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

次日一早,辛璦、姚升各離郡府,分去潁川、丹陽。

要想在將來響應討董、起兵離郡後保證廣陵郡內不亂,一方面需要硬實力,即對廣陵郡縣政治、軍事、農業等各方面的得力控制,另一方面還需要軟實力,也即要得到廣陵郡士族、豪強的多數擁護與支持,即使得不到他們的“效忠”,至少也要讓他們不反對自己。

硬實力這方面,荀貞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軟實力這方面,他也要積極地去做。

送走了辛璦、姚升後,荀貞即離開郡府,藉着“董卓廢立天,新帝登基”的由頭,再一次去造訪張紘等郡望名士。

荀貞第一次造訪張紘是在他剛到郡不久時,現在他在廣陵已有段時日,已經實行了一些政事舉措,如重視儒教學,如拒絕再給州府供應超額的糧食、以減輕士民負擔,如購買糧種、耕牛、農具諸物,大力恢復及發展農業等等,他的這些舉措都是既符合廣陵士人的利益,又符合儒家的施政觀念,那麼這第二次與張紘相見,張紘對他的態度自就與第一次時大不同了。

張紘很熱情,不復再有初次見面時的那種“客氣”,因知荀貞的夫人陳芷懷孕,他甚至還叫出了他的妻,命其把家傳的一道安胎良方給了荀貞。

因爲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環境遠不如後世之故,在當下這個年代,胎兒夭亡腹、產婦難產等現象很常見,所以荀貞對陳芷懷孕之事一直非常重視,不但在飲食、起居上精心安排,還讓郡醫每天都給陳芷檢查身體,現在又得了張紘家的這道安胎秘方,也算是錦上添花了。

不過最重要的是:張紘上次見荀貞時,觀其言談舉止,雖無倨傲,卻還是把荀貞當作了“外客”,而這次卻叫他的妻拿出了這道家傳的安胎秘方,卻是說明他已認可了荀貞在廣陵的施政,或言之,他已認可了荀貞這個人,不再把荀貞當作“外客”,而是當作“自己人”了。

對此,荀貞是很高興的。

自興以來,地方士族、豪強的勢力一直很強大,而且是越來越強大,一個縣或一個郡、以至一個州的長吏,如想把境內治理好,境內的士族、豪強是絕對繞不過去的,要麼以威刑鎮壓之,要麼以名德柔撫之,舍此之外,再無它路,如不能通過這兩手把郡縣的士族、豪強收整住,郡縣的長吏便是再有千萬的抱負,在轄地內也是寸步難行,政令難通,尤其是如張紘這樣族爲州郡右姓、本人又是高名在外的郡望之士,更是長吏們一定要爭取得到的對象。

現在得了張紘的認可,並且通過與張紘的交談,兩人的政治理念也一致,都反對董卓廢立天,那麼可預見,這種政治上的“同道”關係對荀貞自會是好處多多,不但對他將來帶兵出境後“廣陵地方的安定問題”極有好處,對他即將就要着手的在廣陵募兵備戰也會極有好處。

造訪過張紘,荀貞又去了趟射陽,再次訪問了一下陳琳的宗族。

陳琳原爲何進的大將軍府主簿,何進死後,他依附袁紹,袁紹離開洛陽、逃往冀州時並非是單行獨赴,得他親信所用的如逢紀、許攸等人皆跟隨左右,陳琳亦在其列。

因而,袁紹將要起兵討董一事,陳琳不但知道,而且參與其。

他採出衆,袁紹用他典章,早前袁紹、曹操邀荀貞一道起兵的信其實就是出自陳琳之手,故此說,對荀貞將要響應袁紹起兵之事,陳琳也是非常清楚,他不久前專門給族寫了封信,請求族人務必配合荀貞,一方面要幫助荀貞在廣陵、在射陽站穩腳,另一方面如果荀貞大舉招兵、募糧,也要鼎力相助。

