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一)

這個就是一代新人換舊人,就是那樣兒。這個他們自然都是很懂,那是。畢竟老了就不用再在這兒了,留給年輕人,那是一點兒沒錯。是啊,老了的人,早晚是要退出歷史舞臺的,怎麼都得讓年輕人走到臺前,那可是。前浪就得讓後浪拍,這個後者要超過前者。天下終究還得是年輕人的天下,而跟着馬超的元老,在涼州軍中,最年輕的,也沒比馬超小几歲了,

所以說這個也真是,以後還得是年輕人行,他們是要走到臺前的,而不是老的的那些個。其實也別說是馬超了,就涼州軍中,除了他這個當主公做老大的之外,也不是說就沒有其他人想着歸隱、退休什麼的,這個還是有的,就他都知道。不過說起來連馬超這個當主公做老

大的還沒說要歸隱,那麼手下人,自然是沒有一個那麼說的。除非說出了什麼事兒了,比如說身體支持不了,必須得解甲歸田了,那是沒辦法,就算是馬超再不想着放人,也得讓人回家,這個對誰都好。但是就現在來說,涼州軍中還沒那樣兒,年紀大的幾個人,身體還都

可以。像黃忠、賈詡他們那些人都六十多了,可身體尤其是前者,特別好,賈詡是個文士,身體的話,是不如以前,可馬超知道,其人就算是再活個十年,其實也沒問題。馬超特別佩服兗州軍的程昱,人家都過七十了,可卻還在兗州軍那兒呢,都沒說要告老還鄉什麼的。說起來程昱要那麼說了,曹操八成可真得讓其人回家。真就是,如今兗州軍所需要的,不是程

昱回家還是不回家,而就只是說其人能好好活着,這個就是他們的一個精神象徵,一個標杆。是,尤其是荀彧病逝之後,程昱的身份地位,可以說是除了曹操之外,兗州軍最大的精神象徵了,那可不。是啊,就看程昱都七十多了,是兗州軍年紀最大的元老人物,其人還是

頂級謀士,這些加在一起,那就是僅次於曹操的,兗州軍的精神象徵,正常。荀彧是已經病逝了,在曹操和兗州軍看來,至少程昱,還得讓他好好活着,別說時間太久,可十幾年的話,還是能行吧?他們是沒什麼確定的,就說程昱一定有那個壽命,可如今來看,其人身體

還都不錯,那麼確實。再來個十年,好像是沒問題。是啊,反正就看這時候程昱的身體狀況,再活個十年,兗州軍衆人是覺得沒什麼問題。確實,就看程昱如今情況,他們是覺得沒什麼。當然了,這事兒沒有絕對的,畢竟你什麼時候有病了,這個也是你所控制不了的。就像之前的荀彧,看他身體也還都不錯,可剛過五十,就沒了,也是讓兗州軍的將士不勝唏噓

啊。就是,哪怕兗州軍將士知道,這個荀彧病逝,不是自己主公出手,可確實,和自己主公有關,這個沒錯。畢竟其人那個性格,以前的話,自己主公和有有着共同的目標,可之後呢,越來越背道而馳,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兒。荀彧不想自己主公當丞相稱什麼公,這如今都

當魏王了,所以說其人最後病逝了也沒辦法。在兗州軍他們看來,也許自己主公不做那些,文若先生還能很好活着。當然了,他那個性格不會改,自己主公的話,更不會了。所以說自己主公肯定要那麼做,然後文若先生,最後也是要病逝。實在是他也看不開,至少除了荀攸之外,其他的人,就沒覺得曹操又當丞相又稱公有稱王的有什麼不好了,都是好處多啊,不

好的地方,那不是很少嗎?是啊,他們和荀氏叔侄可不一樣兒,大不同。要說荀彧和荀攸,在他們眼裡,在他們心裡,就現在還有大漢。荀彧是病逝了不假,可他侄子荀攸,還是會想着大漢,但是他也沒辦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大漢是已經走到頭兒了,這個都是無奈啊。這就是歷史,荀攸自然是都懂,就是。所以說荀彧是病逝了,可他侄子,年紀比他還大的,

卻還是活着挺好的。而且荀攸也一樣兒是讓曹操看重,哪怕後者知道,其實前者和他叔父,有很多地方,那都是看法一樣兒的,那沒錯。不過荀彧病逝了,可荀攸卻沒有,真說起來,後者年紀可比前者還要大,那是。所以說不管從哪個方面去看,曹操還得用荀攸,本來荀彧

不在了,這個他們的頂級謀士,那就少了一個。要都不用荀攸,那不等於又少一個?真的,那不是曹操想要的。本來程昱年紀就不小了,過七十了,他可真不敢說帶着其人去出征,所以還得帶着荀攸。至於說沮授,你讓他留守在鄴城沒事兒,可要是帶着出征,那還是算了吧。

