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

不管怎麼說,自己是,依舊被敵軍給逼退了,這個半點兒沒錯,但好歹是比之前強了那麼丁點兒,這個,可以說就是好事兒。其實張任也知道,不光是自己如此認爲,就是馬他們,自然也都是如此想法。這如今這個時候,對他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不求有功,只是比之前進步,那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就像如今這樣兒,其實就是他們想要的,這個不錯。己方士卒

也是如此,每一次都在進步,雖說不過是一點兒點兒,但是卻聊勝於無啊。至少在涼州軍這兒來說,他們都是滿意的,畢竟此時此刻這個情況,如此形勢,他們都看得出來,破弘農,確實是比破函谷關還要費勁,而且還得說什麼呢,那就是破函谷關,差不多一個月,沒到,

然後徐晃就帶兵跑了,己方再次佔據雄關。可函谷關是那樣兒,這如今的弘農城,那可和函谷關不一樣兒了。畢竟還是之前那話,函谷關纔有多少糧草,能支持多久的,又有多少人馬,所以說那地方真是不能和如今的弘農城相比,好歹滿寵之前是一直都在收縮兵力,這如

今弘農城有多少糧草和人馬,前者可是函谷關的多少倍,而後者都是函谷關的兩倍多了。而如今張任的想法,自己依舊是還有一次機會,所以當然是要好好把握住。其實基本上每一日,他最後都是如此想法,而每一次,反正表現是各有不同吧。這個不單單是你自己揮如何的問題,更是要看對方看兗州軍,他們都是什麼表現,這個也很重要,不是嗎?所以這個

其實確實,是有很多方面因素在裡,不是你單方面就能決定得了什麼什麼的。張任也是想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強,但是這個結果,可能嗎?只能說是美好願望罷了,根本就不可能說每一次都能如此,因爲人家兗州軍也想的是這個。他們也都想着,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強,多好。

你那麼想,其實人家也是,所以……每一次不可能都是比上一次好,但是總體來說,是進步的,那麼張任就會滿意了。就像在函谷關,其實就是這樣兒,而別看函谷關兗州軍也有進步的時候,但是他們能和涼州軍相比嗎?終究他們守關的人馬,沒人家涼州軍多。他們不過

才一萬人,而涼州軍足足有十萬,這個比例,哪怕就是函谷關,其實也未必就能支持很久。而且關鍵是他們函谷關還剩多少糧草,徐晃更不是霍峻那樣兒的人物,所以不到一個月,雄關被破,也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事兒。如果說函谷關糧草很多,然後徐晃是霍峻那樣兒的守城大將,是能在天下排名前幾的人物,那麼函谷關可能半年,涼州軍都破不了。這事兒還真

就不是沒可能生的,仔細一想,如果真滿足瞭如此條件的話,那麼涼州軍也照樣兒玩不轉啊。那江陵城不就是個例子,函谷關之堅固,關隘之高,真比起江陵來,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是肯定以及確定的,必須的啊。天下雄關,和天下堅城,其實說起來,真就差不

多少,所以說函谷關在有的方面上,它不可能比不上江陵城就對了。不過之前那兒沒有那麼多糧草,徐晃更不是霍峻,所以能支持不到一個月,其實就已經算是挺不錯了。要不然的話,你指望徐晃到底拖住涼州軍多少日,纔算是勝利?要知道,他們可真沒多少糧草,說是能支持一個月,都多了,其實未必就真能支持一個月。是,兗州軍每日都是不斷在減少,這

個沒錯,但是比起那兗州軍士卒傷亡度,可以說糧草的消耗度,那是更快,快得沒邊兒了。確實,這函谷關,之前兗州軍所佔據,這個地方怎麼也不能和人家江陵相比啊。這個比較自然是說人馬數量還有糧草,而不是城池堅固高大什麼的。所以這個方面,二者確實是不好比較的,畢竟司隸都大旱了,兗州軍更是沒多少糧草,所以函谷關能有支持一個月的糧

草,就已經是很不錯很不錯的了。就這,也是徐晃省着來,纔有的。要不然的話,他函谷關的糧草,絕對支持不了那麼多時日,這個還真是。所以說徐晃也算是有那麼點兒先見之明,知道己方這本來就沒多少糧草,也算是省吃儉用吧,所以纔有了支持二十多日的糧草,要不

然的話,那還不是毛兒都沒有。而弘農城這兒呢,雖說滿寵不像徐晃那樣兒節約,可他卻從來都不會浪費,這個必然。滿寵也清楚,本來己方就缺糧,有時候可能就要不夠,所以他雖說沒勒緊褲腰帶,但是卻也從來不浪費,所以說滿寵這兒也是不錯。更有他收縮了兵力,

他這弘農城,糧草是直線往上增加。畢竟滿寵爲了糧草,可以說他也算是豁出去了,所以糧草是絕對保住了,不過兗州軍士卒,倒是傷亡了不少。可哪怕如此,涼州軍在兗州軍拼死抵抗之下,他們雖說最後也是佔據了不少縣城,但是損失的話,其實一樣兒也有。不過就是沒有兗州軍那麼多罷了。所以滿寵沒消耗多少糧草,可兗州軍士卒倒是少了,這樣兒一來,

