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九章 兗州軍樊城夜戰(續四)

不過他聽後,卻是哈哈大笑,“哈哈哈!許仲康,某奉陪到底!”說完,他也沒仔細去看許褚什麼表情,畢竟已經距離遠了,甘寧只是帶着己方士卒,和兗州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對他來說,其實都不用看許褚是個什麼表情,就聽他什麼都沒說,那麼顯然,其實許褚其人,也是比較明白的。是,他許仲康肯定都知道,自己和他在步下,就絕對不是在馬上這樣兒了。

當然了,甘寧絕對不會爲自己的輸而去找什麼藉口。對他來說,這在馬上的武藝,是技不如人,那就是自己的本事沒到家。如果不是自己還有兩下的話,估計雖說是不至於一下身死,但是在許褚這勢大力沉的刀法下,自己估計是一定會受傷的。不過還好,自己算是全身而退

了。甘寧可是非常清楚,那兗州軍的許褚,絕對的猛人,當世猛將之一,曾經和崔安,也是鬥了多少回合,要不是最後出了點兒意外的話,崔安未必就一定能勝過他。畢竟許褚的武藝在那兒擺着呢,哪怕崔安是最爲接近那個超一流的層次,但是怎麼說呢,他終究還是沒比

許褚的武藝高多少,這個確實是沒錯。就以甘寧來說,他認爲,如果說這個時候,許褚再一次對上崔安的時候,那麼崔安未必就會勝,而他許仲康可未必就會敗。這可絕對不是甘寧去“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還真不是這樣兒。甘寧是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他不是不清楚,不是不知道崔安的武將,可他更清楚,更知道。許褚的本事。當然了,他可沒認爲許褚

就超過崔安了,那還是沒可能的。所以崔安對上許褚。哪怕他不勝,可崔安絕對不會敗。而且許褚要是大意的話。崔安就一定會勝,這個甘寧很相信,他認爲這個就是事實。說起來畢竟甘寧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武將,他怎麼也是個有着一流武藝的武將,並且作戰經驗是

非常豐富。別看他沒在軍中多久,可其人在江湖上,長江水道上討生活,那見識絕對是不低。而且可以說甘寧都見過武藝非常之高的人,不過他是沒說過而已,可那卻並不代表他就沒有什麼見識。反而可以說其人,是相當有見識,至少他見過的聽過的,絕對是比一般般的

人多太多了,這是一定的。而且經歷過的,那也是沒少了,因此,經驗還能少了。並且有着過人的眼力,這個是確確實實,一點兒都沒錯。所以甘寧自然是能夠預測到。預料到,真要是崔安再一次對上如今的許褚的話,他確實,未必就會勝,可怎麼說,他也不會敗就是了。畢竟崔安是沒有長進,可許褚呢,他也沒進步啊。如果真說起來,其實兩人和當初。那都沒

有什麼太大區別。說起來武藝是,不進則退。那麼兩人其實都沒有倒退,這就已經算得上是最好的結果了。不是嗎。畢竟你不能期望着自己武藝就是一直進步的,要不然的話,就呂布那樣兒的,他要是一直都期望着自己武藝一直進步,那都得成什麼水平了?顯然,還是不

可能如此。畢竟你還得接受現實,不是嗎?如果說崔安和許褚,或者說包括了所有,不,是絕大多數的武將、武者,他們確實是都希望自己的武藝高超,進步,可顯然,這事兒可能嗎。至少有人是,進步了,可也有人,武藝倒是退步了,這都不用再多說了吧。而崔安和許褚這樣兒的,他們雖然沒能進步,可武藝也沒有倒退,其實這就算是好事兒了,至少他們和

別人的眼裡看來,其實倒都是這樣兒的。反正至少甘寧是知道,兩人武藝沒退,那麼其實這個就是好事兒。畢竟甘寧就以自己來說,自己武藝肯定是沒進步多少,但是要說退步了,那肯定也沒有的,最多也就算是個維持。所以他很清楚,就以自己的武藝來說,都只能是維持,那麼武藝越高,顯然就是進步越慢,或者說基本上是不可能了。那麼相反來說,退步,

其實真正算起來,可以說倒是很快的。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讓自己的武藝,儘量不往後退,尤其是一流武藝的武將。不過像馬超那樣兒的,當主公的,除了他每日能堅持不斷地練武之外,如今這連帶兵,屬下都不讓他帶了,那麼就以他如今的狀態來說,時日短了,

那自然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可要是時日久了,他武藝要是不退的話,那都說不過去。而馬超作爲一個一流武將,他自然是清楚自己的問題,所以今夜的事兒,也就是這麼一次,當然了,以後不是說就一定沒有,但是想要有的話,至少肯定也是再過很久很久之後的事兒

