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

荀貞雖然“守信”地砍下了第二個信使的腦袋,但在回信中卻答應了於毒的請求,不過沒有按於毒說的,把通市的地點設在鄴縣,而是把通市的地點選在了於毒的地盤裡。

宣康不解荀貞的用意,問道:“明公,公既爲了震懾於毒,連殺了他兩個信使,卻又爲何答應他通市之請?”

“叔業,我且問你,你說於毒爲何不早不晚,偏偏在我到郡的次日問我借糧?”

“以康度之,應有兩個原因。”

“說來聽聽。”

“首先,他懼明公之爲軍威,害怕明公會擊討他,其次,明公到郡上任是件大事,他不會不關注,必會廣遣耳目斥候打探明公之行蹤,郡縣吏員無人出迎明公一事他應該已然獲聞,故此,他在明公到郡府的次日問明公借糧,應該是想以此來試探明公在內部不穩的情況下,對他會採取何種的態度。”

“不錯,他如果真想借糧,不會只借兩萬石,區區兩萬石,與其說借糧,不如說是在‘趁火打劫’,想看看我在內部不穩的情況下是否會對他退讓和妥協,糧我如果借給他,就說明我怕了他了,他絕對會得寸進尺,越是這個時候,我越不能退讓,所以我不借,並連殺了他兩個信使,可是叔業啊,你也看到咱們到魏郡後的情況了,這個情況下,我能發兵擊討他麼?”

“不能。”

“郡府如安,羣賊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而今內不安,何以談攘外!是故我又允他之所請,答應和他通市。”

宣康明白了,說道:“是了!公既已拒絕借糧給他,又連殺了他兩個信使,如果再拒絕他通市之所請,那麼他必會惶恐不安,爲了自保,說不定會趁明公初來乍到、郡內不穩之機,乾脆驟然起亂,明公爲了拖住他、安撫他,所以答應了和他通市。”

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是人?荀貞先拒絕借糧,又連殺於毒兩個信使,如再拒絕於毒通市的請求,那麼爲了自保,於毒很可能會心一橫,幹索性趁荀貞立足未穩之際,再掀起一場亂事。

“然也。我漢家制度,本是霸王道雜用之,治國如此,治賊也是如此。”

不借糧、殺信使是霸道,允與其通市是王道,寬猛相濟不止是治國術,亦是對付賊寇的良術。

宣康蹙起眉頭,深懷憂愁地說道:“‘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此語甚是,然而話雖如此說,可是明公,郡縣吏員多阿附趙家,明公到府已經六日了,郡丞、五官掾、功曹、東部督郵諸吏卻遲遲不肯露面,以‘抱病’爲藉口,至今不肯來府中拜謁明公,這又該如何是好?”

“卿知前朝杜陵朱子元爲琅琊太守時的故事麼?”

“琅琊太守,杜陵朱子元?朱博?”

“正是。”

宣康低頭想了會兒,記起了朱博任琅琊太守時的一個故事,驀然擡首,說道:“明公想用朱博的故事來整治郡吏!”

朱博,字子元,前漢名臣,他出身貧家,入仕之初和荀貞一樣,也是從亭長做起的,標準的“起於寒微”,後被察廉,——廉者,孝廉之廉,兩漢之察舉孝廉不止舉孝廉,有時也會分爲兩類,把孝和廉分別單列出去,或單舉孝,或單察廉。察廉,顧名思義,主要是用來甄選拔舉廉潔的吏員的。自被察廉之後,朱博的仕途就走上了坦途,先後任過縣丞、郡功曹、縣令等職,因有政績,復遷冀州刺史,又遷琅琊太守。

在琅琊太守的任上,朱博碰上了一件與荀貞目前所處之境況幾乎完全一樣的事,琅琊是故齊之地,齊地的士子素來“舒緩養名”,舒緩,緩和、緩慢之意,所謂舒緩養名,意思就是說多以自高自大來涵養名聲,朱博上任之後,郡府裡的右曹掾吏如五官掾、功曹、主簿、督郵等俱皆移書給他,稱病在家臥養。

朱博很奇怪,怎麼右曹的郡府大吏都抱病?詢問緣故,郡吏答道:“惶恐!故事二千石到任,總要先遣吏問候,然後我等纔敢起來去任職。”朱博大怒,奮髯抵幾,說道:“齊兒欲以此爲俗邪?”乃召見諸曹的史、書佐等吏和縣大吏,選視其可用者,發佈檄令讓他們填補空缺,斥罷所有抱病的曹掾,奪去他們的印綬官衣,讓他們白巾出府。白巾者,平頭百姓的衣服。

