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三)

畢竟自己女兒是怎麼都不會去繼承自己夫君的家業,可自己兒子不行啊,那些都是要他去繼承的,如果說對他不嚴厲,那根本就說不過去。雖說糜貞不是贊成一個怎麼嚴厲去對待自己孩子,可她卻知道,這個教育孩子的事兒上,卻一定是不能放鬆了,因爲你當父母的一旦放鬆,就可能要出問題,畢竟都是從孩子時代過來的,自己父親小時候怎麼對待自己和對待

自己兩個親兄長的,糜貞還是清清楚楚,所以說她是贊成自己夫君的,肯定是啊。但是馬超作爲一個嚴父,那就足夠了,糜貞的話,不必那樣兒,至少在他眼裡,是個慈母,不過在馬煥眼裡,馬超覺得也許是不一樣兒的。當然了,糜貞和自己一比,她肯定是慈母,可確實,

慈母不代表永遠都不嚴厲,這個不是,該狠的時候,糜貞也是會下定決心對自己兒子的,這點馬超是很贊成,他覺得糜貞做得都對,那是沒錯。如果說有選擇的話,有更好方法的話,馬超是不會像以前那麼做的,可他也知道,至少自己是沒什麼好辦法,自己不是什麼教育專

家,所以說哪有什麼好辦法啊。真的,這本來馬超就擅長這個,而他所認識的人裡,好像也沒人擅長這個教育什麼的,所以說確實是沒有可指導他的,如今不說是摸着石頭過河,可也是有那麼相似的地方,真的。不過畢竟在一千八百多年之後,馬超也算是見過多了,這個真是,所以說盡管是到了自己身上,可也不是說就沒有一點兒參考。這沒人指導他是不假,

可馬超卻有參考,這個肯定是沒錯。如果說要真是連這個都沒有了的話,那可真是,他也就徹底無奈了,真的。那不都抓瞎了,確實,不過如今還不至於說那樣兒,至少這近二十年,那是這麼過來了,馬超覺得自己的教育,不說是多成功,可肯定沒失敗就是了,這個沒錯。

給馬煥教育成,馬超不敢說自己兒子是成材了,可確實,那是成人了,這個沒錯。至少在一些原則上,其實他是和自己一樣兒的,這個就是自己的教育結果。馬超不敢說這個就是怎麼好,可確實,絕對還沒壞是吧,所以……至於說自己兒子馬煥怎麼去教育自己孫子,這個

自己都不會去管了,沒什麼必要。你看自己兒子,自己是要管,但是到了自己孫子那兒,那還有馬煥去管,可用不着自己,再說還由甄宓呢,她比馬煥大了十歲,那可不是白大了,這個真是。馬超是相信他們夫妻兩人,是能教育好自己孫子馬軒的,這馬軒反正從現在是看不出來什麼,畢竟還太小,不過再大幾個月,差不多吧,慢慢的,沒問題。所謂是三歲看老,

其實還是有道理的,這個馬超覺得是。所以說他也是很在乎在意自己孫子的教育問題,不過那都是自己兒子和兒媳的事兒,和自己關係還不是那麼大。不過馬超卻也是和馬煥還有甄宓都說了,要教育好馬軒,不管怎麼說,如今來看,他都是馬家第四代的繼承人,所以說……

在馬超看來,自己父親那輩是第一代,然後到自己這兒是第二代,自己兒子還有女兒,那自然就是第三代,自己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那當然就是第四代了,就是如此。對於自己孫子的教育,反正馬超是都和他們說了,而看那樣兒,他也知道,自己兒子兒媳,他們還是聽進去了,這個就好,別什麼都當耳旁風,那可就完了。其實馬超也是想過,對於馬軒的

教育,應該說自己兒子還有兒媳,他們應該是比自己更重視,比自己更在乎在意,所以自己就算是不說什麼,最後結果,他們也不可能看重這個,這確實。馬超覺得自己也是操心多了,可自己卻必須那麼做啊。馬軒不光是馬煥和甄宓的兒子,嫡長子,更是自己的孫子,嫡長孫,沒什麼意外的話,那第四代的接班人就是他了,他會繼承他父親的位置,基本上是馬

家的東西,都是他的。如今的馬超,自封的凉王,朝廷不承認,但是天下還是認可的,畢竟涼州軍那實力在那兒擺着呢,勢力也那麼大,所以說你就算是再不承認,也是事實,你還當大漢是鼎盛時期呢?而朝廷給馬超敕封的是槐裡侯,這個是朝廷承認的。不過馬超對侯爵

什麼的,確實是不感冒。話說他可不是李廣,一輩子都沒封過侯的人,把侯爵是看得很重要。畢竟那個時期是大漢鼎盛時期,而如今都什麼時候了,可以說隨便一個人,只要曹操願意,都能給你封個什麼侯,不要太簡單啊,真的。之後就都是朝廷親自任命的大將軍還有涼