了,至少他不認爲是近期的。說起來他作爲一個武將,自然是不希望自己武藝後退,所以怎麼能維持的話,還是儘量要維持,就是呂布那樣兒的。不管他是當武將,還是說當主公,可以說什麼時候,他都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而且基本上每次戰鬥,他都是要和其他人單挑,不管最後是羣毆還是單對單,個對個,基本上每次都是如此。可以說其他的武將,能

和呂布對上的,他們自然是各有各的想法。不過總結起來,其實無非就是那麼三兩個,第一就是碰到了這天下第一的武將,肯定是不能失之交臂,一個人不是人家對手,那麼大家就一起羣毆吧,這樣兒一來,肯定是死不了,沒準最後還能讓呂布焦頭爛額,這也都說不定啊。

第二,那就是有投機的心理,這樣兒的人,絕對是少不了。如果說呂布在自己手下受傷的話,這自己豈不是就出了大名兒了?所以哪怕都知道呂布武藝高,可還是有人看着就像不怕死直接就上去了,就爲了自己能出大名兒。然後自己把呂布傷了,那自己主公也一定是要更

多獎賞自己,所以……至於說第三。那其實也並不難想到,那就是,真正的武將。不少人的心裡都是要勝過呂布,是。哪怕是不會如此,但是最後能和呂布這樣兒的猛人切磋一下,肯定是對自己的武藝有所幫助的,甚至直接就突破了。再不濟,怎麼也是有好處,而且是利大於弊的,所以這樣兒的人,自然也是有。他們都是真正的武將,比如說崔安他們,都是。

所以大體來說,基本上最主要的,就是這三種心理。是,肯定也有人有其他的想法,這個是必然。但是真要算起來,那些絕對不是主要的,可之前三個,應該算得上是比較主要的了。而對於呂布呢。他自然是有他自己的想法,他不單單是來者不拒,而其對他來說。是人越多

越好。他是肯定不希望輸,可事實卻絕對不是這樣兒的。畢竟呂布是當世的用戟高手,而用戟高手,對於羣戰來說,是比較佔優的。畢竟戟那東西,和刀槍最大的不同,是戟能勾住別人的兵器,至於說刀槍,你有多大的本事。能用那兩件兵器勾住人家的兵器?所以說戟,

確實就是非常適合羣戰的兵器。因此,呂布害怕人多嗎?只要不是說特別多的人。而且武藝

不是很高的武將,那麼幾個,甚至更多,對呂布來說,他只有興奮的地方,而沒多大擔憂。畢竟他也要儘量去提高自己武藝,哪怕是實在不能如此,至少是不能讓自己的武藝退步,這就是他的想法。而呂布能做到的,就是每次都和武將一戰,當然了,越多人越好,這個是自

然的。而且武藝也是越高越好,這個也肯定。但是這兩個可別一起出現,要是武藝高超的人

越多越好的話,一下來五六個一流武將,就算是呂布,他也玩不轉。不,其實就來三個一流上等武藝的武將,他都頂不住。畢竟呂布武藝高是高,可人家也不是軟柿子,不是吃素的,所以呂布也不好使了。話說在演義中,三英戰呂布,是劉關張三個,呂布最後其實都要支持

不住了,所以才趕緊走爲上策。如果時間再長點兒的話,他可真不是劉關張三人的對手,這是必然的。關羽張飛什麼水平,那都不用多說了。而劉備呢,真是,還是那話,你別以爲

他就是白給,沒什麼武藝,那太扯了。話說劉備的雙股劍一揮,他絕對是個高手,是比不上

關羽和張飛,但卻武藝不低。仔細想想,其人能從北跑到南,從東逃到西,大大小小,多少場戰鬥,被人圍追堵截多少次,他可不是每次都靠着自己屬下將領和士卒,才得以逃脫。說起來要是他沒有過硬的武藝,那劉備他真都不知道要掛幾回了,畢竟就算是來了幾十敵軍

士卒,可那也都不是廢物,不是嗎。你要是沒什麼武藝的話,不早讓人給咔嚓了,或者生擒

了嗎。可劉備沒那樣兒,所以就不得不說明問題。你可以認爲劉備武藝不高,但是有一個是事實,那就是其人武藝肯定不低,絕對的。而且瞭解三國的都知道,桃園三結義,就說關

羽張飛是什麼樣兒的人物,他們能結拜劉備,拿他當大哥,可真不是說劉備就光靠着最,就

能忽悠住這兩位。所以還真是,他那武藝,是有不小的原因的,只有這樣兒,才能解釋通。

關羽張飛知道劉備武藝不低,而且是胸有大志,絕對是梟雄之姿,所以才結拜了,拿他當老

大,就是這麼回事兒。劉備這人,嘴確實是能忽悠,這個必然,但是要想就憑一張嘴,忽悠

那兩個,那基本上就不用想了。當然了,你非要說是身份,那其實一想,那個時候劉備的身份,不過就是個賣草蓆草鞋的,是,漢室宗親,可終究是沒有什麼太多考證的,就只是傳聞,而且不得不說,那漢室宗親,在大漢實在是太多了。所以那個時候能吸引住關羽張飛的,