自然他這地方的糧草,是能至此好幾個月的了,因爲沒那麼多士卒了啊。其實滿寵也想過了,再多人馬,也沒什麼大用。這如今己方的弘農城,就裝下兩萬人,其實就已經是很不錯了,再多,還能裝多少?滿寵並不認爲,如今城內人越多越好,主要是兵貴精而不在多,只

有戰力高的精兵,纔有大用。而己方這都是普通士卒,還好涼州軍沒上他們精兵,要不然的話,己方豈不是又要吃虧?反正這個事兒,看你怎麼想,滿寵不認爲馬會真把他們涼州軍的精銳給派過來攻城。第一,涼州軍大多數的精銳都是騎兵,所以騎兵不擅長攻城,因此,

他們自然是基本上不會來攻城。那麼步卒的精銳,滿寵認爲馬不會讓他們上,因爲最後沒準要得不償失。他們損失少的話,那倒是還好,不過要是損失多了,那他馬孟起豈能會不心疼?在滿寵看來,他們涼州軍要真是讓精銳上了,那麼自己拼了老命,也要盡力給他們都留在城下,讓他們看看己方的實力。是,也許己方要傷亡更多,但是能對付得了涼州軍的精

銳,這可以說是一件多麼令人振奮的事兒。所以在滿寵看來,真要是那樣兒的話,那己方絕對還是佔優,哪怕會傷亡不少。但是怎麼說呢,對付涼州軍精銳的話,你還想勝利,並且想着少損失點兒,那怎麼可能,好處都是你的,沒那事兒。所以在滿寵看來,達成己方目的,

其實就是好的。不過顯然,馬也不會那麼做,因爲他知道,他那麼做了,對他們涼州軍,可真是沒什麼好處,所以他不會。這是滿寵所認爲的,其實他知道,就算自己是他馬,最後都不會那樣兒,所以更別說是他馬本人了。其實要說用精銳去攻城,一般的諸侯基本上都不那麼做,除非那都沒有辦法了,實在是破不了城池,最後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就只能是

讓己方的精銳上了,那是沒辦法,所以……張任還在城下雲梯奮起,爭取自己是早點兒上到城頭,當然他也知道,自己上去了,還是不到十個回合,就要被人兗州軍的士卒給逼退,這自己都早已習慣了,是。但是雖說他已經預料到了如此情況,但是卻依舊是阻擋不了張任要上去的腳步,他早晚是會上去,不過就是什麼時候的事兒。他知道,城頭的滿寵知道,後

面觀戰的馬他們,也知道。滿寵是知道,張任早晚會上來,不過自己作爲兗州軍在弘農城的主將,怎麼都是,要指揮己方士卒,儘量不讓他上來,如此。而如今來看的話,其實效果還算是不錯,至少此時此刻,他張任沒上來第三次。前兩次的話,比如今這個時候,張任

上來,比這要快了那麼點兒,而如今這個時候,他可還沒上來呢,所以這不是說明了問題。而張任他自然也是知道了自己如此情況,沒之前兩次快了,這個就是說明了這一次,表現沒上兩次好。其實昨日自己三次上到城頭,又被敵軍逼退,最後所用時辰,是比前一日時辰短,

這個真是說明了自己表現沒前一日好了。爲什麼這麼說,就以攻城的情況來說,自己所消耗時辰,和前一日相比,都是差不多的,但是最後絕對不會比前一日少,時辰只能是比前一日多。可是在城頭上,自己卻是很快被敵軍給逼退了,這個絕對是比前一日所消耗的時辰少了,這不就說明自己在城頭支持的時辰,沒前一日的長嗎。所以最後所消耗時辰,還是比前

一日少,這個就說明真是,這昨日不如它前一日了。而這個時候呢,第三次,所用時辰,比前兩次都多,這自己還沒上去,不就說明沒之前兩次表現好了。滿寵張任他們作爲當事人,當然是知道具體情況,而後面觀戰的馬他們呢,自然也是都知道些,畢竟之前兩次,他們

可都看到了,所以這一次,是比之前兩次費勁了,他們自然是都看得出來。不過他們也沒辦法,這事兒還得是看他張任的,看兗州軍是如何應對,滿寵如何,所以……當張任終於是到了城頭的時候,兗州軍又圍上來了,張任是焦頭爛額的,沒辦法,他也不可能不這樣兒啊。

張任是咬着牙和圍攻他的兗州軍士卒廝殺,不過這個時候他也還沒忘了大喝一聲,“殺!”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他給自己打氣兒,還是說要嚇唬嚇唬兗州軍?當然了,基本上不會是後者,因爲那也太扯了。就算是三爺那樣兒的,估計也才能給士卒嚇一跳吧,因爲嗓門兒實在是太大了,三爺在演義裡都喝死過將領,在這兒估計是不成,不過嗓門兒大,那是肯定的。

