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七)

馬超覺得羌人也是不敢輕易過隴西這兒來,畢竟李爲他們可不是吃素的啊,所以在這兒,至少馬超他沒把安全放到最主要的位置,而是發展,因此,之後他是讓劉曄過來這兒當太守了。劉曄別的本事沒有,謀士的話,其人只是個二流,有那麼點兒頭腦,對付羌人的話,馬超覺得是夠了。其他的,其人對工匠製造方面,確實是有點兒研究,這個馬超承認,劉曄說

是製造的大家,其實也不爲過,這點一點兒不錯,絕對是其人超過其他人的地方。別的方面,治理,政事上,其人這方面是不如製造上,可卻絕對比謀略強,所以說馬超覺得其人在隴西這兒,那可真是挺適合的。而如今看這他的成果,馬超覺得自己是把其人擺到了最爲適

合他的位置。說實話,要讓劉曄在長安的話,馬超都覺得那是屈才了。而且也不得不說,劉曄是真心不愛去長安,這點是一點兒都不錯,這長安就是他上賊船的開始,所以說他不愛過去,那是再正常不過了,這個馬超太清楚了。所以說讓其人在涼州,在隴西,馬超自然是

知道,人盡其才!這狄道那可真就不是允吾所能比的,也不是說兩地的差距很大,可確實,這明眼人是一看就看得出來,區別當然有,而且都看得出來啊。對狄道這兒的發展,馬超是很滿意,不過都這樣兒了,羌人都不敢過來,可見李爲他們十八人的威懾力了。確實,他們不會怕劉曄,那真是不可能,可是卻怕李爲他們啊,這個倒是一點兒都不錯,所以現在……

確實,如果不是隴西和金城挨着,如果說不是李爲他們就在金城,這隴西作爲羌人的第二站,基本上也是沒什麼倖免,可如今爲何這也是沒有羌人敢過來呢,馬超他們也是很清楚。確實,羌人不會怕劉曄,說起來其人可是沒什麼大名兒,別說是在羌人這兒了,就是在其他

地方,那也都沒什麼名兒。所以說想讓羌人怕他,那再等個幾十年,也許都不太可能。不過怎麼說呢,羌人是不知道他劉曄劉子揚,可肯定也都明白,那就是,馬超既然讓其人到了隴西,那麼自然就有他自己的打算,要說這個劉曄什麼本事都沒有,那羌人是打死他們都不

信的。所以說他們哪怕是不怕劉曄,可不代表羌人就什麼都不懂,至少不傻就是了。其他的,就說他們害怕十八子他們,所以說隴西這兒,他們也是不敢輕舉妄動,是迫不得已,只能是派探馬去敦煌看看,至少他們一點兒都不懼龐柔,這個是沒錯。所以說羌人也不傻,一樣兒是知道這柿子要挑軟的捏,這個是肯定的,基本上誰都是欺軟怕硬,畢竟人都是爲了自

己的利益着想,這個太正常了,趨利避害嘛。所以說羌人也知道,到底要真進攻的話,去哪兒纔是對他們最有好處的,顯然絕對不是金城,也不會是隴西了,就只能是敦煌,確實如此啊。其實就算是馬超所想,他也覺得會是敦煌,而不是其他地方。第一,敦煌雖說距離稍

微遠了那麼點兒,可那卻不是什麼問題,至少那地方還是羌人的活動範圍,這個一點兒沒錯,其次就是敦煌那兒的財物,那地方糧草也許不是最多的,但是在涼州,那地方絕對是錢最多的地方,這個一點兒不假,就算是漢陽,也未必比得上敦煌,這個也真是。所以說羌人對那兒是有覬覦,馬超一點兒都不懷疑,結果那樣兒,也不是說就是他一點兒都沒想到的。

只是說實話,羌人比他想象中膽量還要小,這個還是馬超不太瞭解的。本來在他認爲,這羌人不敢去金城,可其他地方,他們就真一點兒都不敢去?結果還真是,高看他們了,結果就是如今這樣兒。不過馬超也知道,因爲自己不是羌人,所以說還不能那麼理解他們的想法,這個還是很正常的。如果說自己也是處在他們位置上的話,估計自己就會很明白他們都是什

麼想法了。走在狄道大街上,在城裡還能看到羌人,也和漢人一樣兒是做小買賣。這個之前在敦煌、在金城,馬超他們也都見過羌人,相比之下的話,敦煌是沒金城和隴西這麼多。確實,羌人的話,有一部分,當然是很少了,就居住在漢人的地盤,就是涼州這兒,甚至就

乾脆和漢人通婚,很多地方都是雜居,所以說在涼州大街上看到羌人,其實並不奇怪。當然他們是受到了漢人的影響,結果很多人也都不放牛羊了,直接就在城裡做起了生意,他們這已經不是那純粹的羌人了,至少那些還在馬背上的羌人,基本上是不承認這些跑到漢人地

