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河南諸侯荀曹雄

荀貞即遣使去見李幹。

由郯縣出,經合鄉,過魯國,再過任城、山陽,行約五百里,使者到了濟陰郡的乘氏縣地界,稍一打聽,便知了李乾的築營地,遂徑赴營外,求見李幹。因當下荀貞正在攻取泰山,故此使者未表明身份,只說是有故人之信送來,李幹召見之,使者乃道出此奉令所來之真意。

李幹當場沒有表態,很熱情地安排使者休息下去,然後喚李整等來見。

李整是李乾的兒子。

李幹今年三十多歲,李整纔剛二十,年齒雖小,而已小有名聲,言行間頗有其父之風。

待李整等來到,李幹把荀貞使者之所言轉述與他們知曉,問道:“汝等何意?”

來的除了李整,還有李乾的幾個從兄弟、從子,部曲裡的幾個謀臣、猛士。

李乾的一個從弟頭個發言,甕聲說道:“鎮東自在徐州,吾等自在兗州,八竿子打不着,憑什麼叫吾等去投他?”

一個謀臣連連搖頭,說道:“明公的威名雖高,然劉兗州畢竟有王命在手,兼兵強馬壯,今如依鎮東之意,明公提兵攻山陽,必敗無疑!鎮東這是在讓吾等去送死啊!”

李乾的一個從子大聲說道:“鎮東雖據徐州,論及智略,何及曹將軍?兼則,曹將軍近,鎮東遠!舍曹將軍而投鎮東,智者不爲!”

李幹這個從子的此話一說,在場諸人紛紛點頭稱是。

卻是諸人皆知,沛國與山陽接壤,李干與曹操皆任俠士,早年就是舊交,現今李幹在了濟陰,濟陰又與東郡相鄰,曹操出任東郡太守後,與李幹之間更是常有書信來往,並及彼此給對方饋贈不絕,只是限於曹操至今尚只是一個東郡的太守,是以李幹才沒用舉宗族、賓客、部曲以投,但諸人都明白,李幹對曹操實是佩服得很。——這也是李幹之所以接連拒絕劉岱、吳資招攬的一個主要原因,他認爲劉岱、吳資的才能都遠不及曹操。

李幹此從子之言,正中李乾的心思。他顧視諸人,見衆人對他這個從子的話盡露贊同之色,唯獨李整微微蹙眉,似有不同的意見,便問道:“整!汝有何言?”

李整下拜堂上,說道:“鎮東身出名族,帳下文武濟濟,斬張角、破董卓,威震海內,取徐州、下九江,方今又用事泰山,師出有名,李傕挾朝廷拜授前將軍而鎮東拒之,秉持銳意進取,本以忠義顯聞,誠國家英雄,許子將譽之爲‘荒年之谷’。整以爲:曹東郡不能及也。”

李幹對自家的這個兒子是很喜歡,也很看重的,聽了他的這番反對意見,說道:“如此,汝是以爲可應鎮東之招麼?”

“正是。”

“奈何劉兗州兵強,非吾等可勝?一旦起兵,或將覆亡。”

“劉玄德、陳公道、江季炎,分駐任城、東平,可請鎮東使之西進,與吾等呼應,鎮東雖用事泰山,徐境兵馬猶多,亦可請遣之來攻。乘氏,東離昌邑不足百里,吾父驟然起兵,劉公山定不及御,是時也,吾等擊昌邑西,劉玄德諸將校襲山陽東,兗北又有黃巾擾犯,劉公山縱精兵強將,三面受敵,必敗!縱不能以此一舉拔取山陽,吾等亦足可轉屯任、東。”

江鵠本字“季夏”,荀貞給長子起了“季夏”爲小名,他便改字爲“季炎”。

聽了李整的這番話,李幹稍微沉吟,覺得似乎可行,復問諸人:“吾子所言,汝等以爲何如?”

李乾的一個從兄不贊同李整的話,說道:“子齊所言,未免冒險!不錯,如能以此一舉拔取山陽,固然大好,可若是不成,吾等轉屯任、東,寄人籬下,又何如在乘氏!”

