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一章 曹孟德許都稱公(一)

別看劉備這頂着個漢室宗親,又是天子皇叔的名頭,可說實話,他不如曹操對大漢的感情,至少馬超是如此認爲。當然了,人家劉備這名頭,確實是好使啊,誰讓他姓劉的啊,這個也真是,還是那話,就這麼一點,曹操和孫權是比不上的,劉備姓劉,大優勢,多少人就因爲劉備這個身份,就投靠其人的,這點你不能忽略了。所以說馬超是看不上劉備,但他一直都

覺得曹操不錯,哪怕其人也是有不少缺點,更是自己是己方的大敵。可劉備怎麼說呢,有人說劉備太假,是,馬超也有那麼點兒感覺,可他更知道,這劉備就算是假,怎麼假,人家也算是假了一輩子,這樣兒來看,那其實就是真的了。所以說就這麼一點來看,馬超其實還

有佩服其人的地方,至少你讓他自己像劉備那樣兒,馬超是肯定做不到的,他不得不承認,劉備那樣兒的,好像也沒幾個,真是,能三分天下的一個,能和曹操一直抗衡的,那確實不一般。關鍵是劉備算是越戰越勇,屢敗屢戰,最後還戰出來個三分天下,和曹操還有孫權一

比,就劉備是最辛苦啊。真是,至少曹操和孫權沒像劉備那樣兒,基本上是跑了大半個大漢,一看還真是。人家曹操是帶兵征戰,去了更多的州郡,可劉備不一樣兒啊,而他是跑了大半個大漢,這個真沒錯……所以說劉備最辛苦,至少人家曹操和孫權,可都沒像他那樣兒啊,真是。可雖說如此,馬超也都知道,可他卻依舊看不上劉備,哪怕其人還是個有本事的

一個,要不最後能從一介布衣,當上了皇帝嗎。當然了,這劉備是有個身份,不過那也是費勁才讓天子認可的,這個也不容易了。這事兒真說起來,還得感謝曹操一下,這個也是沒錯。馬超剛回到長安,休息一晚上,第二日,就開始封賞荊州作戰的有功之臣。除了在荊州

的那幾個外,其他人都跟着馬超回來了,帶去的,就張繡沒回來,讓馬超給留在荊州了,沒辦法,那地方多佔了兩個郡,確實是缺人,這個一點兒沒錯。而除了黃忠算是給他封賞了之外,其他幾個,馬超也是有所安排。而跟着自己回來的,郭嘉、崔安、馬岱和胡車兒,馬

超也都是封賞了一遍,這個是肯定有的。在荊州是打退了兗州軍,也打退了江東軍,甚至還佔了兩個郡,這個算是收復了失地,馬超是給馬岱升職了半格,這個也是不容易,畢竟他是這幾個人裡,功勞最大的,馬岱可是比郭嘉、崔安、張繡還有胡車兒的功勞都大,這個確實沒錯。所以說也就是他升職了,那幾個馬超就只是賞賜了一番,表揚了幾句,這前者的話,

他們也沒幾個人在乎,不過後者,他們還是很高興的。在荊州的張繡他們,馬超是親讓己方士卒過去,帶着自己的賞賜。那邊兒還有好幾個呢,不管是張繡也好,是臧霸還有黃敘也罷,他們都算是有功之臣,除了黃忠之外,是有個名正言順的州牧當,其他幾個,他也是賞

賜了一番。雖說沒升職,可這有賞賜就算是挺好了,根據功勞的大小,馬超給了他們賞賜。張繡還有臧霸就稍微多點兒,而黃敘的話,就比他們少了,這個也是不錯,畢竟兩人的功勞可要比他大,這個也是一點兒沒錯。封賞完畢,這上面也就沒什麼了,荊州的戰事,就算是徹底結束了,至少這個時候是沒有了,下次,還有沒有,那誰都不知道了,馬超是希望沒有。

他依舊是個不喜歡戰事的人,哪怕主動去進攻了,那都是沒辦法的事兒,你不去進攻,再等一會兒,人家就來攻了,這個還是他更不想要的。馬超覺得那話其實有道理,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這還是挺對的。至少對己方來說,其實就是如此。馬超知道,就說兗州軍江東軍她們就不想進攻嗎,那當然還是想,不過就是大多時候不一定有那個條件罷了,不就是這樣兒。

有那條件的話,這他們也都來進攻了,看之前在荊州,還不是江東軍先來進攻的,所以這個……馬超知道,這他們覺得時機成熟了,那麼肯定要過來進攻,這都沒什麼說的。就看江東軍實力差,人馬比己方少那麼多,勢力更是不如己方佔了好幾個州,可他們卻還是能找到

兗州軍,聯合一起進攻己方。這個就不得不說,連孫策他都有想法,那麼就更不用說是曹操了。曹操也是讓兗州軍來進攻江夏,雖說名爲是聯合盟友,一起進攻,可實際上什麼情況,這大家都心照不宣了,可哪怕如此,孫策他其實還是覺得這樣兒比江東軍自己進攻來得更好。

