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

這道從遠方來的好消息是從冀州的來信中得知的。

荀貞等了許久的冀州來信終於來到,不過卻不是審配的信,而是邯鄲榮的一個朋友寫給他的,因信中有關於近期冀州形勢變動的內容,故而邯鄲榮在看過後,將其摘錄出來,傳遞到了州府,戲志才和荀攸總責軍機,他倆看罷,當即來見荀貞,轉述與之。

這道好消息是:公孫瓚遣田楷將萬餘步騎進屯至勃海郡的陽信、樂陵一帶,又親率步騎兩萬南渡巨馬河,入駐到了涿郡的范陽一帶。

荀攸笑對荀貞說道:“公孫伯珪南下,孫侯無外患之憂矣!明公亦可因此而從容施政了。”

戲志纔對荀貞說道:“袁本初所以能唾手得冀,其功實在公孫伯珪,而州歸本初,伯珪一無所獲,料必爲之含忿日久。去年,他大破黃巾於東光,獲車甲財貨甚衆,勢因大張,今終兩路進發,要報被袁本初哄騙之辱。”又笑道,“亦是爲吞併冀州。”

袁紹之所以能唾手而得冀州,是因用了逢紀之計,給公孫瓚寫了一封信去,騙他將兵南下入冀,以此給韓馥壓力,從而迫使韓馥把冀州牧的位子相讓。想那公孫瓚以爲有袁紹響應,得冀州必易,興沖沖地提兵到了冀州,結果卻一無所獲,才發現竟是被袁紹哄騙欺弄,正如戲志才所說,定是會對此“含忿日久”。只是,袁紹名氣大,兵馬不少,韓馥又已將冀州牧讓給了他,一時不好與之開戰,所以公孫瓚含羞帶恨,退回冀州,只留了一些兵馬屯駐渤海。

也正是因爲知道這段曲折,所以,此前荀貞纔會和戲志才、荀攸等人商定,遣人去和公孫瓚結盟,卻只是沒有想到,盟約尚未定,而公孫瓚已分兵列部,將攻冀州了。

雖是沒有想到,卻也不出乎意料。

亦如戲志才所說,公孫瓚去年大破青州黃巾,得了兵甲財物無數,通過收編俘虜,部曲的實力也得以大增,既然實力大增,那麼以公孫瓚剛強記過、睚眥必報的性子,當然就不會再對被袁紹欺辱玩弄一事而“忍氣吞聲”了,於是,便在今春暖之時,分兵兩路,一路入駐渤海,東圍冀野,一路由他親帶,進駐范陽,逼臨冀北,擺開了架勢,要和袁紹一爭高下。

荀攸笑道:“早知公孫瓚會於此時出兵,此前也就無需遣君昌去與孫豫州商議和公孫聯盟一事了。”

荀貞亦是歡喜,心道:“難怪袁本初在表了周昂爲豫州刺史後,遲遲沒有發兵與文臺爭豫,卻原來是他已知公孫瓚將要與他爭冀,故而不能分兵奪豫。”笑道,“公達言之有理。只是遣君昌去豫州時,我等卻又怎能未卜先知,知曉公孫伯珪會於此時發兵?既已遣了君昌……。”

說到這裡,荀貞突然停下話頭,若有所思。

戲志才、荀攸兩人對視一眼,俱皆大笑。

荀貞回過神來,問道:“卿二人緣何發笑?”

戲志才笑道:“見明公正在說話,卻半句而止,故而大笑。”

“這有何可笑?我是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且讓我來猜上一猜:可是想到了兗州麼?”

荀貞見戲志才居然猜中了自己的所想,頓吃了一驚,旋即醒悟過來,知此必是因爲戲志才與荀攸二人和自己想到一塊兒去了,故而能知自己所思,大笑說道:“知我者,卿二人也!”

