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魯子敬狂兒奉糧

接得諸葛亮到府中,荀貞歡喜到以至略微失態,究其原因,倒非純是因孔明之才。

諸葛亮今年才十二歲,就算他從今以後跟定了荀貞,可荀貞要想得用其力,至少也還得再等個七八年,而且限於積累、經驗的緣故,那時的諸葛亮就算可用,也定難當方面之任,最多隻能助畫一下軍機方略,也就是說,要想能夠得到諸葛亮的大用,十年的時間都是少的。

又就算十年之後,便可得諸葛亮的大用,而在那個時候,荀彧、荀攸、戲志才、郭嘉、徐卓等人,歷經多年的戰爭鍛鍊,才幹必然更遠勝於今,亦即是說,那個時候有諸葛亮一個不多,少諸葛亮一個不少。

故而,荀貞歡喜至略微失態,卻並非是純因諸葛之能。

真正的緣故有兩個:趙雲、諸葛亮都是荀貞較爲偏愛的人物,此其一;正如他對他兒子季夏所說的“今汝父爲你置一丞相才矣”,人生七十古來稀,常年征戰,風餐露宿,時下的生活環境又遠不如荀貞的前世,荀貞當然希望能長壽,可如真的不能,那麼,四十年後,諸葛亮才五十出頭,正處在政治年齡的黃金時期,足可輔佐他的兒子、甚至他的孫子,此其二。

事實上,代有才人出,荀貞略微失態的第二個原因卻是想的有點太遠了。

遠也好,近也罷,諸葛瑾三兄弟的到來,着實讓荀貞愉快了好幾天。

諸葛瑾兄弟到來的第二天一大早,荀貞召他三人來到自住的後宅,讓他們拜見陳芷、唐兒、遲婢、吳妦等自己的妻妾們,又命把自己的兩個兒子抱出,讓這三兄弟也見見。

——荀貞的嫡長子便是季夏,陳芷所出。他的次子是遲婢生的,纔出生沒太久,因爲荀貞知道些前世的醫療知識,所以這個次子與長子一樣,都是順順利利地落地,和季夏一樣,荀貞也還沒給次子起大名,起了小名叫“阿左”,“左”者,“佐”也,遲婢生的這個次子雖然比季夏小不了多少,可於當今的禮法制度下,作爲庶出子,將來肯定是繼承不了荀貞的事業的,所以荀貞以“阿左”爲他的小名,也是寄託了對他將來長大成人後能輔佐其兄的一片期待。

諸葛瑾被荀貞召闢爲侯府庶子,以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荀貞侯府內的事情,陳芷等妻妾和荀貞現有的兩個兒子,諸葛瑾必須是要認識的。

荀貞笑對諸葛亮、諸葛均說道:“我這兩個兒子沒什麼玩伴,卿二人與卿的兩個姐妹可以多來此院,一則,我這裡書不少,你們可以隨便看,二來,閒時也與吾之二子玩耍。”

諸葛亮聽得可以隨便看荀貞的藏書,極是歡喜,看向被侍女抱在懷中的荀貞之二子,見小的那個太小,不受打擾地在呼呼得睡,口水流出嘴外,大的那個睜着眼,烏溜溜的眼珠轉來轉去,正在看諸葛瑾兄弟這三個陌生人。諸葛亮雖小,思慮周全,心道:“季弟篤厚,或難擔侍從之任,阿姊心細、幼妹爛漫,卻是可爲兩位小主人的玩伴。”和諸葛均恭敬地應道,“諾!”

“小主人”的“主人”兒子,卻非後世奴婢稱家主爲主人裡的“主人”之意,“主”者,主事,主人就是主事之人,所謂“君主”之意,是下級對上級的一種尊稱。

荀貞問諸葛瑾道:“送給令慈的紙筆,令慈試用過了麼?”

“試用過了。”

“可還得用?”

“家慈命謹與二弟叩謝君侯厚恩。”說着,諸葛瑾和諸葛亮、諸葛均就又要下拜。

荀貞一把將之扯住,哈哈笑道:“這裡是後宅,沒有那麼多的規矩!”

叫來侍衛在院門口的典韋,也介紹給諸葛瑾兄弟認識,然後對典韋笑道:“阿韋,今天你不用跟着我了,你可帶着諸葛家的三位郎君在後宅的各院落亭館裡轉轉,讓他們認認路。”

典韋應諾。

荀貞沒有給自己再單獨設建一個“潁陰侯府”,那麼他如今居住的州府後宅就是“侯府”,就是諸葛瑾日後將要長待的地方,需得讓他熟悉一下後宅的區域佈局。

典韋領着諸葛瑾兄弟離開,荀貞一邊看他們背影出院,一邊笑對陳芷說道:“少君,你看此三少年郎如何?”

