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

劉備在關羽等人的扈從下,這一日,到了彭城縣。

彭城縣、彭城國的這個“彭”字之名,源出極早,是因“彭國”而來。彭國又叫大彭氏國,開國之主是在後世傳說中壽至八百的“彭祖”。彭祖是黃帝的七世孫,於堯帝時被封在彭城,建立了彭國,成爲了拱衛華夏的東方藩籬。彭國立國長達八百餘年,直到殷商時期,才因國力漸雄而被武丁滅掉。彭國被滅後,其王族、國人遂以國爲姓,這也是“彭”這個姓的來歷。

當然了,這已是上古、夏商時的事了。

春秋、戰國時,此地屬宋,後屬楚。秦末天下逐鹿,楚人項羽自立爲西楚霸王,定都於此。入漢,置此地爲楚國,前漢宣帝年間,楚王劉延壽謀反,遂除國爲郡,改爲“彭城郡”,但沒多久就改回去了,復置楚國。光武中興,建武十七年,封皇子劉英爲楚王,依舊以此地爲楚國,明帝年間,劉英謀反,國由是再度被除爲郡,再到章帝時,復置國,只是不再叫楚國,而是改名彭城國,徙明帝之子、六安王劉恭爲彭城王。現在的彭城王劉和就是劉恭的曾孫。

劉和是在建和三年繼位的,在位至今已四十年了,他年輕時以孝聞名,在位這麼多年,一直尊敬賢人,樂善好施,在彭城的名聲非常好,彭城的國人都很尊敬他。

劉和深得民心,這也是彭城相薛禮敢和陶謙對抗的一個底氣所在。

依漢家制度,國王雖無理國事之權,但畢竟是封國名義上的國君,一個得民心的國王在“政治號召”上能給薛禮的幫助顯然是要比一個不得民心的國王要強得多的。

說到劉英、劉恭、劉和這幾個本朝的楚王、彭城王,有句題外話不得不說。

劉和、劉恭倒也罷了,劉英卻有個與衆不同的地方。

劉英可以說是本朝、乃至由古至今最早信奉佛教的皇家貴族之一。

彭城這個地方交通便利,勾通南北、聯繫東西,又坐落在絲綢之路從洛陽向東延伸至東南地區的大道上,經濟、文化較爲繁榮和開放,佛教沿着絲綢之路傳入中原,也到了彭城,劉和因此而受到影響,他本是信奉黃老之學的,受到佛教的影響後也接受了佛教,“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在他的宮殿裡甚至還因此而聚集了一個由僧人、居士組成的僧團。

劉英作爲彭城這個地方的國王,好佛之名連洛陽的天子都知道,那麼他信奉佛教這件事,對當地、乃至對彭城、徐州周邊郡國的影響就可想而知了,現今在下邳的笮融也是個佛教信徒,如細論之,說不定這其中就有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劉英遺留下來的影響之故。

不過,話說回來,劉英之後的彭城地方的長吏、國王中沒有幾個和他一樣,也信奉佛教,所以單就彭城地區來說,境內現在雖也有佛教信徒,但數量上並不是很多。

劉備到了彭城縣,來至郡府,求見薛禮。

通報過後,不多時,見有人從府中出來。

只見此人年約四旬,高冠黑衣,腰中帶劍,側邊掛一印囊,觀印囊大小,囊中應是半通印。

這人到了府前,看了看劉備等人,問道:“請問哪位是廣陵來的劉君?”

劉備上前半步,行禮答道:“在下劉備,敢請問足下是?”

“在下倉由。”

“原來是倉主簿!失禮失禮。”

倉由是彭城國的主簿。

薛禮派倉由出來迎接劉備,倒是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劉備,也就是對荀貞的重視。

倉由說話又快又急,一看就是個急性子,他還了一禮,說道:“君等遠自廣陵來,路上辛苦了。鄙國國相令我迎諸君進府。”

“是。”

倉由在前引路,劉備等隨之在後,衆人步入府中。

到了府裡,自有人接過劉備等人的坐騎,牽去馬廄中,劉備、關羽諸人則跟着倉由前去府中正堂,拜見薛禮。

行不多時,前一大堂,雕樑畫壁,甚是雄壯。

倉由頓了下腳,轉頭對劉備說道:“此即我府正堂,國相正在堂上相候。”看了下關羽諸人,又說道,“請劉君隨我登堂吧。”

劉備知道他“看一下關羽等人”的意思,當下吩咐關羽幾人,說道:“汝等在堂外候我。”