因了陳琳的關係,荀貞在第一次造訪射陽陳家時就很有收穫,現又加上了陳琳的這封“請求族人務必全方位配合荀貞”的信,那他這第二次的造訪自然就是更加成功,更有收穫了。

廣陵縣的張家、射陽縣的陳家,這兩大姓俱是廣陵數一數二的冠族,在郡士人裡的影響力都很大,得了這兩家的認可和擁戴,荀貞在廣陵郡的“軟實力”就成了個七七八八了。

除此兩家外,荀貞馬不停蹄,又分別再次造訪了江都的皇家、華家,海西的徐家,東陽的劉家等等一些或與他政治立場相近、或在黨錮時期與黨人來往密切的郡士族之家。

因爲他這次造訪的對象和上次不同,上次是凡郡有名的他都去了一遍,而這次他去的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所以他的這回密集造訪當然也就如見張紘、見陳琳家一樣,都很成功。

得到了這些遍佈各縣的士族、豪強的支持,加上對郡各縣政治、經濟、軍事的控制皆在穩步進行,荀貞登時心大定。

可以這麼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在荀貞密集出訪的過程,一道道的新聞從洛陽傳來。

這些新聞大多是董卓廢立天后的後續動作。

先是在新帝登基後的第三天,董卓毒死了遷到永安宮的何太后,又把何苗的棺木掘出來,取出屍體,肢解後砍爲節段,扔在道邊,接着又殺死了何進、何苗的母親舞陽君,把屍體扔在御樹籬牆的枳苑。

曾經顯赫一時、手握天下權柄的南陽何家從此灰飛湮滅,不復再存。

徹底滅了何家後,董卓旋即又借天下詔,任命朝公卿及以下官員的弟爲郎官,以填補原來由宦官擔任的職務,在宮殿侍侯皇帝。

隨後董卓又操縱朝廷,先後任命太尉劉虞爲大司馬,封襄賁侯,任命太大夫楊彪爲司空,任命豫州牧黃琬爲司徒,而他自己則擔任太尉,兼前將軍,並加賜代表皇帝權力的符節,以及作爲儀仗的斧鉞和虎賁衛士,進封爲侯。

在任命了新的三公後,他又率領三公等大臣上書,請求重新審理陳蕃、竇武以及黨人的案件,一律恢復陳蕃等人的爵位,派使者去祭悼他們的墳墓,並擢用他們的孫爲官。

董卓的這幾個舉措是很有講究的。

首先,毒死何太后、殺死舞陽君不必多說,這是對政敵的斬草除根。

其次,把何苗的棺木掘出來,取出屍體,肢解後砍爲節段,扔在道邊,這是在向朝的敵對勢力示威,逆我者不但死,死了後還讓你死不安生。

再次,示威之後,就是市恩:“任命朝公卿及以下官員的弟爲郎官,以填補原來由宦官擔任的職務”,——以公卿、官員的弟代替宦官侍奉皇帝,可以這麼說,這是士族早就夢寐以求的,何進、袁紹沒辦成的事兒,董卓給他們辦成,這個“恩”不可謂不大。

再再次,“率領三公等大臣上書,請求重新審理陳蕃、竇武以及黨人的案件,一律恢復陳蕃等人的爵位,派使者去祭悼他們的墳墓,並擢用他們的孫爲官”,這也是士人們夢寐以求的,這是再給黨人翻案,是在政治上肯定、褒揚他們,還拔擢黨人的孫們爲官,此“恩”亦不可謂不大。

再再再次,具體到大司馬、三公的任命上。

其一,董卓自任爲太尉。

太尉雖無實權,在名義上卻是全**隊的最高統帥,董卓自任爲太尉,又兼前將軍,並加賜代表皇帝權力的符節,這就是“名實兼顧”,既有了名義上的統帥權,又有了實際上的統帥權,而有了統帥軍隊的權力在手,槍桿裡出政權,洛陽的那些公卿大臣就翻不出浪。

其二,改劉虞的太尉之職,拜其爲大司馬。

大司馬是舊官,三代之時即有此職,掌國家武事,入到前秦,罷大司馬,改置太尉,又到前漢,漢承秦制,本無大司馬,而到武帝時,又罷太尉,改置大司馬,漢家遂有大司馬之位,終前漢一朝,此職常授給掌權的外戚,光武興後,初以大司馬爲三公之一,旋又改回太尉,從此之後,朝就不復再有大司馬之職,直到這次董卓將劉虞的太尉改爲大司馬。

按理說,大司馬和太尉的權責一樣,都是掌國家武事,都是掌國家軍隊的,有了太尉就不必再設大司馬,可董卓卻爲何再次設置此職?