“衣裝雖弊,英氣勃發。”

荀貞拍了拍腦門,說道:“你要不說,我還真給忘了。來人,挑些的好衣飾給我的庶子送去。”

荀貞平日不注重衣裝的好壞,所以記得讓陳芷給諸葛瑾他們多備日常用物,也記得給諸葛瑾的繼母備下紙筆之具,卻忘了給他們一家子送些衣飾穿着。

從侍在近處的婢女們應諾,自有人去取男女和孩童的衣飾給諸葛瑾的繼母送去。

荀貞見唐兒諸女還立在院中沒走,笑對她們說道:“你們還站在這兒作甚?都回去罷!”特別交代遲婢,“你方生產未久,要好生調養,時常去苑中湖邊走動走動,不可厭食。”這幾天遲婢大概是因爲活動量少的原因,有點吃不下飯,因而荀貞乃有此囑。

遲婢應是。諸女各自散去,分歸本院。

遲婢走時,帶走了阿左,荀貞叫侍女把季夏也送回室內,對陳芷說道:“而今有了玩伴,天氣也暖了,可多讓季夏出來曬曬太陽,我看他這幾天捂得又有些白了,當如我,黑點方好!”

陳芷白了他一眼,雖不喜兒子曬黑,卻還是應道:“是。”

荀貞一笑,看天色尚早,不用急着去府中處理公務,有心想與陳芷再多說會兒私房話,院外有幕府的一個當值吏員來報:“將軍,去東城闢魯君子敬的使者回來了。”

“噢?可闢到魯子敬了麼?”

“魯君與使者同來,剛到府中。”

荀貞笑對陳芷說道:“本想和你多說會兒話,卻是沒這個空了。”

荀貞遣使四出,召闢英傑之事,陳芷當然知道,也知道其中有個要召闢的是東城魯肅,聽荀貞說起魯肅此人時,語氣中對此人甚是看重,此時聞得魯肅來到,忙對荀貞說道:“賢士應召,遠來而至,不可使之久候。君快去吧。”

荀貞點了點頭,即出了宅院,去前邊府中。

從州府的後門入內,荀貞問剛纔報信說魯肅來到的那人:“魯子敬現在何處?”

“今日袁長史當值,把魯君迎到了側堂,現正恭候將軍。”

袁長史就是袁綏。袁綏本荀貞在廣陵時的主簿,今荀貞移駕州府,他自是不能還在廣陵當主簿了,所以荀貞擢他爲幕府長史。長史與司馬是將軍幕府中最高級的兩個職位,皆食祿千石。長史相當於後世的秘書長,司馬是主兵的。現袁綏爲荀貞幕府長史,宣康則被擢爲幕府司馬。

長史和司馬之下,幕府的第二級職位是從事中郎,限額兩員,食祿六百石。郭嘉以招攬闕宣以及贊畫許仲軍機之功,徐卓以進獻良策,及時消除掉了陰德興兵攻臧霸可能會帶來的惡劣影響以及出謀劃策,協助荀成攻入東海、克取厚丘之功,得到了荀貞的拔擢,現爲從事中郎。

荀貞外出或夜晚歸後宅,又或處理政務時,通常就由袁綏、宣康、郭嘉和徐卓四人輪流入值幕府,今天輪到了袁綏當值,所以是他迎的魯肅,——之所以是幕府的職員去迎魯肅,而不是州府的吏員去迎,這卻是因爲荀貞不打算把魯肅任入州府,而是決定要把他闢入幕府。

荀貞如無將軍的職號,那麼他就只能把文武吏員都置在州府,可他既然有將軍的職號,那就不必這麼做,可以把軍、政人才分開,理政的入州府,打算用之參與軍務的便置入幕府。

魯肅,他就是打算用之參與軍務的,所以,他不準備闢魯肅進州府,而要召之入幕府。

到了側堂,荀貞望裡看去,見堂上只坐了兩人。

一人年近五旬,鬚髮已稍稀,而高冠巍峨,衣綬嚴整,正是袁綏。

另一人二十餘歲,濃眉大眼,體貌魁梧,跪坐在袁綏的下邊,意態恭謹。

袁綏聽到了腳步聲,轉首望向堂外,看到是荀貞來到,徐徐起身,對下首的年輕人說道:“將軍已至,君請起相迎。”

那年輕人聽了,連忙起身,擡頭向外看去,正看見荀貞在門口脫鞋。

荀貞瞧見堂門口的案上放着一柄佩劍,把鞋子脫掉後,叫侍從拿過來,提在手裡試了試重量,便就提着進到了堂內,笑對那年輕人說道:“子敬,這是你的劍麼?”

堂內只有二人,這年輕人顯必就是魯肅。

魯肅行禮畢,答道:“是。”

“有多重?”

“劍長四尺二寸,重二斤三兩。”

“我說怎麼提着覺得略重。”荀貞左手拿鞘,右握劍柄,將劍抽出,見是一柄四面劍,劍鋒似霜,屈指彈之,清吟作響,不由讚道,“好劍也!”問道,“劍可有名?”