堂上諸人皆以爲然。

在乘氏稱王稱霸多好,何必取險爲荀貞賣命,一旦不成,寄人籬下,從此不得自由。

又一個謀臣說道:“奮武族爲冠姓,智略無雙,擊黃巾,以軍功得拜騎都尉,討董卓,本初諸君擁衆固壘不敢出,奮武兵雖少,而獨勇進,忠烈之名遠邁鎮東!東郡黃巾、黑山暴虐,本初、公山不能制,奮武兵到,旬月乃定!指揮若神,又焉鎮東可比?公臺、仲德,吾兗之善謀士也,公劉、文侯,豫兗間之名豪大傑也,鮑允誠,吾州雄士,而此諸輩皆獨服奮武,又及奮武宗族、外親,諸曹夏侯,俱爲豪傑,鎮東何能及?今海內諸侯蜂起,或可逞一時之強,許子將所云之‘亂世英雄’,故太尉橋公謂之曰‘命世之才’,成事者必曹將軍也。”

“奮武”,是討董時袁紹表給曹操的將軍名號:“行奮武將軍”。

這個謀臣所說的這番話不止是誇讚曹操,並且在他無意識中,透露出了一點“地域”的味道。

他所舉的陳宮、程立、史渙、丁斐、鮑信、諸曹、諸夏侯這些人,或是兗州人,或是與曹操同鄉,家在沛國,簡言之,荀貞和曹操雖然都是豫州人,但潁川在豫西,離山陽遠,沛國在豫東,卻是與山陽相鄰,所以對李乾等這些多爲山陽土著之人來說,曹操天然地就令他們更加覺得親近一點,更別說,曹操現下還在兗州爲官,又更別說,因了地域相鄰的關係,和李干與曹操一樣,他們中的不少人與陳宮等等這些現於曹操軍中的謀臣武將們都是昔年故交。

一邊是故交衆多,彼此熟悉,投奔過去立刻就能親信任用,一邊是陌生人,就算投奔,可能也會因爲關係不夠親近而無法得到重用,該選擇哪個?不言自明。

李整還想再說,他的一個族兄開口說道:“鎮東、奮武皆英傑也,河南諸侯,焦青州,清談士,孫豫州,武夫耳,劉兗州,才望不符,只此二君爲雄,料兗州日後之歸屬,必此二君之一。唯奮武雖近而纔有東郡,鎮東雖地跨三州而卻稍遠,以在下愚見,伯父何不坐觀以待?”

這句話是老成之言。

劉岱的名聲雖然不錯,然其能力不夠,無法得到諸郡長吏之從服,兗州早晚易主,目下來看,最可能得到兗州的不是荀貞,就是曹操,——荀貞地盤大,兵馬多,現已佔了東平、任城這一郡半之地,等打下泰山,又將會再得兗州一郡,暫時看來,他處在領先狀態,而曹操在地盤上於今雖處下風,但他有人和,得到了不少兗州豪傑的支持,並且後邊還有袁紹爲靠山,袁紹如能戰勝公孫瓚,定會給予曹操以大力的支持,到那時候,荀貞和曹操兩人最終誰能勝出,確不好說,退一步講,袁紹即便落敗,有鮑信等的擁護,曹操也未嘗不是可以一爭兗地,而以李乾的名聲、實力,不管將來佔據兗州的是曹操、抑或是荀貞,都只會拉攏他,絕不會怪罪他,所以,與其現下就選擇一方投靠,不如靜觀時勢的發展,等到局面明朗之後再說。

李幹因是做出決定:“禮送鎮東使者,將此事傳書告與孟德。”

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50 排場141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七)6 本初何如伯珪強63 不朽曰三次爲功137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三)37 生來無計避徵徭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3 自古興亡百姓苦 天子西遷民何辜27 蘇合湯餅孰爲香65 歸來解甲抵足眠77 張飛宿將襲如狼(中)55 買馬(上)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9 道人89 襲陣兵退夏侯惇(七)62 其猶穿窬之盜也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51 動手前夜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51 動手前夜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41 一諾從來許殺身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17 搜山千騎入深幽(八)3 陽翟侯扣使不遣63 同道45 虎膽奸雄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65 安之若素使人奇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52 圍魏救趙亂其陣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98 董卓大敗奔逃處 荀貞勒兵宜緩迎84 誅趙家者在今日55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五)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51 動手前夜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29 鍾繇72 凌霄鴻鵠潁陰侯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120 冤句一頭傳諸縣6 尋賢不遇(下)2 禮錢需得四百萬48 正旦之日54 膽大妄爲豫州兒32 君爲虎士139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六)226 藏宣高請子入府27 朱公偉奉天子詔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42 三見遲婢19 血雨腥風洛陽城(上)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71 俊將徐緄孫家甥 佯取伊闕攻太谷13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一)203 當治上田糧產豐114 且行且戰五百里(上)2 禮錢需得四百萬47 山雨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11 寇至36 天下之中洛之陽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2 賭錢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82 擒賊先擒王(下)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13 荀家五虎度陳倉(四)87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一)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38 範繩162 一將功成萬骨枯(中)45 渡汝過澺沿途聞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14 賊困屋中53 滅族(上)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29 樂進歸來119 三戰盡復東郡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