是劉協,他就算是缺玉璽的時候,可絕對不會說最需要那個,就到了現在也是。當然如今是不缺了,不過就算是缺少,可依舊最需要的不是那種死物。可李二不一樣兒啊,他缺少正名,那

麼玉璽可以代表很多,所以說正是他所需要的。至少讓天下老百姓一看,啊,原來皇帝是天命之子,沒看到傳國玉璽都跑到他手裡了嗎?因此,這個纔是他所需要的。可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不是那樣兒,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後來好點兒了,可一樣兒有吃不飽的,那麼那

個時候,誰還想什麼傳國玉璽,連大漢是誰當皇帝,也不是說所有人都知道,那沒錯。因此,一個玉璽可代表不了什麼。在太平盛世的時候,確實是能代表一點兒,可現在這樣兒,真心是不好使了,那是。這個就是情況不同,對每個人來說自然也都不一樣兒了。在劉協這,

他是看不上玉璽什麼的,可這個時代,在袁術那兒,他是絕對很看重,要不也不至於說拿個玉璽就稱帝了,這個也是。不管在歷史上,還是這個時期,袁術都是,拿個玉璽就稱帝,可見其人對傳國玉璽的看重。當然了,就算說是沒有傳國玉璽,那東西沒到袁術手裡,沒被他拿到,那麼其人會不會稱帝?其實一想,好像其人還得那麼做,畢竟他有那麼做的必要,

這個確實。爲了超過袁紹,他也是拼了老命了。是,總說這個其人稱帝的事兒,就是個傻×行爲,可說實話,袁術能成爲天下一路諸侯,而且還有點兒實力的一個,其人真心不是傻×,但是其人那麼做了,讓天下人看了都感覺是傻×,那麼那麼做,就有其人必須那麼做的

必要,而這個最大的,不是野心什麼的,就是他要超過袁紹,這都是其人的心魔了,那也沒辦法,確實,所以說其人必須那麼做。

第二〇七章 守美陽等待戰機第七九五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七)第一二八章 孟起帶兵返大營第八六五章 樂文謙立軍令狀第三十六章 涼州軍猛獸建功第九二一章 換主將接替樂進第八〇〇章 馬超帳中說甘寧第五八一章 小霸王欲戰虓虎第六十三章 夜襲聯軍涼州勝第二三八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完)第七〇六章 江陵城敗後再戰第八三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七)第八二二章 江東軍進攻臨湘(續)第五八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六)第一五八章 南蠻軍深夜暫退(續)第五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三)第三六八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四)第九二一章 換主將接替樂進第五三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一)第三〇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五)第三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一)第三九八章 趙子龍生擒雷銅第五一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〇)第二十章 孫伯符商議北上第七六八章 龐士元拜主孫策第五五四章 桂陽郴縣三人會(完)第三七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一)第四五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三)第八八三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第四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三)第七五九章 江東軍進攻蘄春(完)第二一三章 馬超兵進函谷關(二)第二一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五)第二三九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一)第三五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三)第十二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完)第七八七章 黃忠闖營臨城下第三三四章 孫文臺再見袁紹第六四三章 涼州軍受阻箕城第三七四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第一五三章 馬超兵退二十里第四九〇章 零陽城求見守將第四十九章 馬孟起問計郭嘉第六四八章 涼州軍受阻江陵第二八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二)第九四三章 孫劉聯軍再攻城第四三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八)第一三七章 費公舉趁夜撤兵第九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一)第六五七章 涼州軍苦戰江陵第五〇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四)第九二四章 房陵城依舊對峙第一五一章 涼州敗南蠻軍勝第九二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第六九六章 冀州軍撤退歸還第四十八章 劫大財三人喪命第七七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三)第三九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六)第三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第四四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八)第六七四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七)第六章 馬孟起蘄春議事第六七九章 兗州軍繼戰雄關第三九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第四三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七)第七〇一章 江陵城劉備擺宴第三十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四)第三〇二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七)第七四八章 臨湘城黃忠問詢第二九三章 崔福達又戰孟優(續)第二四一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七)第五四四章 殺入城池將對將(續)第七九六章 馬孟起聚衆決議第九一九章 兗州軍強攻臨沅第一三九章 山越起孫策動身第九八六章 孫策擺宴請盟友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七)第六七九章 兗州軍繼戰雄關第九八三章 周徐伯寧帳中談第六三七章 涼州軍強攻郴縣(三)第七四五章 聞噩耗樂成退兵第七五七章 江東軍進攻蘄春第四三七章 臧宣高生擒嚴顏第八一八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第五七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第九四四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第五七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五)第一九五章 千里救師返涼州第九八三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完)第三七五章 李傕書信脅守將第八八〇章 別衆人劉文告辭第四六八章 談拒敵玄德求援第六一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六)第八十三章 西陵城算計馬超第四十七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第六〇三章 滿寵長安見馬超第二四八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完)第二七四章 涼州軍兵臨雒陽(續)第九十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三)第七一九章 說張燕使者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