“名‘行國’。”

荀貞雖非大儒,畢竟是在荀氏子弟,微末之時,也曾苦讀多年,儒家的經典他都是學過的,因而一聞“行國”二字,便知出處,笑道:“我聞君鄉父老曾說:‘魯氏生此狂兒’!彼輩庸夫,何必掛意?我知君憂。我觀此劍鋒銳,改以‘斷金’爲名,君意何如?”

魯肅知天下將亂,因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供養衣食,馳行射獵,以部曲勒之,講武習兵。他鄉中的父老見他這般作爲,不能理解,故而皆雲:魯家一代不如一代,現又出了一個狂兒。

因此之故,魯肅便把他的佩劍名爲“行國”。“行國”一詞出自《詩經?園有桃》,上一句是“心之憂矣”。整首詩描述的是一個懷才不遇,心中懷憂,卻被別人誤以爲驕狂反覆的人。魯肅以“行國”命名佩劍,正是對評價他是個“狂兒”的那些人的迴應,表示他們根本不懂自己。

“斷金”,自便就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之意了。

荀貞這是在對魯肅說:我懂你爲什麼那麼做,天下已經亂了,你很有先見之明,那麼咱倆就齊心合力,努力地在亂世中做出一番事業吧。

荀貞與魯肅雖是初見,然言語相對,舉止親和,不拘俗禮,笑談如故,宛若積年好友,使人親近,三兩句話間,又說中魯肅的心事,魯肅心馳神動,下拜說道:“恨不早遇明公!”

荀貞還劍歸鞘,把劍遞給袁綏暫拿,上前把魯肅扶起,笑道:“雖非早遇,亦不晚也。吾得徐州,正欲規劃東方,子敬今至,如虎添翼!”

袁綏提着魯肅的劍,在旁也是笑道:“昔高密侯見光武,如舊相識,今魯君至州府,恨遇明公晚。《易》雲:‘方以類聚,物以羣分。’果如是也!……將軍可知,魯君今至,可不是單騎而來,而是隨行帶了糧五千石,部曲百餘,良弓三十具,利矢五千支,一併獻給將軍。”

“噢?”

魯肅說道:“肅斗筲之才,爲明公聞,軒車徵召,恩遇隆重,肅坐不安席。肅家小有資財,今徐州初定,思州府中或缺糧、械,以此稍許,不足報明公恩,唯稍表感激。”

軒車,是一種高級別的車,可駕四馬,華蓋,車體亦大,六百石以下不得乘之,只有二千石以上的長吏纔可乘坐。荀貞此次徵召士人、材士,除了給諸葛瑾的繼母備下了輛輜車外,大多用的是軺車,軒車總共只派出去了兩輛,一輛接的是張昭,另一輛就是去接的魯肅。

荀貞笑道:“此卿心意,我不能辭。”沉吟了下,說道,“陶公儲積頗多,我坐享其成,而今府中糧雖不能說滿,亦暫不缺也。這樣吧,卿糧吾留之,爲卿鄉換租稅一年。卿鄉父老言卿‘狂兒’,我今即遣使往卿鄉,宣示此意,看看卿鄉中父老又會怎麼說你!何如?”

15 陽城治吏(下)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98 戲忠建言攻山陽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49 選編死士100 將軍百戰以奇勝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225 幕府遣行三道檄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63 下邳相舊習難除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258 輕小利乃能遠圖55 兩千兵足滅獠寇 智淺何如相國高42 可願南下?32 國家棟梁傅南容40 鐵營25 備寇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18 誅滅沈家(上)10 曹孟德四策禦敵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3 殺人93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一)34 飛蠅逐路廁之臭2 佳婦何人陳家女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40 蹴鞠103 歸來美酒洗征塵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91 兵臨西華(上)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3 搜山千騎入深幽(四)79 冠軍將呼太史慈(一)84 誅趙家者在今日64 裨將軍新旅建組74 奮武遣以一軍阻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29 樂進歸來63 滍水星河影動搖95 徐榮單騎入太谷 膽勇兼備得雄關33 督郵一怒(下)91 兵臨西華(上)22 文聘(上)84 廢漢帝陳留登基 察雲氣程嘉附會76 臧子源主動請纓 荀貞之感慨風月122 孫堅族微壯志高17 無賴7 清洗潁陰(上)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36 第三兄弟57 我爲君取彼良駒(三)73 鎮東檄調三將援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73 衆議討董能行否 首事忠雲連薛禮53 滅族(上)110 朝中爭鬥起風波(上)28 原師49 輜重已備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8 守職歲滿乃爲真13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二)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8 勢先造成計乃行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25 鄉有野賢37 起行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40 兵非無情不可掌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6 聞寇46 恩威並施7 計劃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93 兵臨西華(下)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8 朱門酒肉路邊骨42 可願南下?19 辛璦(上)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