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孟德引兵還東郡

袁紹與公孫瓚的攻戰暫告一段落。

曹操移交了貝丘的守禦,連着參加了三天袁紹組織的慶功宴席後,對袁紹說道:“劉幽州廣募步騎,伯珪敗軍之餘,後顧有憂,難以久留渤海,旬日內肯定就會返回薊縣。冀州連年受兵,百姓疲弊,士吏浮動,西有黑山之擾,操之陋見,以爲將軍不妨偃旗息鼓,稍作休整,既養百姓,又充軍實,補充兵員,整頓郡縣,然後待來年開春,觀幽州之變,再做計議不遲。”

公孫瓚兵敗後,一路撤到了勃海郡。

早前,袁紹畏公孫瓚的兵威,將渤海太守的印綬交給了他的從弟公孫範,等於是親手把渤海郡送給了公孫瓚。

渤海郡臨海,民口多,有漁鹽之利,是一個較爲富庶的大郡。

郭圖等謀士擔憂,公孫瓚肯定能在渤海得到充足的兵馬、糧械補給,加上收攏殘兵,這樣一來,他雖然敗了一場,卻很快就能恢復元氣,到的那時,肯定還會再來進攻紹軍,與其等他來攻,不如挾己軍大勝之勢,現在就遣兵進攻勃海郡,爭取將之一舉打下,從而不但可以把公孫瓚的勢力徹底從冀州清除出去,將接下來的戰火燒到他的地盤上,並且能夠從此斬斷幽州與平原郡的聯繫,使田楷部孤立出來,方便紹軍包圍擊破。

麴義等不少急於再立戰功的武將同意這種觀點,持贊成的態度。

但曹操不贊同,所以有了他對袁紹說的這番話。

袁紹是有一定的政治目光、戰略眼界的,他認同曹操的觀點。

正如曹操所說,紹軍雖勝,然冀州的局面卻仍不容樂觀,連年兵爭之下,不僅百姓疲弊,西有黑山之擾,更重要的是:“士吏浮動”。

當公孫瓚兵盛之時,冀州的郡縣有多半都投降或者想要投降於他,由此可見,冀州的士心、民心已經“浮動”到了何等的地步!攘外必先安內,眼前的當務之急,不是追擊公孫瓚,而是應該藉助此大勝的威勢,馬上着手整頓內部,把那些騎牆的、首尾兩端的郡縣長吏,統統處置掉,曾和公孫瓚眉來眼去的那些地方豪強,也要拿出手段來整治他們。

儘管認同曹操的意見,然而使袁紹難做決斷的是:渤海離魏郡太近了,從渤海的最西南到魏郡的最東北地,只有二百來裡地,如果不趁勝追擊,等到公孫瓚恢復了些元氣後,他反而再來進犯,豈不是錯失了良機麼?

袁紹沉吟良久,說道:“孟德,聽你話中意思,你是認爲劉幽州和公孫伯珪將有一戰麼?”

劉虞名德高邁,可惜不知兵,前時趙岐去信與他,說以與袁紹共擊公孫瓚,他雖與公孫瓚不和,卻也知其善戰,猶豫不決,直到日前方始募召步騎,只是已經晚了,沒能趕上這場戰鬥。

不過雖然沒能參與進來這場戰鬥,他招募的兵馬還在,而且他還在招募中,這對公孫瓚必然是個危險。曹操說道:“正如冀州士心浮動,將軍宜先整理之,操料公孫伯珪亦定有此意,兼之伯珪新敗,急需振奮士氣,劉幽州,正可爲其磨刀石也。”

袁紹慮之再三,說道:“孟德言之甚是。”

於是,袁紹決定採納曹操的建議,休兵養民,先觀幽州動靜,然後再議進戰之事。

曹操見袁紹同意了自己的意見,放下心來。

他之所以建議袁紹不要急着打渤海,一方面固然是因爲他的確判斷公孫瓚與劉虞必有一戰,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兗州的局勢,泰山被荀貞攻取,徐州的刀已經架在兗州的脖子上了,而劉岱卻仍未能擊破黃巾,兗北糜亂,兗州的形勢是越來越不利於他與鮑信的謀劃。

