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七)

有陸遜在,馬超確實很放心,那沒錯。可不是,最基本的,有其人在,馬超知道,他怎麼都能支持到自己帶兵回來,就是這樣兒。而這期間,城池是不會被破的,那是沒錯。並且有陸遜在,處理什麼事兒,那可是手到擒來,一點兒都沒問題啊,那是。他是相信陸遜,那是沒問題,擋着大軍多少日,沒什麼大不了的。哪怕對手是曹操,就算是孫策,陸遜擋着他們,

那是沒問題。如果說時間長了,很多時日,那麼沒準,可短時日內,馬超覺得是沒大問題。確實,曹操厲害,帶着大將和頂級謀士,孫策也不弱,他就算是能來,也得帶着大將和頂級謀士。可對手是陸遜,他是絕對能守住一段時間的,那絕對是沒什麼問題,時間長了是不好。

長了的話,誰也守不住,真的。就算是換成霍峻,他也不好使,就是。別看當初馬超是因爲其人守禦江陵,這個他們是多少個月都沒能拿下。最後實在是沒辦法了,只能是讓刺客出手。那是無奈不假,可時間長了,再過三個月的話,涼州軍沒準真就能破城,那可不是假的。

不過也確實,馬超是真等不了了,等不及啊,涼州軍也是一樣兒,要不然的話,還不至於說出那樣兒的下策,那是沒辦法的事兒,都無奈了。對馬超對涼州軍來講,他們何嘗不知道,那樣兒做了,就絕對是挑戰曹操和孫策他們的神經,那可一點兒不錯。而劉備他們如何想法,馬超衆人確實是不去考慮了,對他(們)來說劉大耳朵如何,這個確實,馬超他們都不多想,

其實也都知道,八成是沒什麼大用,這個也沒錯。對他們來講,這劉備他們如何,反正都已經那樣兒了,這個己方要滅他們,所以說他們怎麼想法,其實都不重要。因爲最後是不管如何,己方都要滅他們,那是義無反顧,一點兒都沒錯,絕對不會因爲他們想法而改變主意。

但是曹操和孫策呢,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確實,馬超和涼州軍不得不說,還是很看重的,那是不錯。畢竟他們兩方的態度,其實是決定了最後能否滅掉劉備,就是如此!在馬超和涼州軍看來,曹操和孫策,他們要說死保劉備了,那麼己方可就要滅不了劉大耳朵了,這也是。

畢竟那個時候,馬超是,他知道己方還是天下第一,實力最強的那個,可要對上三方,都和己方死磕的話,己方就要滅不了劉大耳朵了,這個也是。畢竟劉備一方是有那麼點兒實力,江東軍的話,也不差,至少比劉備軍強啊,這個沒錯。而兗州軍的話,確實,他們實力的話,可不比己方差那麼多。所以三方都和己方死磕的話,那麼這個真是,己方就要滅不了劉備軍,

不過因爲兩軍,曹操兗州軍和孫策江東軍,他們也是,做出了自己的最好選擇。說起來當初馬超也不怕他們死磕,無非就是己方損失更多,而滅不了劉備軍。可哪怕那樣兒,最後己方依舊是能滅了他們,這一次是滅不了,可以後呢?這一次不行,那麼下一次的話是沒問題。

而曹操和孫策的話,馬超不認爲他們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看不出來?那該知道的,那肯定都知道,那一點兒沒錯,確實。如果說對他們是利多弊少,和己方死磕,那麼他們會義無反顧那麼做,這個自己相信,己方也一樣兒相信,那沒錯。可他們都看到了,劉備一方必滅,他們就算是和己方死磕,最後也是得不償失,弊多利少,那麼他們還可能和己方去死磕嗎?

兩人都不傻,都知道該怎麼去做,劉備一方,那就得被滅,沒辦法,正常啊。如果說換成是江東軍的話,曹操兗州軍不會那麼做,該保住他們的時候,自然也得是保住,而不是說讓他們被涼州軍滅。可換成是劉備一方,劉大耳朵,就曹操那樣兒,就兗州軍那些人,他們可能不想着劉備被滅嗎?這個真是,憑他們彼此的過節來說,對方是真心要那樣兒,都正常啊。

不想着對方被滅,那纔不正常?所以說那確實,都沒錯,那樣兒的想法。也就是孫策江東軍,他們的話,確實和劉備一方過節不深,最多就說是敵對,別的的話,確實也是沒什麼了。可曹操兗州軍那邊兒,他們都不會因爲想保住劉備一方去和涼州軍死磕,那麼江東軍也更是,

他們更不可能了,那也是。除非說曹操兗州軍改變了主意,那樣兒的話,就真是,孫策江東軍也得說要改變主意了。對他們來說,從來都是以曹操兗州軍馬首是瞻的,那麼對方都已經去和涼州軍死磕了,那麼江東軍一方,他們也是,沒有區別,都正常,他們學着兗州軍啊。

