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九章 馬漢兵至函谷關

對於吳懿和黃權兩人來說,想法很簡單,如果說彭羕此去宜陽,順利的話,馬漢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得帶兵前來。無論是他和黃權兩人之間的交情,還是爲了力保函谷關不失,還是最後就算是主公處罰,也有四個人一起承擔。可以說如此,吳懿和黃權,確實是有理由相信,馬漢會帶兵前來。除非他沒有這個魄力,但是以過往和其人的接觸來看,馬漢還算不錯了。

至少以前在益州,他在嚴顏手下做事那麼多年,嚴顏是個什麼樣兒的人,不用多說了。所以馬漢做事,自然也有和嚴顏相似的一面,至少吳懿和黃權他們最後認爲,八成,其人會帶兵前來,至於說最後那兩成,倒是要完。不過無論是吳懿還是說黃權,他們可都認爲,這個機率,其實不大。之前他們和彭羕商量之後,又讓他去了宜陽,說起來他們還是有信心的。

所以只要不是最後那兩成的機率,那麼馬漢帶兵過來,就沒有問題,那麼兩人如今只要堅持到馬漢帶兵過來,就一切沒有問題了。

-----------------------------------------------------

當然了,他們也沒有認爲,這馬漢就算帶兵過來,就能把兗州軍給逼走,這個他們還是沒想。不過更爲主要的是,至少馬漢帶兵過來,這己方守關的人馬多了,肯定要比少了強啊,這個都不用多說了。

樂進的目的自然還是比昨日能有進步。不過看城頭吳懿和黃權那樣兒,今日這不僅僅是自己想着要比昨日進步,就說城頭兩人,看起來也是,想要狙擊自己。不讓自己上去啊。也是,這自己要是再帶兵上關的話,這對方肯定和昨日一樣兒,都覺得沒有面子。哪怕昨日也沒兩下,自己就被逼退了。可昨日不在狀態,今日可在!

樂進帶兵攻關。吳懿和黃權兩人帶着己方士卒是嚴防死守,一時間,他確實是沒能上得了關。哪怕他昨日上去了,可不代表就一直能上去。當然了,只要給樂進機會。那確實還是沒有問題的。

-----------------------------------------------------

果然,被打退兩次的樂進,終於是在第三次抓到了機會,帶着幾人登上了函谷關。吳懿是趕緊帶兵來阻,就是黃權也馬上來了。樂進看着兩人奔向自己,他也頭疼,心說這兩個的速度,太快了!不服不行啊。這還真是比自己所想更難對付,難道還要和昨日一樣兒不成?

不過和昨日還是有不一樣兒的地方,就是今日樂進比昨日是多堅持了一會兒。說起來不過就那麼兩下而已。但是和昨日相比的話,確實是進步了。所以他下了城的時候,兗州軍。便已經鳴金收兵了。

於是就這樣兒,算上這一日,是一連三日,樂進都是帶兵登上函谷關。確實他是逐漸在進步,不過只是比之前能稍微強了那麼一丁點兒。吳懿和黃權兩人。還是很輕鬆就能對付得了他,但是在兗州軍來看。這就算是比較好的結果了。畢竟這個時候,能進步,總比那退步和原地踏步強。所以無論是曹操,還是兗州軍衆人,其實都覺得還算可以了,他們能接受。

-----------------------------------------------------

終於在第四日,吳懿和黃權接到了探馬稟報:“報將軍,三十里外有我軍人馬抵達!”

吳懿和黃權兩人對視了一眼,他們知道,這彭羕是搬來援軍了。吳懿便說道:“好!公衡與我一起出關,前去看看!”

“好!子遠兄,請!”

說完,兩人準備了一下後,便出了關。這時候已經是夜晚了,兗州軍攻關早就已經完事。而且雖說是夜晚,可另一邊的兗州軍,基本也不會知道此時函谷關所要發生的事。對他們來說,就是每日的攻城,必不可少,然後就是爭取抓到機會,最後一舉拿下函谷關。不過她們還不知道,這涼州軍的援軍馬上就要到了,到時候不知道要給他們帶來多少麻煩。

而最爲高興的,自然還是吳懿和黃權,並且他們是親自出關迎接馬漢還有彭陽,這也算是對他們的感謝。而在兩人想法中,這也是自己兩人應該做的,必須做的。

-----------------------------------------------------

吳懿和黃權帶着幾十士卒,是走了近十里,終於是和馬漢還有彭羕他們相遇了。四人趕緊都下了戰馬,至於馬漢帶來的士卒,早已讓他下令停止行進了。這吳懿和黃權就在前面,這他必須要停止行軍,先來和兩人寒暄幾句才行。

四人見面,黃權是忙對馬漢說道:“馬兄能帶兵來此,權真是感激不盡啊!”

