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一)

但現實是,徐晃可沒人家呂布那兩下。是,曹操也知道,他也承認,徐晃武藝是不錯,這個不假,可和呂布還是不能比的。要說呂布自己或者帶着幾百騎兵去涼州軍大營,就他都不敢說自己一定能全身而退,但是徐晃就敢?這個曹操不得不承認,涼州軍也是沒什麼埋伏之類的,要不然的話,徐晃可真懸,不說被生擒,可受傷估計是免不了的。要說涼州軍隨軍的

郭嘉,可不是個沒本事的人,所以曹操也不得不埋怨徐晃,這已經不是膽量的問題了,而實在是小看了對方,而高看了自己啊。要說最後他能平安回到己方大營,曹操也知道,那是徐晃運氣不錯,要不然的話,絕對不是這樣兒了。畢竟五百對上七八萬,傻子都知道結果,

也真是,涼州軍他們可不知道徐晃要來,所以根本就不可能事先給他來個埋伏什麼的。要不然的話,他當初去一次涼州軍大營,那肯定就是要凶多吉少啊。曹操絕對不是不相信徐晃的本事,他承認其人武藝是不錯,可也正因爲如此,所以他徐晃也敢用五百騎兵,就去劫涼

州軍的大營,說實話,如果徐晃不是這樣兒的武藝,只是二流水平的話,曹操認爲他都不會去。在他看來,你說徐晃他是“藝高人膽大”,那還真,曹操沒覺得有。但是要說徐晃“無知者無畏”的話,他其實也沒那麼認爲。至少曹操就很清楚,徐晃既然是敢就只帶五百騎兵去劫營,那可不光是因爲他覺得自己武藝不錯,更重要的,更主要的,曹操知道,那就是他

徐晃,是早就已經想好了萬全之策。當然了,這個所謂的“萬全之策”,不過是他自己認爲的而已。還是那話,徐晃能完好無缺完好無損回了己方大營,那可真是,絕對是走運了,就是這樣兒。在曹操看來,如果說涼州軍就想對付你的話,早在大營埋伏好了,那麼你就算

是不被他們擒住,可至少也得受傷。好歹曹操也算是和涼州軍打交道二十年都多了,更是和馬超相熟,所以該知道的,他自然都很清楚。因此,別說就只是己方一個徐晃了,哪怕就是換成那個虓虎呂布,他也照樣兒在涼州軍埋伏下不好使。也許是,想擒住擒殺其人,是基

本上不用多想,可要把呂布整傷,那確實,並非沒可能的。好歹郭嘉也是個頂級謀士,更何況,涼州軍好歹還有那麼幾個將領呢,而且還有馬超,相當於一個二流謀士,對此,曹操可以說是一清二楚。別說他這個當主公的對於敵軍的瞭解,就說以前他和馬超,兩人相熟,更是好友,所以那個時候,可以說曹操就已經算是很瞭解馬超了。不過顯然,他對其人的了

解,確實是不如馬超對他的瞭解,這個是肯定的。而且還必須要說的是什麼呢,那就是當初的曹操是那樣兒的曹操,可不是如今這樣兒。當然了,當年的馬超,也是那樣兒的馬超,也不是如今這樣兒。至少在曹操眼裡看來,馬超雖說不像自己這樣兒,改變那麼多,可也是

變化不小。不過這個事兒,他所想還有點兒問題,爲什麼這麼說呢,當年的曹操確實不是現在的曹操,這個沒錯,畢竟如今的奸雄人物,不是當初那樣兒,其人年輕,纔剛剛嶄露頭角而已。但是馬超呢,他絕對不像曹操所想那樣兒,改變多少,是,還是那話,沒有說一成不變的,但是馬超真改變很多嗎?自然是沒有,他有所改變不假,可卻沒曹操所想那麼多,

畢竟當初求曹操辦事兒,可以說馬超要是不表露自己是忠心大漢的,曹操估計也不能和他關係太好,所以說就不好辦了,因此,當初的馬超,確實是騙過了曹操,這個是一點兒不假。以致於到了現在,曹操還依舊是認爲,當年的馬超和自己沒什麼區別,都是忠心大漢的,不過後來改變了而已。如果說馬超知道了他的想法,也只能是笑笑,畢竟要說自己忠心大漢,

那肯定沒有,不過自己必然是忠於自己的民族,這個是肯定的。馬超其人是有羌人血統不假,可骨子裡,他是個漢人,他穿過來之前,祖祖輩輩都是漢人,這個是改變不了的東西。再說了,那點兒羌人血統,其實真就是可以忽略不計了,至少投靠他的,沒人說是因爲他有

羌人血統,就不給他做事兒。當然了,不支持馬超的,也不會在涼州軍這兒,這個是肯定的。不過看看治所的百姓,涼州軍還是很得民心的,這個是半點兒不錯。尤其是不少百姓可都知道,涼州軍主公就是馬超,是大漢的驃騎將軍、涼州牧,還有個什麼侯爵,叫槐裡侯什

