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〇七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

當然了,張任肯定沒有崔安、趙雲、馬岱等等,這些人的名聲更大,不過他這個人的特立獨行,確實是讓人比較注意就是了。畢竟說起來是曹操兗州軍有個關羽,而孫策的江東軍也有個張遼,至於說涼州軍之中,那就是張任了,所以像他這樣兒的,比較特立獨行的人物,確實不引起其他諸侯的注意,那都是不可能的。是,就單以名聲來說,張任肯定是不如關羽

還有張遼的名聲大。畢竟前者那是武藝超羣,馬超等人單對單對付關羽,也就是個平手。而後者呢,更是早就聞名幷州,隨着呂布征戰天下,之後到了江東,別看都姓張不假,可張遼卻比張任有名多了。畢竟張任的名聲,以前多在蜀中,而張遼則早已是名聞天下了,張任只能算是後來者。不過在涼州軍中,比起那些個一般般的將領,那張任的名聲,可確實是大。

張任回去休息,城頭自然有副將在那兒值守。張任雖說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將領,但是怎麼說呢,他不像霍峻那樣兒,比較忠於職守,張任也沒有說大意輕敵,只是他有自己的行事

-----------------------------------------------------

作風而已。他肯定和霍峻不一樣兒,如果說霍峻比較兢兢業業的話,那麼張任,尤其是在對待涼州軍的戰事上,他還算是比較輕鬆的吧。畢竟對他來說,自己不用死守,到時候守不住就撤,不會爲馬超爲涼州軍盡忠。所以自己有什麼大壓力呢。只是說自己想多守住幾日,這既不是爲了馬超,也不能說是爲了涼州軍。說起來還是爲了自己,就是這樣兒了。他都很

清楚。如果說馬超真不用張任的話,說起來他肯定會有意見的,不過就是大小的問題。對於張任來說,當初既然選擇了依舊是出仕,那麼自然是希望在涼州軍中做點兒事兒。他倒是不指望着什麼升官發財,可要是能帶兵去征戰,這確實也是他所希望的了,因此馬超用他。他也來了。所謂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馬超對涼州軍所有的人,不管是忠心自己還是說不

怎麼忠心,不管是有本事,還沒本事一般般的,他都是用了,不過就是重用還是不那麼重用的問題。說起來重用一個人,和不怎麼重用另一個,去比較重用一個人和乾脆就不用另一

-----------------------------------------------------

個人,顯然這前者後者雖說後面的那另一個人可能心裡都不怎麼好受。不太平衡,可相比之下,還是後者。他的怨會更多。因爲前者只是寡,可後者就是不均了,不就是這樣兒嘛。

而張遼和張任倒是不一樣兒了,至少別看他對孫策是什麼想法,至少張遼在江東軍中,他確實是把自己當成了江東軍的一員。他認爲自己對孫策是不滿,可是和整個江東軍卻沒有太大的關係,哪怕孫策是江東之主。可仔細一想,江東軍的組成。都是各大將領的部曲,所以你說江東軍主公是孫策不假。可就算是張遼,也不是沒有自己的部曲。所以說是自己的一隊

人馬,也沒錯。因此,張遼和張任的想法當然就不一樣兒了,而且他還沒有其人那麼狠。就算如今所有城頭的涼州軍士卒都是他張任一個人的隊伍,他都會依舊是這麼讓士卒和聯軍廝殺,都不會留手,所以……就是可想而知,張任不太會因爲這個就一定去改變什麼的,當然了,畢竟是屬於馬超自己的隊伍,還是他自己的,這個區別肯定是有,而且很大,張任說

不定會有什麼改變,這都不一定的事兒,但是如今呢,顯然是不可能了,這現實在那兒擺

-----------------------------------------------------

着呢。孫策已經知道曹操帶兵去了樊城的消息,而且他都已經到樊城了,這個他都清楚。說起來對於曹操去樊城,或者說劉備派使者去請曹操來,孫策其實是早有預料的。而劉備沒讓人來請自己,他也知道是爲什麼。真說起來,孫策知道,就算劉備真派人來了,自己也不

可能帶兵去樊城。這要是己方已經攻略下來江夏,那麼就算是劉備他不請自己,自己都可能

帶兵前去,可如今是個什麼情況,他劉玄德是清清楚楚,而且諸葛孔明還有徐元直他們,可沒有一個傻子。所以對於劉備沒派人前來,孫策也是清清楚楚,知道劉備是個明白人,還有諸葛亮他們,都是一個比一個精啊。對此,周瑜和魯肅也對自己主公說了幾句,無非就是劉備他們的想法,因爲他們知道己方的具體情況,所以都在他們所料之中,他們自然不會派