吳懿在一旁也是連忙說道:“不錯!不錯!馬將軍能來,函谷關有救了!”

馬漢是趕緊謙虛,“二位不必客氣,此乃小事耳!不足掛齒,不足掛齒啊!”

然後吳懿和黃權也對彭羕說了兩句,最後四人再次上馬,是帶着馬漢的人馬向函谷關行進。從馬漢的話裡,黃權也知道,馬漢把宜陽的涼州軍都給帶來了。他和吳懿也不得不承認,其人確實是有些魄力。就看其人敢帶所有士卒來函谷關,就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

四人帶兵回了函谷關,士卒四個人不用管太多,有人接手。至於他們四個,直接就去會客廳一敘了。

四人都坐下後。黃權對馬漢說道:“今日幸有馬兄來此救援,可算是暫時解了函谷關的燃眉之急!”

馬漢一聽,是連連擺手,然後對吳懿和黃權兩人說道:“函谷關的情況,之前我也聽探馬的情報說了。不過之後還是從永年那兒得到的詳細情報。卻是不知道如今的情況如何了?”

聽了馬漢所問,吳懿便把彭羕走了之後,這幾日的情況,簡單和馬漢還有彭羕兩人說了一下。說起來,如今雖說還是己方佔優不假,可兗州軍卻是越戰越勇。這都已經是給了己方巨大壓力了。之前可沒有如此過,這如今卻是壓力大得不行。就說他們如今這每日都在進步中,如果久而久之,顯然這函谷關就要守不住了。

-----------------------------------------------------

所以吳懿和黃權兩人,在馬漢沒來之前。他們確實是擔憂不行,這如果真在援軍還沒到之前,就被人給破了函谷關了,那可真是,要了老命了。不過如今還好,至少吳懿和黃權對馬漢還有彭羕兩人,他們算是暫時有了個交待。要不然的話,今日兩人帶兵來這兒。要是函谷關已經失守的話,那麼吳懿黃權也真是沒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了。

不過還好,就是函谷關依舊是守得住。哪怕如今優勢慢慢在減弱。不過這個不是問題,這至少在座的四人都相信,這已經又多了幾千人馬在這兒,那麼優勢可不止是一點兒半點兒了。並且還有馬漢這個帶兵的將領在呢,他可不是彭羕,就算是上了關也沒有大用。馬漢畢竟是個將領。所以真是比彭羕強多了。至少他在關上,就能幫助吳懿黃權他們不少。

如果換成是彭羕的話。雖說不至於是幫倒忙,可確實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要不然的話。爲什麼他就一直沒在城頭出現,帶兵迎敵呢。

-----------------------------------------------------

不單單是吳懿和黃權不讓彭羕上去,就是他自己,也不想上。畢竟彭羕也知道,自己是幾斤幾兩,這帶兵的事兒,自然有吳懿和黃權去操心。至於說自己呢,那就只負責出主意就可以了。就像如今這樣兒,還不就是自己出主意,然後也是自己親自去宜陽,才把馬漢請來嗎。

吳懿此時對馬漢說道:“之後的戰事,就要勞煩馬將軍了!”

馬漢一聽,都明白,顯然吳懿的意思就是想讓自己也參與到守城的戰事中來。如此正合自己的意思,那麼還有什麼不答應的。

所以他對吳懿黃權兩人一笑,“子遠兄、公衡,此事交與我了!放心,咱們同心協力,未必就抵擋不住兗州軍的兵鋒!”

“好!痛快!”“如此,有勞馬兄!”“馬將軍威武!”

第一句是吳懿所說,第二句自然是黃權說的,最後那句顯然是彭羕的話了。

-----------------------------------------------------

馬漢是連忙客氣了幾句,畢竟說起來他可沒認爲自己比吳懿他們三個厲害,不是說他們三個加一起比自己厲害,而是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比自己強。也就是彭羕,他帶兵守城是不如自己,可吳懿和黃權,那可是要超過自己的,這自己可都知道。

對黃忠來說,這郭淮他們三人撤退,臨湘城守住了,那就比什麼都強。哪怕如今自己覺得壓力是越來越大了,可如此,自己也沒有什麼可懼的。哪怕最後真是,城池失守,可那自己也沒有辦法不是。畢竟面對着兗州軍和江東軍的聯軍,也不是說自己想如何,那就一定如何的。如果真那樣兒的話,什麼都好了,可不是嗎,萬事大吉了。

一日後,再一次迎來了兗州軍和江東軍瘋狂的進攻。對於兗州軍士卒和江東軍士卒來說,他們確實是看到了己方的希望。那就是郭淮將軍和牛金將軍,如今都能上得了城頭,這豈不是給己方增加了不少的希望嗎。

