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劉玄德鄉亭殺吏 荀貞之道邊得民

“狗吠何喧喧?有吏來在門。披衣出門應,府記欲得錢。語窮乞朝清,吏怒反見尤。旋步顧家中,家中無可爲,思往從鄰貸,鄰人言已匱。錢錢何難得,令我獨憔悴!”

這是本朝桓帝年間,蜀人寫的一首譏刺時政的五言詩。

當時河南郡人李盛在蜀中巴郡當太守,他這個人貪財重賦,催徵不息,郡、縣裡的吏員三天兩頭地下來問百姓要錢,於是巴郡的文士便寫了這麼一首詩來譏諷他。

詩中所云“狗吠”,在時人之詩中,“狗吠”二字通常都是和“苛捐雜稅”聯繫在一起的,諷刺壞官兒亂徵稅用“狗吠”,誇好官兒不亂徵稅也用“狗吠”,比如魏郡的百姓曾作了一首歌來歌頌時爲魏郡太守的岑熙,這個岑熙很有來頭,是中興功臣南陽人岑彭的玄孫,他在魏郡爲太守時,招攬賢士,不擾百姓,是故百姓爲之歌曰:“狗吠不驚,足下生犛”。郡裡沒有了盜賊,郡府縣寺也不亂派人來徵雜稅,所以即使狗叫喚了,百姓也不害怕。

鄉人聚裡而居,很多人家養的都有看門護院的狗,陌生人比如郡縣吏員一入裡中,這狗難免就會叫吠起來,特別是晚上的時候,夜深人靜的,狗一叫喚起來確實很令人驚嚇。

卻說,這郡縣的吏員爲何多在晚上來?卻是因爲白天可能找不着人,鄉人出去勞作了,所以晚上來堵人,——譏諷李盛的那首詩說的就是晚上的事,“披衣出門應”,顯是鄉人已經睡下了,可吏員卻在此時不告而來,不但擾人清夢,也不但令人驚嚇,簡直是要把人逼上絕路,——“府記”云云,“記”是一種公文的文體。

這首詩說的是巴郡太守李盛,可如今在徐州百姓的心目中陶謙差不多也快是這種形象了。

荀貞令劉備去殺了那個州吏,名義上的理由是:“亭長雖卑,秩在斗食,亦漢家吏也,州吏何權,敢擅殺漢吏?”

看起來像是爲了維護漢室的威嚴,其實不然。

他更主要的原因,是爲了他自己的利益。

沒有辦法,他不能不叫人去殺了這個州吏。

爲何?

因爲糧者,陶謙之所欲也,同時,糧,也是他荀貞之所欲也。

討董在即,軍隊要有,糧食也是必須要有的,陶謙這麼催徵不息的,州府固然是可以得以充實了,可以養兵了,可以吃喝不愁了,可是,糧若是都去了州府,那廣陵郡府可該怎麼辦?

也就是說,荀貞這個新任的廣陵太守可該怎麼辦?

這是一個根本矛盾。

話說回來,這固然是個根本矛盾,但如果沒有出州吏殺人這個事兒,這個矛盾,荀貞也許還可以慢慢地來想辦法解決,可現在出了州吏這麼一檔子事兒,他就沒有辦法慢慢地來解決了。

他若是置之不理,必有兩個後果。

一個是此事傳到陶謙、笮融的耳中,他兩人必會因此而輕視荀貞。

可以預見,陶、笮二人一旦輕視荀貞,荀貞即便再想和他倆、和陶謙搞好關係,也沒用,不但沒用,陶謙對廣陵的徵糧必然還會變本加厲,要知道,陶謙是個很矜傲的人,他自己有本事,所以他看不起沒本事的人,連貴爲車騎將軍、太尉的張溫,他都因爲看不起其人之行事,而就敢在羣僚畢集的宴會上給其難堪,公然辱之,何況荀貞?

