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四)

所以說你也得有那個膽量,真是沒有的話,也就別多說了,就是。而馬超看來,不是小看小覷他們,實在是他們確實也都沒有。不過就只是己方佔據這個地方,他們投靠了己方;而兗州軍要佔據其地,他們就投靠兗州軍;江東軍佔了,他們就投靠江東軍,如此。這就是大漢官員的機動性,也不光涼州軍有,兗州軍也有啊,江東軍他們也是一樣兒有。只要大漢還

存在一日,這個大漢朝廷的官員,如此產物,那是絕對不會說沒有的,不過就是人心的問題,不知道有多少所謂的大漢官員,最後還是加入到了三路諸侯那兒,那也是沒辦法啊。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大漢已經是徹底不行了,徹底要完蛋了,不過什麼時候完而已,就是。

天下以後終究不會是大漢的天下,而就只是三路諸侯的天下,不過不知道到底他們哪一方最後個一統啊,不過不是江東軍,就只會是涼州軍和兗州軍他們其中之一啊。其實那些所謂的大漢官員,他們也都是有自己的想法,那沒錯。至少他們就大漢官員這個名兒,這四個字,

可以說不光是用他們的諸侯要給他們俸祿,就是大漢朝廷也得給,當然了,後者其實也沒多少,而更多的,基本上還是兗州軍,是曹操給拿出來的。可就這,也比就只是當一路諸侯的官員給得薪俸多,不過卻是沒太多的賞賜,那倒是沒有。所以說他們自然是認爲當個大漢官員,那就一定是多了點兒薪俸。當然賞賜什麼的,大多還是沒他們的份兒,不過那絕對不

是最重要的。因爲如果是一路諸侯的人,那麼再投靠其他的諸侯,那絕對是背主,可他們卻不是,投靠好幾路諸侯的大漢官員,那不有的是。他們並非什麼背主,不會被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看不上,反而三路諸侯還得靠着他們,那可真是。確實,說起來不是他們要去巴

結三路諸侯,那可真用不着,而是反過來的,是馬超、曹操和孫策,涼州軍、兗州軍還有江東軍更需要他們那些人,那可沒錯。畢竟他們得到了地盤兒,就只靠着他們那些直系的人,根本就不夠用啊,怎麼都得靠着那些大漢官員才行,要不然的話,真就沒人治理郡縣了,就

是。所以說不是他們那些大漢官員需要涼州軍、兗州軍和江東軍,而是後者更需要前者,肯定是。就光靠着他們直系的那些人,真心是不夠啊。武將是有,可文士不夠。這個治理郡縣又不是帶兵打仗,所以說武將基本上是沒什麼用了。治理郡縣又用不到他們,不過就是守城是需要他們,文士就不行了,他們只能是處理政務政事。當然了,要是頂級謀士的話,那

麼別說是守城了,就是帶兵當主帥其實也不是不可以,那確實是不錯。畢竟頂級謀士,除了武藝不行之外,其他方面,還真是很多都比將領強,那真是。畢竟頂級謀士可不光說他們會的多,一樣兒水平還不低。除了說武藝差點兒之外,其他方面,真心都不差。不過有的武

藝也都可以,像李恢、滿寵、虞翻,他們武藝絕對二流,可就不是頂級謀士。要他們真都是頂級謀士,那可就更不一般了,可不就是,其他人也許就比不上啊。這個頂級謀士,還有個二流武藝,那可真心不一般。就算是頂級謀士,他們中武藝最高的應該是徐庶,其人絕對是個超過二流的遊俠,因此其人馬上的武藝,雖說是沒達到二流,其實也差不多了。之後就

是司馬懿,其人也沒比徐庶差多少,那可沒錯。其人那武藝絕對不低,不如二流武將,可絕對比一般般的三流武將武藝高,說他是三流的上等,那是絕對沒錯。而徐庶的話,基本上就屬於是三流巔峰了,如此。所以說謀士中,頂級謀士沒有太高的武藝,最多也就是三流巔峰。而有着二流武藝的,卻都不是頂級謀士,這個也沒辦法。當然了,像有的個別大將,他

們也是有點兒謀略的,不過確實,還不可能達到頂級謀士,那確實,這個時期的人物還不夠。要真說再往後,那三國裡確實是有,比如說曹魏的鄧艾,還有蜀漢的姜維,這兩個在武將中,單純去說,絕對的大將。而在謀士裡,那也絕對是頂級謀士,一點兒不假。就他們兩

人,可以說不光是一流的大將,還是頂級謀士,沒有其他的了,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真說起來呂蒙算是接近他們兩人的一個了,至少其人真說起來,不是一流大將,可絕對就是二流巔峰的武將,至於說謀略,就算不是頂級謀士,其實也沒差多少了,這個是一點兒沒錯。