-----------------------------------------------------

所以相比之前來說,連城頭都上不去的時候,如今的聯軍,確實是士氣大振。這有一個好的將領,那麼自然是比什麼都強。一個好的將領,說是能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其實都是不爲過的。如果不是這樣兒的話,爲什麼有句話說得好,叫做“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這人馬的多少,只要你錢糧足夠,那麼就一定會有。

所謂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帶兵就是爲了吃餉,爲了混口飯吃,甚至給家人口飯吃,如此而已。

可一個大將,上哪兒去找,說是“可遇而不可求”,其實也並不爲過。因爲沒有幾個諸侯是真正就不看重己方的將領,自己手下的。也許有人是看不上己方的士卒,看不起他們,可真是沒有幾個人不重視自己手下。畢竟你沒有手下,誰給你做事兒呢?所以還真是……

-----------------------------------------------------

因此,一個將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這如今兗州軍和江東軍,可是郭淮、牛金還有張遼,他們三個一起帶兵攻城。這比之前牛金一個人帶兵,強了可不是一點兒半點兒啊,所以可以想到,如今黃忠他說面臨的壓力。

哪怕他確實是不怕什麼,可並不代表他就一定能守得住城池。至少黃忠心裡清楚,這城池是久攻必失,久而久之,自己也要守不住。

第八四五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三十一 )第三二七章 蠻王孟獲遇殘兵(續)第一四二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完)第一七七章 南蠻再戰禺同山第六九三章 趙子龍到達真定(續)第一九八章 登城頭三人蔘戰第七〇二章 函谷關繼續鏖戰第一八三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二)第九七七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一)第一一八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第七十一章 涼州江東入遼東第五二九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一)第五八八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五)第一〇九章 石全搬兵拖兗州(一)第一〇六章 兗州軍大戰遼東(七)第二八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一)第二五九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五)第四三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七)第五〇六章 擒信使一封書信第五一〇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九)第二七三章 銀坑洞孟獲設宴(續)第六十九章 成績出一詩驚四座第八二一章 江東軍進攻臨湘第五十三章 滴血入劍寶物現世第三四五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三十二)第三四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三)第九一三章 兗州信使到許都第三二八章 汜水關下戰呂布(完)第六〇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二十九)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兵進交州(六)第四三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一)第九七七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一)第二二三章 涼州軍攻三江城第三九三章 擒住孟達回三江第二五三章 涼州軍大營誓師第六九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二)第四三四章 張益德大戰嚴顏第五四一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六)第九十一章 騎兵渡河襲遼東(三)第五九二章 馬超長安說人才第二三九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五)第四三八章 離斜谷奔向槐裡第一八四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三)第六十八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二十三)第三九八章 孟達勸說兩洞主(續)第四五五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十四)第三九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六)第四二〇章 趙子龍首戰閬中第四六五章 費文偉投靠馬超第二〇三章 馬孟起回到雒陽第六十二章 曹操班師回許都第一〇九章 謝伯言饋贈書卷第三五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九)第七九三章 臨湘破涼州退兵(續)第七三七章 江陵城仲邈治傷第五七三章 兗州軍兵臨下邳第八七二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一)第一四五章 馬孟起揮兵北上第四七五章 直臣諫言命消殞第四五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〇)第三九一章 孟子敬罵陣引敵(續)第八八一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三十二)第三十一章 憶往事仇人來襲第七十九章 曹孟德處置關羽第二七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八)第六七〇章 聯軍激戰臨湘城第二七一章 帶來木鹿回銀坑第九十九章 領兵再至禺同山第八十一章 涼州軍強攻西陵第一九二章 見母親心病終醫第一六四章 中軍帳內作解釋第六十二章 涼州軍大戰番禺(十七)第八九二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四十三)第二七七章 謀士計破燒當(十)第三九四章 金環三結阿會喃第二七六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一)第四十三章 聯軍約戰涼州軍第二八八章 鮑允誠勸說袁王第五八七章 兩師弟遊說師兄第六二六章 收寇封襄陽得信第四六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五七)第四二三章 涼州軍攻破閬中第九十八章 禺同山奇襲取勝第五一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八)第三二七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十四)第四一〇章 狄道城外兄弟別第七三〇章 兗州軍夜襲鄴城(續)第一七八章 福達生擒楊鋒子第二十三章 趙家村馬超訪童淵第二四一章 漢軍大破叛賊(下)第九八〇章 聯盟軍大戰邾縣第九八五章 李典帶兵到邾縣第六一三章 子義出箭驚雲長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十九)第六六〇章 臨湘城曹仁議戰第一三七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三)第八〇八章 兗州軍破函谷關(三)第一九八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七)第六五八章 涼州軍夜戰晉陽(續)第二一九章 衆人商討欲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