盤上的同胞的。在他們看來,這和投敵也沒什麼區別,確實。要是還在放牧爲生,那樣兒的,羌人部落的人覺得還不錯,至少是沒忘了老祖宗的生活,可在城裡做小買賣的,那是讓他們覺得是背棄了祖宗,所以他們自然是不認那些。對此,馬超還算是瞭解,他知道羌人的大致情況,不過他也認爲,這就算是民族融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確實,民族融合,不是

讓漢人去放牧爲生,而就是讓他們異族捨棄了遊牧,而學習漢人的生活,這個就是馬超所想的,同化了異族,那麼都變成是自己人,那就好了。當然了這是馬超所想的,哪怕最後哪個異族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那也不是不好,畢竟那是融合到了整個的華夏民族裡去了,是

昇華了,這不就是這樣兒嗎。當然非要說,是對本民族來說,也許是不好,可總體上來講,至少馬超覺得對漢人來說,那就是天大的好事兒。歷史上有不少的民族,最後可都是沒了,馬超記得他前一世的時候還就問過歷史老師,結果教他的老師就是這麼說的,融合了是好事

兒,這昇華了,於是乎馬超就記住了。反正這個看你是處在什麼立場吧,反正馬超就認爲,自己要是異族的人,那麼肯定不希望自己民族最後都沒了,可自己是漢人,那麼巴不得其他的民族都融合進去,漢人總不沒有吧,那可真有意思了。所以說馬超覺得其實大家都是華夏民族,都挺好,總體來說,是一個稱呼,個別的話,是不同民族,可終究還是一個大家庭的。

所以說馬超也是,對待這些想和漢人一樣兒的羌人,馬超給了他們不少好政策,這個是一點兒沒錯,畢竟不是所有羌人馬超都是要滅了他們。是,要滅掉的應該說是大多數,可還有極其少數,投靠了漢人,或者說中立的,那就是馬超他們要好好保護的了,這個是必然啊,

必須的。所以說如今在狄道這兒,還能看見羌人也和漢人一樣兒,在那兒做小買賣。對這樣兒放棄了遊牧生活,融合進漢人生活的羌人,可以說馬超是非常贊同的。對他來說,羌人要都這樣兒的話,那麼威脅就沒多大了,至少他們騎兵的戰力是絕對不會很高就是了。但是如今呢,顯然沒那樣兒啊,人家的騎兵戰力依舊是不低,而且關鍵是還不少。異族說起來都

屬於是全族皆兵,這個也是差不多少。所以說他們中哪怕只有那麼一點兒主動融合進了漢人,可以說馬超都是無比歡迎的。因此他們中少一個羌人,那可就是至少少了一個士卒,就這麼簡單。而他們的後人呢,顯然也不會去當羌人的士卒,所以說馬超自然是讓太守致力於這個方面的事兒,能吸引多少羌人到己方地盤上生活,越多,可以說功勞也就越大,功績就

越高,這就是馬超所認爲的。確實,這如今還算是和平,邊境的和平,所以說……可以說看一個郡,尤其是邊境的幾個郡,每個地方都有多少羌人在這兒生活,那就絕對是太守有多大的功勞。確實,馬超就是如此認爲的,在他看來,這一個太守要是能讓敵人變成中立,那

其實就是立大功了。甚至很多羌人其實已經開始比較偏向漢人了,那都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成果,確實非一朝一夕的,這個也是。但是對馬超來說,這個雖然“任重而道遠”但是他確實,也一直都讓手下在做着,進行着,因爲是必須的,就是這麼簡單,所以說看如今這

效果。在隴西這兒的羌人,是絕對不會比金城少就是了。怎麼說呢,如果就是最開始的時候,那肯定是金城那邊兒居住的羌人更多,這個是肯定,好歹那地方是第一線啊,確實不是隴西能比的。可等李爲他們滅了燒當羌之後,投靠到漢人這兒,去金城的羌人,就少了,沒辦法,更多的,他們是害怕李爲十八個人,所以說他們是寧可到其他地方去,也不敢去金城

了。而且都知道,雖然李爲他們報了仇,這個是不假,可說實話,他們對羌人,那依舊是有看法,所以說羌人也不傻,知道去金城沒以前好了,所以說很多都沒去那兒,以致於說這些年到金城居住的羌人,確實是少了。但是李爲他們不在乎在意這事兒,馬超也不在乎。金

城那兒是少了不假,可別的地方卻多了,這也算是此消彼長吧,都是一樣兒的,所以說自己其實也沒什麼說的。當然了,如果說其他地方人也一樣兒少了,那麼肯定就有什麼問題了,至於說是什麼,那就要好好去調查一下才行,不過如今還沒那樣兒,總體來說,馬超是很滿