戲志才、荀攸亦相顧而笑。

荀貞又嘆道:“卿二人之才,勝我一刻。”

從戲志才、荀攸聯袂來至堂上,到現在爲止,大概過了一刻鐘的時間,也就是說,荀貞是在得知“公孫瓚南下”這個消息的一刻鐘後想到了兗州,而料以戲志才、荀攸之才,卻定是在接到此信的當時就想到了兗州,荀貞遂有此“卿二人之才,勝我一刻”之嘆。

戲志才說道:“智有急緩,器有深淺,是故忠與公達居於下,明公居於上。”

卻是在讚美荀貞的“器”深,這是戲志才的一向之所言了,荀貞聞之一笑。

荀攸說道:“當務之急,是立即遣人去追君昌,令他以辭說動孫侯,以得入兗之由。”

荀貞深以爲然,說道:“卿言極是!”稍作思忖,說道,“此事重大,非心腹不可任,宣康、許季諸子皆有軍務在身,不可稍離,我意遣邯鄲吉負此任,卿二人以爲可否?”

戲志才說道:“邯鄲吉雖德才不足論,然武壯善騎,能晝夜兼行,遣他去,正可得其能用。”

荀貞便喚堂外吏進來,命召邯鄲吉,同時,親筆寫了一封給程嘉的信。

不多時,邯鄲吉來到。

荀貞對他說道:“你即刻出城,追君昌一行,追上後,把我這封親筆書信交給他,讓他按信中所言行事。”

邯鄲吉應諾,接信在手,藏入懷中。

荀貞交代他說道:“此信關緊,不可使外人知,你離城後,當兼程疾赴,越早追上君昌越好。”

邯鄲吉應道:“是!”

堂外已經給他備好了快馬,他辭別而出,牽馬到了府外。府外又早有數十騎士得了軍令,在外相候。於是,他便與這數十騎士上馬策行,出了城,往豫州方向馳去。

州府堂上。

看邯鄲吉出了院後,荀貞對荀攸、戲志才二人說道:“唯今所慮便只有:君昌離城已久,也不知邯鄲吉能否追上。”

戲志才說道:“如真追不上,可再遣人去見孫侯便是。”

“也只能如此了。”

卻是:爲何一聞公孫瓚分兵兩路,有攻冀州之意,荀貞、荀攸、戲志才三人就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兗州?還要派邯鄲吉去追程嘉,又爲何非要說動了孫堅才能入兗?

說來也簡單:公孫瓚既然已經露出了取冀之意,那麼袁紹肯定就不敢再分兵南下,與孫堅爭豫了,如此一來,孫堅的壓力大減,荀貞也就不必再總是想着去援助孫堅,從而可以把精力投入州內,埋頭內部發展,同時,也可以開始謀圖向外的發展了。

能夠向外發展的還是那幾個地方,南邊揚州,北邊青州,西邊豫州和兗州。

現下,趙昱和荀諶料應還在去長安的路上,尚未到達,等他們到後,能否從朝廷要來一個外郡尚未知,如能要來,又會是哪個郡,更是不可知,所以,揚州、青州現在還都沒有藉口可以染指,而唯獨兗州眼下卻有一個機會。

這個機會便是荀貞之前頗爲眼熱的:青州黃巾於去年被泰山太守應劭擊走,向西轉入了豫州、兗州境,現正活動於豫州的魯國和位處於魯國西部的兗州任城、東平、濟北一帶。

任城、東平、濟北屬兗州,沒有當地的長吏求援,荀貞不能擅自越境前往,否則,便是憑空給自己樹一大敵。

可魯國卻不屬兗州,而是屬於豫州,如果能以“助豫州擊黃巾”之類的說辭說動孫堅,讓孫堅同意荀軍入魯,那麼荀貞就可藉此機會,把魯國的黃巾向西驅逐,然後再以追擊爲名,趁勢兵入任城、東平、濟北,再視機而定,看能否一舉把這三個郡國拿下,——事實上,荀貞也知道一舉拿下三個郡國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希望即使不能全部拿下,至少也要爭取拿下一個,只要能佔據此三郡中的一郡,就可由此而在兗州佈下一個釘子,日後兗境再有事,便隨時都能插手。

