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涼州軍聯軍鬥將

此時的孫策和曹仁,已經是帶兵繞過了安陸城。對他們來說,自然是要最快趕到樊城,走最近的路,就是這樣兒。而張飛要是真來阻截,他們也沒什麼可怕的。畢竟滿打滿算,如今張飛還能帶多少人過來?最多幾千人,不到一萬,也就這樣兒了,所以他們可能怕什麼嗎。真就沒什麼顧慮。孫策他們的速度,可以說確實是不慢,而且有時候還是急行軍,休息的時

候並不是說特別充足。畢竟孫策是想早日到樊城,要不然的話,能趕得上樊城的戰事嗎?他心裡確實是沒底兒,其實就是曹仁,他也是這麼個想法,想早點兒到,而且他也清楚,其實自己主公,那也會是如此所想,所以孫策讓做什麼,他都一點兒反對的聲音都沒出,因爲

他也是那麼想的。而此時孫策覺得行軍速度還是慢,所以早就下令全軍,再次急行軍,爭取早日進到南陽,這樣兒的話,才能早到樊城,不是嗎。當然,他不是沒想碰到張飛的事兒,不過如今來看,還沒有遇到張飛部,所以這個,要說己方遇不到他們,也不是沒有可能。當

然更多的,他認爲還是會遇到,畢竟從西陵到樊城最近的就這麼一條路,如今沒碰到張飛,可不代表以後就遇不到,所以……不過還是那話,他和曹仁都不怕涼州軍什麼,他張飛也最多能拖住己方那麼一會兒而已,對,就是而已。結果就在聯軍要進南陽,不過還沒到的時候,兗州軍探馬向孫策和曹仁來說,“稟二位將軍,前方十里處,發現涼州軍,看大營佈置,約

有萬人!”孫策一聽,和曹仁兩人是對視了一眼。曹仁微微一笑,“孫將軍,看來那張益德也知道用計了,要說他們如今涼州軍有萬人,我是不相信的,能有個五六千人,就算是不錯了!”孫策一聽,也是點頭,讓探馬離開後,他就下令全軍,就地安營,準備和涼州軍一戰。

但是這個時候,他是肯定不會去找張飛的,哪怕涼州軍根本就沒有萬人。但就像曹仁所說那樣兒,五六千,終究還是沒問題的,所以孫策不會以聯軍這疲憊之師,去對抗張飛那以逸待勞的涼州軍。既然對方都已經紮營了,就代表他們來這兒已經很久了,至少不是己方所能

比的,因此,孫策也是當機立斷,下令全軍,就地安營。而張飛那邊兒,他也知道了具體情況,確實,他雖然是想到了,能碰到聯軍主力,但是卻絕對沒想到這麼快,所以三爺也是爲自己的幸運而高興。對於如今的情況來說,輸贏真是不重要,因爲他根本就不認爲己方能勝過人家,所以只要是拖住聯軍一點兒,三爺認爲都是勝利,所以爲什麼就不可能?因此……

所以張飛是讓己方探馬密切注意聯軍大營的動向,不過要注意自身安全,畢竟不管是兗州軍探馬還是江東軍的,可都不是吃素的。當然了,尤其是兗州軍探馬,號稱天下最強,那可絕對不是吹出來的。而另一邊兒,三爺也是準備看看什麼時候進攻爲好,他可是清楚,就算

自己這麼按兵不動,他孫伯符和曹子孝,也要來和己方一戰。畢竟對他們來說,是速戰速決,而對己方來說,是拖着他們。所以張飛一想到這兒,他就按捺住了自己的心思,準備靜觀其變,不和聯軍硬碰硬。關鍵是己方一點兒優勢都沒有,所以說除了能拖住聯軍那麼一會兒之外,其他的都做不到啊。是,是做不到,而不是說做不了。畢竟自己讓己方進攻他們,

那可以,不過沖鋒一次,最後剩下幾個人,自己也不知道了。而且必須要說明一點,張飛清楚,孫策他們第一日,也就是今日,他們是絕對不會和自己一戰的,所以自己主動那事兒做什麼?因爲自己是要拖住他們,而不是做別的來了,所以三爺是不準備動兵了。所以張飛覺得,自己動兵,那是衝動,這如今給壓下去了,比什麼都好。如果說自己手中的人馬都好

幾萬人,自己可能今夜都去夜襲聯軍大營了,可顯然,自己還得接受現實啊。所以三爺也是無奈,有些事兒,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啊。之後三爺下令,全軍好好休息,明日估計聯軍就要來戰了。到了那個時候,哪怕自己不想戰,卻也得和人家一戰,至於說輸贏,那就

不是自己所能決定得了的了。當然三爺也清楚,己方是勝不了,所以只能是戰了一次就走,沒辦法,這人馬和人家相比,相差太懸殊。可不是嗎,自己這邊兒是幾千人,可人家那兒,就好幾萬,十倍於己方,還要多呢,所以這也真是,不是自己說贏就能贏得了的,這差距太

