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三)

不過公孫恭的想法還是有些太簡單了,其實他就是經驗也少,所以他自然是沒想到太多。說起來這城到底會怎麼被破,如今他們遼東軍是,在這兒有一萬人馬不假,可人家兗州軍又有多少?足足十萬人啊,還不是有水分的,那可是他們在髙句驪的十倍,十倍啊。所以人家就算是拿人去堆,這髙句驪也是早晚必被破的。而他確實是沒仔細想過,到底什麼才叫做“繩

鋸木斷,水滴石穿”,這人馬只有越來越少,而最後等他這城頭再也沒多少人的時候,人家只要一擁而上,那麼城也就被破了。畢竟人家的人馬數量在那兒擺着呢,如果說髙句驪有十萬人守城,那麼曹操他就是想破城,基本上也都是不太可能了。但是顯然,髙句驪有這麼

多人馬嗎?答案是沒有,所以最後的結果,他們自然是要擋不住。不過對於公孫恭他們來

說,此時自己帶兵能逼退了張遼,就算是己方的一大進步吧。當然了,要是再馬上把樂進也給逼退下城池,那就更好了。結果果然,樂進真不給力,這他看到張遼剛下去,而就在他這

麼稍微想了一下的時候,結果下一刻,他就步了張遼的後塵,也被人家給打退了。樂進確實是大意了,要不然的話,肯定不會如此就是了。但是在戰場之上,向來都是成王敗寇,誰管你是大意還是不大意,反正只以勝敗來論英雄。就像此時此刻,張遼和樂進都被城頭的公孫恭帶着士卒給打退,所以他就可以是志得意滿,而兩人自然心裡是有些不爽了。不過他們

也知道,只有這樣兒,可以說纔是正常的,那人家在這兒有一萬人馬呢,哪怕他們就是一點兒都不反抗,讓己方那麼去屠戮,那是不是也得費不少的時辰,最後才能行,所以確實,遼東軍有像樣兒的防守。而對自己被逼退,雖然是讓張遼樂進他們心裡不爽,不過有這麼一

個對手,他們覺得還是可以的,也算是挺好吧。而後面觀戰的曹操衆人,他們也都是覺得,這如此纔像遼東軍嘛,要不然己方和江東軍真是那麼容易就突破上到城頭,然後又給他們城頭守卒殺個落花流水,雖然這是對己方好處更多不假,但是顯然,曹操他們多少都是會有失

望情緒的。不過如今來看,這樣兒纔算正常。好歹遼東軍他們可真不是什麼無名之輩,至少在周邊異族異國那兒,確實是有點兒名聲。也正是因爲有了他們存在,所以這遼東這邊兒才稍微太平了些,這點曹操他們還是很瞭解的。不過如今再太平,他們也不可能被留下了,只能是走向滅亡。城頭上,公孫恭帶着己方士卒逼退了張遼樂進,還有殺死殺傷了無數兗州

軍,自然也都包括了江東軍,結果如此一來,是讓遼東軍士氣大振,那是直接高漲。別看他們已經好久都沒和人動手了,這個確實沒錯,但是他們終究不是那初出茅廬的士卒,新兵蛋子,所以怎麼都是很有作戰經驗的,因此在公孫恭的帶動下,確實是有了更好的發揮。而

在後觀戰的曹操他們這麼一看,心說遼東軍能在遼東駐守數十年,確實,是有一定本事的。其實想想也是,要說本事不夠的話不足的話,那還不早就讓異族異國給滅了?還能等到己方來進攻他們?而到了城下的張遼樂進他們,畢竟是大將,所以他們是馬上就調整好了自己的

狀態,然後是再一次帶兵登上了雲梯。對他們來說,這被公孫恭打退,確實是意料之中,不

過他們也確實,是不希望這樣兒,這個倒是沒錯。尤其是對樂進來說,之前一回,他是落後於人了,所以這一次,他是加着勁兒的,也是準備要壓過張遼一頭才行。畢竟他們江東軍纔來了五千人,就只有這麼多,而這時候更是隻上了一千。所以這地方自然是己方主場,那麼自己就不能丟這個人,也丟不起啊。畢竟真那樣兒的話,讓己方衆人,到時候如何看自己?

反正樂進是覺得自己要沒什麼面子了。結果這一次,確實是他第一個上去的,這也不得不說,是公孫恭,他和遼東軍有大貢獻了。畢竟因爲張遼都上來過一次,結果讓公孫恭是嚇一跳,所以他是清楚,其人和樂進相比,自己寧可是捨棄了樂進,也不能讓他張文遠上來。所

以面對着如今的防禦,張遼再一次的進攻,他也是折戟在了髙句驪城下,沒能順利上去。而這次他確實是沒上去,至於說樂進呢,他是沒有公孫恭帶兵阻擋,城頭防守他的,就只靠有遼東軍的士卒,確實,還是沒能擋住他。而這一次,別管怎麼說,樂進是成第一個上去的

