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章 擬聖旨召人回京

劉宏聞言則是一愣,“如此說來,阿父的意思是贊同董仲穎所奏了?”

其實董卓上書所奏的內容就是之前他和李儒兩人商量好的,因爲他說要幫馬超一把,所以李儒就給他出了這麼一個主意。請記住本站的網址:。

那就是,如果想幫馬超,那就千萬不要去給他求情,說好話什麼的。直接就上書,然後把崔鴻的事兒都給皇帝講一遍,但其中不要提崔鴻是在太平道中做什麼的,只說是太平道中人就行”“。然後奏請劉宏,讓他嚴懲馬超,因爲他私藏了太平道的人,置律法於不顧,理當受罰。

這邊有嚴懲的,那邊當然也有要去表功的了,而要表功的人自然就是朱儁朱公偉。不過董卓明顯他是還記得之前朱儁得罪過他的事兒呢,所以他卻沒直接請求劉宏去表揚朱儁什麼的,但卻也說了朱儁當時確實是做得很好,做得很對,把他的所作所爲也都如實地寫了出來。

然後最後就是爲自己開脫了,因爲最後是董卓他表示同意了馬超的做法,所以他也特意給劉宏解釋了一下這個事兒。那意思是,臣這麼做,並不是贊同馬超,而是想看看他到底能不能和陛下去坦白交代崔鴻的事兒,所以當時臣才同意了他的做法,但是臣的內心卻是極其反對的,因爲這個事情的本身它就是錯的。

以上就是李儒爲董卓出得主意,他對董卓說得也很簡單,因爲作爲一個帝王來說,他在意的並不是某個人的徇私枉法,他看重的只不過是自己的江山而已。而真正比起某個人的徇私枉法來,他則會認爲朝中大臣的結黨營私要比某個人徇私枉法還要嚴重得多得多。

而在這個時候,如果爲馬超去求情,那確實還不如落井下石來得有用。因爲皇帝最想看到的不是臣子之間的關係如何如何得好,彼此多麼地融洽。相反,他最想看到的則是臣子之間的矛盾,那是越深越好,如果雙方是血海深仇那就更好了。

因爲在他們的眼裡看來,只要這樣,皇帝的位置他坐得就會越穩。而因爲臣子和臣子間的矛盾大了,那麼他們就都想着怎麼去對付對方,而不是說去對付皇帝。反之,如果說臣子之間的關係tebie親近,相處地都tebie好,那沒準哪天他們就可能要聯合在一起來對付皇帝了。

對於這些東西,經李儒這麼一說,董卓自然就都明白了。而張讓嘛,他可是在宮中混了二十多年的老油條了,所以一看董卓上書的內容他就都知道了。

“不錯,奴婢以爲馬孟起理當嚴懲,不容股息!”

要是不知道的人在這兒的話,看到張讓如此表情,還以爲他和馬超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呢。

“朕聽聞阿父和馬孟起的關係好似不錯?”

劉宏貌似隨意地問了一句,他確實是聽人說過這個,而且之前都是張讓舉薦的馬超,所以他從不認爲兩人的關係是如何的不好。

張讓聞言倒是一笑,“陛下,奴婢與他馬孟起無非就是逢場作戲罷了!而之前之所以舉薦此人,那則是因爲馬孟起此人確實是我大漢少有的人才,古人都曾‘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而奴婢與他馬孟起既無親,亦無仇,那麼正當大漢用人之際,奴婢絕不可不舉薦此人!而如今馬孟起卻置律法於不顧,私藏太平道餘孽,他確實是理當受罰,奴婢自不會爲他求情!”

劉宏笑了,笑容很燦爛,他對張讓的回答很滿意。這樣纔對嘛,你們的關係不好,那麼朕纔好;可你們的關係要是很好的話,那朕可就要不好了。

之後劉宏又看了眼皇甫嵩、朱儁、馬超和曹操的上書,他很期待其他幾人都說了些什麼。其實這四個人的上書中也都提到了同一件事,那就是和董卓一樣,就是崔鴻之事。不過雖然事兒是同一件事兒,但說得東西卻都不一樣。

皇甫嵩他只是簡單地說了下崔鴻的事兒,然後他也沒明確表態是要嚴懲馬超,還是說表揚朱儁的話。不過他卻提了,說馬超是有錯,但爲了先生,這個倒沒錯。而朱儁呢,他則是維護了律法,做得很對,其他的就沒去多說什麼。

劉宏看過之後還是一笑,然後就遞給了張讓。

“這個皇甫義真,他還是依舊如此圓滑啊!”

