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五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

真要是援軍最後到這兒了,那他們還不知道怎麼去江夏?因爲從樊城這兒到那兒,只能是更費勁。那麼荀彧直接讓人直接從許都去江夏,是沒錯。不過這其中所要遭遇的,曹操也是能猜測到一二。畢竟你指望着涼州軍探馬不發現,那不可能?他們還不至於說那麼飯桶,還是那話,也許剛進江夏的時候,還可能不被發現,可時日久了,不被發現纔怪。所以要看李

典怎麼把人給帶到曹仁那兒去了。當然了,曹操也是想到了,很大可能,李典帶去的人馬,到了曹仁那兒,估計也要損失,不過就是多少的問題。己方如果表現好的話,那麼損失少點兒,可要是敵軍強勢,那麼己方只能是損失多了。可這也都沒有辦法,如果說不這樣兒的話,

這怎麼去江夏啊,都答應曹仁了,而且己方派去援軍,可以說也是勢在必行,曹操認爲是必須的。所以這前方的路,哪怕有着很多艱難險阻,卻也擋不住曹操兗州軍的腳步。對他來講,這不能一點兒困難就放棄,再說了,誰說一定是己方不利呢,難道就不能是涼州軍損失

了?曹操是不會在自己嘴上承認己方兗州軍戰力不如涼州軍的,哪怕他心裡也是着,涼州軍的戰力確實是比己方強點兒。可哪怕是這樣兒,他依舊不認爲說李典就真沒有機會讓涼州軍吃虧,主要是曹操認爲,還是在於天時地利和人和了,就是這樣兒。其實荀彧所說不錯,就是涼州軍會不會在江夏的主力去對付李典,還有是誰帶兵,這兩點是非常重要。畢竟兗州

軍就兩萬人馬去了江夏。可要是人家涼州軍一下就來了三四萬人,這兗州軍不想吃虧,都很難。而誰帶兵來戰,自然也是很重要的。就說要是普普通通的將領,可能還沒有李典厲害呢,那麼真就未必會給兗州軍帶來多大的麻煩。可要是變成張飛、黃忠那樣兒的大將,基本

上就連曹操也認爲,李典要不是對手了。那麼這個時候,就看你能帶到曹仁那兒多少人馬了,曹操也沒底兒,實在是戰場上瞬息萬變,自己當然是不可能什麼都預料到不是。如果說自己能早知道結果,那麼所有的事兒都好了,可這個可能嗎?顯然都不可能,所以說曹操也

就不再多想,而是等着李典或是曹仁他們的情報傳來,他到時候再看如何。畢竟就是曹操也預測不到太多,確實,什麼事兒都有可能發生,這個是沒錯。尤其對於自己還不怎麼了解的地方,別看江夏仔細一數,好像確實是沒有涼州軍多少人,可好好看看呢,那張飛和後來過去的黃忠,可都是大將啊,曹操是一點兒都不敢小看。至於說他怎麼知道黃忠在西陵城,

這個就不得不說,兗州軍的情報了,確實是比較靈通。那黃忠跑到西陵,可不是說他就不露面什麼的,那縮着脖子的是烏龜王八,可不是他黃漢升。敗了很正常,孫子都說了,那勝敗乃兵家常事也,誰還沒敗過。所以要說就因爲失敗,他黃忠就不敢露面了什麼的,那純扯,

如果換成是其他人,也許是還有可能,可是黃忠,真就沒可能,所以兗州軍的探馬要是連這個也不知道的話,他們也白號稱天下第一了。可不是嗎,至少曹操從當初黃忠敗退之後,沒過多久,他就知道了,黃忠跑去了西陵,當然也是帶着他兒子和那個糜芳,還有涼州軍的殘兵,雖然是,確實沒多少人馬,可也不是說人少得可憐,對此,曹操都知道一清二楚。

結果事實也證明了,曹操的預測,還是有正確的一面的。當李典帶兵從豫州進入到了江夏之後,確實,涼州軍一時半會兒,他們還真是沒發現。畢竟李典也不可能帶着兩萬人馬穿州過府,那純扯,那不是帶兵當援軍去了,直接就是和涼州軍開戰啊。所以他們所行走的地方,都是屬於比較偏僻的地方了,可即便如此,時日短的話,確實還沒事兒,可時日長了,還可

能不被人給發現嗎?畢竟兗州軍他們可是兩萬人馬,不是兩千人,更不是二百人,所以這其中的差別可大了去了。如果說是哪怕就兩千人,以李典的本事,真要是小心翼翼的話,也許都未必能讓涼州軍發現什麼,畢竟他們所走的地方,都是非常偏僻的,都是熟悉江夏地界

的兗州軍士卒當嚮導領路,所以自然是沒有問題。可這兩萬人,這是多少人馬,你想不讓涼州軍發現,真沒有辦法,哪怕再偏的地方,除非是那種荒無人煙的地方,沒有人去,也許還可能,但是在江夏,至少李典是不知道這樣兒的地方在哪兒。所以他們兩萬人馬的行蹤,