關羽等人應命。

劉備隨倉由登堂。

登入堂上,幽深的大堂中,兩側跪坐了許多黑衣冠帶的府吏,盡頭處坐了一人,二千石的衣冠打扮,五旬上下,細臉塌鼻,不用說,應正是彭城相薛禮了。

倉由爲劉備介紹,這人果便是薛禮。

劉備下拜行禮,聽得薛禮說道:“劉君請起。”

禮畢,倉由歸座。

堂上給劉備已備下席位,薛禮叫他也入座。

薛禮說話的聲音頗爲尖細,落入耳中,給人一種有點不舒服的感覺。

賓主之間寒暄了幾句。

薛禮笑對劉備說道:“久聞荀公英武,有義從四千,盡皆虎賁。今見劉君及劉君左右從行衛士,果真聞名不如相見,盛名之下無虛士也。”他坐在大堂盡頭,遙指了一下立在堂外院中的關羽等人,問道,“立於諸衛士之前者,何人也?虎步雄視,似非常人。”

劉備順着他手指回看了眼,心道:“薛彭城的眼倒是挺好,擱這麼遠,還能一眼看出雲長‘似非常人’。”恭禮答道,“此我少年時結交的故友,姓關名羽,河東人也。”

“噢!我聞荀公帳下有數勇士,一名辛璦,一名姜顯(許仲),一名劉鄧,一名典韋,一名趙雲,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姜顯、劉鄧分號‘蔽木戶’、‘坐鐵室’,威名赫赫,神勇無敵;昔年荀公討黃巾,辛玉郎逼死張角,天下聞名。這幾位,今日可從君來了麼?”

關羽、張飛雖是萬人敵,但跟着荀貞的日子畢竟沒有辛璦、劉鄧、典韋等人長,也不及趙雲常在荀貞左右,易爲外人知,所以在外邊的名聲現不如辛璦等人。

劉備答道:“沒有。”

“劉君,我有一事想問你,還請你如實相告。”

劉備大老遠地奉命來求見薛禮,薛禮不問來意,反而直言說有一事想問劉備,還請劉備如實相告,這讓劉備有點莫不着頭腦,不知他想問何事,答道:“明公請問,備只要知道,必如實答之。”

“荀公麾下,如姜顯、劉鄧、辛璦、典韋、趙雲者,可有幾個?”

“姜、辛、劉、典、趙諸君固一時之雄,皆萬人敵也,然荀公麾下英雄豪傑如雲,如此數君者,猶如雨聚,難以細數。”

“如君與堂外關羽者,又有幾個?”

“荀公麾下如備與關羽者,車載斗量、不可勝數,備與羽等實不足提。”

薛禮笑了起來,說道:“你這話誇大了!”

“備所言,句句實言。”

劉備向來給人忠厚之感,明知道他這幾句話是誇大之詞,但由他口中說出,無形中,薛禮等人卻也是信了三分。

薛禮轉過話題,不再談問此事,說道:“劉君,我還有一事要問你。”

“明公請說。”

“荀公處廣陵,我居彭城,我既非方伯,彭城又不是廣陵,荀公遣你來見我卻是爲何?”

“薛公剛直守節,荀公之郡以來常聞薛公之名,敬重之,因是遣備謁見薛公。”

“我聽說荀公前些月剛入郡,還沒到郡府,就在路上殺了一個催糧的州吏。劉君,你老實說,荀公遣你來見我,與此事有沒有關係?”

劉備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轉顧堂上陪坐的諸彭城郡吏。

薛禮說道:“在座的皆我信用心腹,劉君直說無妨。”

劉備忠厚歸忠厚,不代表他不會說話,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答道:“有關或無關,這就要看薛公是怎麼想的了。”

“看我是怎麼想的了?”

“正是。”

薛禮玩味地看着劉備,劉備沉穩安坐。

堂上默然多時。

薛禮收回目光,哈哈大笑,說道:“劉君這話說得好!那我再問問你,你覺得我是怎麼想的?”

劉備從容笑道:“薛公的想法,備怎麼能知道?”

薛禮轉顧席上諸吏,說道:“劉君不知道我是怎麼想的,那你們說說看,我是怎麼想的?”

倉由站起了身,答道:“下吏冒昧,敢請試說一下明公的想法。”

“你說。”

“明公的想法,當然是和荀公一樣的了。”

薛禮又把目光轉向劉備,說道:“倉主簿的話,劉君聽到了?”

“聽到了。”

“那荀公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想法,劉君可以說來聽聽了?”

“荀公的想法很簡單。”

“有多簡單?”

