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中)

而且張讓不得不小心對待此事,如果說換帥,假設真換了的話,那麼一下就敗了可怎麼辦啊。請記住本站的網址:。至少董卓人家可是把韓遂一直都控制在涼州和司隸的交界處,都這麼多年了,至少這點還算不錯。要不他張讓早就大有意見了。

這張讓的信中就寫了這麼兩件事,再多了他也沒說。不過以董卓的精明,他自然知道發生瞭如此的變故,自己要如何去做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其實也確實不用張讓再多說了。不過他還是得問問自己的智囊李儒,畢竟有些自己考慮不到的東西,李儒他卻能考慮周全,而且他還能給自己答疑解惑,有些自己不太明白的東西,李儒卻能給自己解釋清楚。

李儒此時問道:“主公可知,今張讓他爲何如此迅速地書信於主公?”

“這……,說起這個,我確實不知!”

還別說,董卓之前他還真就沒仔細想過這個問題,他只是一直都在想着自己的事兒,可沒想張讓爲何這麼快書信給自己,讓自己知曉劉宏病重的消息。要說自己在雒陽的眼線,如今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那麼他們的密報現在也都快到了,不過卻還沒有張讓的信快,那麼這張讓爲何如此呢?

董卓想了想,這個,難道,莫非是?對了,也許就是如此吧!

“這,文優,你說他張讓是不是在向我示好?因爲如果萬一劉宏駕崩了的話,那麼以他張讓這麼多年來得罪的人來說,可不好辦啊!而且不知還有多少人對他都想除之而後快,那麼到時,他如果倒向了我,他覺得也許我可能拉他一把吧?”

李儒聞言笑了,“主公所言倒是不錯,其實儒以爲大致上張讓就是如此所想的!不過主公請想,如今漢帝劉宏已然病重,而張讓信中所說他此時已經時日無多了,所以一旦他駕崩之後,到時到底是由誰來繼承大統,這個問題……”

李儒說到這兒就沒再往下說,他知道話都說到這兒了,那麼之後的話自己主公自然已經都明白了,哪裡還用自己多說啊。

董卓聞言是狠狠地點點頭,沒錯,李儒說得那是一點兒都沒錯啊。劉宏他就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何皇后所生的皇子辯,也就是大將軍何進的外甥,馬超所教導武藝的劉辯。而另一個則是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協,劉協,至於說王美人嘛,她卻是已死多年了。

可劉宏這麼多年來,他是一直都沒有立過太子,這個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至於說爲什麼他遲遲不立太子,也許有些人還不是特別清楚,但這點他董卓還是知道些的。可以說董卓其實一直都很關注這個,而且他可不是那些沒什麼政治頭腦的人。

首先就是說,劉宏不是不想立太子,而是他不怎麼敢去輕舉妄動。至於說爲什麼不敢,那就因爲他一直都在擔心,按道理說,太子之位就應該是劉辯的,因爲從來都是,有嫡長子,沒什麼特殊原因,那麼就得是嫡長子爲繼承人。而劉辯之母貴爲正宮皇后,劉辯也是劉宏的第一個兒子,那麼他正是嫡長子,所以他應該繼承皇位,沒什麼說的。

可劉宏卻一直都遲遲沒有動作,這說明了什麼,這就說明他的意思並不想立嫡長子爲太子,就是這麼回事兒。也許一些沒什麼政治頭腦的人不太瞭解這些東西,但董卓他可是在官場上混了幾十年了,他自然都清楚這裡面的那些事兒。要是這些都不知道的話,那他不就白混幾十年了,那樣兒的話他還不如買塊豆腐然後直接撞死。

其實劉宏他就是不想把皇位給劉辯,而他就是想把皇位傳給劉協所以才這樣的,因爲他有他自己的想法,而這個想來其實也是一件挺無奈的事兒。如果說劉辯比劉協更適合當皇帝,那麼劉宏會毫不猶豫地馬上就立劉辯爲太子,但這麼多年來,他對自己的這兩個兒子可以說是太瞭解了,劉辯是嫡長子沒錯,但他卻真不適合去當這個皇帝。