麼的。這最基本的東西,不少人還是知道的。不過大多數,還是不知道,這個驃騎將軍是多大的官,但是什麼州牧,他們倒是很清楚,至少老百姓就認爲,一個州最大官兒,就是這個州牧,這是他們所認爲的。至於說驃騎將軍,他們只是知道是個挺大的官兒,好像比州牧還大,所以說比他們所認爲的大官還要大的官職,老百姓自然是不敢小看了。所以說老百姓

看的都是這個,什麼你有羌人血統的事兒,他們可真是不關心。他們就只關心在馬超治下,能有口飯吃,生活不錯,所以其實就足夠了。而其他的東西,真都不那麼重要了,而且馬超基本上都是征戰在外,而不是在他涼州軍的地盤作戰,所以老百姓覺得挺和平,就比什麼都

好。至於說別的,什麼忠心大漢之類的,那可真不是老百姓所要去考慮的。馬超如何,是不是忠心朝廷,和他們的關係都不大。至少他們就知道,只要自己所住的,還是涼州軍的地盤,就有不少的保障,這就足夠了。說起來馬超怎麼樣兒,他們真不在意,哪怕馬超稱王稱

帝,他們都無所謂,甚至還覺得好呢。至少老百姓的要求,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吃飽穿暖,這絕對是亂世中,他們所追求的了。當然了,真打仗沒完沒了,那隻要餓不死的話,他們其實就滿足了。而且最好別把小命兒丟了,這就更好了。畢竟兵荒馬亂的,一個不小心,小命兒可能就真沒了,那都不是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兒。哪怕不管是涼州軍也好,是兗州軍和江

東軍也罷,他們都算得上是軍紀嚴明,可每一支隊伍裡,總會有不怎麼地的人,這個是很正常的。所以根本也沒說就能完禁止得了,有人犯事兒是被處理了,可有的人,直接就跑了,還是抓不到,軍法處置不了,被個別人是逍遙法外了,這都沒辦法的事兒。如果說涼州軍、

兗州軍和江東軍,他們真都能做到,對百姓從來都是秋毫無犯,從來沒有士卒對百姓如何如何,那麼天下估計早都太平了,這也不是什麼沒可能的事兒,是吧。可顯然,這哪有那樣兒的隊伍呢,尤其是如今這個時代,那就更不說了。哪怕是涼州軍這樣兒的,待遇都很不錯的士卒,也一樣兒是有危害百姓的,那都真不是說就一個沒有,有,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而曹操對徐晃的埋怨,就是這麼多,對李通他是滿意,而徐晃只要回來,他是肯定要說對方的,而且還得稍微處罰下。曹操想到這兒,心說這個徐公明啊,本事是不錯,可就是不怎麼讓人省心啊。之前守禦函谷關,就因爲早撤兵,所以回來就被自己給處罰了一次。這如今又是,帶五百騎兵,就去劫營,這事兒別說自己已經是從探馬那兒知道了,就算是不知道,

等荀攸回來,就以他那性格,都得是趕緊告訴自己。當然了,荀攸可不是爲了讓徐晃挨說什麼的,那絕對沒有,說白了,還是爲了讓自己說說他,他徐晃也能多點兒記性,別總是犯錯啊,就是這樣兒。不過曹操也想過了,不管自己是怎麼處罰他徐晃,只要以後他還是覺得

自己要去做的,那麼就算是軍法,也一樣兒沒用。徐晃不是說是一個特別迂腐,不知道變通的人,那樣兒可不是他,但是基本上,只要他認定的事兒,自己必須要去做的,他就一定會去做,這個是一點兒沒錯。好歹曹操也是認識對方那麼多年了,就說徐晃加入到兗州軍,

都那麼多年了,因此,他對徐晃還能不瞭解嗎。不過雖說如此,但是自己說了他,處罰了他一下,那麼以後類似這樣兒的事兒,基本上就不會發生了。首先,必須要讓徐晃認識到,這個事兒是錯誤的,只有這樣兒,他才能不再去犯,去改錯,去認錯。如果說他一直都認爲自己做得對,沒毛病,那麼曹操也知道,基本上說什麼都沒有用了。不過曹操更清楚,徐晃

還不是那麼蠻不講理的人,這個是肯定的,不過他也有他自己的想法,這個也是沒錯,如此。不過雖說如此,曹操也是要說徐晃,要處罰對方一下,這個是肯定的。不過在這個時候,曹操是什麼命令都不會下,尤其是如今南陽戰事還沒結束,別說徐晃沒帶兵回來,就算是他

回來了,他有功績,這自己還得考慮一下,不是說那樣兒就不會處罰他了,那倒不是。不過就是,其人如果有功的話,那麼自己想想,也可以從輕處罰對方一下嘛。說起來,曹操/他是從心裡往外,都不想去處罰徐晃,不過自己這當主公的,不那麼去做,肯定是不行,所

以……處罰他是一定的,不過卻絕對不會是現在就是了,別說徐晃沒回許都,就說他如今帶兵在外,就不是曹操要處罰他的時候。除非是非常有必要,要不然的話,曹操是絕對不會做出來那樣兒的事兒的。畢竟這大局爲重,他這個當主公的,當然是很清楚,必然啊。如果說非要是馬上去處理不可的事情,那麼曹操必然,從來都是當機立斷,一點兒都不會說拖泥