最後還是讓涼州軍發現了,不被發現不可能,兗州軍也沒那麼大逆天的本事,涼州軍的探馬更不是廢物,所以……對於李典和兗州軍的行蹤,雖說涼州軍探馬發現了,可他們確實是不敢輕舉妄動,只能是趕緊去稟報給了西陽城的主將廖化,畢竟他們都是西陽城的探馬,是屬於廖化所管的。如今駐守在江夏西陽城的正是廖化,顯然這個是張飛安排他在這兒的,之

前的廖化還沒在這兒,不過張飛讓其人駐守在西陽城,不管之前廖化在哪兒,馬超都會同意的,所以都不用多說了。廖化聽到探馬稟報之後,他是微微皺眉,這事兒都沒有想到啊。本來他對於張飛讓自己守在這屬於江夏最北邊兒,他也是有點兒意見的,不過如今這沒等來

聯軍,確實聽到兗州軍援軍的消息了。不過一聽探馬稟報,約有兩萬人的人馬,這就絕對不是自己所能對付得了的了,所以廖化是當機立斷,趕緊是讓己方的士卒去通知西陵城的張飛他們,因爲他知道,這個事兒只能是讓張飛處理了。這西陽城不是什麼大城,而且從聯軍

過來的方向看,確實這個地方不在他們所進攻的範圍,因爲這城內還沒到五千人呢,所以你讓他們守城,確實,那是能守幾日,可在野戰方面,廖化再自大,他也不會認爲己方不到五千人,就能對付得了兗州軍的兩萬人,那是開玩笑,做夢估計都夢不到這事兒吧。還有一點,那就是,己方如今西陽城內,就只有不到五千的人馬,那麼肯定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給拉

出去對付兗州軍吧,所以……廖化知道,怎麼想,這兗州軍的兩萬人馬都不是如今的西陽城所能對付的,所以就只能讓張飛他們頭疼去了。對於張飛,廖化顯然在這個時候還對他有點兒不滿,不過儘管如此,在大方面上,他還是沒大問題的。其實廖化也清楚,自己和張飛,

真說起來,別看都是涼州軍的元老人物,但是不管在自己主公的眼中,還是在整個涼州軍的將士的眼裡,自己顯然都不能和其人相比的。他也清楚,自己不管是武藝還是帶兵的水平,都是無法和其人相比,因此,對於張飛官職比他高,對這個事兒,廖化是一點兒其他心思都沒有。畢竟人家本事在那兒擺着呢,立功也是比自己多,所以官職比自己高,也屬正常。可

對於其人把他安排在西陽城這兒,廖化確實是心裡不爽,雖然自己也承認比不上他張飛,或者說根本就不好相提並論,可那武安國都能守在邾縣,那麼爲何自己就不能被他張飛安排到一處緊要的地方上呢?廖化也承認,自己真要是比起武藝來,是不如武安國其人,可要說到其他方面,自己可未必就比不上他,甚至還要超過他。所以廖化心裡有不滿,其實也正常。

wWW ✿ttкan ✿C 〇

而張飛這個人,他顯然是有自己的想法,他可不認爲把武安國放到邾縣,把廖化給安排到西陽,就是什麼錯誤。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之所以讓武安國去了邾縣,而廖化只是在北邊兒不那麼太重要的西陽,就是因爲他廖化的武藝不如武安國,這是張飛的最終想法。畢竟在

他看來,在城頭上,敵軍一擁而上,上來的人馬越來越多的時候,真正能帶着更多士卒撤退逃走的,只有武藝高超的主將,而不是那武藝低下的。說起來武安國的武藝,早已是一流下等了,而廖化那武藝,據張飛所知,好像也就是比三流強點兒那樣兒吧。所以用誰去駐守

邾縣,已經是不言而喻了。對張飛來說,哪怕他是,嘴上不會說,可心裡也不得承認,那就是邾縣頂不住聯軍的強力進攻。那麼最後誰能帶着己方更多的人馬撤離,說白了就是逃走,遁走邾縣,那是武安國,而不是他廖化。說起來他們兩人,除了武藝之外,在其他的能力上,廖化不比武安國低,甚至有些地方還要超過其人,可張飛不那麼看,因爲廖化就算是超過武

安國的地方,那也是有限,不是說超過了一大塊兒,不過就是那麼一點兒而已。可武安國的武藝,確實是超過了廖化一大塊兒,就是這樣兒。而兩人在軍中的地位,幾乎都差不多,沒誰是勇冠三軍那樣兒的人物。真要說起來,因爲武安國的武藝,所以真正是他以勇力聞名

在涼州軍中,而不是他廖化,所以張飛自然是用了武安國,而不是廖化。只是廖化沒有想明白這個,他如果想到這兒,他就能清楚張飛的用意所在了。說起來張飛絕對不是一個什麼小心眼,睚眥必報的人,那不是三爺的作風。更何況,他雖然和廖化的關係不是特別特別好,

但卻也絕對沒有什麼過節,他和武安國還有廖化的關係,應該說都差不多,所以根本不可能存在偏向誰又或者不待見誰,這絕對沒有。所以用武安國去邾縣,廖化去了西陽,就是因爲他要爲全軍考慮,爲所有的涼州軍士卒着想,誰能帶更多的人馬離開,他自然就用了誰。所以自然就誰的武藝高,就用誰了。廖化其實並不是說他就什麼都不懂,不過就是當局者迷,