要說劉宏這輩子,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基業,留下來的江山,其次那就是錢了。而他雖然確實是沒什麼大本事,更不是什麼有道明君,但他卻也希望能守住老祖宗留下來的江山,而這點對他來說纔是最爲重要的。

可惜啊,他雖然一直都不想承認,但心裡卻也不得不承認,天下其實早就已經亂了。自己嘴上不承認無非就是自欺欺人罷了,其實天下早就已經不太平了,自己可能不清楚這個嗎。可自己對此也是毫無辦法,沒什麼辦法能力挽狂瀾,因爲他也知道,自己可還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做到這個。

所以就這樣,劉宏都把希望都寄託在了他兒子的身上,希望他自己沒能完成的東西,在他兒子那兒能代他完成。反正從來都是打江山不容易,而守江山是更難啊,在經過自己多年來的觀察,自己的嫡長子,也就是何皇后所生的劉辯,他根本就當不了亂世的皇帝。如果有一日江山真傳到了他的手裡,那麼估計沒幾日可能就丟得差不多了,如果到了那時候,那自己可就是罪人了啊,對不起大漢的列祖列宗。

而王美人所生的劉協呢,別看他年紀不大,但正所謂是三歲看老。劉協年紀雖小,但卻有帝王之相,一舉一動看着就是那麼回事兒。而且年紀雖說不大,但卻聰明伶俐,並且還頗有心計。雖然只有幾歲,但卻已經有心計了,也許這點不好,但在劉宏看來,作爲帝王就得是這樣的才行。

可你再看看劉辯,都十二三歲的人了,怎麼看也不像是皇帝的樣兒啊。而且其人還挺老實的,更沒什麼殺伐果斷。當然了,如果他是生在太平年代,成長在太平盛世,那麼劉宏會毫不猶豫地立劉辯爲太子。因爲在他眼裡,劉辯只能是在太平年代當皇帝的人。可劉協就不一樣了,因爲在劉宏的眼中,他纔是真正能在亂世中做帝王的皇子。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劉辯身後的外戚勢力,這點劉宏卻也不得不多去考慮,立不立劉辯,都得好好考慮外戚勢力啊。

如果說真讓劉辯當了太子,那麼等到時候他當了皇帝后,也許估計沒幾日,這大漢的江山可能就改姓了也說不定。可如果劉辯真能像劉協那樣,是個亂世的帝王,殺伐果斷,有帝王心術,那麼劉宏絕對會馬上就讓他當太子。因爲那樣兒的話,就算外戚勢力再大,劉宏也相信劉辯他能把此事給解決好。可劉辯他卻只是個太平年代的皇帝,所以根本就做不了這亂世的帝王啊。所以沒辦法,劉宏可能讓他最太子嗎,明顯不可能。

但就這樣,劉宏他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因爲他知道,一旦自己立了劉協爲太子了,那麼到時何進何皇后那邊怎麼辦,他們絕對是第一個跳出來的。而且因爲劉辯是嫡長子的緣故,所以袁隗那些個老傢伙可能對這事兒妥協嗎,明顯還是不可能啊。所以劉宏只要一想到立儲的事兒他就頭疼,他就有意地遲遲沒有動作。反正就是拖着唄,到時候再說吧。

不過一直以來,其實還是有不少人都上書過,讓劉宏早立太子的,不過到了最後卻都不了了之了,而劉宏對此也都沒怎麼去理會。等到了最後,衆人這麼一看,陛下都這樣對待了,那麼自己這些人自然也都不想再去自討沒趣了,所以慢慢也就沒幾個人再去堅持什麼了。因爲沒什麼用啊,這樣你還能去逼宮嗎,明顯是不能。