帶水去做事兒。但是不應該馬上處理的,宜去好好拖一下的事兒,他自然不會說馬上去辦。那樣兒的話,對自己對己方沒什麼好處。是,處罰徐晃是必須的,可卻絕對不是現在。如果說自己軍令真過去了,先別說他徐晃本人是什麼想法,就說己方士卒,知道了之後,那必然

是士氣往下跌,所以這樣兒的事兒,自己是不會做出來的。對曹操來說,那賠本兒的生意,他是怎麼都不會去做的。至少他不會主動選擇就是了,如果說實在是事情到了那一步,必須要那樣兒,那麼他沒有辦法選擇的時候,也只能是,只好那樣兒了,這個很正常,無奈啊。

不過如今是有所選擇的時候,自己該如何去做,他自然是很清楚了。別說此時此刻,自己不能傳令去處罰徐晃,反而還應該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能早**退兗州軍,讓他們回長安。對於之前就派出三萬人馬去當援軍,曹操確實,他沒什麼希望,更多就是試探,也是爲了安徐晃的心,畢竟看他着急那樣兒,不讓他帶兵去,他徐晃沒準就要憋出病來,所以曹操不能

不爲自己手下的大將考慮一下啊,這很正常。所以是先讓徐晃帶兵三萬去了南陽,而徐晃表現呢,除了最開始和帶兵劫營之外,其他的,曹操還是滿意的。至少他這保住了己方最後剩下的那不到兩萬的人馬,對此,曹操是滿意的。說起來己方是不如人家涼州軍,所以這一

兵一卒,可以說都是非常寶貴的了,這個就是曹操所認爲的。畢竟人家涼州軍的錢糧足夠,所以損失個十幾萬人馬,之後再徵兵募兵就是了。

第六七二章 戰江陵馬岱登城第二九九章 回隴縣安排劉辯第八七一章 劉玄德聚衆商議第三八七章 賈馬演戲賺鬼卒第三十五章 無終城馬超得劍第九〇八章 南陽援軍至房陵第八七九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八)第九十五章 劉宏安排馬孟起第五九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四)第七二四章 戰後涼州軍漢軍第七八四章 孫伯符帳中擺宴第三八三章 欲出行馬超打算第一五八章 南蠻軍深夜暫退(續)第一四〇章 辭別離伯符東歸第六二八章 涼州軍進攻陰館(續)第七十六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二)第三九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第二八四章 別何後孟起出手第三七四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第九四五章 兗州軍繼戰臨沅第七五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四)第六一七章 周倉欲投劉玄德第八九七章 涼州軍四攻樊城(續)第一〇五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六)第八三一章 馬岱城頭戰黃蓋第七二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第五八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八)第四十九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八)第七〇三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第七章 別閻忠馬超出師第三十六章 大軍起三方齊動第四二三章 客廳孟達見馬超(完)第一九三章 孟獲三人戰崔安第一一七章 馬超設宴款衆將第六七二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五)第九五二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第二十九章 幽州地張飛出現第三七一章 孟子敬帶兵回營第一七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五)第五七四章 呂奉先怒斬三將第二十八章 聯合進攻西陵城(續)第六一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一)第六七三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六)第九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八)第六九四章 高邑城大軍已至第八三二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八)第二〇六章 祝融夫人說利害第三六六章 南蠻王勸阻國主(完)第六〇七章 涼州軍按兵不動第七十三章 涼州江東到遼東第九十八章 禺同山奇襲取勝第一九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三)第四八五章 馬超親赴壽春城第一九五章 千里救師返涼州第六〇一章 孟德許都議對策第五八六章 兗州江東退零陵第七四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八)第五十二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七)第五六四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第二七八章 銀坑洞再見木鹿(完)第四八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五)第七三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四)第二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一)第四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二)第三二八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五)第七四八章 臨湘城黃忠問詢第四六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八)第二四七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續)第二一七章 再遭擒蠻軍再敗(續)第三六〇 李肅遊說呂奉先(完)第九十九章 何府一曲高歌第六六一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十一)第八二三章 江東軍繼戰臨湘第七四四章 吳子遠接替馬漢第九四一章 孫劉聯軍攻堅城第四七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二)第三〇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四十三)第七五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六)第三六九章 李傕遣使求赦免第九〇一章 聯軍夜戰蘄春城第一九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四)第一八一章 金城允吾兵臨城下第五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八)第一八九章 涼州軍再勝蠻軍第九五二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第三九二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第九十一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四)第五四九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四)第二四四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續)第五七八章 涼州軍攻城再阻第五四五章 據酉陽文魏逃走第六十二章 孫伯符戰崔福達(續)第三九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二)第九三四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續)第七七一章 長安信使至江陵第一四八章 女人出戰會敵將第三九〇章 欲離開馬超召衆第五一六章 曹操帶兵入司隸第一六四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三)第九二三章 兗州軍再攻臨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