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曹隱袁進皆貴宦

三月底的時候,鄴縣來了一個人。

這人卻是朝廷任命的樑期令。

因爲黃巾、於毒之亂,魏郡好幾個縣的縣令長或陣亡亂中、或棄職而逃,缺少正牌縣令長,在任的都是荀貞任命的“守令長”,如武安長劉備等等,這種局面是不能長久的,這關係到朝廷對地方權力的掌握,所謂唯器與名,不可授人,這個“器”就指的就是是國家官職,事實上,朝廷早就任命人選爲魏郡這幾個空缺的縣的令長了,只是因爲兩個緣故,直到今日纔有這麼一個人來到。

這兩個緣故一個是程序慢,有的被任命爲魏郡縣令長的人已經在仕,朝廷詔書送到其仕之地需要一定時間,再交接一下,又需要一定時間,再從任職的地方去到魏郡,又需要一定時間,這就來得晚了,再一個是因爲現在天下亂起、道路不通,州郡各處都是盜賊,即使有被任命爲魏郡縣令長的是在家閒居、未曾入仕、其家離魏郡不遠的,但路上也可能會碰到盜賊,身死亡故了,如趙郡中丘縣的縣令長,先後三人都沒有能來到上任的地方,要麼病故道上,要麼半路遇賊身死,直到現在那個縣的政事還是由縣丞蒲滬負責,因爲這兩個緣故,所以直到現在,來魏郡上任的縣令長才到了一個。

不過雖然珊珊來遲、只到了一個,到底是朝廷派來的“命卿”,荀貞卻也是很重視的,令郡功曹王淙出迎,將之迎入鄴縣,入到府內,招待他了一頓酒席。

不過這個由朝廷任命的樑期令雖然到了,但現在代理樑期令的陳到卻不必馬上下任。

因爲按照漢家故事,一個縣可以在有真令的同時亦可以有假令,所以說太守之權甚重,一郡之內,郡吏皆視太守爲“君”就是這個緣故。

朝廷任命的縣令長固然是“真”令,可太守卻也可找個藉口,比如說這個“真”令不熟政事,派個“假”令、也即是“守令”過去代真令執政,因而言之,現今的“守樑期令”陳到不必因“真”令之到而立刻就下職。

換而言之,也就是說,“真”令是剛剛上任,不論他此前有沒有任過地方的縣令長、熟悉不熟悉政務,因爲他還沒有開始在樑期施政,所以荀貞就可以用“真令初來乍到,不熟悉地方政務,因暫由‘守令’配合工作”的由頭暫時不免去陳到“守樑期令”的職務。

總而言之,現在正值荀貞蒐集鄴縣趙家諸項不法違紀之事的關鍵時刻,他是絕不會放棄對地方諸縣的控制的,因爲鄴縣趙家的人不止在鄴縣犯法觸紀,並且在魏郡的諸縣都有這樣的行爲,所以如果地方上的縣令長是荀貞這一邊的人,顯然會有利於查找鄴縣趙家之人的罪證。

迎接了這個朝廷任命的真樑期令到來,荀貞留他在鄴縣待了一天,次日便遣人送他去樑期上任,和這個真樑期令一起去樑期的還有荀貞寫給陳到的一封信,在信中,荀貞交代陳到,要他表面上配合這個真令,但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要放權給他。

荀貞對此是很放心的,雖然與朝廷派來的這個真令是初次接觸,但通過這麼一天的接觸,荀貞發現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真令的能力不是很出衆,而陳到是由荀貞任命的,且陳到在樑期待了很長時間了,又且上邊有荀貞的照拂,並且荀貞的威望現如今在魏郡無人可比,那麼這個真令就算是不樂意由陳到繼續掌控縣之大權、想把權力掌握到手裡,可卻也必是無可奈何,——只是因爲這個真令是由朝廷委派的,不到萬不得已,荀貞不想和他撕破臉,免得傳出去名聲不好,故此才交代陳到在表面上要配合這個真令。