了,後面觀戰的兗州軍衆將,此時則是心裡得意。大多數人,其實都是隻看結果,而不怎麼注意過程的,雖說他們都是親眼看到,到底是因爲什麼樂進能先上去,這個誰都知道,可確實,也沒有幾個人真就那麼在意。還是那話,戰場之上,就是以成敗來論英雄的,你再厲害,只要最後敗了,就什麼都不是。霸王項羽厲害不,那武藝基本都逆天了,力能扛鼎的狠

人,可最後還不是敗給了劉邦,敗在了韓信的十面埋伏之下,最後在烏江自刎了,所以這個也真是……你能說項羽他不是一個人物嗎,但是他和劉邦相比,他就是個失敗者,而劉邦是勝者,最後他成了漢高祖,大漢的開國皇帝,也是第一個平民皇帝,他身上的第一確實太

多了。至於說項羽,他是出身大國的將門世家,一點兒不錯,而劉邦其實就是個混混,可最後的結果卻是他劉邦當了皇帝,而項羽只是落個身死。哪怕都清楚劉邦是個什麼人,項羽又如何,但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就是,劉邦最後成功了,而項羽只能是飲恨自刎,這就是

戰爭的成敗,成王敗寇,還就是如此。而就像之前的劉備劉大耳朵,哪怕他是大漢皇叔,名聲也都不錯,哪怕他是天下第四的諸侯,但終究還是敗在了馬超涼州軍之手,所以他和之前的那些個敗亡的諸侯,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區別也無非就是他們早被滅了,而劉備是晚點兒被滅,才被滅的而已。而這個時候樂進則是上到了城頭,公孫恭也來不及管他,樂

進自有己方士卒去對付他。至於說自己,他很清楚,如果自己直接就捨棄了張遼這邊兒,而卻轉頭對付登上了城頭的樂進,那麼馬上,他張文遠就得上來。不過要說他真就什麼都不做,那也不是公孫恭了,因此,他是對城頭的士卒大喊道:“弟兄們,頂住!把敵人打下去!”

不管怎麼說,公孫恭都是髙句驪的主將,所以他一句話,多少還是有點兒作用的。但是這對張遼和樂進他們這久經沙場的老將來說,實在可真是小兒科了,這公孫恭有就是這麼個三流水平,爆發一下的家。最多是堪堪能到二流,所以他也就這樣兒了。說起來他們不是小看其人,實在是公孫恭的水平也真是,就這確實是不足以讓兩人如何去高看他一眼。如果說要

不是因爲遼東軍在髙句驪這兒有一萬人的話,這公孫恭估計都守不住幾日,張遼樂進都是如此想法。所以就更別說是兗州軍了,就算是江東軍,張遼絕對己方比他公孫恭強的將領,都一大把,真的,這確實,對方對自己來說,可真是,實在沒什麼太大挑戰啊。與其說遼東軍一萬人,這個不少,確實還算個挑戰的話,那麼相比之下呢,對上公孫恭這麼個三流將領,

那確實算不得什麼挑戰,他帶兵守城,張遼樂進自然是拿他當對手,可是這個對手確實,比較弱。之前他們碰到那麼多守城的將領,好像基本上哪個,都要比這個公孫恭強,哪怕他就不是最弱的那個,可估計也差不多少了。如果說他這樣兒都不弱的話,那麼到底什麼樣兒

的才叫弱呢,三流將領而已。說起來張遼和樂進也真是,他們倒是希望能碰到個像樣兒的對手,那樣兒是再好不過,而不是如今公孫恭這樣兒的三流水平。樂進是上去了,沒有公孫恭帶兵圍攻,他自然是能輕鬆點兒,這個是肯定的,哪怕公孫恭不過就是個三流將領,但是

怎麼說呢,其人帶兵來攻,和其人沒有如此,確實是差別不小,這個對。所以樂進都知道。而張遼還在爲自己能登上城頭努力着,還別說,之前他是沒上去,讓樂進搶先了,可這第二回,他倒是沒有什麼問題,直接就登上了城頭。畢竟公孫恭不過是個三流將領而已,所以他能擋住張遼一回,其實就已經是很不錯很不錯了,你真是不能指望着他一直都能擋住張遼,

他可沒那麼大本事。所以張遼自然是在樂進之後,他又一次上去了。對他來說,這登城也不算什麼大挑戰,別看他公孫恭是能擋得住自己一次,但是他能永遠都擋住自己嗎?說起來還是,他可沒那麼大本事啊。如果說換成一個比公孫恭強的將領,那麼張遼倒是相信,沒準

對方還能擋住自己,不過還是他公孫恭的話,那確實,真是不行啊,他要是可以的話,也真就不是這樣兒了,不是嗎。結果張遼此時一上來,公孫恭是再次硬着頭皮帶着士卒圍攻上他,他對樂進是沒想法,因爲他是一心撲在了張遼的身上。此時是直接就對上張遼,沒說的。

