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

敵軍突然壓境,淮陵縣的守將吳校尉自是不會高枕安眠,從劉鄧部抵至城外起,他就沒下過城牆,不過因爲劉鄧把營地紮在了東城牆外,所以他誤以爲此處是劉鄧的主攻方向,故而一直都待在東城牆上。

他的反應也算迅速,在潘璋突襲南城牆、引起南部防區一片混亂後沒多久,他即開始調兵遣將,一邊繼續嚴守東城牆,以防東邊的廣陵兵趁機攻城,一邊調集機動部隊馳援東城牆。

潘璋的名聲之前並不響亮,只是在東郡有些勇名而已,這位吳校尉此前並不曾聽聞過他的名號,而另一邊的劉鄧名聲早顯,因而,吳校尉雖是已調集部隊馳援東部防區,可是他的防禦重點卻還是在南部,——或許大約正是因爲這個緣故,潘璋在南部遇到的阻力並沒有太大。

這也正就給了潘璋一個可以酣暢淋漓顯示他武勇的機會。

劉鄧指揮部隊在南城門外列成方陣後不久,便聞得城門內的喊殺聲忽然變大,從最先的“隱約可聞”,很快就變成了“隔牆可聞”。

很顯然,這自是潘璋已率部衝破了淮陵守卒的防禦陣線,殺到了城門之內。

劉鄧的戰鬥經驗非常豐富,在感受到這點“聲音”上的變化後,當即下令,命部從引弓、舉矛,從備戰狀態轉入臨戰狀態。

五百甲士聞令而動,後列的弓弩手引而待發,前列的矛、盾兵各稍微蹲身舉兵,臨曉的夜空下,所有人都睜大了眼睛,緊張地注視着南城的大門。

劉鄧及這五百甲士沒有等太長時間,不多時,城門外的喊殺聲便由大轉小,繼而很快悄然無聲,又沒多久,聽得“吱呀”聲響,城門打開,先是一條縫隙,只透出一點內部的火光,隨之,城門繼續打開,諸人遂可見城門內的景象。

只見:城門內的門洞裡,遍地都是屍體,鮮血不但在地上橫流,並濺射到牆壁上,染紅了兩面的長牆,打開的城門後,站着十餘衣甲上滿是血跡的兵士,觀彼等服色,正是潘璋的部曲。

劉鄧先不及細看他們,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舉矛高呼,回顧令道:“殺!”

五百甲士屏息多時,戰意早就高昂,此時城門大開,前方已無阻路,齊齊大喝一聲:“殺!”在各曲軍侯的帶領下,如猛虎入林,分從劉鄧左右洶涌撲入城中。

在部曲入城的同時,劉鄧這纔有空迅速地在打開城門的那些勇士的臉上掃了一眼,卻不見潘璋。

劉鄧心中一沉,暗道:“潘文珪率百餘人入城,此時城門內只餘十數,又不見他的身影,難道竟是都陣亡在了戰中?”口中沉聲發問,“潘司馬何在?”

那十餘兵士鏖戰多時,人人帶傷,不少都已快精疲力盡,爲了讓開道給劉鄧的部曲入城,他們這會兒都倚靠在城洞邊兒上的牆壁邊,其中一個屯長衣色的人回答說道:“稟校尉,在殺盡把守城門的賊兵後,司馬留下我等開城門,自則待餘下部衆覆上城牆,去取賊守將首級了!”

卻竟是在浴血奮戰、奪下城門後,潘璋仍嫌功小,鼓起餘勇,又上城牆,去尋淮陵守將了。

劉鄧心道:“我就說以潘文珪之勇,怎可能沒在這等小戰之中?”壯潘璋之勇,哈哈大笑,說道,“潘司馬勇氣可嘉,我便送他這一場取賊守將之功!”傳令正在奔涌入城的兵士,“都給我大聲喊叫,便說我廣陵兵已然入城,賊將已經授首!”

