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

由良成向東南行三十餘里,渡過沭水,再行三四十里,至司吾。司吾是古鐘吾國地,後爲孫武、伍子胥所滅,被吳國吞併,前漢時,此地屬東海郡,本朝歸入下邳。荀貞在司吾停留了半天,繼續東南行,約百餘里是曲陽,荀貞也只在此地停留了半天,南下百餘里,到了淮浦。

淮浦在淮水北岸,年初荀貞攻陶謙,多虧了陳登家獻城,荀成這一路兵馬才得以輕鬆渡淮。

淮浦的長吏、縣丞等迎荀貞於縣界,陳登之父陳珪,陳珪的從兄弟陳瑀、陳琮等亦相從出迎。

淮浦陳家是當地右姓,歷世著名,陳瑀、陳琮的父親陳球官至太尉,光和二年,陳球與劉郃、陽球等謀誅宦官,事泄被捕,死於獄中,亦漢家之名臣。陳瑀兄弟本皆仕於州郡,因戰亂之故,相繼棄官歸鄉,現俱居於家中,他們兄弟年歲既長,又都出任過較高的官職,更重要的是,他們是陳登的父輩,不好與子等同,故而荀貞沒有徵闢他們入州府,只是常令地方優待。

聞報陳珪兄弟也在縣界擁帚,荀貞從車中下來。兩下在道中相見,荀貞行以揖禮,笑道:“豈敢勞諸公迎候?”陳珪兄弟答禮,陳瑀年最長,由他回荀貞的話,他說道:“明將軍駕至,縣父老無不雀躍,瑀等爲將軍治下民,受沐恩德,權爲代表,自當遠迎。”

時值下午,日光正烈,陳瑀兄弟衣冠嚴整,久候之下,汗出浹背,儒服都被浸溼了。荀貞喚左右,令騰出幾輛車來,請他們兄弟登車,在淮浦縣長吏等的引導下,車騎往淮浦縣城行去。

荀彧、戲志才仍是與荀貞同坐一車。

荀貞笑對他倆說道:“淮浦士吏多迎我,獨不見劉正禮。劉君真名士高風。”

荀彧穩重地說道:“劉正禮漢家宗室,其從父數任三公,名德響於海內,他又是公族子弟,既有‘騏驥’之美名於少年,聞年前他復辭侍御史不就任,固非常人可比。”

劉繇的從父劉寵任官朝中期間,陳瑀、陳琮的父親陳球也曾在朝中仕任,劉繇因得與陳瑀兄弟相識,彼此家族的聲望相近,各自的家鄉又相距不是太遠,青、徐接壤,他們之間遂訂交爲友。這也是劉繇爲何從青州到了徐州後,直接去了淮浦陳家相投。

“侍御史”是御史中丞的屬官,秩雖低,而權大,員額共有十五。今在西京長安出任御史中丞的桓典,於靈帝年間被司徒袁隗舉高第,朝中拜爲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桓典執政無所迴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爲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可見其權之重。侍御史任滿,出補外官的話,平遷大縣之令,高擢則爲刺史、二千石,動據州郡。

就不說劉繇與劉岱的兄弟關係,只憑他的這一份家世與資歷,他確也就有與荀貞抗禮的資格。

戲志才曬然一笑。

荀彧注意到了這一幕,問戲志才道:“志才,卿緣何發笑?不以爲然乎?”

戲志才笑道:“我笑卻非因不以爲然。”

“那是爲何?”

“信陵君愛重人才,訪賢夷門,遂得世人傳頌,留名至今。劉正禮矜持聲價,卻正可成將軍愛賢之名,思之及此,我爲將軍開心,因而不禁乃笑。”

把劉繇與夷門小吏侯嬴相提並論,戲志才的這個比喻極不恰當。

荀彧知他之所以會如此說,實是因他一向看不起那些出自高門、有大名而卻或無實才的冠族子弟們,無奈一笑,說道:“志才!我略知劉正禮事蹟,此人絕非無能之輩,不可輕視。”對荀貞說道,“劉正禮年十九,率客由賊中篡取其從父歸,膽勇可比臧宣高;爲青州部濟南從事,不懼中常侍之威,奏免濟南相,剛正可比範孟博;兄爲兗州刺史,然不往投,又具明睿之智。挾盛隆家資,懷宣高之勇,名以剛揚,腹藏聰敏,此君之能,強過劉兗州也。”

荀貞以爲然,點了點頭,笑對二人說道:“文若所言固是,志才所言亦不差。他既不來見我,我登門訪他便是。”