絕對不是劉備的身份,而是其人的本事,這纔是最爲主要最爲重要的。畢竟關羽張飛都是什

麼人,如果以演義來說,關羽是忠義無雙,張飛也是粗中有細,其他的不用多說了。至於說歷史上,關羽是什麼樣兒的,不用多說,張飛呢,他這個人,是有些爭議,但是歷史肯定不像演義那樣兒,反而張飛還是讀書不少,知道的東西不少,不是一個單純的猛將就是了。

所以劉備武藝如果,不用再多言,確實證據不少。其實不止是他,孫策不用多說了,可不管是曹操,還是說孫權,可都沒有一個是武藝低下的,而真正瞭解三國的,都能明白這個。所以說呂布在演義中,他最後要敗了,所以是撤退。至於說在這兒,當初在汜水關內,他也

是差點兒。馬超已經知道了己方如今的狀況,主要是他知道了馬岱崔安甘寧他們最後單挑的結果。說起來也都是在他所料之中的。畢竟馬岱武藝高於朱贊,不出什麼意外的話,朱贊肯定不是他的對手。至於說後面兩組,崔安武藝對付一個夏侯惇加個樂進,還是沒有問題的,這點馬超是相信的。至於說最後的甘寧,馬超自然也是在所料之中,許褚對上自己,都不會

敗,所以就別說是甘寧了。在馬上的話,自己武藝是高於甘寧的,許褚也是。只有到了步下,自己也許還能勝過甘寧一招半式,可許褚就未必了。當然了,其人是有殺手鐗,這個馬超也都清楚,沒羽箭嘛,有什麼不知道的。所以對於三組單挑,都是沒有出乎馬超所料,還

都是在他的預料之中。而此時在他旁邊的郭嘉,對自己主公笑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看來今夜的戰事就要結束了,我軍必勝!”

第六八六章 冀州軍夜襲敵營第五五三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四)第三九九章 沔陽城鄧賢妥協第二七六章 張繡帶兵到雒陽第九九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二)第三七六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二)第七六五章 曹孟德班師回許第五九四章 袁紹雄踞四州地第三四八章 歸隴縣大才來投第四七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四)第六十五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第三八四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完)第九〇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二)第七五八章 曹子孝問魯子敬(完)第三五三章 欲懲呂主從生隙第三九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第四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一)第二四八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四)第四八八章 欲創大業謀大計第六〇五章 涼州軍佔領泉陵第四〇五章 趙雲單騎入敵營第九七一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四十五)第九六三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完)第十六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二)第四七四章 漢軍信使返武陵第二二一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八)第四九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八四)第四五三章 張飛臧霸除伏兵第三十章 涿縣城馬超診病第三四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四)第九三七章 史渙攜糧至房陵第二一七章 成公英勸說韓遂第八七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九)第十八章 千人出征夜襲小谷第三二七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續)第三七六章 城開叛軍入長安第三六九章 李傕遣使求赦免第四〇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〇)第二六八章 南蠻軍使者到來(續)第十八章 千人出征夜襲小谷第一九二章 見母親心病終醫第一八二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九)第八九四章 涼州軍三攻樊城第一八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八)第二〇八章 甘寧張遼帶兵回(完)第九八六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一)第一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完)第一四八章 兗州軍受阻襄平(六)第七三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十五)第四八二章 曹孟德派兵荊州第六一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四)第八四七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三)第二三七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下)第三一九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六)第二七九章 木鹿大王之子到第二〇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二)第七七六章 涼州軍藤甲建功第一一一章 石全搬兵拖兗州(三)第一四七章 祝融夫人勸孟獲第一四七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三)第一四一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七)第四五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二)第六八六章 戰江陵寄望地道第五四三章 曹操決意派援軍第五三七 王邑求請司馬懿第四七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三)第五〇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〇)第六一〇章 曹仁魯肅談判定第七六九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第四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三)第九五二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二十六)第二二六章 涼州再戰三江城第四五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八)第九二八章 兗州援軍到樊城(續)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第一四〇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六)第三〇九章 雷銅孟達擒祝融第三十四章 兩局勝崔馬用武第一四〇章 辭別離伯符東歸第三九九章 兩洞主值守三江第六〇四章 涼州軍夜襲泉陵第一一三章 兗州軍進攻襄平第四十七章 北上路聯軍夜戰第九十一章 爲報仇十八子離去第九三六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十)第八五二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八)第一六一章 南蠻軍再遣使者第三一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四)第四六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七)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第五九二章 馬超長安說人才第二一三章 馬超兵進函谷關(二)第一七九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八)第五七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五)第四十一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七)第七十三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第三七一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七)第五五九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八)第十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六)第六二九章 涼州軍進攻陰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