這是劉宏給他的評價,皇甫嵩他處事圓滑,輕易不得罪人,這個朝野上下就沒有不知道的,劉宏就更不用說了。你看這次除了上書之外,他是一句也沒提說要把馬超怎麼怎麼樣,而就只是簡單地說了下自己的看法而已,這樣就不會得罪馬超了。而如果說他要不是害怕自己知道了此事之後,責問他個隱瞞不報,估計他連上書都不會,劉宏如此想到,他緩緩搖了搖頭。

張讓看過後也是一笑,要說皇甫嵩確實向來都是這樣,他就是這麼一個人,如此做才符合他的一貫作風,如果說哪日要是改變了,那也許就不是他皇甫義真了。

“想來一切都盡在陛下所料之中!”

劉宏聽後只是一笑,沒再多說什麼。

等看到朱儁的上書後,劉宏是無奈地嘆了口氣。這朱儁的上書比得上是鳴冤了,這哪是上書啊,不知道的一看,那就是叫屈啊,寫得自己真是受盡了冤屈,就是想讓皇帝給他做主啊。

“阿父,看看吧!”

劉宏此時他是想笑也不能笑啊,你說這還是朱儁朱公偉嗎,這可真不像他啊。從朱儁的上書,劉宏就看得出來,他的那種無奈,那種有苦難言的心情,一個人對付一羣人,最後……

張讓看過後他也想笑,這寫得,確實不像是朱儁的性格,看來他這次真是受了大的打擊了,要不絕不會如此啊,唉……

之後劉宏又看了曹操的上書,曹操和董卓寫得都差不多,馬超有錯,所以也說了要嚴懲馬超,而朱儁卻做得很對,理當表彰。只是自己由於當時的情況所限,而且又是人微言輕,最後卻只能是保持中立,自己對此卻是有大錯,愧對於陛下,還望陛下恕操之罪!

劉宏此時是心中暗喜,這又是一個要嚴懲馬超的,實在是太好了,要什麼就來什麼啊,如果都是給馬超求情那可就難辦了。他這時候想得也很簡單,因爲劉宏的心裡其實並不想嚴懲馬超,當然馬超有錯誤,處罰肯定是不可避免的,這個他一定是逃不掉了。

不過嚴懲就不用了,而今日劉宏看到了這幾人的上書,他感覺很滿意。這裡沒有一個是給馬超求情的人,皇甫嵩也沒表態,那麼這個是最好不過的了。其實自己本就不想嚴懲馬超,那麼到時一力排衆議,然後給馬超從輕處罰,那麼他就只能是感激自己,而不會去感激別人,哈哈哈,太好了。如此一來,馬超感到皇恩浩蕩,他焉能不爲大漢盡力!

不得不說,劉宏雖然不是飯桶,但確實也是沒什麼大本事的這麼一個帝王。帝王心術倒是有點兒,但卻還是被屬下的臣子給耍的團團轉,他和手下的那些人比起來,那還真是很不如啊。他想得也太簡單了,如果說天下都這麼簡單的話,那早就太平了,大漢還能再延續個四百多年,哪還能有現在這麼一大堆的麻煩事兒啊。

劉宏此時自以爲得計,卻不知其實就他一個人矇在鼓裡。他看了最後馬超的上書,而馬超所奏可以說比其他四人寫得都要長很多。他則是從最初認識崔鴻,一直寫到把崔鴻從廣宗帶了出來,然後就是和朱儁的交鋒。當然了,他沒寫自己一個對字,說了很多遍自己有錯,但爲了先生,自己卻不得不如此,然後就是請求嚴懲自己,還請求赦免先生之罪。

劉宏看過馬超的上書後,他也有了一絲動容。所謂天地君親師,師徒如父子。古人就是這麼看待的,別看崔鴻不是馬超正式去拜的老師,但他卻是馬超的啓蒙恩師,這個卻沒人敢否認。而馬超雖然有錯,但對待老師卻能如此,可以說也不得不去讓人去佩服。

而馬超寫得東西確實很感人,其實馬超他算是個煽情高手了,因爲前世的記憶,他的見識可不是這幫古人能比得了的,所以對此確實是不在話下。而劉宏此時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想法,不會去嚴懲馬超,而對崔鴻他也要去赦免。

