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三章 周瑜魯肅諫孫策

周瑜還沒進大帳,士卒就對其稟報:“先生,子敬先生在大帳等候!”周瑜一聽,眼眉微挑,顯然他一下就猜到了,魯肅可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沒事兒就到自己大帳來。那麼顯然,他是有事兒找自己,並且還不能算小事兒,要不然他不會親自過來。所以周瑜稍微一想,就知道了。不過還沒等周瑜說什麼呢,魯肅就已經出來了,顯然周瑜回來,士卒說話,他都知道了。

此時就聽魯肅說道:“公瑾回來了!”周瑜一見魯肅從帳中出來,和自己打招呼,他就是一笑,說起來周瑜這個人不是從來不笑,那不可能。可真正能看到他笑的人,只能是身邊兒的人。可能讓他有如此笑意的,卻絕對是親近的人,這是一點兒都不假。至少一般般的人,說起來還真是,很難入周瑜的法眼。不說其人的眼光眼界,就說本身就有那麼一些傲氣,所以

周瑜確實不是一個特別容易相處的人,可其人確實也是個心胸寬廣,大度的人。而且是有真才實學,所以有那麼點兒傲氣,其實也屬正常。畢竟周瑜是年少成名,而且是有真本事!

-----------------------------------------------------

此時周瑜對魯肅說道:“子敬早來了,咱們入帳再說,請!”周瑜自然也沒和魯肅客氣太多,這話也就是平常話而已。畢竟這帳外還有士卒在,他也不可能和魯肅太過隨意了,這是必然。怎麼說他和魯肅都是江東軍的謀士。同在自己主公帳下效力,所以自然是要注意影響。這不單單是爲了自己,更是爲了己方,爲了自己主公,所以必須要這樣兒才行。不注意不行。

魯肅聞言是笑着點了點頭,然後便和周瑜再一次進了大帳。他心裡清楚,周瑜知道自己是有事兒,所以纔來找他。並且很明顯,這不能說是什麼小事兒,要不然的話自己也不必親自過來。而且還等了他這麼一會兒。周瑜是聰明人,是明白人,哪怕他不知道自己是爲了什麼事兒而來,可他卻知道自己一定是有重要的事兒找他。如此就夠了,還得自己慢慢給他講。

進了大帳。兩人坐下後,周瑜便直接問道:“子敬夤夜來我這兒,是有何要是?”周瑜是知道有事兒,不過他也猜不到是什麼事兒。要說是臨湘的戰事,他覺得不會,所以有此一問。

-----------------------------------------------------

而此時魯肅則說道:“不瞞公瑾,之前在主公和你還沒有來臨湘的時候,我偶然得知了一件事!”周瑜一聽。是眼眉微挑,隨即便問道:“子敬所說,是何事?”魯肅一笑。“正是襄陽龐統龐士元的蹤跡!”周瑜一聽,眼睛瞪大了,忙問道:“不知那龐士元如今在何處?”

看周瑜此時此刻的樣兒,魯肅覺得他比自己都着急。不過想想也是,周瑜對自己主公的忠心,都不用多說。而他是恨不得天下大才都能跑江東這兒來。如此,也好對付得了曹操馬超他們了。可惜這事兒顯然不可能。但是周瑜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於有才華的人,尤其是天下大才。他是非常重視。只要能發現,他就絕對會遊說到己方這兒來,讓自己主公所用。

龐統號稱“鳳雛”,這絕對不是吹出來的。說起來早年周瑜和魯肅可都見過龐統,也算是有過一面之緣,不過就是沒有什麼深交罷了。但是彼此對對方的才學,智略,確實還是挺佩服的。至少周瑜魯肅很清楚龐統的本事,以前年紀不大的時候,那就是個大才,所以到了如今,就更不用多說了。至於龐統其人,一樣兒知道周瑜和魯肅是大才,絕對是天下頂級謀士。

-----------------------------------------------------

周瑜很早就注意上龐統了,可惜卻沒有其人確切的位置。以前龐統在鹿門山學習,可那地方不是江東軍的地盤,而且在那地方的都是天下名士,所以確實沒誰敢去那監視什麼的。至少周瑜就不會,魯肅也不會。可之後龐統學成離開了鹿門山,其人就沒了蹤影。反正周瑜是沒找到過,不過今夜這麼一聽魯肅的話,顯然魯肅是找到了,所以他心情確實是非常不錯。

周瑜瞭解魯肅,知道其人絕對不會無的放矢,所以他說找到了龐士元,那麼就絕對是“*不離十”。所以他也問了魯肅,到底是怎麼找到的,魯肅也沒隱瞞,就把之前士卒前來給自己稟報的,對周瑜說了一遍。周瑜一聽,是不住點頭,心說好,如此甚好!既然都已經知道了龐士元的具體位置,那麼一定要想辦法遊說其人,讓他加入己方,如此纔對己方有好處。