卻是因爲:董卓自知威望不足,可他又不想把“名義上掌握國家軍隊”的太尉一職交給別人,於是大約就聽從了他的謀士們的建議,把劉虞改拜爲了大司馬,同時讓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這樣一來,他既能通過此舉表示他的“謙虛”,“自願甘居”劉虞之下,同時,劉虞遠在幽州,不在朝廷,便是有了大司馬之位在身,鞭長莫及,也管不了朝軍事,實際上形同虛設。

可謂兩全其美。

劉虞是宗室,威信素著,名望很高,爲靈帝所重,他原本的“太尉”之職就是靈帝在病故前任命的,等同是“託孤重臣”,董卓改拜他爲大司馬,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爲了安撫他。

其三,拜楊彪爲司空,黃琬爲司徒。

楊彪出自弘農楊氏,弘農楊氏和汝南袁氏一樣,都是累世三公,爲東京名族,楊彪的曾祖、祖父、父親都曾擔任過朝廷的太尉,他的曾祖楊震精研《歐陽尚書》,通曉經籍,博覽羣書,當年更是號爲“關西孔”,單就族名人望而言之,楊彪家是半點不遜色於汝南袁氏的。

現下袁紹和董卓對着幹,袁隗雖表面屈從,可便是個傻也知道,那只是“表面”,只要有機會,袁隗肯定是會不遺餘力地掀翻董卓的,那麼爲了平衡朝,彌補自家在洛陽根基太淺的缺陷,拜楊彪爲司空,向楊家示好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就算楊彪不會因此而就與董卓站在一條船上,可人在低位和人在高位時不同,人在低位時可能沒太多想法,而一旦到了高位,爲了自身的權力,爲了家族、門人弟的利益,說不定就會有些想法出來,那麼楊彪或許就會和袁隗鬧些矛盾,而只要有矛盾出來,董卓便能從得利。

拜楊彪爲司寇,又拜黃琬爲司徒。

黃琬也是出身名族,他的曾祖黃香是個著名的孝,是二十四孝“扇枕溫衾”故事的主角,官至尚書令,尚書令雖無三公貴重,但卻是朝廷最有實權的一個官位了,總攬朝的一切政令,他的祖父黃瓊亦名聞天下,任過朝廷的太尉,不過,董卓這次拜他爲司徒,卻非是像拜楊彪爲司空一樣,是因看了他的家聲,而是因爲豫州這個地方的位置太關鍵了。

豫州在洛陽之東,與司隸校尉部接壤,由豫州西邊的潁川去洛陽只有區區數百里,騎兵的話,朝發夕至,袁紹已經逃去了洛陽北邊的冀州,洛陽西邊的三輔又有皇甫嵩重兵屯駐、又有蓋勳“心懷不軌”,爲了穩住洛陽的局面,如今洛陽東邊的豫州是絕對不能再出亂了。

黃琬名聲大,人望高,讓他在豫州做位高權重、擁有一州實權的“豫州牧”,董卓不放心。

所以,董卓拜他爲司徒,召他入朝,而另選了孔伷去豫州上任,並不再設豫州牧,重改回爲豫州刺史。

說起來,孔伷的名望雖不及黃琬,可卻也是名族弟,海內有名,可孔伷這個人只是有名而已,所擅者唯“清談高論、噓枯吹生”,坐而對談是把好手,可沒什麼真材實料,在能力上不行,能力上不行,又沒了“豫州牧”的頭銜,以董卓想來,豫州應該是暫且可以放心的了。

荀貞此回二次出訪郡士族,戲志才陪行在側。

在車上,戲志才說道:“我聞董卓麾下有一人,名賈詡,乃智謀之士,閻忠贊其‘有良、平之奇’,觀董卓近期舉措,軍、政兼顧,悉爲妙着,想來或應是出自賈詡之手。”