荀貞這幾天在府裡細細地想過了,魏郡而今的形勢不安穩,外有於毒窺伺,在這麼個背景下,必須要儘快地穩住郡府的局面,既然郡府裡的那些右曹大吏們不配合他,阿附趙氏,那麼幹脆就效仿朱博之故事,把他們悉數斥退就是。

——事實上,對荀貞而言,斥退這些“病吏”也是不得已而爲之的,能出爲郡府大吏的多是郡縣名族家的子弟或者本郡的“名士”、“賢士”,如早先潁川的鐘繇、荀彧,又如趙郡的魏暢、樂彪、邯鄲榮等,荀貞也不想初來乍到就得罪他們,可眼前的局勢卻容不得他“緩慢處置”,不過反過來想一想,反正到任還沒幾天就砍下近十顆人頭了,也不在乎多得罪幾人了。

荀貞又等了三天,到第九天頭上,他連殺於毒兩個信使的事兒早就傳遍了鄴縣,而郡丞、郡五官掾、功曹、東部督郵諸吏依舊稱病休養,不來拜謁,他決定不等了,一大早登入正堂,傳檄把現在郡府裡上值的各曹吏員召來。

不多時,王淙等吏來到。

他們魚貫入堂,拜謁荀貞。

王淙偷眼觀瞧,只見荀貞高冠黑衣,印綬俱全,腰插寶劍,高座於主位之上,面沉如水,典韋披甲持戟,侍立在其身左,旁觀左右,荀攸、劉備、宣康、李博諸人分坐兩側。

荀貞到任以來,這是初次大召郡吏登堂,來的這些郡吏不知道荀貞想幹什麼,紛紛暗中猜測不已,拜謁過了,規規矩矩地站起,彎腰垂手,排成數列,站在堂中。

王淙出列說道:“敢問明公,今召郡府諸曹吏齊至,可是有檄文要傳下?”

276 才由天授曹東郡12 敬事69 志懷霜雪曹孟德(下)79 聞聽道上辱郡丞(下)109 父子兩路齊上陣57 二月習射(上)13 倏忽如白駒過隙47 董卓難斷涼並事 呂布馳兵入滎陽22 旋舞182 元龍片言郯城開227 孫仲臺奉令出兵33 程偃15 搜山千騎入深幽(六)59 慨嘆101 許逢共上辣毒計 二袁不謀而意和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83 威震陽翟(上)73 鎮東檄調三將援294 陳國相襄軍第一(三)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5 三縣吏士迎滿道 閉門謝客因兄傷29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44 而今本爲多事秋80 了卻山中寇賊事(四)9 書箋反覆修棧道23 劫人255 唯有濮陽傾巢來12 仲仁迫凌去檄書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87 襲陣兵退夏侯惇(五)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115 張益德輕取定陶169 滿營呼擁張益德(下)28 孫文臺發豫州兵19 兵者政之輔,政者兵之基(下)302 陳國相襄軍第一(十一)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23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劃策迫薛禮(二)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51 兵前先有禮臣至 軟在硬後聲威奪魂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64 報聞荀兵入符離 徐州羣臣心各異40 鐵營220 陶恭祖數求歸鄉38 荀攸來訪14 搜山千騎入深幽(五)23 文聘(中)27 高素三勸275 夏侯淵傳捷坎谷(下)40 兵非無情不可掌43 李通難擇良木棲158 劉玄德兩戰援徐23 市中美人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69 尋得事由插爪牙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17 無賴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62 太守行春(下)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43 李通難擇良木棲26 威震郡北42 馮鞏36 爭鋒唯數劉鄧勁 誇功最推高素雄10 曹孟德四策禦敵55 毀容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42 三見遲婢119 東郡二文鎮兗州25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六)46 呂布撤圍南渡汝123 三戰盡復東郡地(八)30 臨大事從容不迫283 西鄰北接豫與兗55 毀容146 沙丘臺上舊時月(一)8 士族118 謀議取徐分優劣 戰起要在以速勝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131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四)73 健兒戰死誰封侯(下)31 破敵(上)35 集合42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三)7 獨行99 做下何事引敵驚亂208 督軍要務需先試9 計吏郭圖(上)91 事了掛印江湖去(上)141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八)209 州舉茂才郡孝廉1 上任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38 陰入縣寺持短長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