到了淮浦縣中,荀貞不入縣寺,叫縣長吏帶路,請陳瑀兄弟相陪,先往劉繇現在的住處去。樂進給劉繇置辦的宅院在縣寺附近,劉繇雖然接受了,但沒有住進去,於陳瑀兄弟家邊兒上自買了一處住舍。在里門外,荀貞命車騎隊伍停下,與荀彧及陳瑀兄弟等一道,步行入內。

此裡中所居多淮浦富家,路以青石鋪成,兩側宅大牆高,日頭毒辣,少見行人。將行至盡頭,路左有一小院,院門緊閉,一棵果樹從院中的角落探出枝葉,蔥蘢茂盛,遮蔽住了半面的牆壁。停駐樹蔭下,微風拂來,荀貞等頓覺清涼,身上被烤出的汗水似也爲之一少。

縣長吏對荀貞說道:“此即劉君住舍。”

荀貞親上前叩門。

稍頃,院門打開。

荀貞看去,見開門的是一個少年,個頭不高,總角孺裝,約有七八歲的樣子,生得眉清目秀,相貌可愛。大約是沒有想到門外居然有這麼多人,這個少年楞了一下,旋即看到了陳瑀兄弟,又看到了縣長吏,這幾個人他都是認識的,繼而看向荀貞,雖不認得,卻從荀貞的衣冠印綬看出了他乃是個中二千石的大吏,於是這少年不慌不忙地行禮:“未知明將軍光臨,有失遠迎,敢請明將軍勿罪。明將軍請稍候,基這就通報家父。”

荀貞見他言行有禮,落落大方,不覺想起了自家的長子季夏,心中喜愛,笑問道:“孺子知我是誰麼?就稱我‘將軍’。”

“州部五郡,中二千石的貴人,唯鎮東將軍。貴人既佩二千石印綬,想來定是鎮東將軍了。”

荀貞哈哈大笑,顧對陳瑀等人說道:“此子聰穎!”轉過臉,問這少年,“你叫劉基?”

“正是賤名。”

荀貞越看他越覺得喜愛,起了捉弄他的心思,問道:“汝可有字?”

所謂“自稱以名,稱人以字”,“字”是用來讓別人稱呼的,所以通常男子會於二十加冠時,到成年之齡,爲方便社交而得一字,即“冠字”,“冠而字之,敬其名也”,但也有不少或因早慧、或因深得父輩喜歡,而早在加冠前就已有字的,因是,荀貞對劉基有此一問。

劉基答道:“尚無字。”

荀貞一本正經地說道:“吾爲汝取一字,可否?觀汝年雖童子,舉止溫然,儼若一小小君子,字之伯溫,汝意何如?”

劉基當然不知“伯溫”這個字的來由,但對荀貞忽然要給他起字卻亦頗覺莫名其妙,心中納悶,舉止不亂,從容地說道:“名與字者,禮當祖、父所授。明將軍雖貴,親不如基之祖、父。將軍賜字,基不敢受。”

荀貞大笑,叫劉基過來,摸了摸他的腦袋,拉着他的手,共入院中。

院分前後兩進,後院門內轉出一人。

只見此人年近四旬,儀表堂堂,劉基與他的相貌有數分相像,荀貞料知此人必就是劉繇了。

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2 仲仁迫凌去檄書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3 路見白骨露於野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1 張長詈罵府門外17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上)10 督郵在此(下)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9 聯軍雖盛心思異 孔伷步騎到潁川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10 荀家五虎度陳倉(上)36 會師(上)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39 開練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24 杜買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27 如夢9 書箋反覆修棧道78 唯先順勢能造勢51 謀算將戰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33 偏師掠潁橋蕤橫94 會師城下(上)60 荀君爲政(下)1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72 初見一龍(下)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20 辛璦(中)65 邀得念舊仁厚名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28 辰彼碩女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228 琅琊鹽亂不足定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219 再選英俊固徐方1 關東州郡聯兵盛 建威討逆二將軍34 招攬樂進38 範繩46 盜馬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176 樂進單騎入彭城(上)30 歸家諸事13 志纔出山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6 聞寇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49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3 光和七年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14 守城初戰79 毋要臨渴而掘井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28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九)29 鍾繇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66 急擊則負緩則勝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111 定陶冤句令不同41 一諾從來許殺身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75 欺上弄假國之賊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8 遍觀諸郡(下)14 性格11 寇至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12 仲仁迫凌去檄書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1 孟德窮窘設摸金8 遍觀諸郡(下)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81 冠軍將呼太史慈(三)44 許仲程偃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10 洛陽圖窮將匕見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7 邯鄲陌上九月秋(七)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55 我爲君取彼良駒(彼一)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