人前來。因爲最後的結果就是,哪怕就是派人來了,江東軍也不會去樊城,所以既然都如此,那麼何必還要去做那無用徒勞的事兒呢,至少諸葛亮徐庶他們,確實是不會做就對了。

-----------------------------------------------------

其實以孫策的原本想法來說,他和曹操一樣兒,還都是想帶兵去樊城的,這個是沒錯的。畢竟他也不傻,連曹操,那和劉備過節那麼深的人,都能帶兵去支援,這自己又有什麼不可以的,話說自己和劉備,好像還真是沒什麼大的過節。而且周瑜和魯肅,也是不止一次對孫策講過,劉備的存在,更多還是好處,也就是利大於弊。自然是能不讓他被涼州軍滅了,就

一定別那樣兒,能保住劉備。那是最好不過的了。畢竟三方聯合對付涼州軍,肯定是要比己方和兗州軍聯合要強。而且劉備漢軍作爲己方和兗州軍的一個緩衝。可以說他或者準確說他們漢軍,確實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劉玄德如今要被涼州軍滅了,他是等着己方和兗州軍去救援他,脣亡齒寒,不能等他們被滅。可己方和兗州軍能幫助他劉備援助漢軍,這又何

嘗不是己方和兗州軍想最後利用劉備漢軍來一起對付涼州軍呢?所以真是,所謂是各懷鬼胎,不對。是各有打算,所以自然是沒什麼大不了的,孫策自然是想去,可實際情況,卻是

-----------------------------------------------------

讓他很難行進。所以如今就只能是讓曹操帶着兗州軍和劉備漢軍聯合一起,對付涼州軍了。此時的孫策覺得自己還是有心無力,這在蘄春連張任都對付不過來,哪還有那個時日精力去對付馬超涼州軍主力?對他來說,這如今還是早日拿下蘄春,那就比什麼都強。也許自己早日平定江夏,那個時候劉備還沒被滅,自己還能幫上忙。這也都說不定,這是孫策此時想法。

畢竟這也是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吧,孫策既想馬上破了蘄春,又想馬上就幫着劉備打退涼州軍進攻,顯然這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如今要不就是死戰蘄春,破了蘄春最後等拿下江夏,然後劉備要是沒被滅的話,孫策出兵相助。要不就是想方設法,繞路去樊城。去援救劉備,就這麼兩種。沒有什麼兩全的方法,畢竟距離路程在那兒擺着呢。關鍵是最短的路,那可都

是涼州軍的地方啊!所以這絕對是個大問題,要不然樊城挨着蘄春的話,孫策肯定馬上就繞路去樊城幫劉備,都不會有什麼太大太多的猶豫,畢竟他可知道不少,劉備滅了,對他只能是弊大於利,肯定的。而且之前周瑜和魯肅不止一次對孫策說過劉備漢軍的事兒,他滅了

-----------------------------------------------------

如何,不被滅又如何,所以孫策真是,非常清楚,劉備滅不滅對自己的好處與壞處,可如今,不出意外的話,他也只能是儘早讓江夏的戰事結束,然後再說其他。而在孫策看來,劉備倒也都明白,是個明白人啊,知道自己的難處,關鍵是太難進行了,所以他都沒派人來向自己求援。這個事兒劉備就算派人來的話,孫策想去而去不了,他也只能是不給劉備面子了,

該去不了,就只能是去不了了,要不還能如何?難道有辦法把樊城給轉移到江夏來?那不開玩笑嘛,真要能那樣兒的話,那一切都好辦了,不是嗎。聯軍的再一次進攻,不得不說,張遼他們進步了。或者說,是他們終於讓張任感到了壓力增加,這就是聯手的威力。當然要排除孫翊,他是真不想與張遼爲伍,所以只能是張遼還有曹真加上個牛金,三人帶兵對付張

任,這時候的他,還是那話,哪怕就是呂布復生,這在城頭,在步下,也不一定能佔到多大的便宜。畢竟張遼和曹真再加上個牛金,那絕對不是一加一再加一等於三那麼簡單了,這

-----------------------------------------------------

效果必然是要大於三了,所以張任可能沒壓力嗎?而他所想的就是,趕緊帶着士卒把三人給逼退,旁邊還有個虎視眈眈的孫翊呢,要是他也上來的話,自己估計就要頂不住了。本來張任肯定是鬥不過張遼三人組的,但是架不住有前赴後繼不怕死的涼州軍士卒啊,所以這個時候,三人對上張任和涼州軍士卒,他們也就堪堪是一個旗鼓相當,他們這算是半斤八兩了。