雙方都知道,彼此就是相互利用,其實這個也正常。就是那樣兒,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沒用,這利用是雙方的,是相互的,兗州軍想利用江東軍,而後者也是一樣兒想利用前者,所以最後雙方是一拍即合,這事兒是成了。最倒黴的還得說是涼州軍,那就沒辦法了,真是。雙方一直都是,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而最後也更是有合作的基礎,這個就足夠的。雖說和他

們所想的,其實還有區別,但最後就算是可以了,這個確實,有一點,那還是達到了,就是涼州軍的傷亡,是比他們多,就這個,確實是達到了。其他的,想要佔涼州軍的地盤,最開始是可以,可到後來,江東軍又丟了兩個郡,這可真有意思,本來想着是占人家的地盤,

結果自己地盤最後倒是丟了。不過儘管如此,孫策他是肯定不想那樣兒的,可事到臨頭了,他也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黃蓋和韓當有點兒本事不假,可那點兒人馬終究是擋不住涼州軍的大軍的,擋不住馬岱啊,這個他都知道。如果說孫策一心就想保住兩個郡的話,怎麼說,

至少也能保住一個,不過就是派兵罷了,如此。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公元二一〇年,這一日,曹操是召集了在許都的所有屬下,前來丞相府議事。說起來曹操是讓所有人來,是要做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他覺得自己爵位是低了,憑自己的功績來看,是可以稱公了,就稱魏公,自己覺得是挺好。對,是魏公,不是魏公公,那魏公公是別人了。魏公這個時代,

那就是曹操。這歷史上就兩人叫魏公,一個是曹操,那個是隋朝的李密,就他們兩個。不過這兩個魏公,那意思自然是不同,而差距也大了去了。至少李密那魏公,怎麼都是不能和曹操比的,這個一點兒不錯。畢竟李密再厲害,他也只不過就是隋末的一路諸侯,是N路

諸侯中一路比較強勢的而已。而曹操是什麼人?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雄,是三分天下的強勢諸侯,所以說李密他是比不了的。因此別看他也叫魏公,可和人家曹操那個魏公,含金量的差距就大了。而如今,都到了二一〇年了,曹操也是想着自己的爵位是超過侯,能稱公,這也就好了。他覺得這個應該不算是什麼難事兒,不過看自己手下,好像還有人不怎

麼贊同啊。曹操這自己要稱公,他自然沒直接就和手下人說,而是讓別人提出來,讓自己如何如何。結果這手下人,那自然絕大多數都是同意的,就只有個別的幾個,還是有那麼點兒……比如說荀彧叔侄,其實就不那麼贊同。荀攸的話,還差點兒,他雖說不那麼贊同,可自己主公要稱公,他也不會多說,隨大流而已,最後就這樣兒了。但是到了荀彧那兒,他是

直接就不同意,而且還當着曹操和衆人面兒說了自己態度。雖說荀彧不是那麼堅決,就自己主公一定什麼不能稱公,可他那意思,是所有人都知道了都看到了,不少人也是心裡感嘆啊,這也真是……荀令君,荀文若,可以說在座的衆人,和荀彧實在是太熟太熟了,基本上

哪個都是,這個確實。而且不得不說,荀彧在兗州軍的地位,那就和崔安在涼州軍地位差不多,荀彧就是那麼個身份地位,可如今這一番話,確實也是讓衆人想法不少。說起來這幾年荀彧身體也不是太好,關鍵是心裡有事兒,這個確實也是。曹操先是當丞相了,這個荀彧

沒反對什麼,當就當吧,不過如今這要稱公,他確實是不同意。荀彧對大漢的感情,那絕對不比以前的曹操還要少,不過如今大漢已經不是大漢了,曹操也不是曹操了,荀彧呢,其實也不是當初的荀彧了,這個確實沒錯。可說實話,大漢不是大漢,可卻依舊沒被滅了,曹操不是當初的曹操,可他對大漢還有那麼一顆心,荀彧也不是那個時候的荀彧,可他卻不會

贊同曹操稱公,就這麼簡單。不過雖說如此,這他也知道,自己是攔不住自己主公的,讓既然是想要稱公,那麼就沒誰能阻攔下來,自己太清楚了,而自己這反對,不過就是自己的一種態度而已,也就是這樣兒了,沒什麼大不了的。荀彧知道這幾年自己身體也是不好,都

近五十的人了,自己也不是武將,沒那麼強健的身體,幾十年的操勞,也確實是讓自己挺累……不過雖說如此,自己能在己方這兒,能在自己主公這兒做下去,那麼自己也不會離開,就算是爲了大漢做好自己最後能做的吧。荀彧這個人確實,他知道大漢不是大漢,可他心裡

