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

藍天白雲,進戰的鼓聲急促。

黃蓋、孫賁營的柵欄頗高,高順部陷陣營衝在最前頭的騎卒固皆爲勇士,其坐騎也悉爲良馬,可也不是全都能約過柵欄的,能越過柵欄的是極少數,大多是連人帶馬直接撞到了柵欄上。

黃蓋、孫賁營早在呂部的步卒填平溝塹後,便調了長矛手上前,長矛架在柵欄中,如林如刺,凡是不能越過柵欄的陷陣營騎卒,要麼坐騎被長矛刺死,要麼連人也一起被刺死當場,但他們的使命已然完成,他們已經憑藉着戰馬的衝擊力把黃蓋、孫賁營的柵欄撞開了一處豁口。

柵欄後還有土堆,土堆後又有一條溝塹,溝塹後還有陷坑,——要說起來,黃蓋、孫賁已是竭盡所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儘可能地佈置工事,以應對董兵步騎士卒的進攻了,可柵欄一開,等如營門被開,在高順部陷陣營騎卒和那近處餘下的一二百呂部步卒奮不顧身、互相接替、似若潮水般一波又一波不斷涌上來的猛擊下,那後頭的土堆、溝塹、陷坑,卻也是如營前的那道溝塹以及這道柵欄一樣,早晚都會被攻克的,而一旦這些共事全都被攻克,再接下來的,就是毫無守禦共事的營內腹地了。

如到了那個時候,面對敵人的鐵騎,黃蓋、孫賁部的步卒只有等死的份兒。

荀貞、孫堅這邊,眼見得高順這邊已然搶先攻開了黃蓋、孫賁營的柵欄,而西邊的胡軫部也已在猛攻黃蓋、孫賁營西邊的營柵,韓當又忍不住請戰:“將軍,營柵已破,可援矣!”

孫堅按劍遠眺戰局,說道:“胡軫部尚未破營,不要急,再等等。”

黃蓋、孫賁獨應董兵的兩路夾擊,煙塵圍繞他倆的營地周邊,敵我兵士的喊殺聲遙遙可聞。

黃蓋、孫賁營東南面的孫堅、荀貞陣按兵不動,東北邊的呂布、徐榮主陣和西邊的胡軫主陣中不時有兵馬在軍旗的調動下,或從後陣向前,或從側翼前移,又或從前陣馳出,給前線補充兵力,可以看得出來,這兩個董兵的主陣都和荀貞、孫堅一樣,也都是在觀望前方的戰局,並依戰局之變化、進展而調整部署。

打個比方,如荀貞、孫堅陣好比是一頭靜靜伏地的猛虎,那麼呂布、徐榮陣和胡軫陣則就是兩頭躍躍欲試、已然準備撲出噬人的惡狼。

……

徐州陣中。

徐榮看了多時前邊高順等將士的進攻,轉過目光,遠眺荀貞、孫堅陣。

他對左右說道:“戰至此時,荀、孫二侯依然不動,他倆對黃蓋、孫賁還真是有信心啊!”

左右中有一人說道:“我陣已破黃、孫營柵,並已過黃、孫營柵後的土堆,稍再擊之片刻,定然就可踐踏入黃、孫營的腹地;……就是胡將軍那邊的攻勢有些軟弱。”說話這人說到這裡,仰頭望了望天,隨後接着說道,“從開戰至今,已近一個時辰,胡將軍那邊卻居然還沒擊破黃、孫的營柵,攻速未免太遲。”

徐榮也覺得胡軫那邊的攻勢有點軟,不夠硬,但他爲人小心,不肯在衆人面前指責胡軫,故而聽了左右中這人的話,沒有接腔,只是說道:“呂將軍,飛將也,攻勢銳,故先破營柵;胡將軍,宿將也,臨戰持重,攻勢重,故或破營柵會稍晚,而遲早也定是會攻破的。”

左右有人湊趣,問道:“呂將軍銳,胡將軍重,那將軍呢?”

“吾銳不及呂將軍,重不及胡將軍,今日之戰,我不過聊充於數。”

“將軍何其過謙!”

正說話間,陡然聞得對面遠處一陣歡呼,徐榮等急忙望去,卻是胡軫部的前鋒終於攻破了黃蓋、孫賁的營柵。

徐榮左右中有人大喜,拍手說道:“黃蓋、孫賁營兩面的營柵都已被攻破,他們將要敗了!”

徐榮卻面色慎重,問左右道:“我陣右翼可安妥?”

“安妥。”

“我營可安妥?”

“安妥。”

“傳我軍令,命右翼、營壘務必提高謹慎,小心荀、孫二侯擊吾!”

黃蓋、孫賁營的處境危險了,按常理以計之,荀貞、孫堅應該也快到馳援的時候了,最好的馳援方法不是直接去援救黃蓋、孫賁,而自應是來擊徐榮、胡軫的本陣或營地。

徐榮的左右應道:“諾。”分出人來,自去迎對荀貞、孫堅陣的右翼和後頭的營地裡傳令。

……

荀貞、孫堅營中。

眼見得胡軫部也攻破了黃蓋、孫賁的營柵,這回不但韓當急切,程普、孫河也忍不住了,三人齊齊請戰:“將軍,再不援公覆、伯陽,其營恐將破亦!”

孫堅默然,只是眺望觀戰,不理會他們。

……

黃蓋、孫賁營中。

見得營壘兩面都已被攻破,而兩邊董兵的前鋒攻勢未減,尤其是高順這邊,猛擊如矛,毫無止歇,應對高順進攻的黃、孫營將士傷亡甚大,節節敗退,已有點撐不住,快要崩潰了。

乃有營中將校趕到黃蓋、孫賁身邊,求黃、孫請孫堅馳援。

孫賁轉看黃蓋,問道:“司馬意如何?”