這個肯定是,沒有兗州軍在前面,那麼江東軍他們也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了,那是。不是說他們就沒主見,那可不是。不管說是孫策還是江東軍衆人,他們可都知道,這個還得說己方是看兗州軍如何去做,然後纔是己方。他們做什麼,己方就做什麼,這個沒錯。己方不能和他們相反,那樣兒就出事兒了,都是問題啊。所以說江東軍不會那樣兒,只能說是跟上,

那都沒錯。如果說他們不跟着兗州軍的話,那麼可就要掉隊了,可不就是,孫策和江東軍衆人,他們怎麼都不想那樣兒,那是。跟着兗州軍,至少在滅劉備這個事兒上,他們的利益,其實也是己方能得到的,那沒錯。對方得到利益多也大,到了己方那兒,自然就是少了,是。

對他們來說,其實就那樣兒。如果說兗州軍能吃肉的話,孫策和江東軍他們覺得己方喝口湯,其實也是不錯,真的。畢竟真要說起來,就憑兩軍的實力來講,這個出力的程度,那怎麼都得說是兗州軍多,他們最多,要真說是去和涼州軍死磕的話。那麼到了己方那兒就少了,

這個肯定是啊。不過最後也沒那樣兒,兩軍沒去和涼州軍死磕,這個也都在孫策他們所料之中,那是沒錯。兗州軍不會那麼做,己方就更不會了,那是。對他們來說,和涼州軍死磕,那就是弊大於利啊,那麼對己方來說,更得是那樣兒,沒錯。他們不那麼做,己方更是了,那確實。所以說劉備軍一方,最後也就只是那麼一種結果,都正常。他們是必被涼州軍所滅,

逃不了啊,可不是。還那話,對兩軍來說,如果從天下大勢上來說,這個天底下少了一路諸侯,還有那麼點兒實力,這個對曹操兗州軍對孫策江東軍,對他們來說,都是不錯,那好處多,如此。可對三方的聯合,一起對付涼州軍來講,這個少了了劉備一方,自然就是不好,

那是沒錯。要都是好處多,那是好了。可顯然,確實不是那樣兒啊。少了他們一方,對三方聯盟來說,那肯定不是什麼好事兒,不好的地方那多了去了,怎麼都是弊多利少,那沒錯。所以說最後還是那樣兒,就一個結果,劉備一方被滅,都在涼州軍、兗州軍和江東軍,在馬超、曹操和孫策他們的意料之中,那是。後二者也都知道,他們不出手,不和涼州軍死磕,

那麼結果就是那一個,沒其他的了。兩軍對劉備軍一方被沒,要說曹操和孫策,他們心裡多少是有那麼一點兒遺憾,這個不假,可也確實,他們也是想到了,天下從此就少了一個對手,還是個強勁對手,從這點上來說,那都是對兩軍的好處,那沒錯。劉備一方被滅,要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好的話,他們兩方也得想着給己方整好處,那沒錯。而那個時候沒那樣兒啊,

那是沒錯。他們被滅了,這對自己兩方,也是有好處的,那可沒錯,他們都知道啊,那是。從根本上來說,曹操也好,是孫策也罷,他們兗州軍和江東軍兩方,其實從根兒上來說,這個他們還是希望劉備一方被滅的,那是。而最後的結果,也確實是那樣兒,他們還算是滿意。

這個也是,總體上來說,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其實也從劉備一方被滅這個事件中,得到了好處,不過就是多少的問題,那是。要說最開始的時候,曹操和孫策他們的想法,那是想着能保住劉備一方,那是儘量保住,這個沒錯。可最後已經是屬於事不可爲,那就不能去做,

不能那樣兒啊。確實,到了後面的情況,兩軍要真再去和涼州軍死磕的話,那麼得不到什麼好處,那樣兒不是他們想要的。而且不光說是不能再和涼州軍死磕了,還得是一起滅劉備一方,那樣兒纔對。其實說起來就是去撈好處,這個一點兒沒錯。要不然的話,最後好處不都得被涼州軍給佔去了,他們別說是吃什麼,就算是喝口湯,估計都沒有了,那可不就是了。

湯都沒的喝了,那麼肉沫更是都沒有。所以對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來說,那確實是要把握住機會,趁機喝口湯啊,那肯定沒錯。而他們把握機會,那確實都不錯,而劉備軍也被滅了,那是沒錯。對涼州軍來說,這個他們滅了劉備軍,那目的達到了。而對兗州軍和江東軍來講,

他們最後也是得到了一點兒好處,總體來說,是利大於弊,其實也就足夠了。劉備一方被滅,他們是有感遺憾不假,可卻也知道,沒什麼辦法,那是。要說保住他們,和涼州軍死磕,己方利大於弊,那麼兩軍也就那麼做了,不是不能。可實際上呢,那麼去做,弊大於利啊。