到了那個時候,荀貞要再想得到廣陵的糧食控制權,就必然會與陶謙之間發生非常激烈的爭奪,沒準兒就會鬧得不可開交,與其那樣,與其日後再起爭執,荀貞還不如現在就收起“想和陶謙搞好關係”的念頭,乾乾脆脆地還以顏色,給他一個下馬威,讓他不要輕視自己。

當然,作爲一個郡,也不能和州里的關係搞得太僵,有句話說:打一巴掌,給個甜棗,那麼在給了這個下馬威之後,可以再單獨派人專程去州府謁見一下陶謙,拿出袁紹的面子,拿出孫堅的交情,等等,還可以再拿出自己的“苦衷”和“誠意”,以此來試試看能否修補關係。

如果能,最好不好。

如果不能,那也沒辦法了,該做的荀貞都做了,錯的不是他,任誰也挑不出理來。

這是其一。

還有其二。

其二就是:州吏在荀貞的眼皮子底下殺了一個廣陵的亭長,別說是一個亭長,便是一個尋常的百姓,荀貞作爲新任的廣陵太守,能坐視他治下的子民被無辜殺害麼?他如果坐視了,那就不但陶謙、笮融看不起他,廣陵郡的郡縣吏員、士人豪強,也都會看不起他,會覺得他軟弱可欺了,這對他將來治郡將會是很不利的。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從“糧食”這個和州府的根本矛盾也好,從“治郡”這個將要面對的大問題也好,那個州吏,荀貞都是非殺不可。

他的這個殺人,實際上是殺給陶謙看的,是殺給笮融看的,也是殺給郡吏、郡人看的。

話說回來,殺掉了這個州吏,郡吏、郡人會覺得荀貞是個剛強、愛民的長吏,那陶謙、笮融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如果和州里的關係因此而就破裂、彌補不了又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先說陶、笮的反應,不用說,鐵定是勃然大怒。

可隨便他倆大怒,又能怎樣?

荀貞沒有過錯,陶謙沒辦法上奏彈劾荀貞,免不掉荀貞的職。

職,免不掉,他還能怎樣荀貞?

至於若是彌補不了和州里的關係,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固然陶謙現在有詔書在手,有兵馬爲後盾,有黃巾在外他挾賊自重,他現今在州中是一支獨大,可很快就要討董了,討過董後就是諸侯亂戰,荀貞既然來了廣陵,那麼到了那個時候,徐州就是他需要考慮的第一個目標,試問:徐州已是他的目標了,和州府的關係好或壞還重要麼?顯然就不重要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到了那個時候,和州府的關係好壞都不再重要,可就眼下來說,陶謙畢竟是獨大州中,和州府的關係也是不能搞得太壞的,也正是因此之故,所以荀貞沒有令劉備把這個州吏殺掉後、將其首級給陶謙送去,而是命令劉備給笮融送過去。

如袁綏、臧洪他們所說,現在州南三郡的糧食統統是由笮融負責徵集、運輸的,這個州吏是笮融的人,“名爲州吏,實爲笮融私人”,那麼就只當不知,只當這個州吏和陶謙沒啥關係,將其腦袋給笮融送去,這既是宣示了自家的“主權”,也算是給陶謙了一個面子。

當然,只給這麼個“面子”肯定是遠遠不夠,也所以,荀貞在令劉備去殺人的同時,就已經決定一到郡府,便馬上遣人帶着禮物趕去州府謁見陶謙。

如前所述,如果謁見也沒用,陶謙由此而就記恨上荀貞,荀貞也沒有辦法。

荀貞不是初出茅廬的那個年輕人了,他現在有資本、有能力、有名望,也有了點後/臺背/景,陶謙如果一定要和他作對,他也不怕,而且自覺也能應付得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