董卓這一系列的舉措,確實皆爲妙着,既有根除何家的霹靂手段,又有向士人示好的具體舉措,還藉機把兵權不管是從名義上、還是從實際上都收攬到了手,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洛陽周邊軍事上的隱患。

荀貞自問之,換了他是董卓,他也只能做到這個程度了。

只可惜,董卓的這種種舉措雖妙,恩威並施,奈何他卻不是袁紹,就算他能借此收攬到一些士人的擁護或者立,被他從手上摘走了桃的袁紹卻也絕不會就此罷休的。

袁紹起兵後,董卓殺了留在洛陽的袁隗等數十口袁家人,又殺了好幾個他此前信用的士人,並在被迫離開洛陽前搶掠城,火焚洛陽,種種暴行難以盡述,其固有董卓武夫殘忍本性的緣由,然荀貞設身處地的爲他思之,這間恐怕亦能不排除有“報復”的成分在內。

“你們這些士人想要的,老都給了你們,可你們卻不知足,還要鬧,起兵來討伐老,非要把老逼死,是可忍孰不可忍,老就把你們全殺了,而老得不到的,你們也別想得到。”

事實上,在親身經歷了袁紹、董卓之爭後,有句話一直徘徊在荀貞的腦海:亂漢家者,非但是董卓,也是袁紹。歸根結底,漢末之亂的根本原因是士族、外戚、宦官三方經過百餘年的利益相爭,終至積重難返,而直接原因也還是利益之爭,往小裡說,是袁黨和董卓的利益之爭,往大里說,是袁紹代表的部分士人階層和以董卓爲代表的部分武人階層間的利益之爭。

從月到月,洛陽大雨連綿不斷。

時入十月,洛陽的雨水停了,在廣陵的荀貞也結束了他這一番的出行造訪,回到了廣陵縣的郡府,不久後,又一個消息從洛陽傳來。

去年在幷州西河白波谷重新起事的黃巾餘部郭太等人和南匈奴單于於扶羅部的數千騎兵聯兵侵擊,號十萬之衆,進犯河東郡,董卓遣他的女婿牛輔統兵擊之。

46 盜馬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53 只知太守不知君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49 登門45 天寒遙寄冬衣去14 陽城治吏(上)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44 董卓狼顧問英雄(中)92 先留鋒銳鞘中掩 稍容待得變後出59 荀君爲政(上)51 動手前夜99 月黑雁飛弓馬逐4 冀州牧迎節以徵77 布植黨羽養虎豹117 三戰盡復東郡地(二)6 本初何如伯珪強16 亂將至中流擊水268 詔拜鎮東得兩郡87 恐將危矣數請救 營有公覆必能撐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33 鸞鳳擇良木而棲184 揀選英俊充州任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3 習射37 無禮賠罪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70 今才知君是誰人102 欲攻昌邑先斷援30 回家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295 陳國相襄軍第一(四)46 呂布撤圍南渡汝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37 起行33 督郵一怒(下)15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 尋賢不遇(下)28 孫文臺發豫州兵70 相見恨晚堂上歡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26 當過小城取大敵 自領中陣分左右76 請爲中尉討擊此賊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87 再訪郡士攬爲用 軍政雖妙徒然功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59 剛孝好義朱公偉(下)4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一)30 回家83 了卻山中寇賊事(七)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1 風物迥異江南地252 曹孟德私意圖北7 遍觀諸郡(上)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78 張飛宿將襲如狼(下)36 天下之中洛之陽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129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四)4 牆下相托35 鄉吏殘民20 屯田從來積糧策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223 調派署威壓山重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43 董卓狼顧問英雄(上)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4 郡吏士民齊聲請 潁川太守掛印歸33 程偃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31 唐兒42 孫郎威震定潁外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22 鵠備分得勝負機73 忠孝勇武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34 大勝(上)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67 志懷霜雪曹孟德(上)103 殊死鏖戰破敵營(中)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83 威震陽翟(上)46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七)20 校尉效從麾下戰 將軍謀議分進兵120 晝聚虎狼爭爲戰 夜宴當以軍法行12 馳援138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四)14 唯恨之流年悄逝73 忠孝勇武43 李通難擇良木棲40 鐵營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