不過說回來,荀貞並非是一個剛愎獨斷、攬權心重的人,他之所以這麼吩咐陳到,說到底,只是爲了誅趙而已。

荀貞目前來說,他要的不是權力,而是名望,名望只要有了,待到天下大亂之後,權力自然也會來到。

朝廷這邊派的真令來到一個卻是不必再多說了,只說步入四月,接連聞知了好幾件大事。

頭一件事是聞得曹操被朝中拜爲東郡太守。

黃巾之亂時,曹操被任爲騎都尉,沾了皇甫嵩的光,混了些軍功,不久後即平步青雲,一躍被拜爲沛國相,他雖是大宦官家族的子弟,可卻富有眼光,與那些貪淫驕奢的宦官子弟不同,頗有“慕道直行”、以邀天下美名之志,故此在沛國相的任他上大展手腳,不但破除淫祠,而且整治地方豪強,即便是宦官家族的子弟或姻親,他也不給面子,這麼雷厲風行、大刀闊斧,肯定得罪了不少人,得罪的人中包括閹宦集團在內,因此之故,他被免去了沛國相之任。

這卻是同人不同命了。

以曹操過往的那些事蹟,任洛陽北部尉時,他杖死過時任小黃門、深得今天子信用的蹇碩的叔父,又在沛國相的任上得罪了不少宦官家族,換個別的士族子弟,可能早就被宦官弄死或者治罪了,即使以荀貞來說,他儘管現今名聲漸大,可如果他幹出曹操做的這些事,即便不被處死,至少也得被奪職下獄,然而曹操卻安然無恙,不僅沒被治罪,甚至連貶職都沒有,只是被免去沛國相之任,改任東郡太守,——漢乃郡國之制,郡與國等,國相與太守皆二千石。

爲何會如此?說到底,還是曹操祖上的“餘蔭”所致,曹操是大宦官家族的出身,故此儘管他幹出了這麼多“偏向士族”的事,可卻依然沒有被宦官們治罪。

曹操的祖父曹騰用事宮中三十多年,奉事過四個天子,乃是本朝宦官們的前輩,如趙忠、張讓等,他們在宮中還是小字輩的時候,曹騰就權重一時了,並且曹操的父親曹嵩現如今亦是深得今天子的信用,在這種情況下,宦官們肯定是要給曹家幾分面子的,畢竟一有香火情在、二有曹嵩的權勢在,故而,儘管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團,卻也僅僅只是被免去了沛國相之任,改任了東郡太守。

東郡和沛國一樣,都是富饒之郡,這個改調不是升職,可也不算貶職,宦官們的意思大概是:你在沛國搞得太過分了,給你換個地方吧。

說起來這固然是宦官集團體念香火之情,可曹操是何等人也?

他深知此次得罪了宦官集團,宦官們不治他的罪,可下一次呢?如果他改任東郡太守,他再得罪宦官集團的話怎麼辦?沛國、東郡皆富饒之郡,郡中皆大有宦官的子弟、姻親、朋黨在,曹操既有“邀天下美名之志”,等於說是已經背叛了他出身的宦官家族這個階層,也就是說,他即使到了東郡,也不可能改變他一貫的執政作風,絕對是會再次得罪宦官集團的,宦官們因爲體念香火之情已經給了他一次敬酒了,他如果再得罪一次宦官集團,豈不是就要吃罰酒了?

一次“犯錯”,趙忠、張讓等宮中的常侍們可以因爲曹騰以及曹操之父曹嵩出面替他求情之故給他留個情面,可如果第二次還這樣,那情面也就不必留了。

曹嵩因爲這件事不止爲曹操出面、替他說情,而且還寫了封信給曹操,叫他在東郡太守的任上務必不要再像在沛國相的任上一樣了。

可是,做爲曹操來說,他卻不肯改變他的志向。

曹操是個有遠見的人,閹宦之勢雖大,現在可以說是一手遮天,可閹宦集團早已經是激起了天下的共怒了,所謂盛極必衰,曹操既已與袁紹結黨,又怎可能會在這時改變他的初衷?

也就是說,他即便是調任到東郡當太守,他也是會“不改其志”的。

如果遵從他父親的命令,那麼就會違揹他的志氣,如果不遵從他父親的命令、不改己志,就可能會惹禍上身,那麼這麼個情況下,兩難之間,曹操選擇了不改己志,但爲了不惹禍上身,他權衡之後,卻覺得也不能去東郡上任,因而最終索性決定稱疾歸還了鄉里。

這算是一種無奈的讓步和折中。

還是那句話,曹操有祖上的“餘蔭”在,如果換是荀貞,他要是不肯去上任的話,那麼歸家就歸家吧,宦官集團樂得去了個眼中釘,可曹操有“餘蔭”在,儘管他選擇了“稱疾歸鄉里”,朝廷卻還是給他了“補償”,拜他爲議郎。議郎雖是郎官之一,可卻是郎官中最尊貴的,能得此職的要麼是天下名儒,要麼是故二千石,但凡被拜爲議郎的,如再出仕,起點就很高,稍微有點後臺的,外放就是二千石。