可不是,歷史上來說,江東那邊兒的四個大都督,不管說是周瑜,還是魯肅,也包括陸遜,三個人哪個可都是頂級謀士,一點兒都沒錯。呂蒙的話,沒比他們差多少,他雖說不是一個一流的大將,可你說他是頂級謀士的水平,那其實也對,至少不比一個頂級謀士差,那是。但是鄧艾和姜維,兩人不光說是有頂級謀士的謀略,更是有一流大將的武藝,而本事就是一

流的大將,所以要比呂蒙強。確實,在歷史上來說,不管說是鄧艾還是姜維,本事都是要高於呂蒙的,不過呂蒙其人確實是被歷史所銘記,因爲士別三日嘛,這個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他呂蒙早已不是那吳下阿蒙了,一點兒不假。其人能從一介武將,最後成爲不比頂級謀

士差的一個,那絕對不一般,可不是說誰都行的。要不歷史上那麼多人,像呂蒙那樣兒的還有幾個了?所以說這個也是,你不服不行啊。人家就有本事。也許呂蒙還不如鄧艾和姜維點兒,可他確實是超過了三國時期的N多人,那可一點兒沒錯啊,多少人都是比不上他了。

所以說像其人那樣兒文武雙全的,確實也沒多少了。真心是沒幾個啊,就是。所以說當謀士的,幾乎就是所有的,都沒什麼武藝,那可不正常嗎。而武將有點兒謀略的,雖說是有,可有更多的,那就沒幾個了,真是。這個就是了,就呂蒙,那絕對是首屈一指了,周瑜其人武藝不如他,魯肅和陸遜就更別說了。前者超過其人的,就是他的水軍指揮能力,呂蒙是不

如周公瑾的。但是其人的陸戰指揮能力,也是要超過周瑜的,後者不擅長那個。魯肅倒是還算擅長陸戰,水軍不行。陸遜更不用說了,他就是個書生,武藝沒比魯肅強多少。所以江東那邊兒四大都督裡,就屬呂蒙武藝最高,二流上等,那確實不是一般武將能達到的,有多

少人都是不如啊,那沒錯。真的,除了說那些一流大將之外,就只有二流巔峰的武藝,那是能超過其人了,其他的都不行,確實。呂蒙武藝可不弱,就以演義來看,其人能用個盾牌分開淩統和甘寧兩人的比鬥,那真就不一般,畢竟那兩人武藝一個比一個高,真是。不過其人也是,四十二三歲就沒了,江東那四個都督,除了陸遜之外,其他幾個,還都沒什麼長壽。

就是,也就陸遜還可以。周瑜三十五六,魯肅是四十五六,呂蒙四十二三,就陸遜,他是六十一二,在那個時代來說,絕對算得上是長壽了,那沒錯。過六十了,在三國時期可不一般,曹操劉備也是過了六十,孫權甚至都過了七十,確實不容易。所以說呂蒙本事可以,不過也才過四十就沒了,也算挺遺憾的。真的,不過周瑜更遺憾,孫策更不用說了。三國三大

算是英年早逝的人裡,就有孫策和周瑜,可不是遺憾嗎。如果說他們還活着的話,江東軍那邊兒只能說是更強,真的。可惜孫策才二十多,不到三十就掛了,哪怕就是在那個時代,也絕對是年紀輕點兒就沒了,真是。三十歲的話稱老夫,而立之年,不過之前的話,還算是

年輕啊,那沒錯。孫策絕對是英年早逝啊,關鍵是其人有本事,要是一個沒什麼本事的,你哪怕就是夭折了,也無所謂了,影響不了什麼,影響不到太多。可孫策一死,江東就傳到了孫權手裡,其人也算是有本事,可和曹操還有劉備一比,其人守成是可以,但是在進取上

面,孫權不如曹操和劉備,這個也是不錯。確實,還是那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滅這個又滅那個的,可以說天下諸侯,大多都是讓其人帶兵滅的。而劉備也厲害啊,本事可以,關鍵是從一介布衣,最後都當皇帝了,那可不一般。孫權是又厚又黑,可說實話,其人的大業是從夫親還有兄長那兒繼承過來的,他守成沒說的,但是在進取方面,那確實是不

如曹操和劉備啊。就是,交州那地方,別說是孫權江東軍了,就算是曹操和劉備,他們一個要挨着呢地方,另一個要是很想要,那麼他們都能佔,誰都能佔,他孫權也不比曹操和劉備多什麼,真的。也就是荊州大戰,那個時候雖說孫權是出力多不假,可那次也算是他們和

曹軍聯合到一起對付劉大耳朵,所以說也不僅僅就只是孫權江東一方,這個也是。如果說沒有曹操北方大軍對關羽集團的攻守,那麼就只靠着孫權一方的話,說實話,他們最多也就拿下一個郡兩個郡那樣兒,畢竟關羽不是他們一方就真能對付得了的,可加上北方曹軍就不

