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

第一更。

——

和張牛角、張飛燕相比,於毒既不是“州郡大俠”,沒有聞名州郡的名氣,也不是“智謀之將”,沒有足夠的謀略和眼光,所以在黑山軍裡他只能先響應張牛角、再聽命於張飛燕。

當然,他也有自身的長處,比如勇武,作戰時敢於身先士卒,比如輕財重義,爲人有俠氣,可這些長處最多隻能使他成爲一方草莽之主,卻不足以支撐他成爲“一軍之主”。

將者,兵之膽也,一軍之主更是全軍將士的膽氣。

要想成爲一軍之主,需有兩個條件。

一個是堅毅不拔的性格,只有性格堅毅,才能在一時失利的情況下鼓舞兵卒,使全軍不至於因失利而喪失鬥志,如劉備,永不言敗,百折不撓,終成大事。另一個則就是如張飛燕那樣,須得具備足夠的謀略和眼光,只有謀略和眼光足夠,才能在複雜的形勢中做出明智的判斷,才能做到趨利避害,帶領全軍贏得勝利,從而成爲一軍之支柱,使全軍將士時刻都充滿信心。

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前者,沒有後者,可能不管怎樣堅持也贏不來最終的勝利,而如果只有後者,那麼可能還沒等到勝利就因爲一場無法避免掉的失利而喪失了鬥志。

再以劉備舉例,劉備得諸葛亮後說:“孤之有孔明,如魚之有水也”。劉備本身具有着堅毅之性格,可在戰略眼光不太足夠,所以有此一說。

於毒在性格上顯然不如劉備堅毅,在戰略眼光上也不如張飛燕,且亦沒有如諸葛亮這樣的謀士相助,所以當魏郡沒有強敵時他攻城略地,看似所向無前,而當荀貞挾逼死張角、逼退張飛燕的聲威抵達魏郡之後,他立刻就變得忐忑不安、進退失據起來。

在荀貞斬殺他的第一個信使時,他笑對部屬說:“荀君之所以殺了老鄧,是因爲我上封信確實無禮”,他的第一封信的確是爲了試探荀貞的態度而作,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荀貞二話不說就把他的信使斬了,還在回信裡要他再遣個信使去鄴縣,好再殺一次,這是一種侮辱,他不敢發作卻說出這句話來,究其根本,就是他性格不夠堅毅,不具備成爲一軍之主的資本。

現而今,在聞聽先是鄴縣兵營生亂、繼而鄴縣士紳、父老多不赴荀貞宴請兩事後,他不加考慮地又心懷大暢,又說明他也不具備足夠的謀略和眼光。

在殺於毒的第一個信使前,荀貞曾笑對太守府的府吏們說:“君等懼於毒兵多,而於我看來,他不過是犬彘一般的東西罷了”,這句話在當時固然是爲了鼓舞、提升府吏們的膽氣,可於今觀來卻是說對了。

鄴縣,太守府內。

荀貞詢問探馬:“魏縣有何動靜?”

“聞得明公設宴,鄴縣的士紳、父老卻多未應召出席後,於毒陳歌舞美伎,置酒高會。”

荀貞轉顧荀攸、劉備,笑問道:“如何?”

荀攸笑道:“明公之計,已成六分。”

荀貞見劉備蹙眉撫須,低頭不語,一副鬱郁不快的模樣,問道:“玄德,於毒已中我計,漸入了我之彀中,此樂事也,卿緣何不樂,反而蹙眉?所憂何事?吾願聞之。”

“明公,於毒雖擁兵萬衆,明略不足,此小戇之寇也,非公之敵,不足憂。備所憂者,是城中右姓,此次明公設宴,右姓、士紳多不奉召,此固能鬆懈於毒對公之戒心,可對公在郡中的威名卻大不利也。”

荀貞一笑,說道:“先前我將府吏泰半驅逐,這一干被逐的府吏多是出自郡縣名族,鄴縣的大姓對我懷有不滿是意料中事,……要非如此,我又怎會設酒置饌,召他們飲宴?”