州牧。對,如今的涼州牧依舊是馬超,還是沒什麼變化,反正以他的想法,是找個機會,向朝廷奏表,自己就不當涼州牧了,給張飛就可以了。當然你讓曹操主動把涼州牧給張飛,那就不要想了,你馬超沒那個意思,他是絕對不會說上趕着給你辦事兒的,這個肯定是。但是馬超一直也沒那麼做,曹操自然也都沒讓劉協發詔書。不過馬超奏表朝廷之後,那麼涼州

牧確實就要換人了,而馬超就只是大將軍,而不是再加上個涼州牧了。其實他都是大將軍了,那麼一個涼州牧對他來說,就已經算是小了的官了,這個肯定是。其他的,馬超就沒什麼官職在身了,以前的驃騎將軍,是在他當大將軍的時候,這個就沒了,這個肯定是如此,

畢竟這個和大將軍都叫將軍,所以說馬超就只能當一個,但是他當大將軍,也做了涼州牧,這個卻是無所謂。再說了,大漢都已經這樣兒了,所以說馬超就算是再多個官職,那也是沒什麼大不了的。當然,這個將軍什麼的,就只有一個將軍讓他當,這個倒是一點兒都沒錯。

所以如今的馬超,朝廷真是承認的官職,是大將軍和涼州牧,再加上個爵位是槐裡侯,凉王那就是不承認的,但是也沒什麼大用。連孫策那樣兒的,江東軍就兩個州的勢力,實力也是三方中墊底兒的存在,可他都當了個吳王,而且這個吳王雖然也不是朝廷承認的不假,可在江東,在揚州和交州,尤其是前者,那老百姓可都認可孫策這個吳王,所以說朝廷什麼的

……那真就有那麼重要?至少大漢不是當初的大漢了,如果是鼎盛時期,別說是敕封你當什麼王,你有本事有那個膽量敢自己稱王,可以說分分鐘就把你給滅了,真的,所以說是今非昔比了,當年是當年,哪有人敢稱王的,造反的都不敢那麼做。而如今這亂世來了,別說

是稱王了,就稱帝的都跑出來一個,是各路牛鬼蛇神啊,都冒出來了。劉協他是頭疼,氣得就差罵娘了,不過他沒學過那個,罵人的話,他說不出口,但是也說了不少曹操/他們三個的不是,都是亂臣賊子,沒有一個好人,這就是他給三人的評價。如今的大漢已經是快忘了,他們三個一稱王,大漢這船可就在慢慢往下沉着,這個一點兒沒錯,所以說這也是……

劉協太清楚了,所以說如今哪怕他再如何看待曹操,也只能說是抱緊了曹操還有兗州軍的大腿,別的他不知道,可曹操其人的態度,劉協很清楚,有曹操在一日,大漢就滅不了,除非他死,所以說當皇帝的也知道自己如何去做,就是這樣兒。劉協也真是無奈,可沒辦法啊,這天下諸侯中,曹操是一直都拿自己當傀儡不假,可就只有他能保住自己,這個纔是實在的,

所以自己都認了。因此這劉協別看是個傀儡不假,他也不甘心,怨恨曹操很深,可劉協卻不得不和曹操和兗州軍合作,不得不配合他們,因爲只有曹操能保住他,不會主動去滅了大漢,就這麼簡單。可曹操一死,大位大權到了他兒子手裡,那麼大漢如何就不一定了,畢竟

曹昂這個人總體來說,劉協所看到的,還可以,可其人對大漢,那絕對不是曹操那樣兒,並且這種事,就是所謂“不怕沒好事兒,就怕沒好人”,曹操在的時候,手底下的人都知道自己主公的性格,所以說稱王就到頭兒了,也不會有人去慫恿他去稱帝什麼的,那都是自討

沒趣的。可曹昂卻不同,劉協就敢說,如果說曹操沒了,等曹昂接替了曹操的大位後,勸他篡漢自立的人,絕對不會少就是了,所以說那個時候,大漢基本上就完了。而馬超或者說孫策,他們要是能一統天下的話,這最後曹操肯定是活不成,那麼最後大漢也得沒,所以說劉協如今是不想着曹操死,以前的話,他是總那麼去想,巴不得曹操死了,可“此一時,彼

一時”啊。那個時候就算是曹操死了,可大漢卻依舊是能存在着,可如今卻不行,曹操死,大漢也就要沒了,就是如此。所以說劉協都知道,自己到底是該怎麼去做。要說他看得還是比較透徹的,話說歷史上還不就是如此嗎。曹操活着,就有大漢,可他一死,大漢就徹底沒

了。還是那話,不算對曹操評價如何,至少有一點是沒錯的,就是曹操到死都是大漢的臣子,而不像他兒子那樣兒,直接就篡漢自立了,那曹操可是沒那麼做。至於你非要說曹操做不到什麼的,那就太扯了,連袁術那樣兒的都能稱帝,曹操還有什麼做不到的,歸根結底的

原因,是他不想,因爲稱帝的對他來說,就是弊大於利,就這麼簡單。當然了,曹操對大漢是有感情基礎的,他兒子可比不上他,這個一點兒沒錯。至於說稱帝有什麼壓力,那真就不算什麼,曹丕都能稱帝,你覺得曹操有什麼不能的?難道說他兒子做得就都比他父親還好