同了,那是。對付一方的話,關羽再怎麼敗,他都不會說被生擒什麼的,可對付兩方,他也不好使了。本來劉備一方的人馬,在荊州也不多,一個江東就不比他們少了,還有北方的曹軍,這個他們怎麼都是比不了的。兩軍加一起,比劉大耳朵在荊州的人馬可多不少啊,那真是不錯。所以說他們不吃虧都不可能,就隨便一方,劉備他們都得丟地盤兒,不過是多少

的問題,更何況是兩方呢,就是。如果說關羽實力要強的話,足夠的話,那就不至於被生擒最後還被殺了,是啊。歸根結底,還是實力不行,其他的原因,都不如這個根本的,那沒錯。劉備一方丟了那麼大地盤兒,甚至連關羽都被殺了,根本還是實力,其他的和這個一比,

那絕對是沒有這個來得更重要。實力就是第一,你要有實力的話,真心不至於那樣兒,不是別人來進攻你,而是你去進攻別人了。他們人馬再多,你是他們的兩倍,那麼什麼計策估計也都不好使,關鍵時候還得靠着人啊,可不就是。陰謀詭計那些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還真

是沒什麼大用。是啊,畢竟那種逆天的計策,歷史上也沒幾個啊,就是。所以說當實力到了一定程度,那麼已經不是用計能解決的了。你一個計策能滅多少人?幾千?幾萬?十幾萬?十幾萬人,可我要有幾十萬人馬呢,根本就不懼什麼,真是。你一個計策要能滅幾十萬,那真算你厲害了。當然了,前提估計你自己人馬也得不少,至少也得有個幾十萬,怎麼也得

差不多啊,那是。人少的話,那能如何對付得了呢,確實。所以說劉備在荊州的人馬,怎麼都沒有曹軍加上江東軍來得更多,他們敗了是必然的結果。不過關羽要早點兒撤退什麼的,他肯定不至於被生擒,但是其人的傲氣還有很多方面,造成了他還有一點兒人馬,就不會說

那麼輕易的放棄。江東一方,從孫權到下面的將士,關羽可看不起幾個人,這個真是,曹操那邊兒能好點兒,不過他也一樣兒看不上幾個。

第三五六章 伯言謀孟達帶兵第四七二章 攻城戰周裴無奈第九七二章 荀文若調兵徐州第九一一章 兗州軍騎兵突圍第七八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一)第五六一章 涼州軍兵退西陽第三〇五章 汜水關諸侯會盟(上)第七八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一)第一五九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五)第二二七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下)第二二〇章 韓文約收攏三方第二五一章 擇吉日孟起完婚(中)第二三一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四)第八三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一)第九九三章 孱陵城三雄會面(續)第六五三章 兗州軍攻函谷關第九四七章 襄陽城四面被圍第四九三章 魏延帶兵奔零陽第九二四章 房陵城依舊對峙第五九六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三)第三三三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第一二三章 黃巾軍再戰宛城第六七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八)第二六四章 馬孟起帳中見俘(完)第二七六章 銀坑洞再見木鹿第二九六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第二一〇章 曹操進宮見天子第七二六章 兩謀士親赴癭陶第六〇七章 涼州軍按兵不動第四三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二)第二六〇章 書信調令至長安第九四〇章 聯軍兵至襄陽城(續)第一百章 馬騰到雒陽城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二)第二三〇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三)第三九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一)第一三一章 進讒言劉宏換帥第九十七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完)第七五二章 劉備軍夜戰襄陽第四四三章 趙雲城頭說雷銅第三九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第二九八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完)第三六七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三)第七二八章 世家密謀反袁紹第七一九章 涼州軍大營問詢第十九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完)第二六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第三五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五)第五一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六)第九一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三)第六六五章 鏖戰江陵函谷關第八九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第一九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三)第四十五章 曹孟德約見孫劉第四七四章 孟起問詢郭奉孝第五一七章 馬超圍攻弘農城第一一一章 涼州軍再戰蠻軍第五〇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一)第四四二章 回長安終見妻兒第一五六章 遭火攻孟獲奔逃第八十三章 西陵城算計馬超第八八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八)第二五一章 三江城涼州停戰第三七一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七)第七一九章 說張燕使者出招第四四一章 歸故里見崔先生第三十二章 長安動木馬出擊(續)第三三四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續)第一九三章 孟起攜美赴徐州第六十八章 交流大會初試身手第八九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四)第四六九章 誤中計失手被擒第七二三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完)第二七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四)第五八〇章 孫策周瑜赴丹徒第八三九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六)第二五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二)第一九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八)第五六四章 袁術稱帝九江郡第四二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第六八〇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第四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四)第三三九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第九二一章 換主將接替樂進第一四四章 李文優趕到漢營第四九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七)第五八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第十六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二)第六九一章 黃漢升城頭問詢第七四八章 許都城劉協欲動第八七三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二)第三三一章 張濟叔侄至汜水第一四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六)第七四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二)第一六〇章 董卓再請馬孟起第一〇二章 崔安取勝孟優退第七十九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三)第九十六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八)第六十七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續)第五九四章 夜戰洮陽戰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