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二)

當然了,糜貞其實是比他更習慣,這個肯定是,都夫妻那麼多年了,孩子都二十了是吧,這個確實,不管是習慣的還是不習慣的,其實早就已經是習慣了,這個一點兒不錯。馬超是很好休息了一夜,要知道行軍打仗的時候,和敵軍作戰的時候,那是肯定沒有這在家裡休息好的,那時候都得是半睡不醒之間,至少是睡不實啊,這個可真是。所以說還是那話,馬超

也是認爲沒錯,說在行軍作戰的時候,自己是不用在長安處理一些事務了,可卻要每日都想着這戰事的情況,要是要休息不好,這個也是沒辦法。其實別說是自己了,就曹操/他也都一樣兒,那麼大年紀的一個了,快六十的人了,基本上和自己也是差不多少,別想休息太

好就是了,這個肯定沒錯。就孫策的話,他也沒什麼區別啊,好在其人和曹操比和自己比,他是年輕,所以說這個其實是優勢,確實,一點兒沒錯,至少比曹操年輕那麼多,比自己也是小了幾歲,所以說這個優勢確實……可不就是,一想一看都是如此啊,孫策都比馬超小了

好幾歲,一點兒沒錯,而這個,你可以說經驗什麼都少了,這個一點兒沒錯,可同樣兒,這個也是優勢,年紀小,年輕,就是優勢,也是沒錯啊。就像馬超比曹操小了那麼多,對方可是和他父親馬騰一輩兒的人,這個一點兒不錯。而孫策又是比馬超小那麼多,他父親孫堅也是和曹操和馬騰一個輩分的人物,這個也是。所以說還不就是這樣兒,確實如此啊,真是。

孫堅的話,他也就是死早了,要不然的話,其人可未必就不如他兒子,這個確實。好歹當年他對戰呂布的時候,那武藝都已經突破了,到了一流上等。如果說其人沒有死在呂布手裡,那麼如今三分天下的不會是他孫策孫伯符,而就是他江東猛虎孫堅孫文臺。確實,孫堅的話,

其人是有地方不如他兒子,這個肯定是。畢竟孫堅再強,他的綽號不過就只是“江東猛虎”,可他兒子孫策呢,其人綽號可是“江東小霸王”,霸王怎麼都比猛虎厲害啊,哪怕是小霸王呢,確實。不過這小霸王不是學習機啊,這個不是,學習機的話,那肯定不如猛虎啊,不如。

霸王對猛虎,那後者指定別虐,沒什麼說的,大家都知道,不被虐纔怪了,確實。霸王的話,別說是一頭猛虎,就算是再多的,那也是虐了,真是,沒錯吧。所以說就從這麼個綽號來看,孫策年輕時候闖下的名聲,其實是要超過其父的,這個一點兒沒錯。當然了,因爲孫堅死了,所以說他就再也沒有出名兒的時候了,就只能說是他兒子繼承了他的事業,再出名

兒,比他強。至少孫堅是死在了呂布手裡,而呂布呢,是死在了孫策手裡,哪怕這裡其實也是有不少原因的,很多條件,最後就造成了那麼一個結果,也是沒辦法啊,確實。一個是一心求死,另一個是一心要給自己父親報仇,以報父仇,所以說這麼兩人一遇上,那結果也

只能有一個,確實很正常,那樣兒。呂布的話,他覺得自己就算是不死在孫策手裡,也是活不了多久了,畢竟他自己那身體,他是太瞭解了。反正用一千八百多年之後的話來說,他當時就是癌症晚期,所以說都那麼樣兒了,爲了自己妻子女兒,呂布在江東只能是一種選擇,所以他那麼去做了,而結果的話,其實是最好的。反正不管是對他還是對孫策,那都是。至

於說張遼的話,呂布太清楚了,就算是自己讓他投靠孫策,那都沒可能,所以說只能是看他自己的選擇,別把自己的死看太重,就是如此。可呂布還不能說,他太清楚張遼那個人了,如果說自己和他說什麼,那隻能是適得其反,一點兒不假。話說看三國演義還是歷史上,張遼其人都投靠曹操了,看樣兒好像是挺容易,可實際上是那麼回事兒嗎,當然不是,這裡面

其實沒那麼容易,這個真心沒錯,就是。曹操是愛惜張遼這個人才,一點兒沒錯,而歷史上他也不是說就死忠呂布什麼的,這個纔是根本。但是這個時代不一樣兒,張遼說他死忠呂布那不是,可也差不多少了,如果說呂布妻子和女兒都不在江東,那麼他說死也不會投靠孫

策,就這麼簡單。可孫策把呂布女兒給娶了,這個就不得不讓張遼有了其他想法,他不投靠江東,說起來也沒有其他的路走了,沒辦法保護好自己的主母和小姐,就是如此。所以說當初也是無奈不少,這個肯定是,一點兒都沒錯,還不就是如此了,確實啊,可不就是嘛。

