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八)

不過他們治下的老百姓,那肯定都不承認這個就是了。就像馬超治下的百姓,他們是巴不得馬超當皇帝,而曹操就是漢賊、曹賊,孫策是亂臣賊子,就是如此。馬超是正經的,他是凉王,這個就是絕大多數百姓的想法。雖說有人也知道,他那凉王是自己封的,可說實話,到了現在他和涼州軍這個實力,自封什麼王,那都算是輕的了,沒稱帝就不錯了,確實是。

是啊,憑馬超如今的貢獻來說,那稱帝沒問題,這個是。關鍵更重要的是,涼州軍有實力啊,那是。天下四成半的實力都在涼州軍那兒,那麼馬超稱帝,最開始的話,會有人說些什麼話,可慢慢基本上也就不會有什麼了。不過這個事兒,他是不會去做的,至少現在不會做。

對馬超來說,稱帝就只有那兩種情況可以,要不就是曹操稱帝,這個就不用多想了,不可能。那麼就只有第二種情況了,那就是他帶着涼州軍終於一統了天下,那麼他就算是再不想,最後也得稱帝,這個必然。別說是他了,都到那個地步了,稱帝什麼的,已經是你必須的了。

是啊,那個時候,你就算是再不想,也得去做了,肯定是,更何況你本質上,心裡還是想的。是啊,在馬超的心裡,他還是想的,那沒錯。可確實,除了這兩個之外,其他的時候,他真心不能稱帝啊,那是沒錯。稱帝其實容易,可之後的事兒,確實就麻煩了。真說歷史上,曹丕稱帝了,可他給世家大族、豪強地主多少利益,最後纔算是可以。劉備的話,號稱是正

統,可說實話,也是拿出去好處,給了那些世家大族、豪強地主,最後才說他們能支持下。而到了孫權那兒,根本就不好使了,他就只能先當個王,而不是稱帝。直接他覺得時機成熟了之後,纔敢那麼做。要說孫權也是,想法太多,也不像孫策那樣兒有魄力,所以多少年之

後才稱帝,也是符合他那個性格作風,真的。曹丕和劉備都稱帝了,可他是不敢,孫權就只能說是接受了曹丕這個皇帝給他的敕封,他成了吳王,可以說是矮了曹丕和劉備一頭。而孫權是吳王,劉備是蜀漢的皇帝,可以說這個他們之間的矛盾,那絕對是已經不可調和了,

真是,所以說夷陵之戰不可避免。那個時候是劉備一方更有實力,所以說他們去進攻了,而孫權的話,以爲看到蜀漢的實力,他是不想和劉備拼。可說實話,如果換成是孫權有實力,他們一方強,而劉備弱,那麼就不是後者去進攻前者了,而是想法的,孫權去進攻劉備,就是如此。確實,劉備拿出幾萬人馬,看着還算是輕鬆。但是到了江東那邊兒,拿出來和他們

一樣兒的人馬,確實是不太容易啊。話說歷史上赤壁之戰的時候,孫權纔拿出來多少人馬?別看是經過那麼多年發展,可也是,這麼多年的戰事,那也沒停過啊,該打的時候,那不還得打嗎?所以說真是,江東那邊兒,人馬確實不多,這個真是不錯,要不然的話,爲什麼孫

權就不想和劉備死磕呢,就是這樣兒。和劉備一戰的結果,不管怎麼樣兒,他們都得面對北方,那纔是最強的,也是孫權怕的。不過好在曹丕是讓他給穩住了,那確實,是比什麼都好。孫權那邊兒,夷陵之戰絕對是贏,勝了,可他們沒去乘勝追擊,就足以說明問題了,那是。如果說有實力的話,那麼怎麼去做都行,可你沒有實力,就真得防着這個防着那個,沒

錯。江東那邊兒是暫時不怕劉備了,可他們卻不得不擔心曹丕,哪怕看那樣兒,對方是被己方穩住了,可那事兒你敢不小心嗎?所以說他們依舊是隻能防禦,而不會說幹其他的。是啊,都已經到了那麼關鍵的時候,他們不是說要去進攻劉備一方,那絕對不是最主要的。畢竟對方那些人馬,確實是已經讓江東那邊兒,孫權一方給打殘了,說是全軍覆沒,其實也差

不多了。那麼都已經那樣兒了,孫權他們不是想了去進攻劉備,只要對方不來進攻,那就好,而這個也是,他們不會來了。那麼江東那邊兒,就只是防範着曹丕就可以了,就是,這個也是必須的,那都沒錯。所以說孫權他們是一直都在防範着北方,防着曹丕。而劉大耳朵

呢,他也是,一直都在白帝城防着孫權,這個他也是有顧慮啊,沒辦法。結果最後都是病逝了,孫權也沒來。其實劉備不可能說是一點兒都不知道,孫權真能來?但是他卻不得不在那兒,不得不在白帝城防着。就像孫權一樣兒,他就不知道曹丕八成不能來?可他卻還得防