——這卻是借已然入城之機,一鼓作氣,打算徹底摧毀掉淮陵守軍的士氣和鬥志。

已然入城和正在入城的五百甲士聞得此令,自是分別嚷叫,大聲呼喊,這些卻不是不必細提。

劉鄧部入了城中,按照早先定下的作戰計劃,除留下部分兵卒扼守城門外,主力兵分兩路,

一路徑赴縣中,殺往縣寺,盡最大的能力造成縣中混亂,以奪守軍的軍心,另一路則殺上南城牆,援助還在牆上激戰的己軍兵士,同時發起反擊,擴大戰果,用最快的速度全線佔領南部城牆,並在佔領南城牆的基礎上,接引餘下的城外步卒入城,進一步地佔領全城。

殺往縣寺的這一路算是“奇兵”,人數不多,由別將帶領,劉鄧本人負責的是南城牆戰事,在令那十餘個打開的城門的潘璋部曲就地裹創休息、協助守禦城門之後,他帶着精銳親兵,隨着部隊主力順着馬坡登上了南城牆。

他登到城牆上的時候,前邊已有百餘他部中的甲士先行上來了,這百餘甲士和之前堅守馬坡的潘璋部曲以及闕宣黨衆合力,幾乎毫不費力地就擊垮了淮陵守軍的包圍圈,並趁勝追擊,三下五除二就全線佔領了南部城牆,幾如摧枯拉朽之勢。

已不需劉鄧下令,佔領了南城牆後,甲士們又一次分兵兩路,一路擊向東城牆,一路撲向西城牆。

劉鄧登臨城頭觀望,看見原先在東城牆外佯攻的部隊除留了一些屯什守衛營地,同時防止敵人從此處突圍之外,餘下的絡繹調整,相繼到了南城牆外,紛紛入城,加入到了作戰的行列。

跟從在劉鄧左右的一個親信轉望四周,目睹種種情景,眼見己軍節節勝利,敵人或負隅頑抗,或東奔西逃,在有的戰場上,甚至己軍還沒有發動攻勢,敵人就已經棄械投降,顯是鬥志已消,遂笑道:“賊雖尚有頑抗者,而大局已定。一夜攻下淮陵,校尉旗開得勝!”

一個劉鄧部的兵士帶着兩人從旁邊過來,大聲說道:“校尉,這人自稱闕宣,前來求見。”

劉鄧轉眼看去,還沒有看清這來的兩人的長相模樣,驟然聞得東城牆上傳來一片喧譁。他急忙轉目看去,此時夜色已去,天已微亮,加上城頭上到處的火光,因而雖是隔得稍遠,卻也能大概看個清楚:卻是潘璋立在守軍的大旗下,左手高揚,舉一首級,右手持刀,橫在胸前,在他身前左右,敵我的上百甲士或伏跪一片、或雀躍歡呼。

不必說,這自是潘璋斬了淮陵守將吳校尉。

165 常山中軍真倜儻(下)29 志高行健皓月明62 忽聞北地羌人亂10 防寇41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二)40 兵非無情不可掌85 襲陣兵退夏侯惇(三)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44 高家107 轉戰十縣至平輿(上)104 彈棋最妙是長斜29 志高行健皓月明23 市中美人39 點將封侯趁少年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67 二月風雷重又動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17 偏將軍用計賺蓋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15 出城激戰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75 許縣陳氏63 不朽曰三次爲功63 滍水星河影動搖21 上任西鄉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125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四)61 最令人懼是毒計38 陰入縣寺持短長79 了卻山中寇賊事(三)293 陳國相襄軍第一(二)71 初見一龍(上)142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八)47 將軍何嘗真無情20 拜徐州用計離亂15 燕趙意氣多豪俠(上)298 陳國相襄軍第一(七)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26 招人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33 破敵(下)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112 陶謙忍怒緣忌器 曹宏獻得打劫計12 一檄引得泰山驚87 名出郡外州中聞(下)38 縱橫意氣袁本初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27 舉薦戲忠92 兵臨西華(中)26 鄉中四姓8 士族148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五)10 洛陽圖窮將匕見75 既見君子其樂如何72 寧舍濟北取任城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90 揭竿而起爲招安66 燕雀安知鴻鵠志 雍季之言百世利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8 府主簿拒降守名91 兵臨西華(上)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9 計吏郭圖(上)83 威震陽翟(上)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5 江禽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20 辛璦(中)163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65 延攬勇士(上)3 路見白骨露於野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121 芮祉奉令送女來58 二月習射(下)47 辨旗察鼓32 陽平文謙侵如火 常山子龍穩似山69 孔公緒鬱積染病 荀貞之喜得麟兒3 道左遇貴20 辛璦(中)44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五)14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三)56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六)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55 買馬(上)6 本初何如伯珪強81 不足憂懼劉玄德67 發蹤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獸爲功狗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