廣陵雖然在帝國之最南,臨着海,可境內的道路交通設施卻還是很不錯的。

先秦時,始皇帝一統天下之後,把天下分爲三十六郡,廣陵這一帶在當時屬九江郡。

始皇帝以“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之故,急切需要加強交通以鞏固統一,於是便在戰國交通的基礎上,致力於全國交通網的建立,“決通川防,夷去險阻”,經過整修與溝通,將戰國時期各國的道路納入了以全國爲規模的道路體系之中,當時,主要建成了十來條縱橫交錯的主要交通幹線,這些主幹線四通八達,把整個剛剛一統的帝國完全地貫穿了起來。

這些道路,直到現在都還在用着。

比如荀貞當年出仕過中尉的趙國,其境內就有這些道路中的一條的一部分,即“邯鄲廣陽道”之一部,——這條邯鄲廣陽道在戰國時就有的了,並且在當時就已經具有着重要的意義,此路經河東、上黨,或由河內北上至邯鄲、廣陽、右北平,直達燕趙之地,是和太行山平行的一條交通要道,戰國時,趙國的都城邯鄲與燕國的都城薊都在這條交通線上。

趙國境內有始皇帝時期修建的大道,廣陵郡內也有。

而且不但是一條,有兩條。

一條是“三川東海道”。

始皇帝三十五年,“立石東海朐界中,以爲秦東門”,“朐”,說的是朐縣,即今徐州東海郡之朐縣,——徐州有個大豪商,家財鉅億,僮僕萬人,荀貞此次來徐州,有好幾個人是他想要招攬到手下的,這個巨賈便是其一,此人即朐縣人糜竺,當年的“秦東門”就在糜竺的家鄉,始皇帝立石在朐縣界中,當年走的那條大道就是三川東海道,此道由關中向東直達海濱。

這條道,有很長一段是和黃河並行的,這一與黃河並行之區段又被叫做“成皋道”等。

這條大道貫穿的地區不管在秦時,還是在現下,皆爲經濟發達、人煙稠密之地,如荀貞的“家鄉”潁川便就在這條道上,由秦至當下,數百年中,這條大道一直都是承當運輸量最大的交通幹線,也因而成了一條兵家爭先搶據之道,昔年楚漢爭雄時期,劉邦軍與項羽軍就曾攻守進退,據此道反覆爭奪。

這一條“三川東海道”嚴格說來,不能算是從廣陵郡內通過,廣陵郡只是和它沾了點邊兒,但另一條始皇帝時期修建的大道,卻是由北而南,貫通了廣陵全郡,其便是“並海道”。

始皇帝時期修建的這些大道,大多是從咸陽出發,通往帝國的四方各地,但其中有兩條卻並非如此,是不經過咸陽的,一條是北邊道,另一條就是並海道。

北邊道是秦統一後,在戰國長城基礎上營建新的長城防線時,因爲施工與佈防的需要,沿着長城出現的一條橫貫東西的交通大道,因爲在長城邊兒上、帝國北疆,故名北邊道。

而並海道則指的是是沿着渤海、黃海的海濱修建的一條交通大道,這條大道與三川東海道、邯鄲廣陽道相交,將富庶的齊楚之地與其它地區溝通,用以調集各種物資,具有直接支撐中央專制政權的重要作用。這條道的北段在中興之後,入到本朝又被稱爲“傍海道”。

這條並海道連接了揚、徐、兗、青諸州的臨海郡國,會稽、琅琊、泰山等等諸郡國皆在這條路上,廣陵也在這條路上。

秦修建的這些大道,在前漢、本朝又歷經拓修完善,並隨着疆土的擴展進一步延伸。

雖然說從廣陵郡到下邳國沒有這樣的大道,但從廣陵到下邳卻有從三川東海道上分出來的一條支路,經此支路,由廣陵而去下邳的郡治下邳縣也是挺便捷的。

荀貞等立在道上遠望,望着劉備帶着四五個騎士馳馬奔至那處鄉亭。

到了人羣的外邊,劉備和諸騎士都沒有下馬,兩個騎士上前,分開人羣,隨即劉備驅馬上前,

在人羣中顧望左右,大概是在向鄉人詢問情況,問是誰殺的人。

很快,他應是從鄉人那裡得知了殺人者是誰,只見他在馬上按劍挺身,像是大聲地說了幾句話,這應是在宣佈荀貞的令文,隨即,便見他狀如叱吒,指揮左右,跟在他左右的那幾個騎士立即拍馬奔行。鄉人和州吏是分成兩羣的,他們處在一個對立的局面下,一邊是近百的鄉人,另一邊是州吏和他的十來個隨從,——這四五個騎士馳入了州吏和他的隨從們中。

