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八)

所以說對於關羽其人的傲氣,馬超也是能理解,畢竟有本事的人,總是有那麼點兒脾氣性格,很正常。你說自己沒有嗎,當然也是有了,太正常了。所以說其實馬超也沒覺得有什麼,當然了,如果說嚴重的話,那肯定是大問題,被人利用一下,那肯定是不好。可關羽是敵對,在馬超心裡,他還巴不得是那樣兒呢,真的,他可是說不到其人什麼啊,這個也是真沒錯。

該曹操去操心的,和自己可沒關係,這個是吧,而且還得說什麼呢,這關羽什麼樣兒,好了,那都是兗州軍的,不好的話,纔對己方有好處,這個纔是根本,而自己也慶幸啊,是好在其人沒說是死忠曹操死忠兗州軍,要真像歷史那樣兒,他像死忠劉備那樣兒忠心曹操忠心

兗州軍,那麼馬超就只能說是更頭疼了,這個肯定是,可如今還沒有,這確實是比什麼都好,真的,他是怎麼看怎麼是啊,這不像歷史那樣兒就好啊。這個真是,在忠義上,不像是歷史那樣兒,至少不是對兗州軍忠義也不是對曹操,那樣兒的話,馬超可以說就放心多了。

而其他方面,不好的地方,他倒是想二爺和歷史一樣兒,都是那麼目中無人。真要是那樣兒的話,那可真就好辦多了,這個自己是相信的,可不怕你有什麼弱點,敵對的話,那不是弱點越多越好,這個肯定是啊。而如今來看,是馬超所希望看到的,曹操用了關羽不假,可卻絕對是沒說那麼重用,至少這幾年是沒有,自己放心多了,真的。對馬超來說,對兗州

軍不好的,那肯定就是對己方好了,這個肯定是。如果說曹操一直重用關羽其人的話,那麼如今出征冀州,這麼重要的一場戰事,他是肯定都得帶着其人的,這個肯定是。其實多他關羽一個,也不是什麼事兒,曹操又不是不能那麼做,又不是做不到。他一個當主公做老大

的,那可不就是願意帶着誰出征,那誰就得去嗎,肯定是啊。就算是關羽不願意,他都得跟着,再說了這事兒他也並非就不願意啊,這個也真是。而曹操沒帶着對方,那麼在馬超看來,這個就有事兒了,真的。曹操可絕對不會因爲自己帶着將領多什麼的,他就不讓人再跟

着他了,曹操可沒那個想法。確實,他想法一直都很簡單,別管自己帶多少人出征,這個自己是給你機會了,你最後到底是能立下什麼功勞,那卻還得是看你自己的,而不是別人啊,是吧,所以這個纔是曹操一直以來的想法,他可不會說覺得帶人多了就少帶幾個,那可真沒有,只是覺得合適帶誰就帶誰,就這麼簡單。多少的話,那其實不是什麼問題,這個真是。

馬超和曹操就不一樣兒了,他覺得自己帶人多了,那就絕對不再帶誰了,這個一直都是。而且對他來說,這戰場上的話,如果說敵軍將領多的話,其實多那麼一個兩個,根本就起不到什麼決定性作用,這個肯定是。如果說真要是多太多了,那麼自己就算是現去調人過來,

其實都趕得上,所以說自己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這個肯定是啊,一直都如此。而且也確實,還沒發生馬超覺得要調將領多來參戰的情況,真要是有的話,馬超也是早已做好了準備,那有什麼的呢,真是。最基本的,天下人多少都知道,那己方可不比兗州軍人少,甚至其實應該說是己方比他們人還多,這個纔是實際情況,所以說自己有什麼怕的嗎?確實,在這個

方面,那是沒有啊,真的。對馬超來說,這敵軍有什麼招式,那儘管使出來,自己是有對策。你看這對方人馬比自己多了,這自己實在是沒什麼辦法了,確實也是沒什麼對策了。用計的話,郭嘉計策越不過去那個程昱,那可真是老狐狸了,可絕對不是白活了六十多,說起來有些地方,就算是郭嘉,他自己都是自愧不如,都知道,程昱那可是老前輩老狐狸了,那

可真沒錯。程昱在兗州軍中,說起來,他在很多地方也許是不如荀彧,畢竟其人只要曹操一出征,那麼留守的肯定是他,不會是別人。而荀彧也確實是有本事,程昱是自認爲比不上他,人家那可真是王佐之才,兗州軍的蕭何,也有張良的謀略,就這麼一個人,誰敢小看?