荀貞這次置辦酒宴,召縣中大姓飲宴,一來可以說是新太守上任伊始的慣例,沒有把持着一郡之政、經、文大權的郡縣大姓的支持,新太守之爲政將會如蝸步難移,二來卻也正是爲了達到“大部分士紳都不肯赴宴”的目的,正是想以此來瓦解於毒對他的戒備,不把於毒對他的戒備瓦解掉,他“不用大兵出境就能平定於毒之亂”的計策就無法得已實行。

也就是說,他這次是在明知鄴縣士紳、父老多半不會應召赴宴的前提下襬酒設宴的,鄴縣士紳、父老大半沒來正中了他的下懷。

劉備說道:“固然如是,他們不來赴宴確是有助公計之行,可這麼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啊!這麼多的右姓、士紳對公均懷敵意,如不能儘快將這份敵意消弭掉,對公日後的行政將很不利。”

自有漢以來,郡縣長吏與地方豪強大姓之間的鬥爭從未有過間斷,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的前、後漢。荀貞未出仕前,觀本朝之史,無論是前漢的名臣、抑或是今漢的幹吏,凡有留“能名”於後世者,在其爲政一郡的時候,多半都幹過誅殺郡縣豪強大姓的事情,如前漢被號爲“蒼鷹”的郅都,濟南有一個大姓,宗人三百餘家,豪猾,歷任二千石不能制,景帝因拜郅都爲濟南太守,郅都至則誅其首惡,餘皆股慄,從而一下扭轉了以往豪強壓倒郡守的局面,又如周陽由,“所居郡,必夷其豪”,凡是他出任太守的郡,他是一定要把當地的豪強消滅掉的。

豪強大姓把持着郡縣的政、經、文,有的豪強還蓄養的有死士,養的有宗兵、家兵,一個外籍的太守要想有所作爲,是一定要把地方豪強的勢力打壓下去才行的,荀貞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他這回明知鄴縣士紳、大姓多半不會應其召赴宴而還“自取其辱”,一來當然是爲了達成瓦解於毒對他的戒備之目的,二則卻也是存有“投石問路”之意的,兵家講“知己知彼”,只有把對他存有敵意的豪強大姓都有誰家給搞清楚了,才方便他日後“對症下藥”。

聞得劉備擔憂,荀貞笑道:“如此,以卿之見,我該怎麼做,才能把諸家對我的敵意消弭掉呢?”

“明公初來,尚無一政出府,諸家所以對公存懷敵意者,蓋是因公逐故五官掾、功曹、主簿等吏出府之故也,備淺見,明公不妨在這方面下些功夫。”

“噢?怎麼下功夫?”

“故五官掾、功曹、主簿諸吏對公不恭,當逐之,可郡縣諸家之中不乏衣冠世家,其族中必有知禮恭謹、曉明政事之子弟,明公可擇優取之。如此,既可充實郡朝,又可化解諸姓敵意。”

荀貞在逐走了故五官掾、功曹、主簿等府吏後只從現有的吏員中選任了部分,用之頂替空出的職位,他選任的人不多,府中空缺的吏職還有不少,上至太守的門下親近屬吏,如主記等,下至府中具體辦事的列曹,如戶、比、時、田、水、倉、金、集、漕、法、兵、尉、賊、決、議、醫等,均還缺人,尤其列曹,現今一半多的曹都沒有一把手,也即曹掾,有的曹連曹史都不夠人數,現下郡中賊寇肆虐,半數之縣被於毒盤踞,政事非是最要緊的,但等荀貞平定了於毒亂後,要想政通令行,就得先把這些空缺的吏職、至少是列曹的曹掾先補上。

劉備的這個建議只從表面上看,卻是一舉兩得。

只是,他之所言卻不合荀貞之意,荀貞笑而不語。

劉備看出了荀貞的不以爲然,說道:“備愚陋,敢問明公,可是別有良策?”

荀貞從容說道:“昔朱博治郡,雲:‘如太守漢吏,奉三尺律令以從事耳’,我也有此意。”

朱博生性剛直好義,而且起於寒微,少小家貧,沒怎麼讀過儒家的經典,重法輕儒可以理解,荀貞卻是“士族出身”,從小就學習儒家經典的,而在治郡上卻有效仿朱博之意,說出“奉三尺律令以從事”的話,劉備頗是驚訝。

劉備畢竟跟從荀貞日淺,對荀貞早年在潁川時爲吏的作風只有耳聞、沒有親眼見過,他所見到的只有荀貞在趙中尉任上時的禮賢下士,因當聞荀貞欲效朱博治郡時不免驚詫,荀攸卻是早知荀貞“重法”的作風,見慣不怪。