還有江東孫策,一樣兒在演義裡是喝死過敵將,所以說他嗓門兒也不小,絕對和三爺有一拼,這個是肯定的。至於說其他人,和這二位,按是沒法比,三爺和孫策,那嗓門兒,絕對是能鎮住你。至少你不知道的話,就是這個結果。至於說你瞭解了之後,就不會說那樣兒了。

就說馬剛認識張飛的時候,他對三爺其他方面,印象都不是最深,而最深的,就是三爺那大嗓門兒,確實第一次的時候,就讓馬震驚了。不過之後他習慣,也就是好了。反倒是孫策,馬確實,是沒經歷過其人的大嗓門兒,但是真正瞭解孫策的人可都知道,那他那嗓

門兒,平時說話什麼的,你都看不出來,一般般,大多情況下,你都聽不到什麼。可到了孫策真就來一個的時候,不瞭解的人,那絕對會驚訝一下。當然你要是有所瞭解的話,自然就不會那樣兒了,這個是一定的。而此時張任大喝了一聲,不過肯定是不能和三爺還有孫策比,而他這一嗓子,一樣兒也鎮不住人家兗州軍,所以說他是自己給自己打氣兒呢,也就是

這樣兒了,沒其他的啊。滿寵聽張任所喊,他是想笑,還不能笑。他自然是認爲張任如此作爲,沒什麼大用。當然了,滿寵自然不會認爲,他這麼一喊,是爲了震懾己方士卒,那還沒可能。所以他如此作爲,只能說是給自己喊的,如此而已。滿寵還能不知道嗎,但是他自

己那性格的話,他自認爲自己做不出來這樣兒的事兒。當然事無絕對,也許哪一日自己也那樣兒了,也都說不定,至少滿寵不是那種什麼事兒都認爲是絕對的那樣兒的人。

第一二九章 下戰書擇日決戰第二三四章 韓文約召集衆將第五十五章 樊城破梟雄末路第二九三章 李儒諫言說呂布第六三六章 戰官渡兩軍交鋒第七十五章 涼州軍番禺休整(六)第九十五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 (七)第九七三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第二七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第四二五章 馬孟起兵臨梓潼第一四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三)第九八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六)第三八三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續)第六七五章 臨湘城黃糜請戰第三八八章 孟起信使至南鄭第二四九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完)第二八三章 劉宏崩何進被殺第三〇〇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續)第六九三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五)第二八七章 制董卓曹操建議第八三四章 曹操聚衆謀襄陽(續)第八二三章 江東軍繼戰臨湘第五八二章 孫伯符戰呂奉先第一九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第四八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五)第二五〇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六)第一三〇章 下戰書擇日決戰(續)第八〇六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一)第八五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第五四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一)第五七一章 涼州軍戰江東軍第三六八章 孟獲召集衆人議第二十七章 涼州軍阻截聯軍第二八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二)第九六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一)第八十八章 遼東軍拒敵遼水第二五四章 涼州軍大營誓師(續)第九三〇章 荀公達出使樊城第二十六章 涼州敗張飛撤退第一六九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八)第七六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四)第二三二章 追敵軍誤中埋伏第二四二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八)第九三四章 王伉府中會呂建(完)第八一七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完)第四二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五)第二七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九)第三八三章 欲出行馬超打算第五四一章 一百精銳搶城門第四四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一)第四二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一)第一一五章 孟獲無奈聚衆議第八一一章 蔡瑁府中見仲邈(續)第七八六章 臨湘城有做內應第四四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〇)第三二八章 孟獲帶兵奔烏戈第四七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八)第七九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四)第四二九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第一九四章 孟獲三人戰崔安(續)第四二二章 詐降計將計就計第二九七章 謀雒陽何吳被誅(中)第四一八章 葭萌關故人投奔(續)第九七九章 許褚滿寵赴南郡第十章 馬府中兄弟遠謀第二八八章 木鹿大王在行動(續)第一八九章 馬超得遇大將第二五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第三一四章 袁紹兵進汜水關第八五五章 兗州軍入主襄陽第九三〇章 龐柔王平夜襲營(續)第四七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第八一九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續)第七二一章 關雲長對戰趙子龍第二九四章 戰宿敵孟優不敵第八五〇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一)第九五一章 孫劉聯軍入襄陽第四八六章 涼州軍夜襲縣城(續)第八二九章 涼州軍出兵蘄春第八五二章 蘄春城下故人見第三〇一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六)第六二九章 兗州江東攻羅縣(續)第二五七章 抽籤決定去留第九五三章 蘄春馬超欲行動(續)第二六一章 崔福達生擒木鹿第六三四章 軍陣前兩人對話第二〇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八)第二四三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五七一章 涼州軍戰江東軍第四〇〇章 謀南鄭再出一計第四〇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一)第七九四章 聯軍入主臨湘城第四六二章 馬超帶兵攻雒縣(續)第三六〇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七)第七八二章 孫伯符帳中問詢(續)第八九二章 王子均領兵攻城第六二八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二)第八三二章 霍仲邈身死江陵第六五二章 降將出謀賺馬超第九七〇章 激戰臨沅終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