黃蓋現在的軍職是別部司馬,他沉聲說道:“將軍與荀侯登高以觀戰,此吾輩奮武之時也,賊攻雖烈,營尚未破,猶可抵擋,何來求援之說?”對孫賁說道,“伯陽,卿乃將軍之從子也,卿在,則軍不亂,卿可居中指率,我自臨前。”

孫賁問道:“司馬欲往那邊臨賊?”

“胡軫部攻稍遲鈍,高順攻勢甚烈,我當臨東營督戰。”

孫賁說道:“司馬自請去!有賁在,西營、中軍不亂。”

黃蓋於是和孫賁一揖而別,只帶了十餘護衛,持矛臨前,親至東營前線督戰。

……

董兵是在清晨時開始列的陣,辰時末開始進攻,攻勢連綿不絕,持續至今,已有一個時辰,快過巳時,將到午時了。

太陽早就升高,這會兒陽光燦爛,曬在身上,頗是暖熱。

荀貞、孫堅等人還是登高臨風,但卻也覺得身上的鎧甲變得有點熱,有那沉不住氣的,眼見着黃蓋、孫賁似乎將敗,而孫堅、荀貞卻依然無馳援之意的,少不了已經都額頭出汗。

吳景也沉不住氣了,他說道:“將軍!該馳援了!我願提騎卒五百,衝呂布、徐榮本陣,以解公覆、伯陽之危。”

孫堅說道:“公覆、伯陽營的營柵雖兩面被破,而呂布、徐榮、胡軫之本陣皆尚未動。現在還不是馳援的時候。”

吳景又說道:“賊攻極猛,伯陽力將竭矣!今再不救,恐危。”

孫堅仍不許。

吳景再求。

孫堅怒道:“伯陽,吾之所愛,今戰,國家之事,我豈能因私愛而壞國事!”他對黃蓋很有信心,又道,“況乎營有公覆,必能支撐。”

……

黃蓋、孫賁營。

東營。

高順部連續攻破了營柵、土堆、土堆後的溝塹,現在只剩下還有一些陷坑在阻擋他們發出最後的攻擊。

黃蓋身居陷坑之後,臨危不懼,迎着高順部的猛攻,親自指揮兵卒抵擋。

守東營的軍官傷亡很大,有一個曲軍侯負了重傷,被人擡下來,他叫擡着他的兵卒把他擡到黃蓋的面前,勉強滾落到地上,伏地說道:“司馬!前陣將士亡者二三,傷者五六,難支矣!請司馬速舉旗、擂鼓、燃煙,請將軍和荀侯來援吧!”

黃蓋非常生氣,低下頭看這個渾身是血的曲軍侯,勃然怒道:“將軍與荀侯意以吾營爲砥,先挫賊鋒,然後再擊,賊必敗之,而今賊鋒尚未挫,而汝氣已挫乎?汝尚未死,我尚未死,何來求援?待我死,汝可求援!”環顧左右,斬釘截鐵地說道,“再言求援者,斬!”

這個曲軍侯奮力站起身,推開扶他的兵卒,說道:“司馬既要死戰,我當死在司馬前!”說完,一股氣撐着,他硬是搖搖晃晃地又去了前線。

黃蓋望着他背影離去,大聲說道:“斷不使君獨死!我當與君共戰!”提着長矛,離開了將旗,卻竟是和這個曲軍侯一起毅然赴向了最前方。

有了黃蓋的身先士卒、鬥志堅決,他和孫賁營中的部卒因皆死戰,數危而不潰,竟是擋住了高順的連番猛攻。

25 鄉有野賢4 邯鄲陌上九月秋(四)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1 邯鄲陌上九月秋(一)123 呂布劍客意亦雄25 鄉有野賢89 智勇兼備褚飛燕58 胡軫奔襲魯陽城 王匡兵敗小平津4 風雪夜刺(上)27 朱公偉奉天子詔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43 焉可自棄學陳項16 五日九戰(上)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18 府主簿拒降守名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9 英雄志氣袁本初14 陽城治吏(上)40 兵非無情不可掌30 將戰212 幽兵臨冀可謀兗44 而今本爲多事秋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3 書裡有一個錯處,向大家道歉27 舉薦戲忠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37 起行63 荀貞之兩問治郡事 張孟高席間相托私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74 奮武遣以一軍阻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20 血雨腥風洛陽城(下)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10 江東猛虎兵將近 豫州精甲擺車前62 忽聞北地羌人亂33 偏師掠潁橋蕤橫168 滿營呼擁張益德(中)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65 延攬勇士(上)75 曹純少貴氣吞虎94 會師城下(上)50 勵士出征23 甲光向日來者誰16 燕趙意氣多豪俠(下)26 威震郡北113 陳宮催馬離營去99 月黑雁飛弓馬逐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6 何爲乳虎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96 會師城下(下)51 佳客翩翩洛陽來(上)49 選編死士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7 置彀在此請君入27 舉薦戲忠65 歸來解甲抵足眠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41 雄豪滿座乳虎聲(下)105 豫方郡國唯貌恭 荀家諸俊各有長190 非荀侯無以安徐9 道人166 城頭暮升英雄旌10 邊文禮攘臂不齒23 文聘(中)17 推功相讓49 聖如仲尼也好名34 飛蠅逐路廁之臭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201 擇婦尋姚問北孫13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四)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63 叕兒乃有大志乎63 叕兒乃有大志乎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82 擒賊先擒王(下)33 程偃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28 幾事不密則成害94 會師城下(上)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72 健兒戰死誰封侯(上)6 何爲乳虎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