着,沒辦法,那都無奈的事兒。是啊,劉備要防着孫權,而孫權卻要防着曹丕,結果最大的那個Boss什麼都沒錯,就看着孫權和劉備兩人死磕。等兩人沒動靜了,他也沒什麼動靜動作,等反應過來之後,黃花菜都涼了,可不是。曹丕並非就沒本事,可說實話,還是那樣兒,他比不上其父,曹操比他強太多。是啊,雖說歷史不能假設,可要真說起來,如果換成

曹操是曹丕的話,就不會錯過那麼好的機會,那肯定是,可變成曹丕,就不一樣兒了。是,他兒子終究是不如老子,這個一點兒沒錯。曹丕不是說沒本事,要沒本事的話,曹操能把大位給他嗎?真的,還得說其人是,有那麼點兒本事。可說實話,他卻不能和他父親比,至少

曹操比他可強多了,那是。很多方面,曹丕都是不如其父的,沒錯。曹操不是說就沒中過計,那也算是經常,也不少。可他終究是比曹丕強,這個你得承認,就是事實啊,確實沒錯。如果說曹操是九點九的話,曹丕也就是七,肯定他是超過一半了,這個還要多,那是不錯,

就是。確實,從曹丕那兒來說,他做得那些,就算是及格了,都稱帝了,也算是可以吧。他這個可不是袁術那個笑話,所以說還行。但是要說超過曹操,那不可能,就和他父親一樣兒,那都不可能了。所以說曹操,你可以說其人無限接近於十,可曹丕,他確實還差了,所以有個七,要不超過七一點兒,也是可以的。也就是說,曹操是九點九,那麼曹丕是七點幾,

這樣兒。確實,那真都不少了,可以說是接近八,這個也是。當然四捨五入的話,他還是七,沒到八呢。而曹操的話,他都是十了,他兒子還只是七。曹丕確實,在有的地方上,那還真是差他父親太多了,那真是。也就是那個脾氣性格,他和曹操還都是像,這個倒是也沒

錯。可性格作風再像,哪怕就一模一樣兒,可說實話,真心是沒有大用啊,就是。要說這個東西,能讓你本事一下就高了?不是說一點兒不可能,但是至少曹丕那兒,那確實是不行。而且曹操一些不好的地方,在他那兒,還真都能找到,這個也真是。要說好的地方,你怎麼不繼承多點兒呢?曹操可以說絕對是天下頂級謀士的水平,可曹丕沒有,哪怕他也有點兒謀

略,那倒是。曹操有着二流的武藝,還要高點兒,但是曹丕明顯就不行。他並非沒點兒武藝,可和他父親一比,還是差了。也就是文采,雖說比不上曹植,可也算是在歷史上留下大名兒了,三曹嗎,確實是有那麼一號。是啊,曹丕比不上曹植,其實也是比不上他父親,可文采的話,確實也有那麼一號,這個真是。文治上面,那是不錯,還好。是啊,總比他一個

守成的,強啊,那是。就守成方面,他其實不如孫權,這個沒錯。進取更是不如他父親,連劉備也不如。確實,曹丕在守成方面不如孫權,進取上也不如劉備,這個也真是,他也就是受到曹操的遺澤,給他留下那麼大的地盤兒,勢力第一,曹軍實力也最強,這個是他最大

的優勢,那都沒錯。所以說曹丕很幸運,比孫權比劉備,那可幸運多了。孫權是繼承自己父親和兄長的基業,最後纔有了江東之地。而劉備呢,更慘,全靠着自己一張嘴,靠着自己本事,最後忽悠N多人跟着他一起幹,纔算是成事。而曹丕呢,他父親留給他的,這個基

業可不是孫權和劉備能比的了。就是,曹丕這個經驗什麼的,那也確實,就是少啊。不能和人家孫權和劉備比,那是沒錯。是啊,兩人不光年紀比他大,而且他們也確實,不是一個輩兒的啊。孫權和劉備,至少後者肯定是和曹操一輩的,孫權的話,真要說和曹操比一下,也不是不行,哪怕從實際上來說,他不是和曹操一輩的。但是他妹妹嫁給劉大耳朵了,那麼

自然,孫權其實算是和劉備一個輩兒了,那麼他也能和曹操一個輩兒,這麼來論,確實是這樣兒。這個就看你是怎麼論了,反正從劉備那兒開始,他算是和曹操一個輩兒。那麼孫權那兒,真論起來,他可以說和劉備一個輩兒,那麼佔曹丕點兒便宜,可以說他和曹操一個輩

兒,然後比曹丕高那麼一個輩兒,這樣兒。所以看孫權那邊兒如何,如果他要是想巴結曹丕那邊兒,那麼他自然是要和其人一個輩兒,這樣兒。不管是真是假,反正你那邊兒那樣兒了,曹丕那邊兒肯定也算是滿意了,就是如此。其他的,你要是和北方那邊兒關係崩了,那

