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一章 聯軍初戰西陵城

那就說明己方已經是窮途末路了,已經都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而張飛認爲,怎麼自己也不能把兵帶成那樣兒吧?畢竟真要那樣兒的話,估計就和張任與敵軍死拼,巷戰,最後讓己方人馬損失殆盡,應該都沒什麼區別。而顯然,張飛是不會去做那樣兒的事兒,他也不希望讓聯軍逼迫自己變成那樣兒。所以張飛清楚,自己要如何去做,該怎麼去做。而自己不會

怎麼做。而在張飛和衆人聊着的時候,討論敵情的時候,已經安完營的江東軍和兗州軍,孫策請了曹仁他們來自己中軍大帳,孫策也和曹仁他們說着什麼。當然肯定是跑不了明日的戰事了,畢竟這今日剛來,肯定是要休息一下的。然後江湖規矩,明日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日

進攻,當然是試探進攻。不是說沒有直接就全力進攻,不試探了。不過那種情況,終究是少數。基本上真如此的話,那麼可能就是因爲攻城一方要馬上奪取城池,要不然的話,基本上是不會那樣兒的。不過也不排除,還有其他的想法,這也不一定,畢竟每個人的想法不同,

所以……沒出乎張飛他們所料,聯軍在城外是休息了一日,或者更準確來說,其實還沒有到一整日。此時他們是嚴陣以待,就等孫策的一聲令下,然後張遼四人就要帶兵展開對西陵城的試探性進攻。這都是江湖規矩,每次也沒有例外,哪怕就是江夏治所西陵城,孫策曹仁他們也都是如此。此時孫策已經下令,全軍進攻,然後就看到張遼四人各自帶着己方的人馬

,對西陵城展開了激烈進攻。別看就只是個試探,但是依舊激烈,畢竟不和人家拼,你就得死,所以……不過兗州軍也好,是江東軍也罷,在第一次試探進攻的時候,都不會派己方更多的人馬,就只是極少的一部分,沒多少人,因爲就是個試探嘛。孫策他們早就注意到了,

城頭是三個人守城,張飛、黃忠和之前的那個武安國。說起來這麼一個強勢的組合,哪怕孫策和曹仁都頭疼,但是卻一點兒退縮的意思都沒有。畢竟他們早就知道了西陵城內的情況,所以對於張飛如此安排,其實也並沒有讓他們有太多意外的,畢竟要是張飛不這樣兒,他們

纔會有意外。雖然是試探,可張飛他們幾個還真是想會會在涼州軍中都能排得上號的人物,張飛張益德。結果果然是和所料不錯,他們在城頭三人的嚴防死守下,根本就登不上城,沒幾下就被城頭的張飛三人帶兵給逼退了。孫策和曹仁對視一眼後,孫策對士卒道:“鳴金!”他也知道,這試探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說起來西陵城頭,張飛幾人之強,孫策是早有

所料,所以對如此結果,他並沒有什麼意外的。不過還是那話,他已經想到了,己方要拿下西陵城,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而且最後要付出的代價,這個也許就是不會小了。這自然不是他想要的,但是如今這麼一想,孫策已經是心有不甘,可他確實,無奈啊,沒辦法。

其實孫策很清楚,可不光是自己有這麼個想法,就是他曹仁,難道就不是這麼想的?所以,他曹仁也是如此,不過就是不說,也不會表露出來太多而已。但是哪怕是這樣兒,自己和他曹仁也沒說是半點兒退縮,畢竟都已經到這兒了,強敵再強,己方也半點兒不懼。畢竟這涼州軍強歸強,可卻不代表他們是不可戰勝的,無非就是己方付出什麼代價罷了。當然,這隻

是一個江夏,要是在涼州,那肯定就不是這樣兒。畢竟涼州軍被馬超經營了那麼久,更是阻擋羌人的第一線,據說那地方的人馬都能有近二十萬。當然了,這個所說的不是郡國兵,而是涼州軍的主力。孫策可是知道,在涼州的部署,馬超比在司隸更上心,也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如果說他在司隸也部署個二十萬人馬,試問曹操兗州軍之前能直逼長安了嗎?如今

連函谷關都讓人給佔了,那函谷關是多重要的軍事要塞,都不用多說了。至少在孫策看來,無論如何,自己要是馬超的話,都不可能把函谷關讓兗州軍佔了。當然了,他不是馬超,不知道馬超的想法,其實對馬超來說,一個函谷關,丟了就丟了。反正在司隸,只要長安不失

守,那麼其他的地方,丟了也無所謂,最後己方還能佔回來。他覺得不佔優的倒是兗州軍,畢竟曹操雖然已經把勢力從豫州,從許都直接往西,過汜水關佔了雒陽,之後又佔據了函谷關,這佔了司隸的一大塊地盤,可這他一樣兒要派兵派將,這不見得就是什麼好事兒。馬超