其實這個就是這樣,馬超嚴懲與否是一件事,而赦免崔鴻是另一件。劉宏自己覺得對此是很清楚,如果自己對馬超從輕處罰,那麼確實能得到馬超的一些忠誠,但如果把崔鴻給赦免了,那麼馬超就一定能爲大漢盡忠,反正劉宏就是這麼想得。可嘆他還是不太瞭解馬超啊,把崔鴻赦免了,馬超能感激他這個確實沒錯,但盡忠這個,那誰知道了。

劉宏趕緊命人擬旨,聖旨的內容很簡單,那就是讓皇甫嵩和朱儁還有馬超馬上回雒陽來,而兩路的大軍就交給董卓就可以了。因爲董卓被留了下來,劉宏讓他繼續平叛。雖然冀州算是可以了,但青州和幽州還有幾股沒被消滅的黃巾叛賊,而董卓就是去剿滅他們的。

如今大漢十三州,除了荊州、幽州和青州外,之前黃巾猖獗的幾個州可以說都已經偃旗息鼓,穩定了下來。如今荊州刺史徐璆正在和荊州的黃巾做最後的決戰,馬上就能分出勝負來。而只有幽州和青州還不太平,如今正好董卓還在冀州,和兩州都相鄰,有了他出馬,那一切都沒問題。

那麼皇甫嵩他們和馬超就不用再和董卓一起來,正好劉宏把他們召回來,然後到時再說崔鴻的事兒,這些就是劉宏的打算。

第九三一章 龐王退兵返房陵第六四一章 曹孟德問詢三人第二九九章 回隴縣安排劉辯第二七四章 謀士計破燒當(七)第五五二章 兗州軍死戰西陽(三)第四十五章 聯軍繼戰涼州軍第四七七章 事敗露吳懿出招第二〇七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四十六)第三七六章 城開叛軍入長安第六一五章 兗州軍攻破湘南第四五六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五)第一九一章 南蠻軍進攻敵營第六三三章 攻羅縣曹真加入第一〇〇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一)第三八三章 欲出行馬超打算第八一一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六)第五八五章 涼州軍佔領辰陽第一五八章 南蠻軍深夜暫退(續)第八三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二)第二八七章 制董卓曹操建議第八六一章 馬孟起意取襄陽第八七一章 劉玄德聚衆商議第八十一章 告辭離去回隴西第八五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九)第三五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九)第八三三章 霍仲邈身死江陵(續)第八二一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七)第二〇一章 楊鋒孟優途中遇第四八三章 涼州軍三攻作唐第四十八章 曹孫劉帳中談妥(續)第四八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六)第二八四章 別何後孟起出手第二四八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十)第九二三章 曹真拜訪魯子敬第七八八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第九六七章 陳生異心反羅縣第六二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七)第八六〇章 郭奉孝帳中提醒第一八〇章 兗州軍再攻襄平(七)第五一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七)第七七四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十)第二十一章 聯軍再戰安陸城第一四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完)第二四五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中)第八七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二十七)第四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三)第一章 馬騰喜得麟兒第四一〇章 狄道城外兄弟別第四六〇章 定人選欲奪雒縣第四七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九)第二九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二)第九七八章 荀攸諫言曹孟德第一五四章 廣宗城內有故第九六三章 涼州軍兵進長沙第七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四)第二一三章 馬孟起求人尋人第六五二章 曹孟德兵臨雄關第八五三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一)第九五四章 夏侯深夜訪漢將第八六三章 涼州軍奇襲襄陽(續)第八八九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第四三〇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續)第八四二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八)第四六七章 宴席畢費禕請求第四六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七十七)第八二八章 擂鼓聚將欲進攻第三十八章 聯軍動樊城求援第四八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二)第四八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一)第三三一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八)第六五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四)第五〇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九六)第八一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第一八三章 出戰否夫人提醒第八一七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第一五〇章 樸克親見公孫康(續)第五四八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十三)第七三二章 霍仲邈再問徐庶(續)第六二六章 收寇封襄陽得信第七六七章 孫周說服龐士元(完)第九五八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三十二)第九九九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完)第一章 馬騰喜得麟兒第四八三章 糜家舉族遷涼州第六五七章 涼州軍苦戰江陵第三三〇章 孟獲帶兵奔烏戈(完)第七四三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第七六三章 涼州軍攻城受阻第三四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一)第四三七章 閱兵畢離開南鄭(完)第四〇五章 趙雲單騎入敵營第八七四章 使桂陽兩人出發第二四三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五)第五二六章 吳班再攻安邑城第二二六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九)第八八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二)第九九九章 聯軍大戰西陵城(完)第五九四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一)第三二〇章 孫堅借兵破華雄第七八八章 子義負傷戰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