州吏和他的隨從們看架勢,居然還想反抗。

荀貞遙遙望去,看見他們這一羣人中有人拔刀,有人轉身向後奔,——州吏和他的隨從們也是有騎馬的,只是他們現在沒有在馬上,他們的坐騎在後邊,這往後奔的人顯是較爲聰明的,知道他們徒步斷難是荀貞麾下這幾個騎士的對手,所以向後奔,想去騎馬,再來與荀貞的騎士們對戰。

只是,荀貞的騎士們都是沙場老卒了,久經戰事,怎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分出一騎,——荀貞等人看得清楚,這一騎應是關羽。

劉備奉荀貞之令殺人、去下邳,關羽聽說了後,主動請求跟着劉備一塊兒去,荀貞沒有拒絕。關羽、張飛現都在荀貞軍中任職,兩人的職位差不多,待遇也相似,只是一個較爲“榮銜”,一個則是實權,張飛的是有實權,故此他離不開身,不能和劉備、關羽齊去下邳。至於簡雍,也沒有跟着劉備去,這卻是劉備體諒他,簡雍雖也能騎可射,可畢竟不是武士,趕了這些天的路,很累了,劉備讓他跟着荀貞,好能早點到廣陵郡府,好好歇歇,因而沒有讓他跟着去。

關羽很快就追上了向坐騎奔去的那兩人,馳馬從這兩人身邊奔過,環刀揮舞,輕輕鬆鬆地便將這二人斬殺地上。

同一時間,那幾個拔刀的也很快都剩下的那幾個騎士亂刀殺死。

最終,只剩下了三個人站在那裡。

這三人中,有一個是戴着冠帶的,這應即是那個州吏了。

荀貞等人望之:劉備剛纔沒動,他坐在馬上從容地看騎士殺人,這時見反抗的都被殺死了,緩緩地策馬近前,來到了州吏的前邊。他挺直着身子坐在馬上,居高臨下地和這州吏說了兩句話,也不知說的是什麼,但料來不外乎是在斥責他濫殺人,或是在向他再次宣讀荀貞的命令,這州吏膽色不小,雖然被荀貞的騎士們圍住了——關羽等騎殺完人後便回到了劉備的左右,將這州吏和剩下的那兩人圍在了中間,可這州吏卻竟似是絲毫不懼,不但不懼,而且攘臂戟指的,看模樣好像是還在衝着劉備大聲嚷嚷,不過,嚷嚷也沒用,劉備抽劍出手,策馬上前,挺劍揮劈,這州吏應劍而倒,卻是被劉備親手給殺死了。

換了別人,如典韋、江禽,可能會把剩下的那兩個州吏的隨從也殺掉,但劉備卻非濫殺之人,荀貞沒有叫他把州吏這邊的人全殺掉,他也就沒殺剩下的這兩個不曾反抗的,任他們逃去了。