意的。對狄道這兒,馬超怎麼說都是很滿意的,他也知道,這些年來,劉曄確實,他是盡力了。也是,憑其人的本事,治理一個郡,馬超覺得很清楚,真的。就算是讓劉曄去治理一個州,說實話,都沒什麼大問題,所以就更不用說如今才只是一個郡了,確實如此啊。逛了四個時辰後,馬超他們就回了太守府,今日也是把他們想知道想了解的,都已經知道了解過

了,比如說羌人在狄道這兒的一些情況,馬超就知道。這他們來投靠己方了,己方不說別的,至少是比他們在部落的時候,生活要好,這個就是馬超覺得自己或者說涼州軍應該保證的。要不然的話,人家爲什麼要投靠你?來涼州這兒定居,其實仔細一想,好像確實是這樣

兒啊。所以對馬超來說,是很需要知道,這羌人到了己方這兒,到底都如何了。那生活在這兒多年的,那都不用問了,自然是都不錯,可那些這兩年纔過來,甚至是新來的呢,這個馬超是不得不關心,確實,這關乎到己方和羌人之爭啊,所以說馬超不可能不在意這個事兒,

又一晚的宴席撤下,馬超依舊是和劉曄聊着,說了今日的見聞,他都是滿意的,還有羌人的一些事兒,他之後也是沒忘了問劉曄,後者自然是把羌人的情況大致和自己主公說了下。馬超不住點頭,不少都是他所瞭解的,但是更多的,還是他不知道的。至於說劉曄騙他說假話,這個就不用想了,那根本就不可能。別說這個他沒那動機,沒那必要,就算是真有,說

實話,其人也是不可能那麼去做啊。而且馬超問他的,那可不是什麼機密,更不是就他一個人知道的事兒,這馬超是剛來隴西,所以他不知道,那很正常。可只要他多呆,多問幾個人,那麼什麼都知道了。一個人兩個人不行,那麼十個八個呢,終究是會讓馬超知道很多的,

畢竟他纔是涼州軍之主,是當老大的,劉曄也只不過是個太守而已,還是在馬超手下做事兒的,這個纔是根本。他就算是想騙馬超,對不起,那事兒根本也成功不了啊。

第七十一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二)第五八九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六)第十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八)第四三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六)第八九二章 王子均領兵攻城第四一六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續)第二四四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八六五章 樂文謙立軍令狀第一九四章 屬下來到東海郡第三五六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三)第五三四章 曹操升官當丞相(續)第四六七章 來者原是故人後第九十八章 禺同山奇襲取勝第一七一章 擬聖旨召人回京第二十章 孫伯符商議北上第八九四章 涼州軍三攻樊城第十一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續)第二一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一)第九三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一)第四五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四)第一三四章 攻城戰精銳首敗第八六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二)第五一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五)第七十二章 激怒關羽出西陵(續)第六六一章 聯軍鏖戰臨湘城第二三三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六)第三二九章 孟獲帶兵奔烏戈(續)第七二九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六)第七九〇章 劉玄德帶兵南下第一三二章 禺同山兩軍對決第三三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五)第三八二章 得勝凱旋迴長安(續)第二四六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二)第五七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五)第三十四章 木馬帶兵到前線(續)第三四一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八)第六七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八)第三二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三)第三二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第三三三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第四一二章 部署畢兵臨葭萌第三六三章 除董卓呂布出手第九三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第五七六章 丹徒縣令迫呂布第三二〇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七)第三十三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七)第八〇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五)第八四二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九)第一七一章 擬聖旨召人回京第六六四章 再戰江陵終登城第四二六章 到漢中進入南鄭第四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三)第九九九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完)第五三〇章 劉協聚衆議遷都第四三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五)第四三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第八一五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第一〇八章 孟起反謀曹孫劉第九一七章 涼漢荊兗戰樊城(完)第六〇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七)第三八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八)第三〇一章 馬超領兵戰三江第七十三章 涼州江東到遼東第十章 行路上父女獲救第九一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一)第三〇五章 汜水關諸侯會盟(上)第八九四章 孫劉聯軍至蘄春第六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一)第八二二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第一五九章 崔鴻追憶當年事第三八一章 再遣將駐守三江(續)第二三五章 帶來重回三江城第六六五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五)第八五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一)第八六四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續一)第五四八章 兗州軍兵臨城下第一六一章 馬超再欲入敵城第五六一章 涼州軍兵退西陽第四五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四)第二四一章 出兵再戰三江城第十三章 精銳營孟起練兵第三八〇章 許都曹孟德問詢第八八〇章 別衆人劉文告辭第七一六章 甄家衆人商議畢第十七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第四九二章 召屬下派兵救援第一三六章 黃巾副將中計第二十四章 聯軍衆兵發西陵第九八四章 黃忠帶兵返西陵第二一八章 作交換欲再深入第二二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二)第七十四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續)第二十五章 聯軍衆兵發西陵(續)第六〇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一)第七六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九)第八九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六)第四六五章 趙雲用計過洛水第八十一章 涼州軍強攻西陵第八七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一)第七九二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