大。這一日就這麼過去了,雙方都沒什麼動作。確實主要是都有顧慮,張飛不用多說了,現實決定了他是不可能有什麼動作的。而孫策曹仁呢,還是那話,他們不會以疲憊之師來對付涼州軍的,哪怕他們就幾千人。除非是幾百人,要不然的話,這事兒肯定還得是這樣兒。第二日,孫策和曹仁,帶兵和張飛他們對壘,這雙方各自站住陣腳,戰鬥是一觸即發。雖然

三爺心裡是沒底兒,可他卻一點兒都沒有退縮,畢竟拖住聯軍一會兒是一會兒,至於說最後結果,那都沒辦法了。雙方此時距離很近,畢竟是要開始廝殺上了嗎,而孫策和曹仁早已是知道了張飛那邊兒的情況,就只有他和武安國,因此,孫策他們第一個,還是江湖規矩,

都將!所以曹仁看了眼孫策,那意思,這鬥將,還是你們江東軍上吧。他都不用多說,畢竟如今他們兗州軍在這兒的將領,武藝最高的,也就是牛金,可他和武安國都比不了,所以就更不用說張飛了。儘管曹仁孫策他們都認爲張飛幾乎是不會上,但是這事兒,也說不準,

孫策是不會上去單挑什麼的,但是張飛,這個他們也確定不了啊。於是孫策此時是對己方說道:“誰去會會敵將?”結果孫策旁邊,張遼直接出來了,“將軍,張某願往!”“好!文遠多加註意,擂鼓助威!”“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孫策一下令,擂鼓自然是響了起來。對他來說,武安國出來,有張遼在,一點兒都不用擔心,哪怕就是張飛,至少幾十回合內,

張遼還敗不了。看到對面聯軍是張遼出來了,張飛還沒等說話呢,武安國就出言道:“將軍,末將請戰!”“好!去吧!”然後對己方士卒道:“擂鼓!”涼州軍這邊兒也響起了不比聯軍聲小的擂鼓聲。對張飛來說,張遼武藝高是高,確實是不錯,但是和自己比還差着一塊,

和武安國比的話,他們是不相伯仲,不過武安國兵器佔優,所以他肯定是不會輸,只要多注意,基本上就沒有問題。本來張飛以爲孫策他們不準備鬥將了,直接讓兩軍廝殺,那不是他想要的。不過如今來看,也許是孫策曹仁他們對他們聯軍一方信心不小,所以認爲這就算

在這兒耽誤一會兒,那其實也沒有多大關係,畢竟己方如今可也沒破得了樊城,所以這……

不過對張飛來說,如果孫策他們真是這麼個想法,那麼就是他們看不起己方,而且是託大了。雖然後者那意思,是張飛想要看到的,可前者,如果真是兩人看不起己方,那就絕對不是三爺想要的了。所以對張飛來看,自然是要拿出真本事來,讓孫策曹仁他們看看,己方哪怕就幾千人,照樣兒能拖住他們一會兒,這最多也就這樣兒了,還是兵力不足啊,這個實在

沒有辦法。武安國策馬出陣,他和張遼,兩人在陣前碰頭。雖說早都是老對手了,但是卻還沒有忘了江湖規矩,自報家門。“涼州軍,武安國!”“江東軍,張遼!”說完,兩人是擺開兵器,戰在了一處。兩人也不是說就沒有動過手,在邾縣的時候就有,不過那是在步下,而

不是在馬上。可以說張遼心裡一直都憋着氣兒呢,畢竟在步下,這武安國武藝也不弱,關鍵是人家那兵器,單柄鐵錘,實在是比自己手裡的環首刀要趁手多了。所以如今變成了馬上的激戰,可以說對此,張遼算是期待依舊了,是,他也清楚,武安國和自己武藝,不相上下,

不過這卻總比在步下強啊,那時候,自己可沒怎麼佔優。兩人第一招都是進攻的,算是不分上下。主要是他們兩人經驗都差不多,而武藝也是,而兵器呢,雖然武安國兵器是重量級的不假,但是張遼浸淫在大刀上的時間,也是有好幾十年了,所以不會比武安國差就是了。所以兩人第一招,那是誰都沒奈何得了誰,當然總體來說,是因爲他們武藝可都是一流下等

,所以是不分勝負。要不然的話多少是能看出來誰稍微佔點兒上風的。第一招,兩人兵器分開,看到誰也沒佔優,誰也沒處於劣勢,兩人幾乎是同時喝道:“再來!”於是他們是再次鬥在了一處,這次可比之前要激烈,幾乎是沒什麼停頓的。是你來我往,你攻我攻,你攻我

守,你守我攻……對張遼來說,張飛那樣兒的對手,他是不可能一直進攻,但是對武安國,倒是可以,不過他卻也沒那麼做。主要是武安國有的進攻,確實也是比較犀利,所以該防的時候,張遼也沒落下。而他進攻的時候,很多也是武安國防守的時候了。畢竟他可不是張飛,

三爺能一直進攻張遼,沒太大問題,可武安國不行啊。也就是他武藝和對方不相上下,要不然的話,這個時候都要落到下風了。而後面觀戰的衆人,不管是孫策曹仁他們,還是說張飛,都是己方各自的將領表現,是認可的。畢竟聯軍那邊兒,這是最高的戰力了,而張飛那兒,除了他自己之外,他就帶武安國來了,別人也沒有啊,而且武安國確實,除了自己和黃

忠比他武藝高之外,在江夏的其他人,都不行。此時兩人已經是鬥了十幾個回合,是誰也沒佔上風,誰也沒處在劣勢,依舊是半斤八兩。所以在孫策曹仁,還有張飛的眼裡看來,這確實還得再戰個幾十回合,最少的,才能看出來點兒端倪吧。當然他們真能等到那個時候?