別看龐統是襄陽人不假,可他幾乎是從來不在襄陽待着,至於荊州的地方,基本上他一直都在荊襄遊歷。所以魯肅就以這個爲基礎,最後終於是讓人發現了其人的蹤跡,也是不容易。

-----------------------------------------------------

“子敬,速與我去見主公!此事如今是事不宜遲,趕早不趕晚,遲則生變!爲了避免夜長夢多,你我當連夜見主公纔是!”顯然周瑜是非常看重龐統,對司馬徽的話,他還不是那麼相信,什麼“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是對於龐統的本事,他確確實實是清楚的。知道其人在有些地方上。可要超過自己。是,其人有些方面,不如自己,可有些方面,自己也

是比不上對方。周瑜別看他有傲氣不假。可同樣兒,他更有自知之明。也許在嘴上,他幾乎不會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什麼,但是在心裡,他都跟明鏡似的。知道自己和別人相比,超過對方的是什麼。而不如對方的又是什麼。這就是周瑜周公瑾,絕對的大才,如果在歷史上不是其人英年早逝的話,江東軍也不至於越來越弱。其人對江東軍的影響,確實是。太大了。

別的不說,就說一個赤壁之戰,就足以見周瑜的本事。看演義看多了,都是寫諸葛亮如何如何,不過真正在歷史上,赤壁之戰,還是周瑜的貢獻大。諸葛亮的功績就在於,他讓孫權和劉備聯合到了一起。一起對抗曹操。至於演義裡那些,虛構的地方太多了,而且周瑜也

-----------------------------------------------------

真不至於讓諸葛亮氣死。真要論起來,在有些方面,他絕對是要超過諸葛亮的。不過也真是,他也知道諸葛亮是個人才,可惜就是不能被己方所用,這個真是讓他遺憾非常。所以說起來在演義裡。至少有一點,確實是沒錯的。那就是周瑜對於諸葛亮的不能被己方所用,他心中的遺憾。他無時無刻不想着。怎麼才能讓諸葛亮投靠己方,可惜就是一直都沒成功。

所以這就是周瑜,而此時魯肅一聽周瑜的話,他也是趕緊站了起來,然後就說道:“公瑾所言甚是,事不宜遲,咱們去見主公!”周瑜聞言點頭,“子敬,走!”然後周瑜和魯肅,兩人是一前一後就出了大帳,奔向了自己主公的中軍大帳。周瑜心裡清楚,龐統這樣兒的人才,光靠自己和魯肅,那是絕對說服不來的。所以要想真讓他加入己方,那麼自己主公就得親自

出馬了,如此纔有更大的把握,要不然的話,自己心裡也沒底。畢竟連諸葛亮都是劉備親自去請,最後其人才出山的,所以就更別說在有些地方還要強於諸葛亮的龐統龐士元了。

-----------------------------------------------------

而且從以前和其人接觸的經驗上來看,周瑜認爲這龐統雖然不至於說如何驕傲,可也確實,也是有傲氣的。如果說自己主公不看重其人,那麼無論自己和魯肅如何去說服他,他都不可能再爲己方效力。那麼如果自己主公真正看重其人,那麼也許都不用自己和魯肅說什麼,其人都可能拜到自己主公帳下。所謂是“士爲知己者死”,其實龐統也就是這麼一個人。

孫策這個時候還沒有休息,至少在江東軍中,孫策這個當主公的,絕對不是第一個休息的。哪怕不是說有那麼特別多的事兒,可他每日都會反思自己今日的戰事,哪怕並不是他帶兵攻城。不過就像霍峻那樣兒,孫策每日也會想今日己方在戰鬥中有什麼不足,當然也有哪地方表現好了,這個他都一一記下來了。然後等到有機會,自然就會對所有人提上幾句,就這樣。

當他快要休息的時候,周瑜和魯肅聯袂而來。孫策心裡說着,這是有事兒啊!可不是嗎,要不然不可能周瑜和魯肅一起來,認識這麼久了,兩人在孫策帳下也待了不短的時日,所以

-----------------------------------------------------

是孫策不瞭解他們,還是他們不知道孫策呢,所以其實就是彼此彼此了。因此還沒等周瑜和魯肅說話,孫策就趕緊招呼兩人,“公瑾、子敬,快,坐!你們兩人一齊來我這兒,定然是有要事吧!”說着孫策是盯着兩人,他倒是想聽聽,到底是什麼大事兒,要兩人一起過來。

當然看兩人這樣兒也不是說那麼特別着急,那麼應該不是關於臨湘戰事的,孫策如此想着。

此時周瑜一笑,然後趕緊把龐統的事兒對自己主公說了。孫策一聽,忙說道:“既如此,這龐統龐士元,公瑾是想親自前往說之?還是子敬……”不過周瑜聽到自己主公的話後,他是微微搖頭,孫策有些不解其意,不過他沒問什麼,他知道周瑜馬上就會解答自己了。結果果然,就聽周瑜再次說道:“主公可知道劉玄德處的諸葛亮諸葛孔明,馬孟起處的賈詡賈文和?”