可這回卻是劉宏病重,而且病得真是非常嚴重,要不張讓也不會這麼寫信給董卓了。可這個時候卻一直都沒有立太子,所以此時很多人就都已經活動開了。畢竟劉宏要真一下就突然駕崩了的話,那麼誰站隊站得早,站得正確,誰自然就能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反之,誰要站錯了隊,站晚了,那麼你可能就要倒大黴了。當然了,這種事兒說來其實是沒有絕對的。因爲在大家的想法中,陛下至少在彌留之際,他一定會定下繼承者的人選的。或者其實早就已經定下來了,只不過是把詔書給藏起來了也不一定,是吧。

但對大臣們來說呢,這個劉宏的詔書它是一方面,但卻也不是絕對的啊。因爲新君剛上來,初登基的時候,尤其還是年紀不大,那麼絕對是根基不穩的,所以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人給推下來。那麼這個時候其實就不只是站隊選擇要慎重了,連帶着之後的事情也更加要謹慎小心才行。因爲到了那個時候,保住小命兒纔是最要緊的事兒。

“文優之意是說,張讓此時他其實已經有選擇了,而且還想讓我也與他站在一起,是吧!”

董卓問道,沒想到張讓居然還想把自己也拉下水啊,可是自己真能讓他如此輕易就如願嗎,哈哈,走着瞧吧。

第二一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五)第二二二章 問詢張讓勸說劉宏第五二五章 馬郭範悄入大營(續)第二一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三)第一二〇章 皇甫嵩火燒黃巾第七八二章 劉備軍攻破江陵(續)第一七三章 入宮中劉宏做決斷第二〇九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上)第九〇三章 聯軍夜戰蘄春城(完)第四六〇章 定人選欲奪雒縣第四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一)第四一二章 馬孟起帶兵回返(續)第四十四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八)第一二五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四)第九八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四)第三四五章 孟獲搬兵返銀坑第七四三章 吳子遠再臨關頭第十二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完)第八十章 授印信敦煌太守第一四四章 陸伯言入涼州軍(續)第八八四章 九疑山雙雄會面(續)第二二七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第九五〇章 徐晃夜襲聯軍營第二二一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八)第六五〇章 孟起拍板謀晉陽第六四七章 大軍再戰晉陽城第一五〇章 追敵將福達中招第七七〇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續)第二二二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九)第七四四章 吳子遠接替馬漢第二八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三)第七〇七章 兩大謀士見主公第六七五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八)第八四〇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七)第六十九章 成績出一詩驚四座第六五二章 曹孟德兵臨雄關第五十一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第四十八章 王平帶兵退南陽第三三八章 呂奉先途中設伏第十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九)第四三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九)第三五四章 三人組帶兵殺敵第九一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三)第八九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五)第一六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第六〇〇章 三方聯合同進兵第五五〇章 馬孟起出城單挑第六六七章 函谷關彭羕對策第五二四章 馬郭範悄入大營第五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四)第九五二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第三〇五章 馬孟起曹操擺宴第二九六章 涼州大戰三江城第三四八章 歸隴縣大才來投第七章 雲杜城三雄相商第三八〇章 馬超兵至陽平關第九〇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一)第二七八章 銀坑洞再見木鹿(完)第二六四章 漢軍大戰羌兵(中)第七五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三)第三九三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續)第七四一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再續)第二三〇章 驅猛獸戰涼州軍第五十六章 涼州軍四戰聯軍第八六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三)第五七三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一)第二八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四)第九十七章 曹馬拜訪雒陽令第三八一章 涼州軍大戰陽平第三十四章 西陵城孟德議事第三六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五 )第八十三章 王伉暢言盜匪事第三三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八)第八一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第五二一章 見馬超詢問範強第一九二章 南蠻軍進攻敵營(續)第八一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三十五)第六五七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七)第九〇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四)第四一六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續)第八〇九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四)第二六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第四七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七)第七一七章 兗州軍破平陽城第七十四章 汝南平輿試兄弟第三一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第八三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第五八四章 三方聯軍攻敵營(完)第三八三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續)第三六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七)第四八二章 孟起帶兵返涼州(續)第四二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九)第三六三章 除董卓呂布出手第五十三章 徐公明陣前鬥敵(續)第三二三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續)第四二八章 彭羕跟隨涼州軍第一一七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完)第三三六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第一六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完)第三四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