張遼這個人,真說起來,是軟硬不吃,就做他自己想去做的,就是如此。如果說要是孫策能那麼輕易就攻略其人的話,那他張文遠也不是張文遠了,確實。而在兗州軍的關羽,其人是絕對吃軟不吃硬,這個也是不錯。要說曹操真給他下令的時候,那也得客客氣氣的,一點兒沒錯,二爺在兗州軍的話,那絕對是第一大將,一點兒都沒錯。可就算是當主公做老大的

曹操想好好用,他也得是軟點兒,強硬的態度不是說不行,可肯定是把關羽給得罪死了,肯定沒錯。要說曹操都那樣兒了,他一個奸雄人物,可以說算是軟多了,可那樣兒也沒把二爺給攻略了,還是那樣兒,所以這個……而到了涼州軍張任那兒,真說起來,他是有點兒吃

硬而不吃軟,這個是馬超總結出來的,他覺得差不多是這樣兒。張任其實不怕什麼,這個他知道,畢竟馬超清楚的是,自己要強硬下令,他張任是什麼都得聽,畢竟劉璋可就在自己手呢,這個是他所擔心顧慮的,一點兒沒錯。哪怕他可以想,這麼多年了,他也算是對其人

報答了,但是這個事兒……其實他還是想着別人的看法,這個纔是最重要的那個。要說如今的張任,你說他不好面子?那真是不可能,只能說是多了還是少了,就是如此,還不就是嗎,確實啊。而且不得不說,他這因爲好面子,所以說就看重外人的看法,就是這樣兒。那麼如今馬超是沒辦法讓張任服自己,心服口服,所以說還是那話,如今這樣兒就算是可以了,

確實是挺好,真的。而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那邊兒呢,曹操和孫策,總體來說,他們肯定不會滿意,這個確實。關羽的話,曹操絕對是對他有知遇之恩,把他從一介小販,讓他當如今的將軍,這個跨度不可謂是不小,確實。要說關羽其人就算是在涼州軍,馬超也許是能重

用他,可未必就能看得上他。畢竟他也是覺得二爺太過傲氣,這個確實不是什麼好事兒了。因此,關羽就算是在涼州軍,哪怕他是能受到重用,可也不是說一直就都能那麼好什麼的,畢竟當主公做老大馬超不會那麼太看得上他,就是這樣兒。馬超是承認關羽的本事不假,這個肯定沒錯,二爺那絕對是個有本事的人,各個方面,那是沒錯。可也是傲氣不少,這個也

沒辦法。反正馬超自己,他是覺得真心解決不了。而如今看曹操,那就不難知道一二了,確實。而且還不得不說,二爺那絕對是個心向大漢的一個,心裡有漢室啊,一點兒不假。而自己呢,馬超和涼州軍衆人可都清楚,他到底如何,對大漢和漢室那都是一個什麼樣兒的態度。馬超可以說他確實,也不能說心裡就一點兒大漢的位置都沒有,好歹都叫漢人,都叫漢

族,這確實是吧。可哪怕如此,也改變不了他都想法,大漢要真是被滅了,那也沒辦法,甚至馬超就要推波助瀾,這個一點兒沒錯。對曹操/他來說,是怎麼都不會滅了大漢的,至少大漢不會滅在他的手裡,可馬超呢,他就一點兒沒這樣兒的想法了,要是大漢非滅不可的

時候,他絕對是很樂意去做那樣兒的事兒的,哪怕最後的結果,可以說在史書上那是不怎麼好的一筆了。可對馬超來說,不管如何,自己也是要做出選擇,就是如此。自己的利益和大漢,當然怎麼都是前者更重要,一點兒問題都沒有。而且不得不說,就是有衝突的時候,

那自然都是爲了自己的利益,爲了己方得到更多的好處,馬超就算是放棄了大漢,真就是滅了,那也沒辦法,儘管從根本上來說,他其實還是不想的,這個確實。馬超的話,他對大漢也許是沒有曹操那樣兒的感情,可怎麼說呢,畢竟他還是有那麼點兒感情的,這個一點兒不錯,確實啊,所以說……不過也確實,拋開曹操之外,大漢如果真在其他人手裡滅了,其

實馬超會更開心,這個肯定是。第一大漢早晚要被滅,那不過就是時間問題而已,確實。第二是在誰手裡被滅的,曹操的話,那基本上就是沒可能了,那麼最大的可能,自然是自己,這個馬超心裡清楚。而之後就是曹昂或者說是曹操的後人,他兒子,這個機率也是不小。至

於說孫策的話,那不是馬超小看他,實在是他就算是想,那也是沒什麼機會的,真的。所以說連機會都沒有了,你還能指望他什麼呢,確實啊,真就是那樣兒了,還不就是如此嘛。其他的,那連孫策都沒機會了,其他人還有什麼機會?至少馬超是不相信,孫策都不好使,