確實,別看沮授也是,他看不上馬超和涼州軍,畢竟當年冀州軍被滅,除了兗州軍之外,涼州軍也一樣兒是幫兇,他們兩方就是罪魁禍首了。而曹操和兗州軍,是費勁讓沮授加入了他們,可曹操沒帶着其人出征,哪怕是對付涼州軍。說起來也真是,帶着他還不如帶荀攸呢,真是。所以說還能帶着的,那就是荀攸了,沒別人啊。是啊,其他人不行,就是。所以說兗

州軍那邊兒,就那樣兒了。所以說兗州軍也是,培養年輕人,這個也得有,那是沒錯。可在謀士這個上面,他們的後起之秀,更是沒誰了,這個也確實,他們是頭疼。當然了,在曹操/他們看來,己方這樣兒,那麼涼州軍和江東軍呢,至少在謀士這上,他們其實也一樣兒,

真的。是啊,武將的話,那麼哪一方都有,不過就是多還是少,就那樣兒。但是到了謀士,這個可以說就缺了,那也沒錯。哪一方都是,武將有,但是缺謀士,別說是頂級謀士了,就算是差一點兒的,幾乎也沒有。幾乎沒有,最多就那麼一個,就是那樣兒了,確實,沒有啊。

所以說他們還是缺這個謀士的,武將倒是還行。這個也沒辦法,說起來沒有大將,可二流的武將,那絕對就是中流砥柱了。而他們三方,哪方沒有後起之秀呢,就武將這個方面。可確實,謀士這兒就不行了,也是沒辦法。其實這個也是,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就歷史上來說,都是前期的時候,那出名兒的謀士多,頂級謀士多,甚至接近頂級的謀士,那也有不少。

可等三國後期,說實話,你還能說出來多少頂級謀士?一共有幾個後起之秀?能和以前比?確實是不能,不行啊。確實,哪怕說後面也沒有多少的武將,有名兒的,但確實,總是比謀士要多啊,那可真是。這個就是現實中的情況了,還得說是武將多,謀士少。本來也是,

在哪方的軍中,還不都是武將多而謀士少嗎,那可一點兒沒錯。全都那樣兒,你自然也是逃脫不了啊,那是。涼州軍那樣兒、兗州軍那樣兒、江東軍也是那樣兒啊,都是。缺少謀士,武將到是多了,那沒錯。要是謀士也像武將那麼多的話,也就真不值錢了,那是。所以說就因爲少,肯定是比武將值錢。還是,武將一個人,有幾個說能頂十萬人馬的?但是謀士一個

計策,沒準就滅了十萬人馬,甚至更多,那也不是沒有。所以說武將再厲害,其實真比起來,還得是謀士,那真是。至少你一個武將再強,能滅對方多少人?都是帶着人馬去廝殺的體力勞動,可人家當謀士的呢,只要是出出主意,做點兒腦力勞動,那殺的人比你當武將的要多多了,就是。所以說就是武將,其實他們也怕謀士,這個真是,生怕一個不小心,得罪

了對方,最後要出事兒。所以說不管是涼州軍,還是說兗州軍也包括了江東軍,他們那些個謀士,武將可沒人敢得罪,別說是頂級的謀士了,就一般般的,他們輕易也是不敢,那沒錯。畢竟作爲武將,他們也清楚,那些人你要真給得罪了,那麼後果真就可能不堪設想,沒

準最後你怎麼死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而這絕對不是什麼危言聳聽,只是事實。武將都不傻,沒一個傻子,自然是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做,不能得罪誰,他們那是都知道。得罪不起啊,除非說是你不想好了,那麼你都無畏了,可也真是,就什麼都不怕了,連死都不怕了,就是。

你要是說連命都不要了,那麼自然,你基本上也就不怕什麼了,就是。要不然的話,你這個生死都置之度外了,還有你能怕的嗎?不過武將的話,他們很多在沙場上,你說他們那個時候不怕死,還有可能。有的人,確實是那樣兒。不過就平時的話,還真是沒多少就不怕死的,就敢去得罪個謀士什麼的。就涼州軍馬岱那樣兒的,他都不敢得罪。要說其人還是個睚

眥必報的主兒,可他都不敢,那麼可想而知啊,有的東西。問問崔安敢不敢?他也不傻,自然是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什麼是肯定不能做的。確實,其人在軍中也三十年了,也沒什麼就真是不懂不知道的了,確實啊。不怕死的才能上,崔安的話,他是不怕,可要說去得罪

謀士的事兒,他可不會去做,那是。畢竟他覺得自己就算是死了,也是死在沙場上,而不是其他的地方啊。並且自己要真那樣兒,那絕對是己方敗了,己方不如對方,而不是說被害了,那可不是。那絕對不是崔安想要的,對他來說,寧可是不被算計死在敵人手裡,也不想