還是有執念。這個不是說要什麼興復漢室,就只是在自己有生之年裡,讓大漢就這麼一直存在這兒,而不是被滅了什麼的。是,他也知道,有自己主公在,大漢終究還不會被滅,可自己主公哪一日要不在了呢?那麼最後……荀彧不是單純反對曹操稱公這麼一個事兒,主要是他很清楚,這今日自己主公稱公了,那麼之後沒多久,他就敢稱王,別的倒是沒有了。稱

帝什麼的,荀彧太瞭解了,自己主公不會,稱王就算是到頭兒了。所以說他是一定反對這曹操稱公,可惜荀彧也知道,自己一個人反對,那也是沒什麼大用。看看其他人吧,都是那麼支持,可見一般了。一想也是,這事兒……對他們當屬下的,那自然都是好處多,而不好

的地方也沒什麼。這也就是自己有別的想法,是不會同意,要不然的話,其實真說起來,對自己也算是好處多,可自己卻不會同意,就這麼簡單。可荀彧也知道,自己也就是說說自己所想的而已,其他的,那是改變不了自己主公的想法。可以說基本上已經是沒人能改變自

己主公想法了。其實荀彧也不是說就一點兒不懂自己主公的那點兒想法,要說自己主公不會自己篡漢自立去做什麼皇帝,頂多就是當個異姓王,也就那樣兒了。所以說這在通向稱王的道路上,是不會讓任何人阻攔阻擋他的,這個肯定是,就算是自己也不好使,真的,自己還能不清楚?而從之前司空到了丞相,如今這又要稱公,以後是肯定要稱王,那不過就是多

久的問題,也許自己是看不到,可終究那不是自己想看的,這個倒是也沒錯。荀彧沒勸說動曹操,他其實也沒指望着什麼,可他自己也想了,等自己主公稱公的那日,自己是不會在丞相府這兒,自己回自己家去,說自己有病了在家休息就好,而自己身體也確實是不行。曹

操雖說是看到荀彧不同意,可這自己要當這個魏公,就算是天王老子不同意,那也不好使,自己該當還得繼續當,沒什麼太多說的。

第一二四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三)第二十九章 孟起出手阻聯軍第七〇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五)第二六〇章 書信調令至長安第二十二章 問郭嘉馬超調兵第三〇二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六)第八三七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四)第一八〇章 尋謀士賊首相詢第六四五章 張任赴荊做太守第三十六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第三五六章 伯言謀孟達帶兵第六三四章 涼州軍佔據便縣第七十九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第三二七章 蠻王孟獲遇殘兵(續)第一一一章 石全搬兵拖兗州(三)第二一一章 曹操進宮見天子(續)第三四六章 衆人散相繼離開第三五二章 馬超兵出三江城第七四六章 得消息各方反應第六七七章 謀士議欲說馬延第六一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一)第六三五章 聯軍受阻羅縣城第三一八章 馬孟起再見帶來第九五七章 得情報孫曹反應第七六三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續)第五〇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五)第八一九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續)第二七六章 銀坑洞再見木鹿第七七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六)第五三六章 懷縣太守三求計第六七三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六)第五九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四)第六四八章 大軍再戰晉陽城(完)第九十章 馬超崔安奔益州第四八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〇)第九七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八)第二一五章 打兵器鄭渾應馬超第三四七章 馬孟起再臨敦煌第九十九章 兗州軍渡過遼水(續)第一三五章 涼州軍快馬傳報第三六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四 )第一六一章 南蠻軍再遣使者第七一三章 作客甄府談合作第三〇五章 福達戰孟帶祝融(續)第五四三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八)第七一八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第三二二章 諸侯聯軍戰汜水第六章 馬孟起蘄春議事第七四一章 甘陵城本初身死第三〇三章 三江城馬木對話第六一六章 兗州軍攻破湘南(續)第一六九章 長安建業天使到第二四〇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二)第二三七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下)第三二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第三〇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五)第一七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九)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七)第三六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五 )第四七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二)第一九六章 三英闖營欲入城第九八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八)第八六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第五五二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三)第八〇一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三)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四五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一)第六七九章 降將獻城入井陘第八七九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八)第一四八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六)第三八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四)第二五〇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六)第七〇三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第八三二章 黃蓋退走蘄春破第八十五章 甘興霸兵敗歸來第八五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第二二六章 成公英計敗漢軍(中)第八二七章 蘄春使者至軍營第五一七章 馬超圍攻弘農城第二九〇章 木鹿大王見馬超(續)第五〇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三)第一九〇章 南蠻王帶兵折返第一百零一章 雒陽城人才來投第七〇八章 攻關戰雄關激烈第十八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四)第二一六章 得時機謀士投韓遂第六五六章 鏖戰臨湘再受阻第一二三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二)第二〇〇章 戰涼州漢軍再敗第五八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五)第一二一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完)第五一〇章 涼州牧欲請人才第七五七章 江東軍進攻蘄春第三一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四)第五十章 馬孟起問計郭嘉(續)第四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四)第六十三章 闖城門逃出生天第八三九章 劉巴夤夜會鄧義第五十一章 休整畢雙方再戰第四〇三章 南鄭亂楊張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