那是,最後劉備一方被滅,是涼州軍、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都覺得挺好的,就算是後二者,也是知道好處多啊,沒錯。要不然的話,確實也是,就要變成另外一種情況了,正常。不過沒變化,那就說明,滅劉備,馬超涼州軍是必須的,而到了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那兒,其實也是認可了,最後雙方是默認了,這個沒錯,甚至也從劉備軍那兒得到了點兒好處,那不錯。

所以說劉大耳朵是倒黴了,他勢力之滅亡,其實和三方都有關係,而且他們還都想那樣兒,那真沒辦法。還是那話,結局都已經註定了,那麼你蹦躂什麼的,不過就是多一下少一下的問題,真的。至少在馬超在曹操在孫策,在他們看來,確實也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可不就是。

滅一方,那絕對就是少了一方爭奪天下,爭霸啊,那沒錯。所以說少了劉備一方,最直接最明顯的好處,曹操和孫策他們都知道,兗州軍和江東軍都懂。而天下大勢,也確實從當初的四分天下,雖說沒持續多久,變成了如今持續了多年的三分天下,那可是一點兒都沒錯啊。

而劉備他也是清楚,知道開始那樣兒,之後又變成那樣兒,都是曹操和孫策他們看到兩軍利益啊,這個是根源。不過己方一被滅,確實,天下少了一路諸侯,從大勢上來說,這個就是好事兒了,那可不假。不過從三方聯合的角度來說,少了己方一個,這個倒是不太好。當然了,真說起來,其實兩方的聯合,那是要比三方聯合更加堅固,可不就是那樣兒了,是啊。

畢竟兗州軍和江東軍的聯合聯盟,他們只要說彼此對話,那就可以了,這個哪怕他們是有齷齪不假,可大多時候,都能爲了同一個目標而去努力,就是要滅掉涼州軍,如此。但是換成兗州軍、江東軍和劉備軍的話,那確實就不一樣兒了,這個組合絕對不是什麼鐵三角,而

就真是要出問題了,可不是嘛。對此,曹操和孫策他們最不想。

第五二四章 曹操帶兵迎劉協第八七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一)第六一八章 黃敘回返臨湘城(續)第一六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六)第四十九章 襲山寨有魚漏網第二三二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五)第七九六章 臨湘情報傳函谷第二三七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下)第二四一章 出兵再戰三江城第七九七章 馬孟起聚衆決議(續)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三五二章 曹孟德平定東郡第二七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第四六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八)第三〇六章 馬孟起曹操擺宴(續)第六八九章 再襲營高覽身死第八二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七)第六〇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一)第五四五章 據酉陽文魏逃走第八七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一)第一七九章 阿會喃出使敵營第一章 馬騰喜得麟兒第九七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九)第二〇〇章 戰涼州漢軍再敗第五一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五)第二三四章 阻崔安孟優被擒第二十四章 漢中江夏皆行動第七十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一)第二〇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一)第四五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六)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九)第二四〇章 漢軍大破叛賊(中)第七四七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完)第九六九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續)第一五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六)第二三四章 馬超上書漢靈帝第八五二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八)第二六六章 漢軍大戰羌兵(續)第二六〇章 書信調令至長安第八七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四)第三十一章 聯軍營孫劉夜話第三三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五)第八章 見馬騰表字孟起第四四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九)第六三七章 涼州軍強攻郴縣(三)第三八五章 逼迫楊任詐沔陽第五九六章 擒鄧義得知消息第一二四章 翌日兩軍作交換第三八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九)第三章 論大勢父子對話第三四七章 阿會喃求見族老第九九八章 到襄陽接手防務第六一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七)第二五五章 涼州軍再戰木鹿第七一一章 戰臨湘聯軍再攻第九三四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續)第三五〇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續)第九五四章 夏侯深夜訪漢將第三七一章 李稚然兵髮長安第八四二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八)第七章 別閻忠馬超出師第七三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五)第一三一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十)第一三〇章 下戰書擇日決戰(續)第六〇〇章 袁紹聚衆謀大計第五八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六)第四八八章 欲創大業謀大計第三五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一)第二七七章 謀士計破燒當(十)第五二四章 曹操帶兵迎劉協第二二六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三)第二四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三)第八七〇章 司隸兗州軍退兵第五八四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完)第七一七章 兗州軍破平陽城第一八六章 襄平城中賺石全(三)第二十九章 幽州地張飛出現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再到襄平第八八〇章 別衆人劉文告辭第一四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七)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七)第一二三章 黃巾軍再戰宛城第八七一章 北上江夏再進攻第四二三章 涼州軍攻破閬中第八九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七)第二一〇章 涼州軍信使又至第九二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第四六一章 馬超帶兵攻雒縣第六三二章 涼州軍奪取耒陽(二)第四十五章 聯軍繼戰涼州軍第二一六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三)第二五八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三)第四三三章 去校場孟起閱兵(續)第八五一章 江東援軍至蘄春第一六三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六)第九二七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第四八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三)第一六五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完)第五四四章 曹操決意派援軍(續)第五八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