這個,就要看他們是什麼想法了。武安國和張遼他們是又走了二十多回合,孫策旁邊兒曹仁對其說道:“孫將軍看兩人如此,什麼時候能分勝負?”畢竟孫策武藝比曹仁可高上一大塊,所以曹仁哪怕是有眼光,但是他也不認爲在這個事兒上面還能比得過孫策,所以他是直

接就開口問道。此時孫策是一笑,直接對曹仁說道:“曹將軍不必急,這要我來看,確實也是一時半會兒,還分不出勝敗啊!”曹仁一聽,心說一時半會兒還不行,那麼我這不着急,可能嗎?不過他看孫策那樣兒,倒是不怎麼着急,曹仁是在心裡微微嘆了口氣,心說既然你孫伯符都不着急了,我還急個什麼勁兒呢,這可真是那什麼不急什麼急啊,只不過這話,曹

仁覺得不太合適了。但他還是說道:“想來孫將軍是有打算,這我就不多說了。”孫策聞言再笑,“曹將軍,張益德無非就幾千人耳,確實是不足爲慮啊。不過如今文遠對上那個武安國,確實,對他來說,是不容易碰到的,不如讓他們再多走幾十回合吧。”聽孫策都這麼說

了,曹仁自然是都沒意見。確實,張飛就帶來了那麼幾千人,別說是孫策,就是曹仁也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所以孫策說什麼,那就是什麼吧。

第三〇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八)第三四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八)第三一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第五一一章 找士卒指認信使第二十九章 孟起出手阻聯軍第八九四章 涼州軍三攻樊城第二九九章 崔福達大戰三人第二六六章 張繡帶兵攻新城(一)第九十二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四)第四三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六)第一九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二)第九六九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續)第四二八章 張德容求見主公第八八七章 涼州軍兵臨樊城第四一六章 涼州軍撤離三江(續)第二二九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六)第二三三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六)第三六〇 李肅遊說呂奉先(完)第八二八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五)第三四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三)第六五七章 涼州軍苦戰江陵第九〇六章 蘄春城兩軍激戰(續)第十四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三)第六三〇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完)第七三八章 涼州營伯瞻致謝第七一四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六)第八四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三)第四六三章 奔成都有人獻城第四三九章 馬孟起欲戰綿竹第七〇三章 城破大軍入高邑第二五二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八)第五十九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四)第一一四章 兗州軍進攻襄平(續)第三五八章 孟起聚衆議對敵第五〇四章 涼州軍四戰零陽第九一三章 曹操帶兵奔武陵第七五八章 曹子孝問魯子敬(完)第二二〇章 孟獲帶兵回老巢第四四二章 回長安終見妻兒第七二四章 劉備隆中訪諸葛第七六八章 龐士元拜主孫策第五五九章 涼州軍進攻辰陽第六十八章 曹操書信至江東第八六六章 馬超帶兵到襄陽第四一三章 劉季玉派兵遣將第八八一章 周瑜諫言論聯合第九四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八)第八四一章 涼州軍終破江陵(八)第三六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五 )第八八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四)第一五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三)第六十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五)第四五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六)第九十七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完)第六八五章 霍仲邈求教徐庶第八八五章 伊機伯說曹孟德(續一)第七八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第七九一章 劉備軍初戰臨沅第一四四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第二五七章 涼州軍破弘農城(二)第一五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七)第三二〇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第十四章 聯軍抵達安陸城第七〇七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九)第三九九章 兩洞主值守三江第六四五章 張任赴荊做太守第一一八章 皇甫嵩妥協敵軍第三二〇章 帶來解說自己事(續)第三四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四)第四十七章 曹孫劉帳中談妥第十八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續)第四〇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五)第一三九章 山越起孫策動身第九七一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完)第四二〇章 趙子龍首戰閬中第六一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一)第一九四章 孟獲三人戰崔安(續)第六十六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續)第三一七章 汜水關華雄挑戰第四三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六)第四二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第二八八章 鮑允誠勸說袁王第七三〇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七)第七七八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完)第七七五章 劉備軍夜襲敵營第二十三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二十二)第九六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第一一九章 襲敵營孟獲遭擒第九〇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九)第一七八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五)第五七六章 兗州軍探馬入營第九四九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四)第六一四章 兗州軍突襲湘南第一八〇章 南蠻王找來楊鋒第五〇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八)第六〇一章 涼州軍戰退聯軍第三三六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第三七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三)第二三七章 孟獲遣使贖孟優第四〇七章 聽諫言孟獲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