覺得,己方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奪回司隸屬於自己的地盤,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當然了,兗州軍確實不是吃素的,可己方是嗎?張遼他們帶兵退了下來,不過幾人都感到了無比大的壓力,畢竟武安國和黃忠如何,他們不是沒見識到了,武安國不用多說,但是那黃忠之強,他們確實是知道的。而如今又多了個張飛,這個組合絕對是要讓他們頭疼了。沒辦法,

實在是太強了,說起來張飛黃忠加上武安國的組合,是絕對可以和樊城太史慈、文丑還有魏延三人組合比肩。確實,畢竟張飛和黃忠加一起,絕對是要超過太史慈和文丑,而不過就是武安國在守城方面,確實是不如魏延,所以這麼算起來的話,張飛三人組,還有太史慈三

人組,其實是差不多的。其實要是以武藝來講,當然肯定是前者張飛組合要超過後者太史慈的組合。張飛武藝超過太史慈,黃忠和文丑兩人能拼個平手,最後武安國和魏延,兩人也是差不多。張飛那不用說了,文丑他經驗是不如黃忠,可年紀比黃忠小,黃忠不用弓箭,憑

手裡大刀,未必就能勝過文丑的長槍。而武安國和魏延,前者兵器佔優,可魏延也不是吃素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苦功,其人的武藝可沒比武安國低了。也許在經驗上,他是不如武安國多,但是在武藝上,人家可不差。不過總體來講,確實還是張飛組合的武藝要超過太史慈組合的,這個確實。但武藝所以超過了,可整體的實力,確實是未必,所以他們是差

不多少,就這樣兒。所以別看張遼他們是四個,可面對如此強力的守城力量,他們也是倍感壓力。沒辦法,就是馬岱和甘寧,面對太史慈他們守禦的樊城,不也一樣兒是沒轍嗎?當然了,他們倆未必就比張遼他們強,畢竟張遼他們可是四個人呢,而且還都不是廢物,馬岱

和甘寧倒是有本事,可終究是兩個人。所以說張遼他們四個一起,自然是超過馬岱和甘寧組合的,這個確實是沒錯。不過哪怕如此,張遼四個面對張飛他們,也是心裡打鼓,這個不是害怕,純粹是擔心,是擔憂己方,沒辦法,這他們很清楚,就算是己方破了西陵城,最後傷亡也不會小就是了。這不是他們想要的,可卻沒辦法,除非你撤兵,不攻城了,不過這個

可能嗎?聽到敵軍鳴金收兵,又看到聯軍撤退,張飛他們自然是滿意的。別看只不過是對方的一次試探,但是除了他們人馬少之外,其他的地方,也沒有太大區別。當然了,張遼他們幾個肯定是沒有盡全力就是了,這個張飛他們都知道。不過他們沒盡全力,難道自己幾人就盡全力了?所以……明日再戰,自然就不是今日這樣兒了。張飛他們也是期待,畢竟今日

聯軍不過就是個試探而已。士卒也許盡力了,但是張遼他們,顯然還沒有。當然,還是那話,己方三人也沒有,彼此彼此了。對於己方的表現,張飛是滿意的,知道己方士卒也都盡力了。至於說最後的結果如何,那不是自己所能決定得了的,所以張飛知道,最後不管城池

被破與否,都是要感謝己方士卒的拋頭顱灑熱血。最後看到聯軍都回了己方大營之後,張飛才和黃忠他們下了城頭。當然走之前,還是江湖規矩,他也沒忘了叮囑城頭士卒幾句。當然就算是張飛不說什麼,城頭的士卒也都會小心謹慎,並且是密切注意城外兗州軍和江東軍

大營的情況。敵軍有什麼異動,他們都會在第一時間去稟報張飛所知,所以他說與不說,都不會影響什麼。但是作爲江夏的主將,尤其是西陵城的主將,張飛他是不可能什麼都不說的。黃忠他不說什麼,那是因爲有張飛在,並且他又不是江夏的人。至於說武安國,那更是因爲張飛了,畢竟張飛他纔是江夏老大,所以張飛顯然是不可能什麼都不說,沒有其他人的

時候,他得說。而有黃忠他們在旁邊兒,他是更得說了。而今日之戰事,其實不光是張飛,就是黃忠和武安國,他們也都對己方士卒是滿意的。別看就只是聯軍的一個試探而已,但是這也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了。張飛和黃忠還有武安國,是直接就回了太守府。在城下,

三人看到了帶着羨慕眼光的黃敘和糜芳。畢竟兩人其實是很想上城頭守城,可顯然,這事兒已經是輪不到自己了。所以兩人心裡都是感到無比遺憾,這看到張飛三人下來,他們也只能是抱以羨慕的眼光。對於黃敘來說,這自己又不是江夏的將領,所以自然是張飛說什麼就

是什麼,更何況還有自己父親呢,他是不敢說什麼。而糜芳呢,他同樣兒不是江夏的將領,所以在西陵,更得是看張飛的臉色。他也知道,別看自己和主公有那麼層關係,但是在自己主公那兒,自己可比不上他張益德,所以……張飛看到兩人後一笑,對他們把手一擺,說道:“二位,咱們回府!”“諾!”兩人是齊聲應諾,畢竟如今江夏張飛纔是老大,所以哪怕兩人

不屬於張飛所管,但是終究是在西陵城,所以可能不聽他的嗎?這黃忠都得聽張飛的,所以黃敘和糜芳他們自然也更不會說什麼了。在太守府會客廳,張飛對黃忠和武安國說道:“這聯軍確實是不好對付!這今日不過是個試探,明日他們全力進攻,可還要勞煩二位了啊!”