所以說荀彧在兗州軍的地位,哪怕就是普通士卒,他們其實多少也是比較尊重其人的,確實。可其人一病逝,那就是人走茶涼了,這個肯定是,沒什麼就不能在他身上發生的。所以說荀彧沒了,如今就屬程昱,不光是資歷最老,年紀最大,也是如今曹操所倚靠倚重的謀主,

這個一點兒不錯。荀攸的話,他雖說不是和他叔父一個樣兒,可曹操卻知道,荀彧對他影響甚大,而沮授就不用說了,投靠自己都是不情不願的,自己也是不想和他說太多,這個真是,只要他不投靠涼州軍不投靠江東軍就可以了,別的自己也就不指望了。所以說如今就只剩下程昱了,曹操纔是最倚重其人,這個真是。哪怕程昱都六十多了,年紀確實是不小了,

可還是那話,曹操看其人身體比自己還好,活到七十多,那其實還是沒問題的。曹操不敢說自己就能活七十多,所以說七十多的話,那可絕對是長壽了。唐詩不都寫了嗎,“人生七十古來稀”那時候都有這話,就更不用說是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了,那七十多歲,絕對是長

壽之人啊,一點兒不假。那個時候的七十多,相當於現在九十多一百歲了,這個真就是。畢竟三十多就自稱是老夫的時代,那三十多相當於現在五六十歲,所以說七十多還不就是現在九十多一百歲了,那可不就是長壽嗎,一點兒不假。現代的話,九十多一百歲的話,你怎

麼都得認爲是長壽了。而那個時代七十多,那就是長壽啊,一點兒不假。而在曹操看來,自己要是能活個七十多歲,那可真是好事兒,他都不敢想太多,真的。但是他覺得程昱應該是沒大問題,看他那樣兒,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活到七十多,那還是沒什麼問題的。要說也就是其人身體好,如果是和自己一樣兒的話,曹操都不敢帶他出徵,這個肯定是。說起來程

昱在兗州軍中不光是元老,也不止是是有本事那麼簡單,他更是兗州軍的一個標誌,這個和荀彧還不一樣兒。在兗州軍士卒當中,荀彧一直都是留守在許都,他們雖說是對其人有印象不假,可在軍中,尤其是出征去作戰的時候,和其人就沒什麼接觸了。可程昱不同,他經

常隨軍出征,和曹操一起與士卒接觸,在軍中也算是頗有地位。當然了,這個肯定和曹操他這個當主公做老大的還不能比,畢竟曹操是兗州軍的領袖,他就什麼都不說,往戰場中那麼一駐馬,可以說兗州軍就有士氣也有氣勢,因爲自己主公和自己這些人同在啊,就這麼簡單。可要是曹操第一個跑了,可以說兗州軍士氣馬上就得大降,基本上就要擋不住敵軍了,

就是如此。而程昱算是軍中的一個精神支柱吧,畢竟都知道,其人那麼大年紀了,可卻還和自己這些人一起出徵,所以他們都是有信心勝的,這就是兗州軍士卒的想法。因此,你看荀彧病逝了,士卒也就是感到遺憾,也確實,他們是覺得己方少了一個大才,這個肯定是。荀彧在軍中也是有些地位,更主要的是其人在兗州軍衆人眼裡心裡,那都是有地位的,在朝

中更不用說了。但是換成是程昱的話,如果說是他病逝了,那麼可以說兗州軍士卒會有不少都得傷心,畢竟其人和曹操這麼多年南征北戰,確實荀彧是沒那麼去做,而程昱做了,雖說荀攸也是經常跟着曹操出征不假,可誰都知道,程昱是己方的老前輩啊,那都多大年紀了,

還隨軍出征呢。在士卒的眼裡,那麼大年紀了,應該是能回家去頤養天年的,不過程昱他自己肯定不願意那樣兒,而且自己主公也是需要其人,所以說那事兒都不可能了。但是在軍中,將領倒是沒什麼,可士卒的話,不是說就沒有老卒老兵,但是絕對沒有超過六十的老兵

還在戰場上的,那不開玩笑嗎,真的。所以說程昱這麼一個,哪怕他不是士卒,就只是謀士,可不是武將,卻是讓不少士卒都比較敬佩,畢竟這可是隨軍出征,那可不是鬧着玩的,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死在軍中了,不管你是將領還是謀士,你的身份和地位,那可保證不了什麼的,因爲這個是戰場,不是你家裡。什麼事兒不能發生?這個誰都保證不了,要都能保證,

那也就沒有戰場上瞬息萬變這樣兒的話了,真的。就算你是當主公做老大的,其實也保證不了自己每一次都活着離開,活着下了戰場,這個可沒人保證,確實。當然了,當主公做老大的,那肯定是比其他人保險多了,這個肯定是。別說旁邊那麼多親衛,就算是手下武將,

就帶來的人,哪個不是拼死護着,這個一點兒不假,確實啊。所以說當主公做老大的,哪怕就算是全軍覆沒了,基本上他也是沒什麼事兒。就算是曹操再慘的時候,他也沒說那樣兒。赤壁之戰,華容道是演義裡的,歷史上的話,曹操可沒那麼慘,大敗是大敗,可還剩下一半

人馬跑回北方去了,這個可還有點兒基礎,不是全軍覆沒了。要所有人馬都沒了,那麼曹操可真是慘了,不過還不至於那樣兒。但是一個赤壁之戰,確實是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這個一點兒不錯。劉備從沒什麼太大實力,最後變成有點兒實力,有了爭霸天下的資本,可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而赤壁之戰,看演義的話,都是諸葛亮有功勞什麼的,其實歷史上