想到兗州,曹操就憂心忡忡,如有一塊重石壓在胸口。

他對袁紹說道:“既然將軍有意暫作休整,整頓州內,那麼我明日就回東郡罷。”

聽曹操提及東郡,袁紹由之想到了兗州,想到兗州,又也想到了荀貞,袁紹城府頗深,心中銜恨,面上不動聲色,從容說道:“也好。劉公山無軍事長才,坐視黃巾侵略於北,徐州攻犯泰山,無能爲力,孟德知兵能戰,是該早點回東郡,幫幫公山。”

頓了下,袁紹又道:“應仲遠從泰山狼狽投我,對我說,荀貞之對兗州甚懷覬覦,說他是虎狼之雄,孟德,你與貞之昔年交好,或知其人,你覺得仲遠說得對麼?”

曹操嘆了口氣,說道:“昔我與貞之相識的時候,唯覺他仁義,現在,我就不知道了。”

袁紹心道:“荀貞之若果有盡取兗州意,劉公山勢難阻擋,我現下無暇東顧,孟德善戰,倒是可用他來抵禦徐州。”說道,“今次與公孫伯珪戰,卿拔貝丘,爲我護右翼,功高,我借給卿兵五千,且先歸東郡,如能助公山擊破黃巾,安守州內,來日我必上表朝中,爲卿請封拜。”

曹操心中一動,想道:“爲我請封拜?”

他現在已經是行奮武將軍,東郡太守,再有封拜的話,前後左右等重號將軍顯然是不可能,便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封侯,要麼是從東郡太守的職位上再升一級,或許即是兗州牧了。

有些話不用明說,而且即是沒有這個“封拜”的誘惑,只袁紹借的那五千兵就足使曹操大喜了,他行禮感謝,說道:“操回到郡中後,必全力助劉兗州北擊黃巾,安守州疆。”

次日,曹操領本部,及袁紹借給他的五千兵啓程回東郡。

袁紹借給他的兵馬分爲兩營,營將分別是蔣奇和朱靈。曹操與他兩人也算都熟悉,相處得挺是和睦。這日回到東郡,接到密信一封和軍報一道。

密信是鮑信寫來的。

軍報是有關徐州的一項人事安排。

荀貞表荀成以偏將軍兼領泰山太守,表陳矯爲泰山丞,表凌操爲泰山都尉,表毛玠、羊秘爲參軍司馬,參泰山軍政事,表高堂隆爲護軍司馬,又以孫觀、吳敦屯駐泰山郡。

44 以退爲進郎陵說15 陽城治吏(下)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5 尋賢不遇(上)15 命令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43 輕收萬衆取來易 亂世清談難爲君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76 貴顯何氏兩將軍76 江東猛虎方列陣 幷州飛將已出營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12 敬事153 沙丘臺上舊時月(八)67 鮮卑復又寇幽並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33 鸞鳳擇良木而棲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74 花開是爲迎卿來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6 本初何如伯珪強1 張長詈罵府門外14 臧霸風從元直言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74 爆竹聲裡辭舊歲(上)60 不知諸卿欲從文從武?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35 褒貶由人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30 朱陽第三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43 李通難擇良木棲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7 生死之恩何以報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4 將近臨湘桃花盛62 忽聞北地羌人亂72 寧舍濟北取任城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44 許仲程偃148 沙丘臺上舊時月(三)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63 叕兒乃有大志乎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128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一)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94 橋瑁詐書移諸鎮 一聲雷響起風雲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32 破敵(中)5 尋賢不遇(上)76 張飛宿將襲如狼(上)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21 辛璦(下)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14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六)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13 倏忽如白駒過隙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0 曹孟德四策禦敵13 荀成善納奉孝策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1 虎士18 西鄉薔夫3 路見白骨露於野150 沙丘臺上舊時月(五)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44 許仲程偃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12 一檄引得泰山驚106 孫堅使從豫州來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45 天寒遙寄冬衣去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39 得二荀舉薦32 國家棟梁傅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