而張飛那個性格,他那作風,還有他和廖化的關係,都不足以讓他對其還有武安國有個什麼解釋。尤其是張飛如今算是江夏太守,而廖化和武安國,此時都算是他所屬的將領,因此,有幾個當領導的負責給屬下解釋所有東西的?當然了,如果張飛不是這個性格,或者說他有

什麼顧慮,怕廖化有什麼誤會,也許他會給其人解釋兩句。不過也真是,三爺是個什麼性格,不用多說了,想讓他去給廖化解釋?那真是玩笑了,也就是馬超,才能當得張飛給他解釋幾句,至於說其他人,那真是,就看三爺的心情如何了,就算是換成崔安,三爺也未必就

買賬啊。此時的張飛,正在太守府的會客廳中和黃忠閒聊,畢竟如今聯軍大軍還在邾縣奮戰,武安國這雖然是費了大勁兒,不過每一次雖然都看着要被敵軍攻下,但是他還是頑強地帶着涼州軍士卒頂住了。這個就不得不說,他這個武藝也算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畢竟一個一流下等武藝的將領,雖然不是說鳳毛麟角,可在每個諸侯那兒,都算得上是大將了,這個

確實沒錯。涼州軍的不說,兗州軍的夏侯兄弟、徐晃等人,江東軍的周泰,哪個不是各自軍中的重要將領。也就是武安國,在涼州軍中,實在是人才濟濟,而且他那武藝雖然不錯,但是其他方面,確實,和人家還是比不上的。不說和其人人比,就說涼州軍中,甘寧也是一

流下等的武藝,但是其人的本事,要高出武安國一大塊兒來,所以,哪怕武安國是元老人物不假,可還是甘寧受到馬超的重用,直接就是帶兵攻城的主將,而武安國,也只能是當個守城的主將了。

第四九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四)第九〇九章 曹孟德帳中議事第三十章 曹孟德再會孫劉第一五二章 孟起入營遭攔阻第六六七章 夜襲烏巢燒軍糧(續)第二三〇章 董仲穎所想終成第三一一章 祝融夫人見馬超第二十七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一)第三三三章 李儒趁夜訪孫堅第二五九章 押送帶來回大營第七一八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十)第七十七章 馬孟起欲見張讓第三八六章 涼州軍又攻三江第八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六)第五七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五)第一四五章 馬孟起揮兵北上第二一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九)第四〇一章 淹南鄭逼降張魯第九一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九)第五二九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一)第八五七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五)第四九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五)第二八〇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續)第三五〇章 袁本初謀取冀州(續)第三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第八一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四)第五七〇章 趙雲郭嘉赴隴西第六三七章 兗州江東破羅縣第一四三章 陸伯言入涼州軍第五八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四)第七十章 議出兵長安召將第九三三章 孫伯符說孫叔弻第五六三章 劉備夤夜會伏完第二〇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八)第三一三章 帶來無奈掐戰馬第二五五章 親事畢賓客離去第八七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七)第二九一章 涼州軍入三江城第三四五章 追董卓馬超援手第八八二章 諸葛亮勸說劉備(續)第六一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二)第四四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四)第四九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八)第三二六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下)第七二三章 涼州軍血戰江陵(完)第四五九章 召士卒孟起訓話第八〇〇章 馬超帳中說甘寧第六四九章 涼州軍奔赴冀州(二)第四四三章 趙雲城頭說雷銅第七十九章 兗州軍奪高句驪(三)第九〇四章 楊任押糧赴房陵第三十章 曹孟德再會孫劉第八二三章 離臨湘聯軍北上(續)第五六六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十二)第九八五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完)第八七五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四)第二〇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三)第七十章 議出兵長安召將第六五〇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續)第七十八章 曹孟德引薦馬超第四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一)第四五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第八〇二章 攻城戰強攻西陵第十二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第八五三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第三〇二章 赴青州收編人馬(中)第一〇五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六)第九三七章 史渙攜糧至房陵第六六九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二)第五八四章 馬超長安見張任第六十九章 成績出一詩驚四座第七八五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七)第九一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九)第二九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九)第二五二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四)第四三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五)第五一八章 馬超圍攻弘農城(續)第三九八章 趙子龍生擒雷銅第三三三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二十)第一七六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三)第三七〇章 南蠻王今夜出兵第七二三章 涼州軍血戰江陵(完)第六五三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三)第四九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七)第四八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八)第三六八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四)第九八七章 攻棘陽初戰不利第二〇〇章 兗州軍進襄平城(一)第九十一章 行巴郡魚復偶遇第四三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二)第九〇五章 楊任押糧到房陵第八四九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完)第八六七章 馬超帶兵到襄陽(續)第一七一章 擬聖旨召人回京第七〇〇章 失敗後馬超反思第四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四)第一二五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一)第八八九章 王子均敗歸南鄭第二三八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四)第三六三章 涼州軍再次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