的話,都知道,還得是周瑜,那是赤壁的第一功臣,這個一點兒不假。沒有周瑜,孫劉聯軍可勝不了比他們多好幾倍人馬的曹操,這個真是。孔明那個時候不過就是初出茅廬,和周瑜還是沒法比的,這個真是。周瑜好歹是名震江東,甚至在天下也有那麼點兒名聲,人家出

名兒的時候,諸葛亮還在求學,之後就在家種田了。所以說他剛開始的時候,怎麼都不能和周瑜比,至於說演義裡的情況,那大家都知道,沒辦法,羅貫中就比較喜歡孔明,那沒辦法。小說這個東西,作者的喜好,可以說很重要,至少他喜歡的人,肯定都是正面的形象,

至於說不怎麼喜歡的,甚至是討厭的,那還能好嗎?所以說看演義和歷史的對比,就不難知道,他老羅到底是喜歡誰,而不喜歡誰,甚至就是厭惡,這個就不多說了。反正老羅就只是個寫小說的,不是寫歷史的,這個一看一過就完事兒。不過怎麼都得承認,孔明怎麼說都是個有本事的人,這個一點兒不假,可肯定也沒演義裡那樣兒,智多近妖了,那也太可怕了,

確實,還不至於說那樣兒。孔明你可以說他是個天下頂級謀士,這個肯定是,但卻沒那麼厲害,不說是天下無敵了,可也沒誰就真能比得上。連司馬懿那樣兒的,也不敢說就從諸葛亮那兒討到什麼好處。要說司馬懿是什麼人,這個就不用說太多,反正天下最後落到了司馬

氏的手裡,這個可以說確實是和司馬懿有着大關係的,沒有其人打下的基礎,也就沒有之後的司馬家族,這個肯定是,司馬懿的貢獻,那是有目共睹。

第八六九章 馬超書信退曹操(續)第二〇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第四九四章 郭嘉帳中說福達第二十九章 兗州軍夜襲西陵第七四二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完)第九八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八)第二九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一)第四一六章 武安國登關激戰第七二四章 劉備隆中訪諸葛第一七八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五)第四五九章 召士卒孟起訓話第六五九章 函谷關孟德問詢第一三八章 馬孟起設宴待衆第九十七章 曹馬拜訪雒陽令第六六〇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第二九八章 謀雒陽何吳被誅(下)第六二七章 兗州江東再進兵第六二四章 再進兵欲取長城第九三九章 再攻城孫翊轉變(完)第二一八章 作交換欲再深入第六八一章 馬延親赴真定城(續)第三九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第六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三)第三九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第七十四章 汝南平輿試兄弟第二二七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第七八五章 戰襄陽故人來投第六三七章 兗州江東破羅縣第六九六章 戰臨湘聯軍收兵第三三六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第六八四章 江陵城馬超出招第一九二章 見母親心病終醫第六五三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三)第九〇〇章 劉備帳中話攻城第二二四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一)第六八四章 江陵城馬超出招第六十七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二)第三五四章 王司徒挑撥呂布第二八三章 馬超帳中說木馬第八七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第六七二章 戰江陵馬岱登城第八二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三)第二三四章 馬超上書漢靈帝第七四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九)第七四〇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續)第五八二章 孫伯符戰呂奉先第六四六章 聯軍再攻臨湘城第二九〇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四)第二〇五章 兗州軍奪取樂浪(完)第一一四章 兗州軍進攻襄平(續)第八三四章 曹操聚衆謀襄陽(續)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一三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二十)第一四七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二四八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完)第五六九章 知敵情大帳議事第七二七章 郝昭倒戈助涼州第四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一)第九三三章 王伉府中會呂建(續)第四七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三)第六九五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七)第三〇四章 到陳留共赴會盟第八八〇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九)第八十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續)第八十二章 涼州軍強攻西陵(續)第二四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七八三章 孫伯符意欲南下第六十七章 將軍府宴請衆人第六八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三)第二八一章 入雒陽探聽情報第七二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第四六二章 馬超帶兵攻雒縣(續)第五二六章 吳班再攻安邑城第四三七章 閱兵畢離開南鄭(完)第九九七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二)第九四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第八六七章 兗州軍大營開工第八二七章 蘄春使者至軍營第二五四章 涼州軍大營誓師(續)第一六三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二)第四十一章 馬孟起傳授錘法第七六二章 馬岱領兵攻襄陽第四章 聯軍進攻雲杜城(續)第一五六章 石全進入襄平城(完)第六十一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六)第四四五章 見先生馬煥拜師第七五七章 江東軍進攻蘄春第四七二章 酒館遊說老酒鬼第六二〇章 沮授見主步後塵第二五八章 馬超兵進西羌第五三九章 曹操西市訪大才第二八〇章 馬超欲往雒陽城第九一三章 曹操帶兵奔武陵第八二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三)第八十三章 王伉暢言盜匪事第一七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八)第六三九章 涼州軍再攻江陵(續)第二一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九)第二七九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第九四五章 兗州軍繼戰臨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