了?那可真沒有,至少我看曹丕能做到的,基本上曹操也能做到,甚至更好。而說他在乎名

聲什麼的,那就是更承,曹操連屠殺百姓的事兒都做得出來,還真就那麼在乎別人說什麼?那可不是,但他沒去稱帝,這個就說明問題。馬超不會說曹操就沒什麼野心,那根本不可能,可終究是稱帝弊大於利,所以說他那奸雄就不會那麼去做。如果說是相反的話,稱帝能帶給

他N多好處,那麼沒準結果就有所變化,這個誰知道呢。馬超覺得曹操是對大漢有感情,可再有感情,也是比不了這個所能帶給他的利益能給他的好處啊。其人爲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還不就是有好處嗎,在荀彧和荀攸眼裡,自己主公更多應該是“奉天子以討不臣”,

但是結果還變成了挾天子,對此,荀彧叔侄是有想法,但是也沒多說,可等到了曹操稱王,這個就徹底是不行了。對他們來說,這自己主公稱公了,之前當丞相,他們都是默認了,還沒多說,可這當異姓王,確實是已經過了他們的底線了。畢竟稱王的話,異姓王,那下一步你是不是就準備稱帝了?雖說他們也知道,這事兒是沒什麼可能,但是如今就這麼發展的啊,

所以說荀彧都是病逝了,實在是心病啊,荀攸的話還算好點兒,但是身體也都不好,這個一點兒沒錯。以前自己主公的話,他們還沒覺得如何,至少沒稱王啊,如今這都成了異姓王了,這大漢可很就要完了,一點兒沒錯。說起來如今的大漢,確實不是荀氏叔侄所想象中的

那個大漢,不是當初鼎盛的大漢了,可大漢這個名兒卻依舊,所以說他們也只能是去做漢臣,而不是說當別的什麼朝代的臣子,這個肯定是。

第二十三章 趙家村馬超訪童淵第八四七章 周瑜出計賺韓嵩第四一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〇)第四二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五)第二四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第四五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六)第三四三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第三九一章 孟子敬罵陣引敵(續)第六八〇章 戰函谷關臨湘城第二二九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二)第二十五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四)第六十五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第二九三章 李儒諫言說呂布第三八九章 馬超帶兵入沔陽第四五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一)第二六〇章 木鹿大王戰崔安第六九五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七)第二五八章 馬超兵進西羌第七十章 郭奉孝帳中教人第五八四章 馬超長安見張任第六五六章 鏖戰臨湘再受阻第七三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四)第七三五章 涼州軍進攻信都第四一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八)第八十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四)第八二四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一)第八一四章 二將再戰臨沅城第二三〇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七)第四九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一)第四九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三)第三四三章 祝融夫人見帶來第三五八章 孟起聚衆議對敵第二六五章 漢軍大戰羌兵(下)第八五二章 蘄春城下故人見第四一〇章 狄道城外兄弟別第七一四章 戰臨湘聯軍再攻(續一)第四三一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完)第一四六章 廣宗城三方聚首第二八〇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續)第一二三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二)第六一九章 戰官渡兩軍對決第六八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八)第五九八章 涼州軍進攻泉陵第八六一章 張既點將詢閻圃第九九八章 到襄陽接手防務第四九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九)第九四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二)第八十四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七)第四五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七)第八九二章 涼州軍二攻樊城第六〇三章 滿寵長安見馬超第九八九章 西陵城張飛擺宴第一六五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完)第四十三章 聯軍約戰涼州軍第四八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〇)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二)第三四五章 孟獲搬兵返銀坑第三八三章 欲出行馬超打算第八三六章 兗州軍再攻襄陽(續)第六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一)第五十三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續)第三三六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三)第四十四章 聯軍約戰涼州軍(續)第三二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九)第三八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五)第六四四章 奪城門雒陽城破第三八九章 馬孟起聚衆再議(續)第九三〇章 龐柔王平夜襲營(續)第九二九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完)第三七九章 李通敗退回許都第三九五章 馬孟起兵臨南鄭第十一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九)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七)第九五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八)第六八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五)第五八一章 小霸王欲戰虓虎第三五六章 伯言謀孟達帶兵第五七六章 兗州軍探馬入營第二四三章 韓文約兵敗遭擒第三八二章 得勝凱旋迴長安(續)第二七四章 銀坑洞孟獲設宴(再續)第七十九章 爲官位書信徐州第二六六章 說木鹿幫兵破敵(續)第六九四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續)第三七九章 李通敗退回許都第二四九章 斬仇人父仇終報第五九七章 涼州軍兵至泉陵第九二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第六八七章 三將再戰函谷關第二五七章 涼州二將追帶來第四九三章 魏延帶兵奔零陽第四九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九)第六一七章 張儁乂投奔曹操第四三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八)第七八四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六)第二〇三章 楊鋒自戕賺孟優第四七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四)第二五六章 馬孟起再說賈詡第六二二章 玄德江陵勸劉表第五一〇章 涼州牧欲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