這等待遇,如荀貞這樣的州郡名族子弟是萬萬得不到的,除了曹操這等大宦官家族的子弟,也就是袁紹這等顯赫朝中的公族子弟大概能得到。

不過曹操的這個待遇雖然不錯,可終究也是違逆了他的志願,他這也算是散發弄扁舟,歸隱鄉里中,以待再起時機了。

荀貞和曹操之間這幾年中見面雖然沒有,可書信不斷,上次李鵠之事,荀貞就給曹操寫了封信,曹操頗是幫了點忙,因此曹操這次被免職、改任之事,荀貞很快就從曹操的信中得知了,荀貞也沒什麼可說的,只能回封信給他,說藉此機會養志也好,早晚會有復出的一日。

信寄給曹操之後,荀貞頗是感嘆。

如曹操者,現在雖然名聲還未曾大顯,特別因其出身宦官家族之故,被很多的士卒子弟所不齒,可他的志氣、眼光卻已經顯露出來了,換個立場不堅定的人,在被免去沛國相、改任東郡太守的時候可能就會改變立場了,本來就是出身大宦官家族,那麼偏向大宦官家族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對自己的仕途、富貴很有利,何樂而不爲呢?可曹操就不,他因爲有眼光、有正確的判斷,堅持己志,哪怕是受到挫折亦不改變,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做出一番成就。

不久之後,荀貞又聞得一件事情,卻是袁紹遷任虎賁中郎將。

虎賁中郎將是什麼職務?打個比方,好比後世的中央警備團團長,雖只是比二千石,可素來是多由貴戚充任,乃爲顯貴之職。袁紹之前是侍御史,侍御史爲千石之吏,其權雖重,畢竟只是一個屬吏,非是獨當一面的長吏,一下從侍御史升遷到虎賁中郎將,這是一個極大的飛躍。

看看荀貞自己的仕途,再看看曹操、袁紹的仕途,荀氏雖有清名,到底只是州郡望族,與曹、袁這等天下重之的大貴族還是比不上的。

65 安之若素使人奇3 誰人不知荀貞之13 志纔出山35 大勝(下)16 五日九戰(上)4 初雪75 荀貞急信說孫堅 文臺二戰呂奉先2 雙喜臨門(下)129 孔融一怒殺名士264 軍旗紛至聚昌邑80 擒賊先擒王(上)15 命令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15 玄德仁義愧獨生54 私憤何及國事重 兄弟鬩牆兩不和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200 遣使入豫議盟幽97 賈文和出謀分守 戲志才獻計馳擊4 風雪夜刺(上)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75 爆竹聲裡辭舊歲(下)117 劉備輕色贈猛士13 荀君有召58 關張各有惆悵情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5 出城激戰4 初雪5 當民兵預備役遇到野戰軍,後者華麗敗退了3 光和七年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35 大勝(下)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46 盜馬27 朱公偉奉天子詔29 志高行健皓月明52 最後的麻痹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63 田邊斷案(下)10 督郵在此(下)60 劉備月下圖遠志 關羽林中慨爲驅4 初雪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34 孟塗敢棄夜襲利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7 清洗潁陰(上)31 破敵(上)64 其疾如風侵略如火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39 點將封侯趁少年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79 呂布既遁援將到 兩路先取胡文才163 常山中軍真倜儻(上)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50 忠勇士捨身忘死 善戰者後發制人27 敬老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賊名水上號錦帆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49 選編死士2 賭錢43 焉可自棄學陳項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97 出身未捷身先死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140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六)82 光陰似苒流如箭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60 荀君爲政(下)159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四)31 名重徐州陳元龍83 戰尚未起勾心角 久別且以雄兵談161 陶謙難催泰山兵14 荀家五虎度陳倉(五)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42 孫郎威震定潁外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0 曹孟德四策禦敵58 二月習射(下)44 練軍方略30 朱陽第三116 陶恭祖荏不可輕 荀友若敢問爭徐30 朱陽第三61 太守行春(上)128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三)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6 東漢諸侯王61 丈夫生當爲二千石37 會師(下)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33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四)256 兩中郎脣槍舌劍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42 固知功業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66 急擊則負緩則勝27 甲兵四千向神都(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