薛禮連續地追問下,劉備依然保持從容,他徐徐說道:“廣陵、彭城雖不接壤,然同在一州,青、兗黃巾勢大,如其南侵,則我二郡將俱受其害,荀公願與明公同心協力,聯兵通氣,共御外患。”

劉備的這句話說白了,就是荀貞願意和薛禮結盟,而至於這個結盟到底是爲了抵禦青、兗黃巾,還是爲了抵抗陶謙,清楚的人自然清楚,卻是不需要再進一步地說明了。

“原來荀公是這個想法。”

“那麼請問明公,明公何意?”

薛禮掉頭看了看倉由,又轉回頭看劉備,說道:“倉主簿剛纔不是說了?荀公的想法就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和荀公一樣。”

在薛禮的連續發問,劉備的從容回答中,不過幾句話的功夫,結盟這件事居然就這麼談成了。

當晚,薛禮安排劉備等在府中住下,並設酒宴請。

次日一早,劉備便辭別薛禮,返回廣陵。

在回廣陵的路上,關羽忍不住說道:“君昨日在堂上見薛相,我於堂外遙觀之,見君與薛相似只對談了沒幾句就定下了結盟之事。真是沒想到,此事竟辦得如此容易!”

想起昨日在堂上和薛禮的對談,不但關羽驚訝於結盟之易,整個結盟談妥的過程和劉備原本設想的也完全不同。

劉備答道:“薛彭城應是早就有意與荀君結盟了!”

“此話怎講?”

“昨日堂上對談,他先後提及姜、辛、劉、典、趙諸君,並對此數君過往的事蹟十分清楚,要非早就有與荀君結盟之意,他怎會下功夫去了解荀君麾下的義從?”

“這麼說來,是薛相早有此意。難怪此事能辦得如此容易了。”

“雖然容易,可這位薛彭城卻似非好相處之人啊!”

“此話又怎講?”

劉備沒有回答關羽,只是搖了搖頭。

昨天在堂上,薛禮咄咄逼人、連續追問,一直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看就是個強勢的人。這麼強勢的一個人,當然不好相處,當然也不是一個好的結盟對象。荀貞和他的盟約雖已達成,但這份盟約用來應眼下之急可以,長遠來看,恐怕早晚有破裂的一天。

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65 延攬勇士(上)11 迴天轉地將軍手 身輕名士一文錢15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262 荀休若鹽鐵開府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46 離間難離明智主 讒言每自小人來8 推衣59 軺車從事雷霆來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11 朋黨61 太守行春(上)12 馳援109 無情未必真豪傑 爭徐需重爭臧霸53 只知太守不知君15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3 勸降非是一路使 臨敵當有攻守備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6 東漢諸侯王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4 牆下相托91 襲陣兵退夏侯惇(九)65 延攬勇士(上)67 操以兵戰振郡氣 報得長安急信來8 收得潁川吏士在 酸棗有信急騎來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19 辛璦(上)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39 點將封侯趁少年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80 冠軍將呼太史慈(二)111 爭徐未起州已亂 治徐終究用徐人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65 安之若素使人奇22 文聘(上)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31 名重徐州陳元龍23 大獲豐收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75 時當秋收堂上議 夜讀淮南閨中樂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65 歸來解甲抵足眠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74 歸來有美迎於城68 重施魏郡屯田計 秦鬆笑舉糜子仲51 動手前夜14 營中點兵尚未畢 遙見數騎絕塵至59 軺車從事雷霆來37 起行11 陳琳表令諸荀怒65 安之若素使人奇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52 圍魏救趙亂其陣23 豫兗羣豪三人最12 郡兵曹椽66 延攬勇士(下)15 原盼勸賊128 軍民兩屯糧百萬52 受表揚威心感動65 延攬勇士(上)28 詐降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33 戰罷將軍色不改 願以剩勇取全功92 事了掛印江湖去(下)10 曹孟德四策禦敵77 演武薦賢(下)70 陶謙雖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188 聚得幹才羽愈豐(上)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24 太守驪馬從白駒85 臨戰忘死虎狼士 陷陣總是高順營76 演武薦賢(上)97 趙子龍進克歷城104 殊死鏖戰破敵營(下)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143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九)31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二)17 第一天(中)65 安之若素使人奇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15 原盼勸賊23 甲兵四千向神都(三)91 卸甲擦傷慰功績 大樹司馬人口傳10 洛陽圖窮將匕見69 尋得事由插爪牙5 冀董幽田兩名俊28 孫文臺發豫州兵25 孟德智略真天授19 惡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