關羽下馬,去把這被殺的州吏的首級割下,遞給劉備。

劉備將之綁在馬鞍邊,又與鄉民們說了幾句什麼,隨即轉馬回身,遙遙地衝着荀貞所在的地方行了個禮,之後便帶着隨行的騎士們離開鄉亭,奉着荀貞的命令趕往下邳方向而去了。

鄉亭外的鄉民在原地待了片刻,看着像是有人在說話,很快響起一片喧鬧,這些人一擁而上,朝着道邊奔來。

他們到了道邊,典韋等人急忙上前,把他們擋在外邊。

這些鄉民上不了路,便跪拜在路邊的田地上,叩首感謝荀貞。

不少人大聲亂叫,有叫“明府神明”的,有叫“叩謝明府”的,等等,不一而云。

他們高呼荀貞爲“明府”,這卻顯然是劉備把荀貞的身份告訴了他們。

荀貞分開典韋等的隔離,親自上前,把跪在鄉民最前頭的幾個老者一一地攙扶起來,說道:“州吏妄爲,擅殺鄉人,此州吏之罪也!我亦深有愧矣!”

鄉人老者問道:“明府何愧?”

“我愧未能及早阻止!”

鄉人聞之,頓時感動,那老者說道:“明府初至,而且當時又沒在跟前,明府何罪!”

和鄉人說了些話,荀貞下令,命取錢來,給那個被殺的亭長的家屬,以之來給那個亭長下葬並算是給他的家屬安家費用,又稱讚這個亭長是爲民出頭,是個好吏,承諾必會宣揚、褒揚他,這個亭長有個幼子,尚未成人,荀貞以郡府來負擔這個幼子的學費、生活費用,讓他去郡學裡讀書。鄉人中的老者們、這個亭長的親族們、還有別的鄉民們見荀貞這樣作爲,都感動地痛哭流涕,直到荀貞的隊伍離開,他們仍在目送,互相說總算來了一個愛民的明君了。

荀貞在車上回望,由車窗看到那些鄉民們拜倒在路邊,久久不散,不覺感慨,甚是感嘆。

17 身負海內盛名望 雲起河內亦如龍88 風捲雷動誅鄴趙(四)3 邯鄲陌上九月秋(三)57 無信不立丈夫舉 圍而不擊事可疑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63 不朽曰三次爲功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21 徐羊各獻破敵策42 孫郎威震定潁外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58 我爲君取彼良駒(四)2 賭錢80 恨天失我傅南容131 聖旨一下赴冀州(一)66 謀大計暫斂英眉 郡童子顯傲剛強74 花開是爲迎卿來23 大獲豐收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爲名事能成50 勵士出征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49 選編死士96 鮑允誠兵敗被殺 趙子龍進克歷城(上126 玄德愁悶業不立9 邯鄲陌上九月秋(九)85 威震陽翟(下)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12 郡兵曹椽56 買馬(下)89 智勇兼備褚飛燕30 臨大事從容不迫100 荀友若奉使離冀 曹孟德吐露忠亮8 清洗潁陰(下)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2 郡兵曹椽84 誅趙家者在今日124 三戰盡復東郡地(九)14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一)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16 子長忿仇求爲應23 豫兗羣豪三人最2 郡留四傑內外鎮 兵分六部旌旗揚55 孟德引兵還東郡97 孫文臺單騎陷陣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52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84 捕拿張直(下)8 遍觀諸郡(下)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21 今有潁陰乳虎(中)30 回家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4 文聘(下)65 邀得念舊仁厚名221 孫文臺傳請擊魯89 智勇兼備褚飛燕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198 舍泰欽名臣之望34 一怒之威77 了卻山中寇賊事(一)38 列得嚴陣詈以挑15 出城激戰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15 玄德仁義愧獨生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105 中郎人言王者器8 程嘉獻策難吳輯99 董仲穎譭棄洛陽 孫文臺拔劍立誓98 荀貞之虎膽包天261 重儒引風導以良3 路見白骨露於野77 曹隱袁進皆貴宦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57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七)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12 道是襄陽德珪來72 寧舍濟北取任城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160 笮融急求東海府32 督郵一怒(中)86 襲陣兵退夏侯惇(四)42 鮑信燭下勸離洛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84 威震陽翟(中)4 風雪夜刺(上)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26 貞之得隴苦不足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4 將近臨湘桃花盛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38 縱橫意氣袁本初49 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