——濟北、東平、任城這三個兗州的郡國,荀貞對其中的任城是最爲眼熱,最想掌控在手的。

首先,任城國離東海郡很近。

任城和東海之間說是隔了東平和魯國兩個郡,但隔在任城、東海間的,卻都是東平與魯國最狹窄的地段,從東海西部的合鄉、昌慮到任城的國都任城縣都只有百里餘地,便是從郯縣到任城也不過三百里。

其次,任城國不大。

此國長只有百餘里,寬亦只有百餘里,國內僅有三個轄縣,可謂彈丸之地,而亦正是因爲其小,所以才被荀貞看上,比之兗州的大郡,在前期來說,當然是在兗州佔的地方越小,才越不會引起兗州太大的反彈。

其三,任城雖小,對現在的徐州來說,戰略地位卻不低。

任城國內有泗水南北貫通而過,徐州下邳境內的泗水就是從任城國內流入的,如能把任城控制在手,就可以在泗水兩岸佈置重兵,出則可攻略兗土,守則可爲徐州西藩。

綜此三點,如能在這裡佈下一顆釘子,既無孤軍在外之虞,又可伺機而奪兗之全境,且還可以使徐州西部的防禦線向外推出百餘里,增加徐州的戰略縱橫,實是最佳不過。

卻只是:也不知邯鄲吉能否追上程嘉?

若是不能,雖如荀攸所言,固然可以再遣使去見孫堅,然而問題卻是:已遣了程嘉,若是爲了此事而再專門遣一使去見孫堅,卻就會未免顯得有些刻意。就比如如果用“助豫州擊魯國黃巾”這個藉口去說孫堅的話,爲何程嘉出使豫州時不說,卻偏在公孫瓚南下的消息傳開後才遣使去說?明眼人一看即知,這根本就是在以此爲藉口,實則是想借豫道、謀兗土。

46 呂布撤圍南渡汝49 輜重已備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11 寇至18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中)127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六)23 大獲豐收27 舉薦戲忠33 程偃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1 飛書問君何所欲173 荀成將度自雍然(上)2 雙喜臨門(下)22 喜聞定策掀鬚髯 英雄所見原本同56 熔鑄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9 袁公路縱虎謀北28 三軍兵至董營外 劉關馳挑敵將前97 孫文臺單騎陷陣90 揭竿而起爲招安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106 忠壯引來海內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266 曹孟德封侯志望37 無禮賠罪48 袁太尉滿門被斬 賈文和獻策分擊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13 黃巾圍城11 朋黨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40 雄豪滿座乳虎聲(中)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29 樂進歸來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259 宣文教何勞三請47 張飛急襲葛陂西50 排場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41 虛虛實實2 安南借重荀與張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287 彰廉禮賢下邳行(下)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17 推功相讓9 督郵在此(上)1 光和六年(上)25 備寇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178 袁紹表舉豫刺史52 陰少府哀傷洛城 孫討逆嗟嘆往事15 原盼勸賊102 殊死鏖戰破敵營(上)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92 北海郡邑黃巾滿 孔融襟抱稱名儒10 洛陽圖窮將匕見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70 今才知君是誰人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48 正旦之日186 星羅雄傑滿部中(下)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上架感言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9 道人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1 謀北要在泰山郡49 聖如仲尼也好名63 荀姚謁見陶恭祖 江湖豪氣陳元龍91 陶謙坐視待成敗 董卓謀備據相國16 子長忿仇求爲應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45 渡汝過澺沿途聞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93 孫文臺一戰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12 仲仁迫凌去檄書28 詐降44 高家217 選將調兵間先行23 大獲豐收33 督郵一怒(下)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