說被算計身死,那肯定不是。如果說是前者,崔安最多就是認爲自己是命不好,那也正常,畢竟當大將的,能死在戰場上,他都覺得算是好事兒了,所謂是死得其所。但要是被人算計死的,那麼他就覺得覺得自己太冤了,絕對自己還得是去想,俺是真他孃的冤啊,這個就會是崔安的想法。崔安不傻,而且還知道想想,也是不容易。他腦筋轉得不快是不快,可卻不

代表其人就什麼想法都沒有,那可不是。所以說這個大多還是,或者說絕大多數,那都是武將怕謀士,而不是後者怕了前者。當謀士的,也不是說就沒上過戰場,可他們有那麼多士卒的保護,一般來說,確實是沒什麼問題。反而是當武將的,可能有的人,那就把命給留到

戰場上了,那也是。此時的馬岱是帶兵進攻中宿城,對他來說,雖說是第一次,而且還是試探,但確實,也得拿出來己方的水平來,哪怕就是試探。而淩統那邊兒呢,他自然是巴不得涼州軍大舉進攻來,就像現在馬岱這樣兒。不過其人第一次進攻,就只是個試探進攻而已,

只能說明日纔開始,他們涼州軍是正式進攻了。這個也是,讓他這個沒接觸過涼州軍和涼州軍將領的這麼一個,他還是覺得可以的。淩統的話,他肯定也是,不希望涼州軍就真過來進攻什麼的,要真是戰,這個己方去進攻他們,難道說不是更好嗎?可他也知道,那樣兒的事兒,自己主公不是沒做過,可卻都不會帶着自己去,那沒辦法。自己父親,他都不會帶去

呢,那就更別說是自己了,就是。不過不管怎麼說,如今的涼州軍是真來了,這個就是己方所避免不了的了,己方就得是拿着人馬和他們一戰,沒什麼說的。不過就是他們涼州軍進攻,而己方是防守,如此。說起來己方在這上是佔優,畢竟攻城是劣勢啊,那沒錯。可他也

清楚,憑藉涼州軍他們的戰力,別說他們有十萬人馬了,就算是隻有一半五萬人,這個破己方中宿城,那還是沒問題的。

第三八二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三八七章 賈詡張鬆到長安(續)第五二八章 孟起帶兵至酉陽第五一二章 宴畢馬杜論英雄第一八七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續)第八八一章 周瑜諫言論聯合第一四四章 陸伯言入涼州軍(續)第三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七)第八〇五章 馬岱帶兵破西陵第四〇七章 三人到達漢中郡第一九四章 屬下來到東海郡第四九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八)第三五八章 李肅遊說呂奉先第五六九章 郭嘉請教賈文和第八十七章 書生計瞞天過海第六二一章 孟起三路取幷州第八五九章 涼州軍伏兵燒糧第三二七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續)第一二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二)第六五五章 說趙睿謀取晉陽第九〇六章 蘄春城兩軍激戰(續)第六九八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第七九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六)第四四七章 中途設伏試馬超第七二一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三)第二六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第三五五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二)第四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七)第六九四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續)第三四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七)第三九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第一章 曹孫劉兵進江夏第四四〇章 戰綿竹連日敗退第二六五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完)第三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一)第八七一章 劉玄德聚衆商議第四三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一)第五四四章 曹操決意派援軍(續)第四一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七)第四九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七)第七一二章 戰臨湘聯軍再攻(續)第七八一章 劉備軍攻破江陵第七三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第八二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二)第七一五章 親筆信送出搬兵第八一四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九)第六十二章 被孝所感救人於危第八一九章 臨湘城劉孫對話第一六三章 裡應外合涼州勝第六三六章 戰官渡兩軍交鋒第七七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二)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停更一天 對不住大家第九四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九)第一七四章 再交換各回各營第三一二章 雁過拔毛馬孟起第二〇五章 馬超說服何遂高第四四六章 夜襲堅城一戰破第三四八章 歸隴縣大才來投第二四二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四)第九三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第六七〇章 袁本初問詢於衆第五三四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續)第三八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五)第六四〇章 殺眭元進人離去第三一一章 涼州軍出征南陽第三一五章 崔福達生擒帶來第九〇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四)第八八二章 伯符帶兵赴前約第二三七章 孟獲遣使贖孟優第四三六章 崔福達力斬敵將第九〇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七)第一百零五章 馬孟起臨危受命第八五九章 涼州軍伏兵燒糧第一二一章 援軍至大敗黃巾第六十八章 曹操書信至江東第二八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八)第七〇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二)第三九八章 趙子龍生擒雷銅第九八一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四)第五一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一)第三六五章 回隴西兄弟談心第四三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三)第三十六章 玄菟郡崔安馴馬第三五八章 李肅遊說呂奉先第一三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八)第九九九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四)第五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一)第三九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第五二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五)第九五八章 蔡孫劉相商合作(續)第六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五)第一七三章 中軍帳孟獲談妥第三八七章 涼州軍又攻三江(續)第二三三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二)第八九一章 涼州軍欲往房陵第六一〇章 曹仁魯肅談判定第九〇三章 三人出招謀敵軍第二六一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