對荀貞重視法紀的作風,荀攸雖談不上積極支持,卻也並不反對。

一則,儒吏固然講春秋決獄,搞動機論,動機如是好的,那麼即使觸犯了法紀也可以從輕發落,荀貞在潁川任西鄉薔夫時爲得到儒生的認可也按此判過案,可這只是來自董仲舒的觀點,孔子說:“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卻也不是一味提倡寬鬆之政的。

二則,潁川受春秋戰國時申不害、韓非子等法家名人的影響,郡中的士人向來是“高士宦,重文法”,如陽翟郭氏、長社鍾氏俱是世授律法的名門,當地的士風從來不是“空談清議”,而是講究經世致用。

三則,漢家自有制度,本來就是儒表法裡。

可以這麼說,荀貞,又或荀攸,又或荀彧,他們不爲政一方則罷,只要他們有機會成爲郡縣長吏,在爲政上必然是會儒法結合的,至多因爲本人的關係,或者儒重一點,或者法重一點,——荀貞來自後世,今生又受潁川士風的影響,顯然是後者,更爲重法。

因此,當荀攸見劉備露出驚訝之色,他便笑着說道:“玄德可知明公‘乳虎’之名是如何得來的?可不是從征伐戰場上得來的,便是因昔在潁川時‘奉三尺律令以從事’而得來的啊!……不過玄德且寬心,明公雖重律令,卻也不會如朱博那樣撤罷議曹的。”

朱博不喜儒生的空談,每到一郡,輒罷去議曹,議曹者,顧名思義,乃是議論之曹,是郡中用來安置儒生、供他們發表議論的地方。

朱博是前漢時人,當時儒法之爭很激烈,有名的鹽鐵論說到底就是儒法之爭,他撤罷掉議曹不會引起時人太大的非議,而自光武皇帝中興漢室之後,本朝歷代皇帝均大力提倡經學,以經術取士,發展至今,儒法已經漸漸合流,如鍾繇家,世授律法,明明是個律法之家,卻亦習學儒家的經典,又如荀氏,雖爲儒學名門,荀衢教荀貞讀書時卻也教過他律法之學,這麼個背景下,荀貞當然不能、也不會如朱博那樣輕視儒生、撤罷議曹的。

事實上,劉備也不是一個把儒家學說奉爲圭臬的人,他只是對荀貞這樣一個儒學名族出身的人會說出“奉三尺律令以從事”的話感到意外罷了。

他收起驚訝,復蹙眉頭,說道:“治郡爲政似當以寬猛結合爲宜,今郡縣士紳對明公多存敵意,明公如再只‘奉三尺律令以從事’,恐怕會……。”

荀貞笑道:“恐怕會激起民變麼?”

“……這倒不至於,但備恐會加深隔閡。如無士紳、大姓之佐助,明公難治郡也。”

當太守和當中尉不一樣,當中尉只要負責好軍事就行,當太守卻是軍、政均需負責,一個只會打仗、搞不好的民事的太守不是一個合格的太守。沒有地方大姓的支持,荀貞或可以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但在民事上極可能會遭到失敗,一旦失敗,等一年任期滿時考覈就不會達標,轉不成真太守事小,被罷官免職事大。

荀貞自有主見,說道:“魏近京畿,郡多豪猾,況今賊亂,地方尤多強雄,此輩之屬,如荊棘之刺,欲治郡施政,非得將之盡摧不可,非如此,不能政令通達。玄德,卿之建言不能稱錯,可如想行之,卻需先得緩一緩,待我把豪猾、強雄清理一遍後再行之方爲合宜,此‘先兵後禮’是也。”

荀貞剛逐走了一大批府吏,若是馬上就再從豪強、右姓裡召闢子弟,就不說這些正懷不滿的豪強、大姓會不會接受他的召任,只說“前倨後恭”,只會助長這些豪強、大姓的氣焰,故而荀貞打算“先兵後禮”,等再修理一批大姓後再給他們甜棗吃。

此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荀貞沒有說出。

趙忠權傾朝野,郡縣裡不少的豪強大族依附趙家,這一點從荀貞上任初時遭遇到的那些尷尬就可看出,趙家勢大,非西鄉的土霸王第三氏可比,也非邯鄲的豪強之首魏氏也可,不宜輕動,要想誅滅之,就得講講策略,得先把依附趙家的豪強大族清理掉,等斬掉了趙家在魏郡的這些羽翼,然後才能徐徐行事。

——趙忠家固然敵視荀貞,可話說回來,荀貞對趙忠家又何嘗不是虎視眈眈?