孫策一聽,微微點頭,這兩人他當然是知道了,這有什麼不知道的。畢竟這兩人可不是什麼無名之輩,可以說一個比一個有名。諸葛亮是最近兩年的後起之秀,他印象很深。

-----------------------------------------------------

而賈詡呢,更是涼州軍中能排在最前面的謀士,其人號稱是毒士,孫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並且賈詡成名多年,可以說孫策還在幾歲的時候,他就聽過自己父親提到過這個賈詡,所以他當然是知道。並且以前賈詡名聲不小,雖然最近幾年,算是退居到了幕後,但是其人還活着,天底下就沒有人敢小看了其人。而有人還慶幸,幸虧這個毒士不出來了,要不然的話……

孫策此時問道:“公瑾之意是?”

周瑜說道:“主公,此二人,可謂是天下大才!當初劉玄德親自請諸葛孔明出生,而馬孟起更是遊說了賈文和許久,最後其人才投靠涼州軍!所以主公,那龐士元可絕對不必此二人查什麼,所以主公當親自去羅縣,請龐士元出山!”

聽了周瑜的話後,孫策也不得不重視,他知道,周瑜絕對不會無的放矢。畢竟如果龐統其人沒有什麼本事的話,他和魯肅豈會這麼晚了還來求見自己?所以……

第五二〇章 李傕楊奉再交兵第十八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四)第三三三章 烏戈國孟獲求援第一〇八章 孟起反謀曹孫劉第二九五章 戰宿敵孟優不敵(續)第四五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六)第八七八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完)第六四九章 甘興霸到達江陵第五〇七章 論書信奉孝解疑第六六九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二)第三十三章 涿縣外杜張對峙第五〇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五)第四七九章 退馬岱涼州鳴金第六七三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六)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再到襄平第一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一)第七九九章 得邀人才入軍帳第三六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三 )第六〇五章 涼州軍佔領泉陵第三七三章 見士卒劉協出面第二十九章 幽州地張飛出現第二二三章 張伯慎聚衆商議第三六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五十四 )第三十一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五)第四九八章 涼州軍再戰零陽第四九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〇四)第一六二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一)第六十八章 曹操書信至江東第六十章 曹仁帶兵到樊城第五六九章 知敵情大帳議事第七八二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四)第四十一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七)第五二六章 吳班再攻安邑城第四三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二)第七一三章 作客甄府談合作第二三八章 孟起再臨三江城第七十六章 南陽宛城孟起開方第八〇八章 中軍帳內謀敵城第五一三章 宴畢馬杜論英雄(續)第一七九章 涼州亂北宮反叛第四十三章 崔安大戰許仲康(完)第四九一章 劉備援兵入郯縣第一二二章 崔福達生擒波才第二二三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六)第九〇〇章 劉備帳中話攻城第三九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第六十章 涼州軍決戰聯軍(續)第三四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六)第七〇五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完)第七四二章 江陵城景升託付第五六八章 遇災害衆人撤兵第五四六章 據酉陽文魏逃走(續)第九七九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三)第三三九章 三族老竹樓商談第四六四章 趙子龍欲渡洛水第四五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四)第一二五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四)第二〇〇章 兗州軍進襄平城(一)第二二九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二)第七十三章 關羽大戰崔福達第九四一章 孫劉聯軍攻堅城第八二三章 江東軍繼戰臨湘第一六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第一六三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二)第八九二章 王子均領兵攻城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八)第二九〇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五)第五三九章 酉陽城留下範強第六章 馬孟起蘄春議事第六八五章 霍仲邈求教徐庶第七〇六章 孟德帳中會人才(完)第六七七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第二六三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九)第六六二章 臨湘江陵函谷關第八二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四)第二九一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六)第三二五章 祝融夫人終妥協第五〇四章 長安衆臣欲求和第九三三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七)第六八三章 斬張顗奪取真定第五六九章 江東軍撤出西陵(一)第六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三)第四七一章 作唐城涼州攻城(續)第八九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第三七七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十三)第四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二)第一九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九)第四九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九)第一七三章 兗州軍再到襄平第八三〇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十六)第七七九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一)第四三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九)第二十章 別衆人馬良歸還第三八二章 得勝凱旋迴長安(續)第四十六章 馬超聚衆設計謀第九八六章 孫策擺宴請盟友第四二〇章 趙子龍首戰閬中第五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三)第九二五章 曹真拜訪魯子敬(完)第六三一章 曹真押糧到羅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