畢竟公孫恭他可一直都知道,別看江東軍人少,也就那麼一千來人在這兒作戰,不過張遼纔是那心腹大患啊,他可比那樂進厲害多了,所以公孫恭自然是知道自己該去對付誰更好。反正在他眼裡來看,只要能解決張遼,把他給逼下去,那麼基本上自己多守住些時日,就是沒什麼大問題的。這他的想法,不知道要是被樂進給知道了的話,他會不會心裡更不爽。畢

竟這對方顯然是認爲他是不如張遼的。這如果是他自己的話,就只在心裡想想,那也就算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嘛。不過要是別人也都這麼認爲的話,那他肯定是覺得自己丟大面子了。可哪怕這樣兒,樂進也都不會去說什麼,他就只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就是這

樣兒。哪怕他心裡還都認爲自己確實是不如張遼挺多,但是這卻不代表他就不會去努力什麼的,這個倒是沒錯。畢竟樂進真是,他確實是個挺好面子的人,所以這個就足以說明問題了。如果別人不是如此想法,那麼他自然也就不會多想,但是如果說別人真有了這麼個想法,

然後讓他給知道的話,那麼他肯定是比如今要更加賣力,以此來改變對方看自己的態度。他倒不是說自己就一定要讓人認爲自己是超過張遼如何,主要還是,面子問題,就是這樣兒。第一,樂進絕對是不想讓人給自己小看了的,這個是肯定沒錯的。第二,就是他真不想讓別

人以爲自己不如張遼,這他自己的想法,那是他自己的,至於說別人,他未必能管得了,但

肯定,他是不願意聽到如此,哪怕這個是事實。不過如今還好的就是,樂進他是不清楚,不知道公孫恭的想法,所以他自然是沒太多所想。如今樂進就只是想,自己能多在城頭堅持

會兒,看着張遼估計是要早於自己被逼退,而自己呢,應該是在他之後。不過不管怎麼說,

今日自己算是盡力了,這看着自己的表現,自己還算是滿意吧。雖說樂進還沒認爲自己就比得上人家張遼,說起來自己可真是沒人家出彩兒。

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五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四)第二八二章 何遂高聚衆密議第二一二章 馬超兵進函谷關(一)第一六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第三九八章 孟達勸說兩洞主(續)第二四七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九)第二四九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一)第五十七章 聯軍亂馬超決戰第五九六章 殺車胄玄德歸來第八二一章 函谷戰報傳江陵第八〇一章 黃忠帶兵返江夏第一四六章 馬孟起再宴衆人第七七一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七)第一一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第八〇〇章 臨湘消息至長安第七十二章 酒館喝酒崔安動手第四九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八)第三十九章 謀遠慮杜義說賭約第一二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第八五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九)第四七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第三六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二)第一一四章 兗州軍進攻襄平(續)第九十六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九)第四六二章 馬超帶兵攻雒縣(續)第九八四章 周徐伯寧帳中談(續)第七七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十九)第二五九章 押送帶來回大營第八〇七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九)第一〇五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六)第六七七章 謀士議欲說馬延第二九三章 李儒諫言說呂布第七五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九)第九一七章 孫劉聯軍奔西北第九十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二)第九四〇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四)第二五八章 孟達雷銅擒敵將第七六五章 孫周說服龐士元第九三〇章 荀公達出使樊城第一一四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完)第三一九章 孫文臺大戰華雄(續)第二六三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九)第七五八章 曹子孝問魯子敬(完)第三八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七)第四十九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四)第四四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第一七五章 孟獲撤出禺同山第四三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九)第六四七章 大軍再戰晉陽城第九八六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一)第九五九章 孫劉商議進兵事第三一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第七五四章 徐庶算計江陵城第八六六章 副將計謀房陵城第六九三章 換將再戰臨湘城第九四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三)第一九五章 兗州軍終破襄平(一)第九五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第四八五章 馬超親赴壽春城第七四六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續)第八七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三)第一八六章 襄平城中賺石全(三)第九二四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七十五)第五五〇章 馬孟起出城單挑第七九三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續)第九十章 孟起算計獨眼龍第四五七章 得情報李通猜測第三一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第三六九章 李傕遣使求赦免第九九六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十一)第四六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十)第九〇五章 蘄春城兩軍激戰第四二二章 詐降計將計就計第六三二章 涼州軍襲敵軍營第七十三章 涼州江東到遼東第六九四章 高邑城大軍已至第九九一章 聯軍初戰西陵城第九八〇章 聯盟軍大戰邾縣第三九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八十七)第二九一章 雒陽城外初交鋒第七四三章 吳子遠再臨關頭第九〇八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續)第九一四章 荀彧調兵往樊城第二一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第二六四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三十)第一一〇章 漢軍攻取宛城第八五五章 兗州軍入主襄陽第九十五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十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國第三五二章 馬超兵出三江城第三六一章 長安城馬煥大婚(八)第七八三章 曹仁郭淮回大營第五五四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五)第三〇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五)第四五六章 鬥將勝最後一局第七章 別閻忠馬超出師第三一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第五二九章 涼州軍一攻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