是張遼三人和張任還有涼州軍士卒的混戰,當然也可以說是張任帶着涼州軍士卒,圍攻張遼他們,自然也包括了兗州軍和江東軍,誰讓他們在城頭沒有涼州軍的人馬多呢。要不然的話,這個時候估計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可不是嗎,如今的張任,之所以還能堅持,和張遼他們鬥個旗鼓相當,還不就是因爲城頭有涼州軍士卒的原因,要不然的話,就憑他張任自己,

他都不是張遼的對手,所以就更別說是對上人家三人組了。孫翊他那是不想和張遼一起,要不然的話,張任也不一定就不吃虧,畢竟城頭的涼州軍再多,可人家四個大將,也不是吃

-----------------------------------------------------

素的啊!張任這個時候全身都是汗,他沒辦法不出汗,畢竟這太消耗體力了。這也就是在城頭,還因爲有涼州軍這麼多的士卒在,要不然在馬上的話,自己連對付牛金都不一定能勝人家,所以不用多說了。張任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自然是知道自己的武藝不如人家張遼,和

曹真還有牛金,基本上是都差不多少吧。而真廝殺起來,在馬上的話,自己未必能勝過人家兩個,但是他們兩人,只要不聯手,就單對單,個對個的話,他們也未必就能勝過自己,這個張任還是很相信的。這個時候的張任是爆發了,一聲大喝道:“你們聯軍就知道以多欺

少不成?不過我何懼你們,孫翊你怎麼不上來?”這絕對是他故意的,那意思就想讓他們自己人先亂一下,亂點兒好啊,那樣兒對自己對涼州軍都好。可顯然,張任的如意算盤還是打錯了。

第四七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八十八)第六十六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一)第七四三章 吳子遠再臨關頭第四十三章 聯軍約戰涼州軍第七四六章 兗州軍激戰函谷(續)第六一八章 張儁乂投奔曹操(續)第三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第一五一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三十七)第六四七章 大軍再戰晉陽城第十九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八)第二一五章 南蠻王率軍決戰第三八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六)第五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三)第三四五章 追董卓馬超援手第一一八章 皇甫嵩妥協敵軍第九五七章 得情報孫曹反應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第二七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一)第五一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〇)第七三二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九)第八五五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三)第四七二章 攻城戰周裴無奈第四七二章 攻城戰周裴無奈第五三九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四)第一七八章 福達生擒楊鋒子第一一〇章 漢軍攻取宛城第八五八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六)第二〇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一)第四六三章 奔成都有人獻城第八五一章 江東援軍至蘄春第九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一)第五〇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八)第一五二章 中軍帳伯言出計第一八三章 韓約孤身入賊營第一二六章 馬孟起深夜聚衆第三七六章 涼州軍火燒藤甲(續)第三八一章 再遣將駐守三江(續)第八一〇章 蔡瑁府中見仲邈第六七五章 臨湘城黃糜請戰第四四一章 雷銅單騎劫敵營第二九二章 五人大戰呂奉先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七四六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三)第六八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三)第八三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四)第三八三章 賈詡一計破雄關(續)第一四三章 董仲穎知錯認錯第六九三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續)第二一〇章 曹操進宮見天子第五十一章 朐縣城商談合作第九八九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四)第五六二章 劉備落敗投許都第四三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一)第六〇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五)第五五五章 李恢赴雒見曹操第七九九章 馬孟起帳中思索第八七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九)第九四七章 襄陽城四面被圍第二六七章 漢軍大戰羌兵(完)第四三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三)第九四八章 周公瑾遊說滿寵第九三二章 兗州援軍再入城第三九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第九八九章 西陵城張飛擺宴第九五九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三)第四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七)第三六三章 除董卓呂布出手第一八二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九)第二八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第一三二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十八)第五六九章 郭嘉請教賈文和第三五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七)第六四七章 大軍再戰晉陽城第四五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三)第二八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八)第一八二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一)第六〇七章 涼州軍按兵不動第七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四)第二九七章 謀雒陽何吳被誅(中)第一六九章 馬孟起率衆夜戰第二五七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三)第四八〇章 魏文長到達辰陽第九一八章 武安帶兵撤西陵第五四五章 馬超再攻懷縣城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再到襄平第四五九章 召士卒孟起訓話第六五二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二)第四三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第九二四章 曹真拜訪魯子敬(續)第三七四章 亥時過兩軍將戰(完)第三三一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八)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再到襄平第三四四章 聯軍兵入汜水關(續)第七五一章 有乾坤魏延得信第四〇一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第三七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六十一)第八六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十三)第八一六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續)第三八〇章 馬超兵至陽平關第一九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