麼自然是可以……是啊,在孫權那邊兒,其實就可能那樣兒,不過說起來其人也知道,別的什麼,那肯定都不是最重要的,還得是己方的實力。那隻要己方有實力,那麼說什麼都行,那麼沒實力,你確實就什麼都不用說了,就是。有實力能說上句,說話都有底氣了,那是沒錯。但是你沒實力,說起來說話也是底氣不足啊,真是。有實力就像人家曹軍,曹丕都稱帝

了,這個根本就是人家有實力,你沒實力,就像孫權那樣兒,怎麼也不敢,最後過了多少年,他纔算是稱了帝。所以說這個也是,你沒實力,稱帝都得晚了,所以說也確實是沒錯。爲什麼到了孫權那兒,他就不行了呢,不能直接一下就稱帝,還不就因爲他沒實力,這個才

是根本,那可不錯。說起來曹丕稱帝了,人家那是有實力。劉備隨後也稱帝了,這個人家是有那個名聲,可以說老百姓的話,認可程度比較高,人家是大漢正統啊。而且關鍵是世家大族、豪強地主,他們也是想着劉備稱帝,那是他們所需要的。結果到了孫權那兒,都是不

行了,歸根結底,還是沒實力,就是那樣兒。如果說你有實力的話,根本用不着什麼名,哪怕就是篡位,像曹丕那樣兒,你也能當上皇帝。誰敢說什麼?你有實力,那就沒問題。曹丕是要拿出利益來給世家大族、豪強地主,可你要真有實力,比如說滅了曹丕和劉備,天下都一統了,那時候不是你給世家大族、豪強地主什麼利益,而是他們更多要巴結你,想讓你

稱帝。因爲你不稱帝,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不就是這樣兒嗎。而你的實力在那兒擺着呢,他們敢反對?誰敢反對,就給誰滅了,看誰再敢?這個就是,你有實力了,那麼一切就都變了,就是。你沒實力什麼的,都得看世家大族、豪強地主的眼色,這個真是。那麼反過來說,

你有實力,強得都不行了,那麼就不是要看他們臉色,而是他們都怕你,就是如此,是他們反過來看你的臉色了,可不就是這樣兒嗎。

第九十二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四)第七一〇章 諫言主公議分兵第五五〇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一)第六八九章 孫策帶兵入荊州第九九六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一)第二一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六)第八六二章 德容府中批二將第三〇八章 戰祝融雷孟聯手(續)第八一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三)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再攻江陵(續)第五五七章 懷縣城外敵軍退第二十章 丁原勢迫呂奉先第八七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四)第七八五章 戰襄陽故人來投第五二五章 馬郭範悄入大營(續)第十四章 聯軍抵達安陸城第五十一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六)第九九五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二)第四二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三)第二七六章 張繡帶兵到雒陽第五十一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第七六五章 孫周說服龐士元第三六一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八)第十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八)第五二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二)第六十一章 孫伯符戰崔福達第八一九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續)第四九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一)第三七九章 涼州軍得勝回營第三九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第四十三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完)第四八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〇)第八十六章 陸伯言助陣安陸第二一七章 再遭擒蠻軍再敗(續)第一七二章 馬孟起返還雒陽第三〇四章 到陳留共赴會盟第五八〇章 涼州軍苦戰辰陽第七六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第八一七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完)第一〇七章 馬超試探陸伯言(完)第三三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二)第一三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三)第四三三章 江州兵夜襲敵營第九二三章 兗州軍再攻臨沅(續)第一一九章 襲敵營孟獲遭擒第四三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七)第九二七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第六〇一章 涼州軍戰退聯軍第四二三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完)第六十七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續)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三五五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二)第七一〇章 兗州營曹操設宴第三九二章 孟子敬罵陣引敵(完)第八五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第三四三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第六九三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第五三五章 五人大戰徐公明第九〇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三)第四八二章 孟起帶兵返涼州(續)第四十四章 對戰激烈涼州勝第四十四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八)第八三九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六)第六一九章 戰官渡兩軍對決第四三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四)第九八二章 滿寵帳中說孫劉(續)第六九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五)第五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一)第三八六章 涼州軍又攻三江第七〇五章 孟德帳中會人才(續)第二一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六)第三六八章 糜貞馬超說劉氏第一一一章 留守五人立大功第三〇五章 福達戰孟帶祝融(續)第一八七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續)第七九八章 馬孟起帳中議戰第一八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第四一四章 銀坑洞孟獲等候第八八七章 涼州軍兵臨樊城第九二八章 徐晃率兵闖包圍第五〇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二)第三四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五)第七十六章 南陽宛城孟起開方第二十七章 涼州軍阻截聯軍第五二一章 白波三賊算楊董第八九五章 涼州軍三攻樊城(續)第六三二章 涼州軍奪取耒陽(二)第四四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一)第七十一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二)第八五一章 江東援軍至蘄春第四一二章 馬孟起帶兵回返(續)第七六六章 孫周說服龐士元(續)第三〇三章 赴青州收編人馬(下)第十五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一)第六五〇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續)第九三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九)第六八〇章 戰函谷關臨湘城第九八一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四)第九七九章 許褚滿寵赴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