荀貞入仕至今,所取得的最大成是在軍事上,亂世將至,只憑軍事上的成就不足以使他卓然同列,畢竟他雖立過一些大功,可首先,前有皇甫嵩、董卓等,均是帝國宿將,論名氣他不如之,其次,便是“同輩”之中,也有如孫堅、傅燮這樣借黃巾之亂而嶄露出頭角的,他並非唯一一個因戰功而出名的人,所以說,要想取得足夠他立足亂世的聲望和政治資本,使他爲天下矚目,他就必須要做出一件令天下震動的事,放到眼下來說,最合適的就是誅滅趙家。

荀貞細細地考慮過:從收穫上看,趙忠是閹宦的首領,海內士人無不痛恨之,如果他能把趙家誅滅,肯定能名動天下,說不定還會成爲年輕士子崇仰的對象;從害處上看,他如果誅滅趙家,必會召來趙忠之怒,受到陷害,可這又有什麼關係?他可是知道歷史走向的,天下大亂近在眼前,宦官之覆滅爲時不遠,到時候頂多棄官潛逃,亡命江湖一段時間就是了。

與收穫相比,害處幾乎是微不足提。

既有此意,爲達成目標,他自不會把眼下郡中那些或因依附、或因畏趙家之勢而敵視他的豪強大姓當回事兒,也完全不介意把他們清理掉了。

劉備是因不知歷史之走向,萬沒想到荀貞竟存有此意,所以纔會“關心則亂”,爲荀貞日後的施政感到擔憂,聽得荀貞欲“先兵後禮”的打算,他仔細想了下,說道:“公言甚是,卻是備所慮不周了。”

等劉備、荀貞的討論告一段落,荀攸笑道:“治郡施政,折服豪強,此日後之事也,明公,今公之計,於毒已中六分,餘下四分,不知明公打算何時實施?”

“明天開始我就裝病,……公達,君昌、陳午在內黃做得怎麼樣了?”

“程嘉昔年遊學,嘗多次來過魏郡,其人又好結遊俠,對內黃的士子、市井之俠皆很熟悉,已借彼輩之力與內黃守城賊將套上關係,常得機會出入其府、奉獻財貨美女。”

“很好,再過個兩三日,你就可以喬裝打扮,故作隱秘地去內黃,秘見君昌了。”

36 什伍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72 初見一龍(下)56 熔鑄8 士族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9 結交58 二月習射(下)49 登門51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上)118 欲進故退曹孟德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74 如何練兵277 政自良出荀太守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26 招人10 搜山千騎入深幽(一)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67 本以霸王道雜之120 三戰盡復東郡地(五)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205 信到彭城看司鹽14 陽城治吏(上)144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十)112 伯符叱吒破俊寵38 範繩121 陳羣籌糧械頗備 荀彧薦高才使彭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132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五)89 智勇兼備褚飛燕84 捕拿張直(下)39 雄豪滿座乳虎聲(上)63 下邳相舊習難除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33 督郵一怒(下)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97 趙子龍進克歷城290 王太守課政州最(三)29 關雲長一身是膽 劉玄德暗猜玄機187 分用能臣郡國守85 了卻山中寇賊事(九)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77 北邊健將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衆30 回家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47 沙丘臺上舊時月(二)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42 君臣自古固多疑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82 冠軍將呼太史慈(四)8 邯鄲陌上九月秋(八)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88 王太守課政州最(一)16 亂將至中流擊水84 捕拿張直(下)133 聖旨一下赴冀州(三)18 西鄉薔夫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58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三)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63 滍水星河影動搖3 路見白骨露於野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57 尺素飛傳相思意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21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二)18 搜山千騎入深幽(九)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102 會獵書來滿城驚34 一怒之威53 不顧母弟朱靈忠22 文高初見15 玄德仁義愧獨生13 孔德再獻明良策 江東猛虎孫文臺76 聚於今宵兮歡樂極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55 孟德引兵還東郡20 屯田從來積糧策36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七)4 初雪72 初見一龍(下)121 三戰盡復東郡地(六)11 前倨後恭因何故103 孔德信報刺史病 荀貞再表孫文臺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52 市義45 天寒遙寄冬衣去琢磨下情節走向,明天更193 荀徐州爲子儲才270 選取文武從南下71 此子存有難測之志57 早晚滅此豎子大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