黃忠和武安國是趕緊說這都是應該的,武安國不用說,本來就是江夏的將領,至於說黃忠,畢竟他如今就在西陵城,所以也是應該爲己方做點兒事兒,這是他所認爲的。並且自己和張飛這關係,也不得不說,自己怎麼都得上城頭去守城。而且這也是他想要的,這個更重要。

張飛顯然,不管是對黃忠,還是說武安國,他都是非常滿意的。而對於黃敘和糜芳那滿臉羨慕,他也是沒有辦法,不過也還是對兩人說道:“二位雖然不能到城頭守城,可城內城上,都少不得二位的幫襯!只有我軍團結一心,合力抗敵,才能逼退聯軍!”衆人聽了張飛所說之後,是齊聲說道:“將軍之言甚是!”顯然他們都是贊同張飛的話的,但是要想守住西陵城,

難啊!當然不是說就沒有機會,可實在是,太渺茫了。不過這個時候可沒有人說什麼喪氣話,對他們來說,這如今不管是己方的將領還是士卒,都是信心十足,這個不管最後城池被破與否,都是對己方有利的。那麼如此的話,還多說什麼呢。而且也都清楚,張飛他不愛聽

這個啊。其實他也不是不明白,可就是不喜歡聽,那也沒辦法,不喜歡聽,就不說了,就這樣兒。今日是道開胃菜,衆人知道,明日開始,那纔是真正的攻城戰了。

第七一三章 作客甄府談合作第八二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二)第一七三章 中軍帳孟獲談妥第一百零三章 黃巾亂京師震動第十七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第九一五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六)第九三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第四四九章 馬超宴間說拜師(續)第一八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八)第五七一章 老師書房說弟子第五七八章 涼州軍攻城再阻第四六七章 宴席畢費禕請求第九六九章 攻破城門入縣城(續)第六八九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一)第一二六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五)第九〇七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第三三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六)第五二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四)第六四六章 張任赴荊做太守(續)第七三八章 新野城公子求計(續)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一)第三八七章 賈詡張鬆到長安(續)第六二七章 涼州江東戰臨湘(一)第七九四章 聯軍入主臨湘城第一六六章 南蠻王遣人搬兵第三七一章 孟子敬帶兵回營第六十一章 爲情而動與美有約第四二五章 馬孟起兵臨梓潼第九四八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三)第三八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九)第四十三章 聯軍約戰涼州軍第五六四章 涼州軍趁夜襲營(完)第九六一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第一九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三)第五七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第一七五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四)第三七四章 戰長安叛軍攻城第一一二章 涼州軍攻略蒼梧(八)第五四二章 司馬懿遊說曹操(續)第四九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八)第八三一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八)第九二二章 聯軍涼州軍死戰(完)第五章 拜師偶遇文士第二十一章 聯軍再戰安陸城第八二四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第四五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七)第七十二章 酒館喝酒崔安動手第四九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五)第二四一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七)第四十二章 武安國拜主馬超第四八五章 馬超親赴壽春城第九七七章 令明帶兵到棘陽第二二九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六)第二十八章 途經路上人被救第六六三章 謀士夜入敵軍營第六八六章 戰江陵寄望地道第六七〇章 袁本初問詢於衆第二二二章 問詢張讓勸說劉宏第七四〇章 涼州趁機襲江陵(續)第八二七章 馬超出招滅守將(四)第八五二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八)第八〇八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三)第四十六章 馬超聚衆設計謀第五九三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第四〇二章 殺值守生擒孟優(續)第四九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八)第一五二章 孟起入營遭攔阻第七九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二十一)第二三四章 馬超上書漢靈帝第八六八章 疲兵計配合實施第九十一章 行巴郡魚復偶遇第一〇九章 謝伯言饋贈書卷第七八七章 黃忠闖營臨城下第六十一章 爲情而動與美有約第四〇六章 漢中初定理善後第三三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十八)第三三七章 銀坑洞得見三老(續)第七四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四)第四六六章 神秘來人見馬超第四六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一)第六五八章 兗州軍激戰雄關第八五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第四九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一)第九四〇章 戰蘄春各人反應第六四七章 張繡桂陽做太守第八十三章 西陵城算計馬超第六四八章 大軍再戰晉陽城(完)第四五五章 離長安兵發荊州第五二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三)第四四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四)第二八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二)第九七七章 令明帶兵到棘陽第九六一章 徐晃滿寵到臨沅第一八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七)第九一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九)第三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六)第九四〇章 聯軍兵至襄陽城(續)第四七一章 作唐城涼州攻城(續)第二三一章 董卓收到雒陽信(上)第一八九章 涼州軍再勝蠻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