別人那也不行啊。確實啊,馬超都不敢說有幾個人能比得過孫策的?有結果能超過他孫伯符的?真是,你可以說某一點某一方面的話超過了對方,那確實是很正常,可要說一下超過對方很多,那個馬超還是不相信的,有那樣兒的嗎?自己和曹操的話,真就能超過孫策那麼多?反正是有超過的不假,可到底是多少呢?這個……孫策好歹其人也是當主公做老大的人,

而且江東軍哪怕是三方勢力最弱的那個不假,實力最弱,勢力也最小,這個沒錯,可是他們終究是三分天下了,而孫策就是江東之主啊。所以其他的都不用多說,就講孫策其人,他確實,能超過他一點一方面的,那確實是有,還不少,這個很正常,確實。可要是多了的話,

那還有嗎?反正在馬超來看,那是沒誰了,沒有了啊。自己和曹操的話,是超過了其人幾點不假,可真說起來,那絕對不能說是很多,更不能說是太多,這個肯定是,所以說……因此,這個也就是這樣兒,連孫策他都做不到的事兒,馬超也是不相信誰還能就真一下做到了,

確實也是沒誰啊。畢竟這還能超過孫策那麼多嗎,那是沒有的,馬超是沒覺得有啊,真是。所以說最後大漢還是很大可能就要亡於自己手,這個他是覺得很大可能的,畢竟自己一統了天下,那麼大漢是必須要滅,他劉協要把皇位禪讓給自己,這大漢不就完了。而馬超也是想過,說自己要是沒一統天下之前,曹操就死了,那麼他的兒子,不一定什麼時候,那就要滅

了大漢,這個都不好說啊,滅的話,那是很大機率,這個自己也知道。所以說馬超想法也是,要不就是自己滅了大漢,要不就是曹操兒子那麼做,他是不想曹操死,這個肯定沒錯,可也一樣兒不想大漢在自己手裡完蛋,這個肯定也是,所以說……不過不管怎麼說,如今的

大漢是還不會被滅,至少自己還有曹操和孫策他們都是能從朝廷得到好處,這個就夠了,別管是多是少,反正聊勝於無啊。

第五五二章 馬孟起戰關雲長第九七三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第九七四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續)第五四一章 一百精銳搶城門第九一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九)第二三七章 爲請罪徐晃回許第五二六章 文仲業逃到酉陽第六一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六)第六二八章 兗州江東攻羅縣第一二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六)第七〇九章 攻關戰雄關激烈(續)第十四章 欲大比三人出題第六九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五)第七三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五)第四二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六)第七一八章 胡軫帶兵返江陵(續)第四二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八)第四八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四)第一六一章 南蠻軍再遣使者第三六九章 李傕遣使求赦免第九八〇章 聯盟軍大戰邾縣第六三三章 攻羅縣曹真加入第四二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三)第五八〇章 孫策周瑜赴丹徒第一八〇章 尋謀士賊首相詢第三一八章 孫文臺大戰華雄第一二六章 馬孟起整軍募兵第六五五章 兗州軍激戰臨湘第九六一章 徐晃滿寵到臨沅第七七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九)第五〇八章 決定遷都回雒陽第九八〇章 滿寵許褚見孫劉第三一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六)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一四三章 陸伯言入涼州軍第三三九章 三族老竹樓商談第九〇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四)第三〇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第二六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十)第一二四章 翌日兩軍作交換第九八六章 臨湘棘陽戰事起第四〇二章 殺值守生擒孟優(續)第三三四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續)第四章 聯軍進攻雲杜城(續)第三二一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續)第七六九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第一三九章 說董卓李肅出言第一八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六)第七十五章 賣藝葬父馬超幫忙第三七一章 李稚然兵髮長安第五一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二)第二七二章 涼州軍攻破新城(續)第一七四章 奉聖旨崔鴻返茂陵第四四七章 主母親見陸伯言第七十九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三)第八七七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續)第六三四章 涼州軍佔據便縣第六六一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一)第八三三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九)第四二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三)第三一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第二〇七章 守美陽等待戰機第七五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四)第九六二章 曹操帳中罰三人第七五五章 曹子孝欲問江東第七十五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一)第二十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九)第五一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一〇)第八三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五四七章 涼州軍佔據懷縣第三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七)第七七七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續)第七九九章 得邀人才入軍帳第三八一章 涼州軍大戰陽平第三〇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一)第三七七章 長安城司徒身殞第一一七章 馬超設宴款衆將第二三六章 涼州終破函谷關(完)第三八八章 馬孟起聚衆再議第一五九章 崔鴻追憶當年事第六九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五)第一二〇章 皇甫嵩火燒黃巾第六三五章 聯軍受阻羅縣城第六八六章 戰江陵寄望地道第四〇八章 馬超得女又得子第三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第二十章 孫伯符商議北上第六〇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四)第四二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二)第十七章 三人擬定進軍部署第三四〇章 陽城山孫堅殞命(續)第三八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八)第六三〇章 攻縣城作戰不力第四五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六)第二八四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八)第二二三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第一八六章 劉宏擬旨拒敵第九十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四)第十三章 馬良奔赴江夏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